五、腹部 (一)胃腸道 1、胃腸道異常CT表現(xiàn) (1)消化道管壁增厚:一般認為食管壁超過5mm,胃壁超過10mm,小腸壁超過5mm為管壁增厚。大腸壁超過5mm為可疑壁增厚,超過10mm可確定異常。 (2)管腔的擴張和狹窄:小腸大于3cm,結腸大于5cm為擴張。管壁疾病引起管腔細小為管腔狹窄,甚至可完全阻塞,常有近段管腔擴張。 (3)腫塊:不同疾病可顯示腔內腫塊或腔內腔外腫塊。良性的常呈半橢圓形偏心性,表面光滑;惡性的多見不規(guī)則狀,向外浸潤并形成腔內外腫塊,有時還可見表面有不規(guī)則潰瘍及周圍浸潤。 (4)周圍脂肪層改變及鄰近臟器浸潤:周圍脂肪層存在與否是判斷腫瘤有無向漿膜浸潤和是否與周圍臟器粘連的重要指征。消化道惡性腫瘤侵犯鄰近組織及臟器時,CT可顯示異常征象。 (5)淋巴結轉移:CT可顯示消化道惡性腫瘤淋巴結轉移現(xiàn)象。因腫瘤部位不同可表現(xiàn)不同部位淋巴結轉移征象。一般認為淋巴結直徑超過15mm者有診斷意義。 (6)遠隔臟器轉移:CT可顯示消化道惡性腫瘤遠隔臟器轉移征象。 2、胃腸道常見疾病 (1)胃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可發(fā)生在胃的任何部位,以胃竇、小彎、賁門區(qū)常見。癌組織起源于胃黏膜,由黏膜下淋巴網向四周蔓延,侵犯胃壁及鄰近器官。晚期可侵入腹腔播散,亦可產生相應淋巴結的轉移和腹水。 CT表現(xiàn):胃內大小不等的軟組織腫塊影固定于胃壁,常見征象為胃壁增厚且柔韌度消失而呈僵直硬化的改變,可呈凹凸不平或結節(jié)狀。CT還能夠顯示胃癌組織向腔外累及和浸潤的程度,及有無突破漿膜,與鄰近臟器的關系,有無直接浸潤肝左葉或胰腺,判斷有無局部胃腔外淋巴結腫大及肝臟轉移等。CT檢查的主要價值在于腫瘤的分期、治療計劃的制定及評估治療效果與復查隨訪。 (2)結腸、直腸癌:分布以直腸與乙狀結腸多見,占70%左右。腺癌多見,其次為黏液癌、膠樣癌、乳頭狀腺癌、類癌、腺鱗癌等。依其大體病理分型:增生型、浸潤型和潰瘍型。 這個我們現(xiàn)在不會考了,但是它可以在考題里提示比如,鋇灌腸見“蘋果核征” CT表現(xiàn):腸壁增厚,向腸管內突出的腫塊影;腫塊密度不均勻,邊緣不規(guī)則;腸腔狹窄、阻塞。CT檢查的優(yōu)勢在于:發(fā)現(xiàn)結直腸內較小而隱蔽的病灶;癌腫與其周圍組織的關系,局部有無腫大淋巴結轉移,其他臟器有無浸潤破壞或轉移;對結直腸癌進行分期。應用螺旋CT仿真結直腸鏡技術(如下圖)可觀察結腸癌完全性梗阻時阻塞近段腸腔內的情況。 (二)肝膽胰脾 1、肝膽胰脾的常見CT表現(xiàn) (1)肝臟:肝臟的異常CT表現(xiàn)主要包括大小、形態(tài)、邊緣和密度異常、占位性病變和肝血的改變。 (2)膽道:CT對膽道梗阻性病變作明確定位,可以跟蹤擴張的膽管直至膽管狹窄、阻塞的部位。 (3)胰腺:CT上可敏感顯示胰腺外形、大小、密度、邊緣及周圍異常的改變,正常時CT平掃主胰管不顯示,擴張的胰管在CT上表現(xiàn)為胰腺中央條狀低密度影。 (4)脾:脾大小及密度的異常在CT上可以顯示清晰。 2、肝膽胰脾常見疾病 (1)肝細胞癌:肝細胞癌通常亦稱為原發(fā)性肝癌或肝癌,病理學分三型:①巨塊型;②結節(jié)型;③彌漫型。 我們職稱教材上只分了前三型,考試以我們職稱教材為準 肝細胞癌易侵犯門靜脈和肝靜脈而引起血管內癌栓或肝內外血性轉移;侵犯膽道引起阻塞性黃疸;淋巴轉移可引起肝門及腹主動脈或腔靜脈旁等處淋巴結增大;晚期可發(fā)生肺、骨骼、腎上腺和腎等遠處轉移。 CT表現(xiàn):巨塊型和結節(jié)型平掃表現(xiàn)為單發(fā)或多發(fā)、圓形或類圓形腫塊,呈膨脹性生長,邊緣有假包膜則腫塊邊緣清晰光滑;彌漫型者結節(jié)分布廣泛,界限不清。