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陽膀胱經主病歌決邪傷本經如得逞,則可導致頭發(fā)痛, 眼球痛的近似脫,項痛叫人頗難忍, 脊柱與腰疼若折,且有坐骨神經痛, 腘窩肌張力增高,小腿因痛肌皮緊。 這類癥狀可歸為,不外踝厥之癥型。 如因筋損造成病,痔瘧狂癲分別生。 頭頂頸脖痛難免,且有黃疸染眼睛。 淚多鼻塞鼻流血,項背腰還痛降臨, 胯尻膽窩疼連接,小腿與腳皆痛甚, 乃至腳的小足趾,痛得運動都不行。
足太陽膀胱經 膀胱經屬穴位置、功能、用法歌訣 睛明 位置 囑彼眼瞼相合攏,續(xù)量內眥角一分, 沿鼻骨緣顯陷處,仔細小心針睛明。 功能 主治眼生各炎癥,色盲胬肉愈好能, 改變近遠視之患,消散白翳遮瞳孔。 用法 大致進針一二分,加深似已不可能。 此穴絕對不能灸,此乃古今之定論。 攢竹 位置 攢竹通常叫眉頭,顧名思義不難求, 兩撤眉毛之內端,則是撒竹出位置。 功能 改善眼球現(xiàn)震顏,促消角膜生白斑, 化解頭痛伴流淚,平定眩暈糾面癱。 用法 沿皮下刺約三分,此穴放血消眼紅。 禁灸穴里有攢竹,這個明告宜執(zhí)行。 眉沖 位置 先介前額之正中,入發(fā)五分別再升, 由此拐向橫路走,步出半寸取眉沖。 功能 抑制癲癇常用穴,針之有利消鼻炎, 驅去頭風莫少它,眉沖受刺穩(wěn)暈眩。 用法 進針二至三四分,沿皮進針方得門。 給灸約摸五六壯,加壯灸數(shù)不宜用。 曲差 位置 承接眉沖往旁伸,伸出一寸告以停, 此處生有一個穴,名日曲差供醫(yī)病。 功能 此穴可除前額痛,并治眼睛看不清。 鼻塞配它治有效,另止鼻衄也顯靈。 用法 進針也限三四分,或上或下沿皮進。 施灸大致五六壯,灸或不灸由醫(yī)生。 五處 位置 齊額正中往上升,入發(fā)一寸別再登, 由此旁開一寸半,可將五處在此尋。 功能 針之有助除頭風,也療夜盲坑眼睛。 頸椎增生配它治,并抑癲癇減發(fā)生。 用法 約以四分入皮層,沿皮進針向上行。 施灸不少七八壯,灸量不足無作用。 承光 位置 先界前額矢狀縫,入發(fā)兩寸又五分。 相繼拐向一旁去,橫出寸半承光生。 功能 頭痛風眩針承光,傷風感冒取它抗。 亦可用它止嘔吐,目生云翳承光攘。 用法 進針三分之左右,沿皮入刺針向后。 其他寫灸之書說,亦將此穴列禁灸。 通天 位置 縱以矢狀縫為界,入發(fā)四寸升上來。 由此拐向兩邊去,去外寸半通天在。 功能 治療感冒比較好,輔醫(yī)鼻病有療效。 頸椎增生取它治,口眼喎斜它也療。 用法 三分四分用于針,沿皮施刺慢慢進。 烤艾不少五六壯,要灸就得加夠溫。 絡卻 位置 豎以矢狀縫為準,入發(fā)五寸又五分。 橫同上穴向旁拐,拐出寸半絡卻承。 功能 主治眼生白內障,亦療雙目患青盲。 頭暈耳鳴它給醫(yī),并治精神現(xiàn)失常。 用法 一般進針只三分,針入皮骨之夾層。 通常給灸四壯譜,有此壯數(shù)莫再增。 玉枕 位置 承接上穴往下降,降至枕骨凸外方, 下與天柱成一線,能見玉枕在它上。 