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前的古田溪還沒截流造翠屏湖,今天多數(shù)人沒見過,對于它是那么久遠和陌生。那時的古田溪美麗奇妙,令人驚嘆。也許你沒聽說過,以為它只是一條平平常常的山縣溪流吧。然而你要是有耐心看完這篇小文,那么真的會驚嘆不已,相信筆者此言不虛,并沒忽悠你……夢里古田溪新編《古田縣志》載,古田溪是境內(nèi)最大的河流,屬閩江水系。它發(fā)源于屏南縣北鷲峰山東南面,由長橋入平湖鎮(zhèn)境,匯入古田人工湖(今改名翠屏湖),是人工湖的主要水源。南下經(jīng)半坑亭、龍亭、閩清縣的后洋,在水口鎮(zhèn)注入閩江。新縣志寫的是現(xiàn)在的古田溪。新編《古田縣志》記載古田溪的原文 。清乾隆版《古田縣志》載,古邑處萬山之中,溪水東北流。紆折瀠洄,不通舟楫。唯十七、十八二都,溪面稍寬,可容小艇,載米谷至縣治。派分雙劍,匯成一溪。過此則亂石截流,波濤洶涌,中隔龍?zhí)?,激浪飛湍,漂毛沉木。清乾隆版《古田縣志》對歷史上的古田溪的描述,形象具體,是了解昔日古田溪的好史料。 清乾隆版《古田縣志》記載古田溪的原文。 歷史上的古田溪不僅水量豐足,而且沿線溪段自然景觀多彩多姿。但從1959年夏初起,古田溪截流蓄湖,除了平湖鎮(zhèn)境內(nèi)的三條支流以及另外地方幾條小支流外,大部分溪道以及溪上景觀被淹沒湖底。當年這些美景,現(xiàn)在還有多少人記得?翠屏湖那時的古田溪,不同溪段有不同的色彩,我們不妨按舊縣志的描述,鏡頭對著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從南到北逆行看看吧。(一)南溪段:峽谷飛湍,景物奇險龍亭瀑布最為壯觀舊古田縣城以上的河道開闊平坦,南流至縣城下游4.5公里的龜瀨地方,進入古田溪南段,屬峽谷地貌,河面狹窄,岸坡陡峻,正如清代《古田縣志》所寫:“亂石截流,波濤洶涌,中隔龍?zhí)?,激浪飛湍”。 這段景觀以瀑布飛濤為主,特別是龍亭瀑布最為出名 。龍亭瀑布流量大,落差高,寬度大,景象奇險,堪稱閩中的黃果樹瀑布。當年古田溪有如此瀑布奇景,能不驚嘆嗎? 這里水能資源集中,具有建設水電站的優(yōu)勢。 當年這一溪段上的景觀,在建造古田溪四級電站和后來的水口水電站時,讓位給電站了,其中龍亭瀑布在二級電站建成起,被引水發(fā)電。 龍亭瀑布實照(1956年) (二)中溪段:城河劍溪景色宜人古田溪舊城溪段稱城河,筆直如劍,清代《古田縣志》載:“派分雙劍,匯成一溪。'說的正是劍溪。下圖是百年前古田溪劍溪溪段和古田舊縣城的實照(外國人攝于20世紀初,于2011年從海外回流,資料來自福建海都報)劍溪風景宜人,景點眾多,其中有玉田八景中溪上的三景,有著名的溪山書院,有紫橋等。 “玉田八景”,其中三景在劍溪劍溪溪面開闊,水流平緩。從宋朝起,留名史冊的玉田八景中,有三景在溪上或溪邊 。“玉灘夜月”(又叫“玉潭夜月”)船頭村村前有數(shù)塊巨石擋住溪水,水深成潭,稱“玉潭”。又因巨石截水,下游水流湍急,故叫“玉灘”也可以。岸上有兩棵十人合圍的大榕樹。每當風清月朗之夜,或見潭中沉璧,或見灘上流金,風光極美。宋代古田縣令李堪有詩詠“玉灘夜丹”:鳴玉灘頭片月生,波光瑟瑟釣舟橫。何人隔岸吹長笛,一曲涼州恰二更。玉潭夜月“劍溪漁唱”劍溪風光秀麗,每當傍晚時分,溪上有漁民撐著竹棑,撒網(wǎng)捕魚,竹棑上停著魚鷹(鸕鶿)。有時漁民吟唱民間小調(diào),引來岸上市民遠觀。清代教諭溫廷選有詩詠“劍溪漁唱”:雙眠寶劍躍交溪,鼓泄?jié)O人泊岸西。釣罷錦鱗堪換酒,歌呼耳熱醉如泥。