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以通利血脈,、促進血行、消散淤血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療淤血癥的藥物,稱為活血化瘀藥。辛散行滯,能行血活血使血脈通暢,淤滯消散,故此類藥物藥性多為辛味。淤血既可以作為病理產物,又可引起其它病癥,所以此類藥的主治范圍極廣,如婦科的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產后腹痛;傷科的跌倒損傷、淤腫疼痛;內科的頭、胸、腹痛,痛有定處、痛如針刺,中風不遂,肢體麻木及關節(jié)痹痛;外科的瘡瘍腫痛。 對此類中藥的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活血化瘀藥通過改善血液循環(huán),抗凝血,可防止血栓及動脈硬化斑塊的形成;促進機體代謝,組織的修復和創(chuàng)傷、骨折的愈合;還可調節(jié)機體免疫,減輕炎癥反應,抗菌消炎。 由于氣血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在使用活血化瘀藥時,常配伍行氣藥,以增強活血化瘀之力。因此藥行散走竄,易耗血動血,需注意防其破泄太過,做到化瘀而不傷正;同時,對于婦女月經過多或其它出血而無淤血的傷患不宜使用,對于孕婦尤當慎用或忌用。 活血化瘀藥可分為活血止痛藥、活血調經藥、活血療傷藥、破風消癥藥四類 一、活血止痛藥 此類藥物辛散善行,既入血分,又入氣分,可活血行氣止痛,主治氣血淤滯所致的各種痛癥,如心腹痛、頭痛、痛經、產后腹痛、跌打損傷所致的淤痛等。此類藥有川芎、郁金、姜黃、乳香、延胡索、沒藥、五靈脂、降香等 1、川芎 性辛、溫,辛香行散,溫通血脈,既可活血化瘀,又能行氣通滯,《本草匯言》稱其為“血中氣藥”,止痛效果極好,為治氣滯血瘀諸痛癥的要藥;性善行竄,可“下調經水,中開郁結”善通達氣血,為婦科活血調經要藥;秉性升散,可“上行頭目”,既能活血行氣止痛,又長于祛風止痛,為治頭痛之要藥;辛散溫通,可“旁通絡脈”,具有祛風通絡止痛之功,可治風濕阻,肢節(jié)疼痛。 2、延胡索 辛散溫通,既能活血,又可行氣,具有良好的止痛功效,李時珍謂其“能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故專治一身上下諸痛”,臨床可廣泛用于血瘀氣滯所致身體各部位的疼痛。 二、活血調經藥 此類藥物辛散苦泄,主歸肝經血分,具有活血散淤、通經止痛之功,善于通血脈而調經水。主治血行不暢、淤血阻滯所致的月經不調,經行腹痛,量少紫暗或伴郎血塊,經閉不行及產后淤滯腹痛。代表藥物有丹參、紅花、桃仁、益母草、澤蘭、牛膝、雞血藤、王不留行、月季花、凌霄花等 1、紅花 本品入心、肝血分,秉辛散溫通之性,活血祛淤、通經止痛之力強,是婦產科血瘀病癥的常用藥,還善治淤阻心腹脅痛;通利血脈,消腫止痛,為治跌打損傷、淤滯腫痛之要藥;活血通脈以化瘀消斑,可用于淤熱郁滯之斑疹色暗。注意孕婦慎用,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三、活血療傷藥 此類藥物味多辛、苦或咸,主歸肝、腎經,功善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續(xù)筋接骨、止血生肌斂瘡,主治跌打損傷、淤腫疼痛、骨折筋損、金瘡出血等骨傷科疾患。代表藥物有土鱉蟲、馬錢子、自然銅、蘇木、骨碎補、血竭、兒茶、劉寄奴等。 1、劉寄奴 本品苦泄溫通,性善行散,能活血散淤,止血療傷,古人謂其為“金瘡要藥”,常用于治療傷科病癥;苦泄善行,可活血散淤,通經止痛,可治散淤治經產病癥。 四、破血消癥藥 本類藥物味多辛苦,蟲類藥居多,兼有咸味,主歸肝經血分。藥性峻猛,走而不守,能破血逐淤、消癥散積,主治淤滯時間長,程度重的癥瘕(腹中結塊)積聚。代表藥物有莪術、三棱、水蛭、虻蟲、斑蝥、穿山甲等。 1、莪術 辛散苦泄溫通,既入血分,又入氣分,能破血行氣,散淤消癥,消積止痛,適用于氣滯血淤、食積日久而成的癥瘕(腹中結塊)積聚,以及氣滯、血淤、食停、寒凝所致的諸般痛癥,常與三棱相須為用。還可用于跌打損傷,淤腫疼痛,常與其它活血療傷藥同用,但注意孕婦及月經過多者禁用此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