功能 主治頭后有劇痛,眼睛特痛取它平。 遠視近視幫改變,恢復嗅覺竟也靈。 用法 下有枕骨擋進針,遂致刺深僅三分。 施灸約予三五壯,此穴不宜多艾熏。 天柱 位置 縱界督脈往旁看,橫出一寸三分探。 再按發(fā)際上五分,穴對一二頸椎間。 功能 人患頭痛伴腦漲,針刺天柱能復康。 視物暈眩它也治,并抑頸椎出異常。 血壓升高改降低,鼻腔有病療相幫。 上背生痛針轉好,另化包塊出頸上。 用法 通過試治已表明,此穴可進一寸深。 文獻記它不宜灸,灸生何弊未說清。 大杼 位置 縱以督脈為準繩,橫平陶道往旁伸。 伸至出外一寸半,在此可把大杼針。 功能 化解感冒肩胛痛,鎮(zhèn)咳平喘隨針輕。 另還遠驅痛犯膝,近助頸病復康能。 用法 循古只進五分深,照今略加深度針。 此穴灸以十壯譜,增加壯數(shù)健咽行。 風門 位置 同以督脈為起點,平二胸椎去外面, 等到橫出一寸半,便見風門在此現(xiàn)。 功能 主治感冒及咳喘,左療肺部有病變。 肩胛骨痛針轉好,并也促消胸膜炎。 用法 通過試刺已探準,此穴針深可近寸。 上呼吸道有感染,十壯此穴助愈病。 肺俞 位置 先以督脈為豎界,續(xù)行往外兩邊開, 等到橫出一寸半,則有肺命在此擺。 功能 能治肺虛出盜汗,更除肺部各病患。 制止咯血有特效,化解咽喉病作難。 用法 刺深可與上穴同,但要防止過于深。 有言此穴莫多灸,若灸也將三壯熏。 厥陰俞 位置 豎界督脈橫去旁,旁去寸半別再往, 厥陰命位此止處,平四胸椎下方相。 功能 用于止咳有希望,施治心痛疼必降。 針之可消肺氣腫,胸悶嘔吐它幫康。 用法 進針深度可同上,但要參照是否脹。 如給此穴以艾灸,見效需得十余壯。 心俞 位置與五胸椎棘突平,橫出約摸十五分。 亦即外出一寸半,下刺心俞不失準。 功能 主治心臟現(xiàn)絞痛,需升血壓用它升。 改善風心佐利尿,心房纖顫針幫平。 用法 下刺可入七八分,此深沒有危險性。 施灸就應施夠量,一般不少十壯熏。 督俞 位置 齊六胸椎往旁伸,伸出一寸五分整。 界此可將督俞找,它與靈臺相對平。 功能 可軟冠狀動脈硬,頗能施治心絞痛。 皮膚瘙癢它也治,并醫(yī)膚疹銀屑病。 用法 針深莫少七八分,遇到胖人另加深。 意欲針時兼加灸,需讓穴周加夠溫。 膈俞 位置 齊七胸椎往旁去,及至寸半要止步, 膈俞就挨此處找,如此取穴可無誤。 功能 噎隔反胃針膈俞,食道梗阻求它除。 咯血嘔血它幫消,并消盜汗寐中流。 針之有助激食欲,上腹發(fā)痛助愈酬。 發(fā)熱總是不出汗,欲予排汗膈俞處。 用法 按照上穴深度針,不愁療效沒保證。 施灸至少得十壯,反之其效難以生。 肝俞 位置 由外向脊以直視,視與第九胸椎對。 再齊背脊往外步,步出寸半肝俞置。 功能 治療黃疸首選穴,亦為主穴抗肝炎, 肝有硬化配它治,并醫(yī)硬肝致吐血。 調理夜盲頗有效,凡屬眼病它都撐。 利膽健胃具功能,人發(fā)癲狂助祛邪。 用法 進針深度同上穴,既有療效又保險。 施灸用量也同上,常灸祛頸淋巴結。 