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文章
發(fā)文工具
撰寫
網(wǎng)文摘手
文檔
視頻
思維導圖
隨筆
相冊
原創(chuàng)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圖片轉(zhuǎn)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南帆《宮巷沈記》
一 沈葆楨是在一個車水馬龍的下午突然從歷史著作之中走出來的,因為一則小小的軼聞。 我是在福州的南后街聽到了這一則軼聞。南后街是一條狹窄的老街,綠陰夾道,路面潮濕。賣麥芽糖的吆喝、耍猴的鑼聲和鹵鴨、炒板栗的味道混在一起沿街亂竄。清朝的時候,這是一個繁鬧的地帶。街邊各種風味十足的店鋪至今猶存:修藤椅的,補鐵鍋的,售壽衣的,做花燈的,收購舊書的。裱褙字畫的——一個作家告訴我,沈葆楨當年曾經(jīng)在南后街旁邊的宮巷開了一間裱褙字畫的小店面,叫做“一笑來”。這個作家甚至記得沈葆楨當年自定的潤格,例如寫對聯(lián)兼裝潢,價格四百枚;寫團扇、折扇小楷,每柄四百枚;行書二百枚:如此等等。“一笑來”是沈葆楨丁憂期間開的,店面即是宮巷十一號沈家大院的西花廳。屈指算來,當時的沈葆楨正在江西巡撫任上。一時之間,我大為驚奇:堂堂巡撫有什么必要仿效潦倒的窮酸文人,依靠賣字掙幾文小錢補貼家用? 記不清什么時候開始聽到沈葆楨這個名字,他是福州鄉(xiāng)親一直津津樂道的大人物。大清王朝的歷史上,福州出過兩個名噪一時的大臣:林則徐,沈葆楨。林則徐是沈葆楨的舅舅,沈葆楨是林則徐的乘龍快婿。這種姻親關系沒有多少明顯的政治效應,而是給村夫野老提供了種種真?zhèn)文娴挠腥髡f。大人物與蕓蕓眾生的差別在于,歷史著作成了他們的花名冊,往事如煙,一百多年前各種驚心動魄的故事如今只剩下輕飄飄的幾張紙,可是,這幾張紙上查得到沈葆楨。根據(jù)《清史稿》記載,當年曾國藩十分器重沈葆楨,曾經(jīng)“屢薦其才”,朝廷委任沈葆楨擔任江西巡撫時的詔書謂之“德望冠時,才堪應變”。當然,官銜顯赫,君王的嘉許,這僅僅是一些表面文章,歷史學家更樂于逐一歷數(shù)沈葆楨的諸多功績。福州鄉(xiāng)親常常溫習的篇目是,沈葆楨從左宗棠手里接過福州船政局,赴任船政大臣——造船,招聘外籍技術人員,選拔魏瀚、劉步蟾等一批才俊出洋留學,然后以欽差大臣的身份赴臺灣,堅守城池,開山撫番,終于迫使虎視眈眈的日本人“遵約撤兵”。如此偉業(yè),周圍還能點得出幾個人? 然而,我對于沈葆楨官居幾品以及各種嚇人的頭銜提不起興趣。大清王朝的王侯將相多如過江之鯽,諸多繁瑣的官銜淹沒了他們庸常的一生。這種大人物通常就是呆在歷史著作里。歷史學家擁有一套臧否人物的標準語言,例如民族大義,江山社稷,千秋功罪,如此等等。這些敘述多半剔去了歷史人物的血肉:他們臉上的疣子和老人斑不見了,他們的哮喘、方言腔調(diào)和馬褂上的污跡不見了,他們的飲食口味或者性行為的特殊嗜好也不見了。載入史冊的大人物根據(jù)一定的配方制成供人瞻仰的偶像,然后按順序擺進一個個神龕。如果企圖進一步與這些偉大的亡靈促膝晤談,一起暢懷高吟或者一起長吁短嘆,那么,我們的目光必須從堂皇的歷史鑒定轉(zhuǎn)向瑣碎的日常生活,必須想象他們內(nèi)心的猶豫、苦惱、矛盾甚至如何憤憤不平地罵娘。