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輪回的。 這是科學家提出來的。宇宙將永遠不會結束,而是處于從生長到消亡的循環(huán)過程中;大爆炸既不是宇宙的起點也非終點,而只是宇宙不同階段的“過渡”。 美國天文學教授保羅·斯坦哈特與英國劍橋大學教授尼爾·圖羅克共同提出了這個觀點。他們說,如今的宇宙是在上個宇宙的塵埃中誕生的。此外,還有理論認為,人類所在的宇宙之外還有另外一個無限大的平行宇宙:這兩個宇宙在多重維度中互相區(qū)分開來。 兩位科學家根據(jù)現(xiàn)有理論計算出,在這兩個宇宙之間有一個力場,可以使兩個宇宙呈周期性地互相吸引、而后又再排斥開來,如同人們鼓掌時兩只手的動作一般。新理論認為,當兩個宇宙互相碰撞的時候,第五維度暫時消失,這時就會發(fā)生一次大爆炸。 新的物質世界在原有消散的物質塵埃中被重新“創(chuàng)造”出來。于1968年最早提出弦論的意大利科學家加布里埃萊·韋內齊亞諾對新理論表示接受,認為該理論將使人們認識到“大爆炸只是某些事件的果,并非所有事件的因”。 哲學家們將宇宙分成兩大類——物質與意識。然后,圍繞物質與意識到底誰為本體的問題,哲學家也分成了兩大類——即唯物主義(堅決認為物質是宇宙的主體)與唯心主義(認為意識為宇宙的主體)。 由于人生關系到物質與意識。所以我想對這一哲學的基本問題給出一個結論。 其實,在徹底了解物質本身和意識本身之前,哲學家們的爭論有多大意義呢?物質是否無限可分?物質的最基礎成分到底是什么?意識能否獨立存在?意識的實質是什么?如此一些最基礎的問題都還沒有弄清,誰能說服得了誰呢? 我們知道,物質、空間、時間都存在著不能再進行分割的基本單元;于是,我們首先可以問:對于任何一件東西,客觀上存在著的到底是構成那件東西的那些物質基元還是那件東西本身? 我們已知:宇宙由空間基元和物質基元構成;宇宙中除了空間基元與物質基元,其余一切存在個體都是這兩個基元的運作形態(tài)個體,而運作形態(tài)個體的存在則完全依賴于認知思維意識來給予確認。 于是,我們還得問:思維意識實質上又是什么東西呢? 思維意識 首先,從總體上來說,思維意識是動物的經(jīng)驗意識進一步發(fā)展的結果:身體的感官從外部獲取信息儲藏在大腦里,于是個體意識從這些信息中獲得了經(jīng)驗,產生出經(jīng)驗意識;當個體意識在經(jīng)驗意識的基礎上能夠對各種信息及經(jīng)驗進行處理、加工,并形成判斷、分析、推理的思維,從而產生自我意識后,遠遠超越于經(jīng)驗意識的思維意識便宣告誕生了。當初級的、一般的思維意識進一步發(fā)展到能夠認識宇宙終極真理的最高境界時,這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認知思維意識。 從本源上來說,思維意識來源于感官及大腦。 如果大腦從來沒有從感官上獲取任何信息而一片空白,那么它是無法進行任何思維活動的。大腦也是運作形態(tài)體,它只能將從外界獲取到的信息轉化為自己的信號形態(tài)從而記錄下來。這些信息信號首先讓大腦形成了對外界事物的整體概念(大腦能夠從較大層次的信號形態(tài)獲取事物的整體概念這一功能非常的重要,這其實也是大腦與電腦的區(qū)別之一),而這個整體概念是由原來大量的信息信號濃縮而成的一種新的信息信號形態(tài)。這個整體概念中最重要的概念是自我的概念,當大腦能夠將各種整體概念所形成的因果關系作為新的概念而記錄下來時,經(jīng)驗意識就隨即產生了。這種因果關系的概念是大腦從各種信息有規(guī)律的刺激中獲得的意識概念。這種超越事物本身信息的大腦產生出來的因果概念(即經(jīng)驗意識概念),和自我意識概念是人類最初級的意識概念。自我意識可以以經(jīng)驗意識概念作為依據(jù)發(fā)出指令信號,來調動身體做出動作反應。隨著人的身心不斷地投入到實踐中去,自我意識則會發(fā)現(xiàn)經(jīng)驗意識顯得不夠準確和越來越不夠用。于是,在挫折和困難面前,已經(jīng)儲藏著豐富的個體整體概念和經(jīng)驗意識概念的大腦在自我意識的操縱下,調動相關的某些概念進行重新組合以得到更合理的新的概念——于是思維意識隨即產生了(如果從宏觀上講,則是大腦進行了分析、推理、判斷等等)。而當思想意識進一步發(fā)展到能夠透過事物的表面而認知其實質時,能夠直達最高境界的認知思維意識則宣告誕生了。 物質與意識 人體也屬于運作形態(tài)體(這個運作形態(tài)體指的是因某些基本成分或某些子個體的運作構成出統(tǒng)一的時間,從而形成為一個新的存在個體。因而這個新個體的存在實質上亦是運作形態(tài)的一種存在,客觀實在的只能是新個體最末層次的成分基元),而自我意識是人體這個大運作形態(tài)體在頭腦附近產生的生命信息場,而這個信息場是人體的子運作形態(tài)個體。這個子運作形態(tài)個體也是運作形態(tài)個體,那么它也是不間斷地運作在大腦中(睡眠時在較弱地運作,因此依然有夢,夢中依然有著自我意識;而熟睡和被全麻時,自我意識則是處在最微弱的運作狀態(tài)而并非是停止——只有腦部被激烈震動或養(yǎng)分供給被切斷,這種自我意識的運作才會受破壞或停止下來)。 由于人的感官可以將外界或自身的各種信息傳遞給大腦,所以我們說,人的自我意識也可以感知外界運作形態(tài)體和自身的存在。 在宏觀世界里,我們認為量變會引起質變(如數(shù)量不同的質子、中子、電子會構成性質不同的原子),但實際上,所謂不同性質的物質實際上是大層次存在個體的結構相對于我們人體或別的大層次存在個體的結構有所不同,而顯示出相互作用的結果也有所不同而已——如果從最本質和最基礎的層次上來看,不同性質的個體的差異無非是基元成分的數(shù)量及其運作形態(tài)的差異罷了。所以我們說,宇宙中除了空間基元和物質基元外,其余所有的存在個體其實都是運作形態(tài)個體。而運作形態(tài)個體實質上是運作形態(tài)的存在——猶如天空上那云卷云舒的情景的存在——而這種存在只能依靠感官及思維意識給予確認。 由于物質都是由同一種基本單元(即“游空子”)所構成,所謂不同性質的物質無非是其基本單元們的運作形態(tài)有所不同而已。因此宇宙中我們所謂的物質應分成兩大類:其一是構成所有物質的物質基元;其二是所有的運作形態(tài)個體。至此,我們終于可以對物質與意識的關系問題給出最終的結論了:從本源上應說,物質基元乃宇宙之主體,但由于物質基元所構成的一切存在個體皆為運作形態(tài)個體,而運作形態(tài)個體的存在都需要思維意識來給予確認;因而,對于基礎單元層面以上的所有存在個體來說,思維意識是絕對的主體。總之,意識產生于物質基元,但卻決定著物質基元所構成的一切個體的存在的確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