膽俞 位置 照十胸椎往旁走,走出寸半就止步。 照此規(guī)定去找穴,不會弄錯取膽俞。 功能 主消黃疸改口苦,既主健膽又止吐。 可排小的膽結石,胃脹腹痛協(xié)助除。 用法 有文述此針五分,經試可以一寸針。 施灸約予七八壯,堅持常灸康膽寧。 脾俞 位置 先明第十一胸椎,由此橫出寸半止。 照此說明尋脾俞,基本不會弄錯位。 功能 改善進食吸收差,黃疸噎隔佐康佳。 轉化水腫消腹脹,肝膽潛痛愈轉化。 用法 刺深可與上穴同,此述供作參考用。 烤艾就得灸夠量,溫穴莫少十壯熏。 胃俞 位置 自外向內筆直察,平對十二胸椎下。 隨后回以向外出,走出寸半胃命扎。 功能 上消化道一切病,胃俞概能醫(yī)它們。 小兒吐乳也能治,如拉綠便照扶正。 用法 刺穴可以一寸針,如欲見效照此行。 施灸保持十余壯,穴不烤熱等于零。 三焦俞 位置 自外向內直線看,穴對一二腰椎間, 界脊轉出一寸半,三焦俞穴在此勘。 功能 既能壯陽又滋陰,臟腑積結化解能。 康佳胃腸種種患,另排水腫及腰痛。 用法 穴下肌膚厚得很,刺深起碼進一寸。 烤艾就得烤夠量,故要十余壯才行。 腎俞 位置 用眼從旁向脊看,瞄準二三腰椎間。 再從背脊出寸半,挨此可將腎俞探。 功能 男性病若害男人,腎俞成痊有可能。 延緩早泄確有效,更抑夢中常遺精。 陽痿必須求它治,并能復活死精蟲。 對抗邪侵前列腺,促銷睪丸現(xiàn)紅腫。 若是病魔犯巾帽,莫少腎命療婦科。 參治婚后久不孕,輸卵管塞佐通可。 卵巢囊腫配它治,子宮肌瘤它參挫。 輔醫(yī)陰道有炎癥,調經不早不后拖。 淋濁侵女或犯男,主取腎俞佐相安。 腰肌勞損它給補,并叫尿閉能通暢。 腰椎增生同予治,身患水腫協(xié)消然。 美容莫少去求它,尿路排石取它參。 用法 施刺至少進一寸,下針淺了效平平。 此穴多灸有好處,能使腰部活血循。 氣海俞 位置界三腰椎出橫線,線沿該椎下緣牽。 牽線達到一寸半,氣海俞可在此見。 功能 針右協(xié)療闌尾炎,扎左有利康大便。 左右都針驅腰痛,并使痔漏漸好轉。 用法 醫(yī)患雙方請放心,進針一寸不要緊。 施灸莫少十余壯,多灸此穴瀉可停。 大腸俞 位置 尋穴方法可同上,但降一椎往旁量, 即四腰椎旁寸半,大腸俞穴在此方。 功能 主治慢性腸道炎,急性腹瀉照樣健。 輸卵管病配它醫(yī),扶正陽痿也如愿。 用法 刺深也與上穴同,亦即可針一寸深。 溫穴就得溫夠量,多灸此穴抑腸鳴。 關元俞 位置 先從五腰椎拔腳,出外寸半大致可, 若予尋找關元俞,就得參照如此說。 功能 針之可以暢尿路,輔除闌尾有炎寓。 腸炎莫少配它治,陽痿女病協(xié)助除。 用法 一寸深度針此穴,刺入太淺療效缺。 灸穴應灸十余壯,太少沒有療效協(xié)。 小腸俞 位置 從一骶椎往旁開,橫出寸半停下來。 就在此述寸半處,恰有小腸俞相挨。 功能 遺精遺溺取它治,血尿尿閉它幫醫(yī)。 淋濁瀉痢下腹痛,小腸俞也相作對。 用法 針深一寸之左右,用好深度利病愈。 施灸理應灸夠量,這可協(xié)針把病除。 膀胱俞 位置 自二骶椎往旁去,步出寸半莫再走。 