腫塊多為低密度,增強掃描動脈期出現(xiàn)明顯的斑片狀、結節(jié)狀早期增強;門靜脈期,門脈和肝實質明顯增強,而腫瘤增強密度迅速下降;平衡期,肝實質繼續(xù)保持高密度強化,腫瘤增強密度則繼續(xù)降低。全部增強過程表現(xiàn)為“快進快出”現(xiàn)象。 (2)肝海綿狀血管瘤:為常見肝良性腫瘤。腫瘤內由擴張的異常血竇組成,內襯單層的血管內皮細胞。血竇間有纖維組織不完全間隔,形成海綿狀結構,偶然腫瘤內血栓形成,出現(xiàn)鈣化。 CT表現(xiàn):平掃表現(xiàn)為肝實質內境界清晰的圓形或類圓形低密度腫塊,CT值約為30Hu。增強掃描是CT檢查海綿狀血管瘤的關鍵。動脈期可見腫瘤自邊緣開始出現(xiàn)斑狀、結節(jié)狀明確強化灶;門靜脈期強化灶互相融合,同時向腫瘤中央擴展;延遲掃描,整個腫瘤均勻增強,高于或等于周圍正常肝實質強化密度。整個對比增強過程表現(xiàn)為“早出晚歸”的特征。 (3)肝囊腫:臨床上分為單純型肝囊腫和多囊肝:前者包括單發(fā)、多發(fā)性肝囊腫,后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病變,常合并多囊腎。 CT表現(xiàn):平掃顯示肝實質內圓形低密度區(qū),邊緣銳利,境界清楚,囊內密度均勻,CT值為0~20Hu,對比增強檢查后囊內無對比增強。 (4)肝臟轉移瘤:轉移至肝臟的腫瘤常有四條途徑:①鄰近器官腫瘤的直接侵犯;②經肝門部淋巴性轉移;③經門靜脈轉移,常為消化道惡性腫瘤的肝轉移途徑;④經肝動脈轉移,肺癌比較常見。 CT表現(xiàn):平掃可見肝實質內小而多發(fā)圓形或類圓形的低密度腫塊,少數(shù)也可單發(fā)。腫塊密度均勻,對比增強掃描動脈期出現(xiàn)不規(guī)則邊緣強化,門靜脈期可出現(xiàn)整個瘤灶均勻或不均勻增強,平衡期對比增強消退。少數(shù)腫瘤中央見無增強的低密度,邊緣強化呈高密度,構成所謂“牛眼征”(可參考上文胃癌病例圖中肝轉移表現(xiàn))。有的腫瘤很小也發(fā)生囊變,表現(xiàn)邊緣增強,壁厚薄不一的囊狀瘤灶。 (5)肝膿腫:是肝組織的局限性化膿性炎癥。根據(jù)致病微生物的不同分為細菌性肝膿腫、阿米巴性肝膿腫、真菌性肝膿腫、結核性肝膿腫等,以細菌性、阿米巴性肝膿腫多見。 CT表現(xiàn):平掃顯示肝實質圓形或類圓形低密度病灶,中央為膿腔,密度均勻或不均勻,CT值高于水而低于肝。環(huán)繞膿腔可見密度低于肝而高于膿腔的環(huán)狀影為膿腫壁。急性期膿腫壁外周可出現(xiàn)環(huán)狀水腫帶,邊緣模糊。對比增強CT,膿腫壁呈環(huán)形明顯強化,膿腫和周圍水腫帶無增強。環(huán)形強化的膿腫壁和周圍無強化的低密度水腫帶構成了所謂的“環(huán)征”,90%膿腫出現(xiàn)“環(huán)征”。 (6)脂肪肝:超過肝正常脂肪(5%)的含量則可導致脂肪肝。常見病因有肥胖、糖尿病、肝硬化、酗酒等。 CT表現(xiàn):平掃顯示肝的密度降低,呈彌漫性或局灶性分布;CT值測量低于正常,嚴重者出現(xiàn)負的CT值。如果肝/脾CT值之比<0.85,則可診斷脂肪肝。 (7)肝硬化:由于肝炎、酗酒等原因導致肝細胞的損害、變性、壞死與再生,纖維增殖,使肝臟變形變硬,也可因膽管阻塞引起膽汁性肝硬化。病理上可分為①小結節(jié)型(相當于門靜脈性肝硬化),再生結節(jié)大小<1cm;②大結節(jié)型(相當于壞死后性肝硬化),再生結節(jié)大小為1~3cm;③混合型,多為壞死后性肝硬化,大小結節(jié)共同存在。 CT表現(xiàn):早期肝臟可能表現(xiàn)增大,中晚期肝硬化表現(xiàn)為肝各葉大小比例失調,全肝萎縮。肝邊緣凹凸不平;肝彌漫性或不均勻密度降低;肝裂增寬;常繼發(fā)脾大、門靜脈擴張、側支循環(huán)形成、腹水。 (8)膽結石癥:在膽汁淤積和膽道感染等因素的影響下,膽汁中膽色素、膽固醇、黏液物質和鈣鹽析出、凝集而形成膽結石。發(fā)生在膽管內的稱為膽管結石,發(fā)生在膽囊內的稱膽囊結石,統(tǒng)稱為膽結石癥。根據(jù)化學成分不同,膽結石分為膽固醇性、色素性和混合型膽結石。我國的膽結石以膽色素類結石常見。 CT表現(xiàn):CT檢查,膽結石分為高密度(CT值>25Hu)、等密度(CT值0~25Hu)、低密度(CT值<0Hu)三種類型。高密度結石CT平掃容易顯示,表現(xiàn)為單發(fā)或多發(fā)、圓形、多邊形或泥沙狀的高密度影,等、低密度結石在膽囊造影CT表現(xiàn)為膽囊內的充盈缺損。膽管結石以高密度結石多見。肝內膽管結石呈點狀、結節(jié)狀、不規(guī)則狀表現(xiàn),與肝管走向一致,常伴有周圍膽管擴張。膽總管結石時上部膽管擴張。 (9)膽囊炎:分為①急性膽囊炎;②慢性膽囊炎。急性膽囊炎通常由于膽結石嵌頓和蛔蟲阻塞,引起膽囊管阻塞,膽汁淤滯,膽囊內壓力增高,壓迫膽囊壁血管和淋巴管,膽囊血供障礙導致炎癥發(fā)生。急性膽囊炎治療不徹底,反復發(fā)作,可導致慢性膽囊炎。 CT表現(xiàn):急性膽囊炎的主要表現(xiàn)有:膽囊增大,直徑>5cm;膽囊壁彌漫性增厚超過3mm;增厚的膽囊壁有明顯增強;膽囊壁周圍常有一環(huán)形低密度水腫帶;膽囊周圍可有液體潴留;膽囊壞死、穿孔,膽囊窩可見包含液平面的膿腫。 (10)胰腺炎:分為急性和慢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為最常見胰腺疾病,其病因主要由膽系疾病或飲酒所引發(fā)。慢性胰腺炎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多達半數(shù)左右的病人是由急性炎癥反復發(fā)作而成。 CT表現(xiàn):急性胰腺炎表現(xiàn)為胰腺體積彌漫性增大;密度正常或輕度下降;胰腺輪廓模糊;滲出明顯者合并胰周積液;增強掃描,壞死區(qū)密度減低;可合并假性囊腫。慢性胰腺炎典型表現(xiàn)為胰腺腺體萎縮,胰管擴張,約34%病例同時有假性囊腫存在。 (11)胰腺癌:胰腺癌多發(fā)源于胰管上皮細胞,少數(shù)起源于腺泡上皮。胰腺癌可局部直接侵犯或通過血行、淋巴轉移。胰腺癌發(fā)生在胰頭部最多,胰體癌其次,胰尾癌更次之。 CT表現(xiàn):胰腺局部增大、腫塊形成,胰頭癌??梢姷?strong>胰頭部增大而胰體尾部萎縮的表現(xiàn);胰管擴張,膽總管擴張,胰管和膽總管都受累的所謂“雙管征”是診斷胰頭癌較可靠的征象;腫瘤侵犯胰腺周圍血管;腫瘤侵犯周圍臟器;腫瘤遠處轉移。(拓展:胃腸鋇餐造影可顯示反“3”字征) (四)急腹癥 1、胃腸道穿孔:是常見的急腹癥,常繼發(fā)于潰瘍、外傷、炎癥及腫瘤。以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最常見。 CT表現(xiàn):胃腸道穿孔時,典型表現(xiàn)為膈下游離氣體;CT主要表現(xiàn)為肝周、脾周氣體低密度影。CT檢查還可確認胃腸道穿孔后腹腔積液的部位和量,特別是能顯示少量積液。 2、腸梗阻:一般分為:①機械性(最為常見);②動力性;③血運性。 CT表現(xiàn):可顯示擴張的腸曲,并可見多個腸腔內氣液平面。如果腸管相互融合成團,或與腹壁相連,提示為粘連性梗阻;如果腸道內或腹腔內可見腫塊,提示為腫瘤引起的梗阻;如有腸套疊,則可顯示出典型的CT征象,出現(xiàn)三層腸壁征。 |
|
來自: 青竹22 > 《消化系統(tǒng)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