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所有的皇帝,不論是英明之主還是昏庸暴君,都會面臨一個棘手問題。這個問題就是皇位傳承問題。皇位傳承,堪稱封建帝制時代的老大難。即使是唐太宗李世民、康熙皇帝這樣的千古明君,都在這個問題上栽了大跟頭,搞得皇子們手足相殘,血雨腥風。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也在這個問題上犯下嚴重失誤。 朱元璋在位時,為了保證朱家江山世世代代把握在朱家人手中,不僅皇帝要朱家后人來做,連朝廷與地方的軍政大權,也被從外姓功臣手中奪回,交由各個皇子掌控,把十幾個皇子都封為藩王鎮(zhèn)守四方。這樣一來,外姓大臣固然無力再威脅皇權,但雄踞各地的藩王們,同樣會對皇位產(chǎn)生覬覦之心,也是一種巨大隱患。朱元璋死前對此有所覺察。 朱元璋手下諸位皇子中,他最滿意的是太子朱標,他認為朱標聰明仁孝,必能克承大統(tǒng),興國安民。誰知朱標享年不永,早早死去。朱元璋又把熱切的目光轉向皇太孫朱允炆,即日后的建文帝,對他著力栽培,希望他能承擔起治理明帝國的重任。建文帝有無帝王之才是一回事,關鍵其他皇子藩王們,對朱元璋這一安排甚為不滿。 燕王朱棣,就是持這種看法的典型代表。朱棣自幼習文練武,文才武略、壯志雄心頗似朱元璋,怎奈時乖命蹇,沒能榮登大寶,心中本就不甘。好容易熬到太子病故,朱元璋卻二話沒話把太子之位塞給黃毛孺子朱允炆,視其他皇子如無物,搞得朱棣滿心不樂。朱元璋在世時,對他的不滿情緒貌似有所獲知。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年逾七十的朱元璋,終于走到了生命的盡頭。臨終前,他頒布了自己的遺詔?!睹魇贰酚涊d,遺詔中強調三點,第一是皇太孫朱允炆仁明孝友,天下歸心,可登大位。第二是自己的喪事從簡,喪祭儀物勿用金玉。第三條則頗為耐人尋味,命令各地藩王皇子們,只在各自封地祭拜,不得來京。 普通人家父母故去,兒孫尚且千里奔喪,朱元璋卻不讓兒子們回來守孝奔喪,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怕皇帝駕崩,各地或邊境的敵對勢力趁機興兵作亂,故此讓藩王們留鎮(zhèn)彈壓,以防不測。第二個原因則沒辦法提到桌面上,他深知,年輕的皇太孫朱允炆繼任皇帝,他的那幫叔叔們沒幾個樂意的,萬一趁著奔喪期間,來個逼宮奪位,恐怕要出大亂子。 但朱元璋還是覺得不太放心,有一個人讓他如芒刺在背。此人就是燕王朱棣。朱元璋深知這個老四性格剛烈,膽大妄為,藩王中數(shù)他對皇位威脅最大。為此,朱元璋又下達了一道與遺詔矛盾的命令?!睹魈趯嶄洝酚涊d,朱元璋病危之時,緊急召燕王朱棣星夜來京,至于單獨把他叫回來干啥,史書中未明言,只能揣測估計是想敲打他一番,讓他老實點。 但朱元璋這道命令,卻把等著登基的皇太孫朱允炆嚇得不輕。老皇帝為啥把朱棣緊急召回?這是想干啥?難道還想更改遺命,讓朱棣登基?事關重大誰也不敢大意,朱允炆與齊泰等心腹合計一番,覺得為保險起見,還是不要讓朱棣進京為好。于是他們大膽起草了一道假圣旨,命人快馬加鞭下達給朱棣。 朱棣接到朱元璋命令后,星夜兼程,已經(jīng)到了江蘇淮陰,半路上又接到圣旨,讓他不必進京,返回封地聽令。朱棣雖然覺得不對頭,但圣旨當前只得作罷,怏怏而回。這邊朱元璋已經(jīng)命若游絲,一會清醒一會糊涂,醒來時,就會問身邊大臣:“燕王來未?” 結果大家在非常時刻,面對這關鍵問題,“凡三問,無敢對者”。朱元璋連問三遍,無一人敢吭聲,他在遺憾中閉上了眼,結束了波瀾壯闊的一生。而他生前留下的這個無人敢回答的問題,數(shù)年后終于引發(fā)一場大戰(zhàn),朱棣和朱允炆刀兵相見,大明朝淪為血火疆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