結合摸好該椎突,就可找對膀胱俞。 功能 主治膀胱突發(fā)炎,也驅炎染前列腺。 婦科病類亦予治,扶正闌尾軟大便。 用法 針深可與上穴同,瘦者減深胖者增。 灸也可以照上穴,即灸理應加夠溫。 中膂[lǚ]俞 位置 由外來摸三骶椎,摸到該椎即駐指, 齊此轉出寸半處,中膂命穴位于此。 功能 佐療坐骨神經痛,髖關節(jié)炎也予鎮(zhèn)。 有云可止赤白痢,只惜不曾求驗證。 用法 此穴可針一寸余,確定到位看脹否。 給灸多少醫(yī)者定,但灸就得須熏夠。 白環(huán)俞 位置 從四骶椎走向旁,旁開寸半駐遠往, 白環(huán)俞挨這駐處,在此取它很恰當。 功能 改變遺精調白濁,暢尿通便給療佐。 抑制坐骨神經痛,輔醫(yī)盆腔有病魔。 用法 進針八分至一寸,就深而言較適中。 有言此穴不宜灸,經試灸之無副用。 上髎 位置 骶骨兩旁有骶孔,孔當髂后上棘中, 第一孔里潛上髎,摸之有陷對陷針。 功能 幫男前列腺祛邪,治女盆腔無名炎。 兼醫(yī)坐骨神經痛,還治子宮垂下面。 用法 最深可入寸半深,淺刺也莫少一寸。 如灸莫少十余壯,多灸此穴驅臀冷。 次帶 位置 照上骶孔設一線,使之直往下面牽。 線經髂后上棘下,次骼當線二孔見。 功能 赤白帶多求它減,前列腺病它幫鏟。 也治坐骨神經痛,收女陰挺還平疝。 用法 針之不得少一寸,刺不進去未針準。 何灸參照上穴灸,了了幾壯等于零。 中髎 位置 上述設線仍遵循,但注線經骶三孔, 即在第三骶骨處,中髎在骨孔中。 功能 月經太少白帶多,針灸中髎協(xié)調可。 小便受阻它幫暢,軟化便秘取它佐。 用法 一般刺深入八分,施治胖人加分針。 熏穴使之有溫感,要不療效難以生。 下髎 位置 四骶骨下生一孔,則有下髎位其中, 取它上下要對直,然后向孔垂直針。 功能 主治尿路下段病,拉血腹瀉以調停, 兼治直腸有病變,另消睪丸痛或腫。 用法 刺深約以八分針,具體深淺醫(yī)者定。 施灸不外同上說,加成作用在此行。 會陽 位置 接著上線向內往,線終尾骨外上方。 如以尾骨心為界,距它五分尋會陽。 功能 既治陽痿又調經,兼醫(yī)男女結腸病, 赤白帶多給予減,久痔瀉痢幫以平。 用法 進針不少入一寸,下刺太淺效難生。 若灸酌予十余壯,此起協(xié)針之效功。 承扶 位置 既在臀部下方處,又于大腿后上部, 二者交會橫紋中,可于紋中取承扶。 功能 主治坐骨神經痛,亦抑痔瘡坑肛門。 髖白關節(jié)酸痛脹,承扶排患有可能。 用法 進針寸半至二寸,針治胖人還可深。 有書言它不宜灸,此搞玄術不可信。 殷門 位置 穴在大腿后部中,參照承扶降六寸, 在這如予扎殷門,符合經絡學說陳。 功能 腰椎強直難轉動,針刺殷門腰肌松。 大腿中部痛如割,針之會使痛轉輕。 用法 下針約以兩寸刺,另可加深針粗腿。 也有文獻記述它,屬于禁灸穴之類。 浮郄 位置 先量腿彎服橫紋,從中往外開一寸, 再從此處往上升,升至一寸浮郄捫。 功能 主治大腸有積熱,故能化解大便結。 膝關節(jié)痛配它治,大腿背側痛也克。 