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XX,男,62歲,1960年6月28日住診。患者龜頭腫起水泡已十余日,有二個潰瘍,經(jīng)內(nèi)服外治,腫潰未消,腹股溝淋巴腺亦腫大,脈洪數(shù)有力,舌紅、苔黃膩,小便黃,大便正常。其人體壯實,善飲酒,喜水果。屬酒火水濕郁蒸,濕熱注入下焦。以清熱利濕為治。 處方: 龍膽草(酒炒)一錢五分 黃芩(酒炒)一錢五分 焦梔子一錢五分 澤瀉二錢 赤小豆三錢 木通一錢五分 山茵陳三錢 豆卷三錢 甘草稍二錢 黃柏(鹽水炒)一錢五分 川萆薢二錢 復診:諸證如前,飲食和大小便俱正常,黃苔略減,脈勢稍緩,原方去黃芩加銀花藤四錢,土茯苓五錢,水煎溫服。 三診:龜頭潰瘍漸愈,腫消,黃膩苔再減,脈右緩和,左關(guān)微弦數(shù),繼以清利濕熱為治。 處方: 土茯苓五錢 銀花藤三錢 炒黃柏一錢 澤瀉二錢 山茵陳三錢 炒梔子一錢五分 川萆薢三錢 蒲公英(布包)三錢 甘草梢一錢 豆黃卷三錢 白通草一錢 服后腫消潰平而愈。 按:此證由濕熱盛于中而注于下,前陰為宗筋所主,厥陰所司,連少腹,故腹股溝淋巴亦腫大,厥陰、少陽同司相火,濕熱蘊聚成毒,故用苦寒直折之法,相火不熾而肝膽得治,濕熱得清,何患其腫不消,其潰不平。 |
|
來自: 古道岐黃 > 《蒲輔周醫(yī)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