劍溪漁唱“藍洞歸云”舊城四保過溪,有小澗從山邊流出。溪岸道上有一座拱橋,隔溪遠望,形狀如洞,所以稱“藍洞”。每當日夕,溪霧從橋孔而入,沿澗飄移。此景古人稱為“藍洞歸云”。(此系古田文史界前輩王遠甫老人 所解,見1988年《古田文史資料》。另有一說,此景在文峰山下) 。李堪有詩詠“蘭洞歸云”:洞門不閉日空虛,云去云來何定居?看到虛中生白處,恰如混沌未開初。藍洞歸云溪山書院舊縣城東北郊外兩溪交匯處,有一塊沙坂高地,林木蓊翳,環(huán)境清幽。這里有座建于宋淳化二年(991)的溪山書院,南宋理學家朱熹曾在這里講學,并題匾曰“溪山第一”。 溪山書院在明清兩代曾重建、重修過。清代每年盛夏,這里成為詩人雅士聚會的地方。它是古田史上所稱圣賢過化之鄉(xiāng)的標志,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和濃郁的歷史人文氣息,令人驚嘆。 溪山書院 朱熹題匾“溪山書院”手跡紫 橋在溪山書院上方,古有一座雄偉而精致的廊橋一一紫橋,它始建于清康熙年間,后因洪毀而重建成一條六墩、長六十丈、寬一丈九尺、高三丈六尺的瓦蓋長橋。1933年“閩變”時燒毀,后改設簡易的木鋪公路橋。圖為清乾隆《古田縣志》里所繪的紫橋和溪山書院(溪山院)的示意圖。(三)北溪段:舊城北門船站至平湖,篙船競逐,商旅往來這段溪河就是清乾隆版《古田縣志》所述的,“十七十八二都,溪面稍寬,可容小艇,載米谷至縣治”的溪道。十七、十八都在古田縣最富庶的平湖鎮(zhèn)上、下都地方。小艇即小木船,縣治即縣城。平湖歷來盛產(chǎn)米、麥、豆、黃麻和紅曲等,這些農(nóng)產(chǎn)品以及從屏南縣來的米谷、筍干等,通過這條溪道的小木船運到古田縣城,然后再轉(zhuǎn)運到外地出售。而外地的海產(chǎn)、京果及各種工業(yè)品又從溪河運回平湖,而后集散到屏南等地。由于這條溪河獨有的運輸功能,造就了平湖地區(qū)“一都二縣”的輝煌歷史。進城去這段溪上商貿(mào)通道,北起平湖下都高攀橋船站和上都新舫船站,南至古田舊城北門船站。全程20多公里,至今最少有三、四百年的歷史。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每日都有四五十艘翹尾小木船(又叫民船)在溪上穿行,一天往返一趟。古田北門水運碼頭(朱大鵬繪)古田北路歷史名橋一一平湖高攀橋舊照。橋北有船站。翹尾木船,又叫民船,或雀船,或翹尾仔。溪道除了運輸貨物外,還可以載客。篙船所過之處,有平疇綠野,有村舍炊煙。有平波靜浪,有曲水急灘。也少不了暗礁險石,峽谷深潭。一路上,乘客們盡興欣賞溪岸和長溪風光。溪上小木船和長木棑。途中有平靜如鏡的碧潭。有水流湍急的灘道。著名的下甲險灘,寬僅二、三米,一落數(shù)米,坐在船上驚心動魄。一路上,兩個船工各立船的兩端,手操竹篙,默契配合。如若順水往縣,遇急灘曲澗,必須全神掌篙,迅速前點后撥,左轉(zhuǎn)右拐,順勢而行 。返程時,則逆水撐舟,全靠船工們的氣力。行程中,旅客有驚無險 ,安全順利。船工們高超的撐船技術(shù),多由父傳技藝,從小打磨出來。逆水撐舟古田溪奇異的商旅行舟畫圖,在翠屏湖建造后掩卷,從此退出人們的視線。你看,這曾經(jīng)風光奇麗、風情獨特、世上罕見的山城水鄉(xiāng)長卷,能不驚嘆嗎?時光如流,母親河似夢。 主要參考資料:1、新編《古田縣志》2、清乾隆版《古田縣志》3、《古田文史資料》 |
|
來自: zl_gong > 《家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