用法 此穴可以進一寸,深有深的好作用。 要么不對它施灸,若灸就得加夠溫。 委陽 位置 由于委中穴好尋,故借它來行說明。 即在委中外一寸,委陽在它寸邊鄰。 功能 扶正同肢有單癱,佐療腰背痛作難。 小便淋漓求它治,并醫(yī)同側腿痙攣。 用法 入穴六分至一寸,有此深度莫再深。 由于它與委中近,禁灸委中它應同。 委中 位置 腿彎有道服橫紋,委中生在紋正中, 照此下針沒有錯,符合經絡所標定。 功能 主治腰背出疼痛,扶正下肢不好動。 具有特效止遺尿,另可用于治麻風。 委中放血驅風濕,同法還將霍亂送。 熱病無汗給排汗,心腹絞痛也幫平。 用法 委中只限用于針,此是前人傳的經。 針深寸半之左右,灸遵傳經不去用。 附分 位置 從二胸椎往旁行,橫出三寸止于停, 界此略微下一點,可平風門取附分。 功能 附分輔以治落枕,并治頸椎有增生。 佐療人患咽喉炎,還醫(yī)肘臂麻木痛。 用法 可以針入八分深,此深不會進入胸。 烤艾勿少上十壯,常灸此穴防傷風。 魄戶 位置 起于第三胸椎脊,約以三寸往旁出, 在此稍稍降分把,欲針魄戶在此入。 功能 施灸可療肺結核,咳逆氣喘幫以排。 傷風感冒配它治,佐舒肩胛不自在。 用法 按照上穴深度針,既具安全又夠深。 施灸也照上穴壯,兩者作用基本同。 膏肓俞 位置 先摸四五胸椎間,續(xù)以自此往旁勘。 約摸旁去三寸譜,膏肓就可從這攬。 功能 病入膏肓不必怕,膏肓治它有辦法。 心系血管有病變,膏育也助復康佳。 肺癆可得它給治,食道有邪它輔打。 它既幫人和脾胃,又叫遺精愈轉化。 用法 進針可按上穴深,如予超深要小心。 施灸可予二十壯,少壯若干倒也行。 神堂 位置 先起五六胸椎脊,續(xù)從它倆夾縫出, 大約出夠三寸處,針刺神堂挨此入。 功能 氣喘咳嗽配它療,并驅梗阻擋食道。 脊椎強直又發(fā)痛,針灸神堂給轉好。 用法 刺深仍與上穴同,如需深刺要慎重。 壯穴也照前穴數(shù),壯多壯少醫(yī)者斟。 譩譆穴 位置 起于六七胸椎間,背脊往旁三寸站, 橫觀要與靈臺平,譩譆挨上三寸辦。 功能 佐療支氣管發(fā)炎,胸背疼痛分別操。 人發(fā)高熱不出汗,針刺譩譆暢汗腺。 用法 針深沒有新約制,可照上穴深度刺。 烤艾就得溫個夠,了了幾壯無助醫(yī)。 膈關 位置從七胸椎脊外出,出夠三寸即歇息。 膈關生這三寸處,針它要平至陽入。 功能 佐療食道吞咽難,輔治背痛伴發(fā)寒。 抑制嘔噦消胸悶,亦疏氣管有堵痰。 用法 入刺約以八分針,這個深度較適中。 溫穴莫少頭十壯,只有如此方夠溫。 魂門 位置 離九胸椎往旁跨,跨出三寸行止剎, 魂門生這三寸旁,下針要平筋縮扎。 功能 主治食道有病變,驅逐背痛具效驗, 欲嘔厭食求它醫(yī),肝膽有病康改善。 用法 通常刺深針七分,此深沒有危險性。 壯多壯少按病情,過多可致肝火升。 陽綱 位置 從十胸椎往旁移,移出三寸使停止, 陽綱生在這止處,但平膽俞刺方對。 功能 主治膽囊有病患,食欲極差幫康返, 針之助醫(yī)肝臟病,上腹發(fā)痛療佐安。 用法 深同上穴一個樣,即以七分針陽綱。 