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年前的今天,人類宇航員最后一次登陸月球,然后再也沒有回去... 阿波羅17號任務徽標。 來源:NASA 1972年12月11日,人類宇航員最后一次降落月球表面。 阿波羅17號是美國阿波羅計劃中的最后一次登月任務,于1972年12月7日發(fā)射升空,乘員包括指令長尤金·塞爾南(Eugene Cernan), 指令艙/服務艙駕駛員羅納德·埃萬斯(Ronald Evans)以及登月艙駕駛員哈里森·施密特(Harrison Schmitt),這也是阿波羅計劃的硬件設施最后一次被用于它最初設計的用途——載人登月。在阿波羅17號之后,剩余的阿波羅項目硬件被轉而用于建設美國的“天空實驗室”(Skylab)空間站,以及“阿波羅-聯(lián)盟號”計劃(Apollo–Soyuz programs)。 在飛往月球的途中,阿波羅17號的宇航員們還拍下了那張著名的微信啟動畫面“藍色彈珠”。 執(zhí)行阿波羅17號登月任務的三位宇航員:尤金·塞爾南(坐者), 羅納德·埃萬斯(右后方站立)以及哈里森·施密特(左后方站立)。 阿波羅17號是美國載人航天飛行中首次夜間發(fā)射,也是專門為載人登月設計的“土星五號”巨型運載火箭的最后一次載人發(fā)射。本次任務包括在月面上停留三天,開展大量科學考察任務,并將第三輛月面巡視車送上月球表面。 根據(jù)分工,埃萬斯將留在指令艙/服務艙(CSM)中,在月球軌道上飛行,并利用搭載于服務艙上的“科學設備艙”(Scientific Instruments Module)進行科學測量和圖像拍攝。而塞爾南和施密特將乘坐登月艙降落到月面“金牛-利特羅峽谷”(Taurus–Littrow)地區(qū)并停留三天時間,進行3次月面行走,采集月表樣品并在月面上布設科學儀器。 阿波羅17號是美國載人航天飛行中首次夜間發(fā)射,也是專門為載人登月設計的“土星五號”巨型運載火箭的最后一次載人發(fā)射。 來源:NASA 阿波羅17號的著陸地點是根據(jù)其主要目標挑選的,即采集比雨海(Mare Imbrium)地區(qū)更加古老的月球高地巖土樣本并考察當?shù)厥欠翊嬖谙鄬π迈r的火山活動。在執(zhí)行完為期12天的任務之后,三名宇航員在1972年12月19日一同返回地球。 阿波羅17號是最后一次載人登月飛行,也是人類宇航員最后一次離開低地球軌道。這也是首次在全部搭載的宇航員中沒有任何一人是試飛飛行員,在此之前,原定的登月艙駕駛員,駕駛X-15飛機的試飛員喬·恩格爾(Joe Engle)被一位科學家哈里森·施密特取代,這也是整個阿波羅計劃中首次搭載一名科學家前往月球。從這一點就能看出阿波羅計劃本質上的政治性驅動,而非科學性驅動。這完全是一個冷戰(zhàn)政治需要的產(chǎn)物,當擊敗敵人蘇聯(lián),證明自己比對方更加強大之后,阿波羅登月的巨大花費就突然之間成了毫無意義的負擔,因此后續(xù)的阿波羅18~20號被取消也就是預料之中的了。 但不管如何,阿波羅計劃對于人類航天技術的提升,對于月球科學研究的巨大促進,乃至對于人類探索精神的巨大激勵都是任何其他探測項目所難以比擬的。 從月球背后冉冉升起的地球。 來源:NASA 這次任務還打破了數(shù)項記錄:最長時間的月球登陸,最長時間的登月后出艙活動,取回最多的月面樣本以及在月球軌道上停留最長的時間。 本次任務期間,登月的兩位宇航員順利完成計劃中的三次月面行走,總時長超過22小時,在月面上開車駛過的距離超過30公里,沿途采集并帶回了110公斤的月球表面樣本。 被丟棄在月面上的阿波羅17號載人漫游車。 來源:NASA 在即將離開月球表面時,指令長尤金·塞爾南說出了自己此刻的感想(請見下方視頻錄音,部分文字及翻譯如下): “And, as we leave the Moon at Taurus-Littrow, we leave as we came and, God willing, as we shall return, with peace and hope for all mankind. Godspeed the crew of Apollo 17.' “我們即將離開月球表面的金牛-利特羅峽谷。我們來過這里,但我們現(xiàn)在即將離開;若能如愿,我們還會再次回來,帶著全人類的和平與希望。愿阿波羅17號一路平安?!?/p> ——尤金·塞爾南 阿波羅17號指令長 最后離開月球的人 1972年12月14日,在登月3天之后,阿波羅17號即將離開月面。作為最后離開月球的地球人,指令長尤金·塞爾南在月球表面發(fā)表了這段講話。 真是非常遺憾,尤金·塞爾南剛剛在今年1月16日去世,而我們再也沒有回到月球。愿他安息。 剛剛完成第三次月面行走,返回登月艙后的尤金·塞爾南,他們即將從月面起飛,返回地球 審核:管晶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