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海波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副教授 從道家的修煉功法,發(fā)展到如今的獨立學科,氣功背負了太多誤解。實質上它只是應該被用來修身養(yǎng)性的一種功法。為了解開氣功的神秘面紗,小編特意邀請了張海波教授,以一個簡單小功法——頭部保健功,帶您體驗氣功調節(jié)身心、幫助睡眠的作用。 (觀看視頻,教學更細致哦~) 起式靜坐 調身: 平坐式,坐凳子前半部分,兩腳分開與肩同寬。 大腿平直,兩膝彎曲成90度,大腿和軀干成90度。 頭部正直,百會上領(百會處好像有一根細線向上輕輕拽著脊柱逐節(jié)升起、伸動、拉直),下頜微收,頸項放松。 雙目閉合,收視返聽(對外在事物不聽不看,專心致志于感受自己身心)。 口輕輕閉合,舌輕抵上顎。舒展眉頭,放松面部肌肉。 上身正直,含胸拔背,松肩墜肘,伸腰沉胯,收腹斂臀,兩臂自然下垂,兩手心向下,自然安放于大腿上。 調息: 自然呼吸或深呼吸(順腹式呼吸)3次。盡量向綿綿不絕靠攏。 調心: 體會輕松愉悅、意守丹田、靜心寧神,吸氣時默念并體會身心寧“靜”的感受,呼氣時默念并體會身心放“松”的感受。 叩齒咽津 叩齒: 分中間、左側、右側上下牙輕叩5次。 攪舌: 用舌在牙齒內緣面、牙齒咬合面、牙齒外緣面之間順時針、逆時針各攪轉5次,產(chǎn)生的津液不下咽。 咽津: 用上式產(chǎn)生的津液鼓漱5次,再將口內的津液分3次咽下。 同時意念引導津液從身體的左側、右側、中間仿佛慢慢達到兩腎及下丹田,體會下丹田氣機充盈的感受。 貫氣醒腦 兩手體前呈抱球狀,隨著吸氣內合,呼氣外開,拉氣5次。 兩手升至印堂前,手心重疊,轉掌心向后面向印堂穴,隨著吸氣兩手內合,默念“貫”字;呼氣兩手外開,默念“通”字,如此開合5次。 重疊的兩手升至頭頂上方,轉掌心向下直對百會穴,隨著吸氣兩手內合,默念“貫”字;呼氣兩手外開,默念“通”字如此開合5次。 健耳鳴鼓 雙手搓熱,手心搓揉耳廓9次。 手掌向前揉搓時要折疊耳廓,向后揉搓時伸展耳廓。 兩手交替(先左后右)經(jīng)頭頂拉扯對側耳廓上部9次,同時手臂要摩擦到百會穴。 兩手掌將耳廓返折壓住,手指自然位于后腦枕部,此時用食指稍稍用力按壓中指并順勢滑下彈擊后腦枕部9次,可聽到“咚咚”的聲響,再分別用第2指,第3指和第4指分別擊打3次。 沐浴頭面 雙手搓熱,從唇角沿鼻側向上擦到印堂,從印堂沿前額擦到兩側太陽穴,再從太陽穴向下擦到下頜、面頰、唇角,反復9次。 以雙手指呈木梳狀梳理頭發(fā),從前發(fā)際梳到后發(fā)際,繞耳后、耳下、耳前,再到前發(fā)際,如此反復9次。 收勢靜養(yǎng) 兩手攏氣,敷于肚臍,意守丹田,安靜養(yǎng)氣。 做深呼吸(順腹式呼吸)3次,吐故納新。 睜眼收功,緩行百步。 編輯 I 小桃 來源 I《中醫(yī)健康養(yǎng)生》雜志2018年2月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