要灸就得灸個夠,一般不少頭十壯。 意舍 位置 起自十一胸椎脊,旁去三寸止外出, 意舍在這止處取,但平脾俞針方適。 功能 抑嘔止吐療效良,改善小便發(fā)赤黃, 參治人患糖尿病,止瀉激食消腹脹。 用法 針同上穴一般深,即以七分相繼針。 雷同上穴以施灸,即按十壯搞艾熏。 胃倉 位置 先明第十二胸椎,后按它來量穴位, 即從該椎出三寸,橫平胃俞以針之。 功能 主治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病也康, 肝膽欠好它輔醫(yī),水腫背痛幫對抗。 用法 刺深不外仍同上,即以七分針胃倉。 灸按十壯左右灸,如逐胃寒多加壯。 肓門 位置 界一腰椎往外行,行夠三寸告以停, 肓門在這止處找,針與三焦俞相平。 功能 凡是腰病概針它,它對便秘也軟化, 佐療下腹有疼痛,另叫尿閉換以下。 用法 此穴約摸針一寸,針治胖人宜加分。 對它可灸數(shù)十壯,多壯此穴利腰寧。 志室 位置 界脊外出三寸拿,途經第二腰椎下, 橫觀恰與腎俞平,照上量處志室扎。 功能 遺精陽痿皆予醫(yī),子宮肌瘤以協(xié)治, 也治前列腺發(fā)炎,腰痛水腫助相抵。 用法 起碼要予針一寸,至深可以寸半針。 灸行十至十五壯,多壯此穴康腰痛。 胞肓 位置 先從二骶峰外開,開外三寸止開外。 橫觀要平膀胱俞,胞肓位上三寸界。 功能 軟化便秘暢小便,婦科祛邪幫以撐, 骶盤有痛予佐療,也消下段腸道炎。 用法 淺刺也需一寸譜,深針不下一寸五。 施灸可烤十五壯,常壯此穴助臀舒。 秩邊 位置 自三骶峰往旁去,出去三寸使止住。 此處有一骶裂孔,欲針秩邊從孔取。 功能 婦科得病療以佐,腰酸骶痛輔醫(yī)可, 改變小便色深黃,扶正肛門抗痔魔。 用法 扎針應將針對孔,孔有多深針多深。 艾灸可給十余壯,骶椎有裂宜艾熏。 合陽 位置 因知委中在何方,故借它來注合陽, 即在委中下二寸,可將合陽挨這訪。 功能 改善前列腺發(fā)炎,痔瘡肛漏照改善, 佐療腰脊酸痛脹,抗女盆腔炎外遷。 用法 進針一寸已足矣,刺激過甚遺脹腿。 施灸十壯不算多,如治需要應加倍。 承筋 位置 一線接著合陽下,直到承山行駐扎, 此述二穴之正中,生有承筋供人拿。 功能 調理小腿忽抽筋,助治腰背突發(fā)痛, 既療下肢背側患,亦醫(yī)痔瘡坑肛門。 用法 有言此穴不好針,請問不針咋治病。 實經試治無他弊,只是殘脹稍延存。 承山 位置 囑彼下肢以直伸,續(xù)叫腳背向掌弓。 見腿肚顯人字紋,承山位此之彎中。 功能 挫痔康肛任主攻,尤平前列腺增生, 健腰排尿需針它,針之會消腿轉筋。 用法 進針八分至一寸,休要任意加針深。 灸可施至十余壯,常壯利消腿肚痛。 飛揚 位置 先照外踝跟腱間,從中起線往上攀, 攀夠七寸以停止,隨此去將飛揚攬。 功能 主治頭痛及目眩,佐療鼻塞及衄血, 癲癇痛風配它治,發(fā)熱無汗針流液。 用法 進針八分至一寸,有了此深莫加深。 灸可施以十余壯,增壯幾下照樣行。 跗陽 位置 先照飛揚取穴法,但線只升三寸剎, 即在昆侖上三寸,挨這可將附陽扎。 功能 主治頭重伴腳輕,輔醫(yī)腰尻牌樞痛, 癱瘓痿痹配它治,施治霍亂有書云。 用法 進針一寸之左右,有言不能針孕婦。 大致給灸上十壯,壯多與否自做主。 昆侖 位置 外踝跟腱兩分開,介其正中設一界。 昆侖位于此界處,取穴不歪照界來。 功能 昆侖有效醫(yī)頭痛,眼睛特痛針昆侖, 既驅項強肩背患,又治目眩鼻流紅, 腰痛莫少求它治,欲愈腳痛將它針, 催產也促胎盤下,康兒癲狂助成功。 用法 酌情進針五六分,如逢孕婦勿給針。 烤艾約灸上十壯,多壯幾下照樣行。 仆參 位置 跟骨外側下方陷,生有仆參在里安, 也為昆侖下寸半,此穴可以從陷攬。 功能 可救假死得復蘇,助醫(yī)癲癇走向愈, 昔日用它治霍亂,腰疼跟痛給予除。 用法 只能進針二三分,欲予加深也難進。 八壯十壯用于灸,有此壯數(shù)基本行。 申脈 位置 穴生外踝下五分,找它循這骨下尋, 續(xù)摸更下有軟骨,申脈在這兩者中。 功能 抑制癲癇白天發(fā),祛頭痛暈可求它, 佐療婦女血氣痛,輔醫(yī)腰腳酸痛麻。 用法 此穴底下骨頭硬,施刺只能入三分。 有書言它不能灸,究其何因無下文。 金門 位置 申脈前下五分處,有一骰骨在此居, 該骨下緣有凹陷,金門就在此陷寓。 功能 醫(yī)治癲癇有療效,降人顱內壓力高, 改兒仰頭身反折,腳背外側痛給消。 用法 大約入肉三四分,不同肉厚深不同。 何灸可由用者處,灸有溫燙就應停。 京骨 位置 先觀腳外近邊部,直看約當稍凹處, 此處亦當五跖骨,取穴要介赤白肉。 功能 欲醫(yī)癲癇要針它,頭痛項強它康佳, 目翳鼻衄配它治,亦治樞碑足痛麻。 用法 進針四分至六分,乃至可以進一寸。 灸給八壯至十壯,多壯此穴除足痛。 束骨 位置 遠在小趾之外側,近在此趾之本節(jié)。 該節(jié)后部有一凹,束骨就在此凹測。 功能 佐療癲癇抑發(fā)瘋,緩解頭痛平眩暈, 項強目赤給予消,既減耳鳴又健聾, 除去腰痛它參戰(zhàn),前列腺腫它助攻, 調理熱病惡風寒,促排直腸肛門病。 用法 在于穴下有抵制,入刺三分就可以。 灸予八至上十壯,何壯怎灸用者為。 通谷 位置 通谷也位小趾外,但在本節(jié)前陷埋。 取穴先置屈小趾,后對橫紋之端來。 功能 主治頭重伴腳輕,血壓升高給降能。 目眩鼻衄配它治,脖子寓痛它助鎮(zhèn)。 用法 穴下肉厚很有限,進針三分最為善。 如何施灸同上穴,用者酌情自行辦。 至陰 位置 此經末穴叫至陰,穴于小趾外側生。 具體位置不難找,它位甲角上一分。 功能 暢通小便求至陰,至陰也治患傷風, 既順孕婦現(xiàn)難產,又給歪胎以扶正, 目痛生翳它予醫(yī),并醫(yī)胸脅輪換痛。 佐療心煩腳掌熱,輔醫(yī)男人性無精。 用法 此穴只能入一分,刺肉之針向上進。 施灸酌予七八壯,胎位不正灸能順。 |
|
來自: 事事平心 > 《象數(shù)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