這時可能發(fā)現(xiàn),有些小事情的深長意味并不亞于朝廷的加官晉爵或者疆場上斬關奪隘。例如沈家大院,檐角高聳馬頭墻,寬敞的大門,雕花窗欞,幽深的四進院落和小天井,石鋪的過道與兩側(cè)的回廊和美人靠——當年,江西巡撫沈葆楨為什么要舉債購下這一幢大宅院? 二 青史留名是眾多大人物的向往。人生如同白駒過隙。百年之后亡靈的牌位擺不進歷史著作,如何在天地之間證明自己活過這么一遭?相反,沒有多少人關心,那些偉大的亡靈會在哪些時刻突如其來地復活,踱出歷史著作返回煙火人間。一批秘密情書的問世?一段窘迫的童年曝光?一份記錄陰謀的檔案解密?幾張?zhí)厥獾南嗥庑?總之,種種意外的發(fā)現(xiàn)常常擾亂了歷史學家的標準語言,從而將這些亡靈一把拽出發(fā)黃的書頁。 沈葆楨就是因為這一則軼聞。沈家祖籍河南,南宋遷至浙江,清朝雍正年間再度遷至福建的福州。沈葆楨幼時聰慧,十六歲考取秀才,二十歲與老師同榜考中舉人,不料隨后兩度赴京趕考皆落第。二十七歲那一年終于才取進士,與李鴻章同榜。殿試之后入選翰林院任庶吉士。這大約就是仕途的開始了。 學而優(yōu)則仕,這是當年無數(shù)書生的夢想。仕途就是手執(zhí)權柄。無論是號令天下、威震四方還是揮金如土、殺人如麻,權力的形式千奇百怪,但是,所有的權力共同隱含了巨大快感——主宰他人。強壯的體魄和胳膊上的發(fā)達肌肉僅僅是匹夫之勇,一副拳腳又能打開多大的空間?權力是個人能量的正當放大,一個響亮的頭銜就可以彈壓一大片異己之見。韓信夸口帶兵“多多益善”,他的本事無非是利用權力調(diào)度許多人的能量。弄權的快感常常令人迷醉,以至于多少人輕易地把一生作為賭注押了上去。秦始皇南巡,威儀堂堂,劉邦感嘆“大丈夫當如是”,項羽徑直說“彼可取而代之”。狡詐也罷,率真也罷,那么多大人物總是因為權力而騷動不寧,夜不能寐。諸多權力種類之中,國家名義頒發(fā)的權力體系架構嚴密,勢力強大,而且具有無可爭議的合法性。科舉考試開啟了書生加入國家權力體系棧道,修成正果的標志是滿腹經(jīng)綸兌換到了頂戴花翎。這就是躊躇滿志的時刻了。沈葆楨三十六歲出任江西九江知府。聽到了第一聲謙恭的“沈大人”,沈葆楨的心里有幾分的得意? 然而,有些奇怪的是,沈葆楨似乎不太愛惜手中的權柄。孔子說,四十而不惑??墒?,四十歲的沈葆楨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不知是公事的分歧還是私人怨恨,他毫不客氣地頂撞了上司,即當時的江西巡撫耆齡。據(jù)說此公陰毒刻薄,而且出身滿洲正黃旗。這次沖突一個月之后見了分曉:沈葆楨掛冠而去,理由是母親年邁,必須侍奉左右,數(shù)千人的挽留也沒有擋住他返回故里的匆匆步履。這或許可以解釋為某種文化性格的回光返照:不為五斗米折腰。到了朝廷再度調(diào)任他為“吉南贛寧道”時,沈葆楨仍然我行我素:“以親老辭,未出”。這并非待價而沽,沈葆楨的確想過另一種生活了。田園將蕪胡不歸?我開始猜想,沈葆楨的內(nèi)心是不是發(fā)生了什么變化?三十歲之前跟隨大流博取功名,四十歲之后就必須為自己生活負責了。如果這個年齡的男人仍然渾渾噩噩,大約就得渾渾噩噩一輩子。沈葆禎的后退姿態(tài)肯定驚動了皇帝,朝廷干脆任命沈葆楨當江西巡撫。褒揚沈葆楨德才的同時,任命書上還有幾句情辭懇切的商量:“以其家有老親,擇江西近省授以疆寄,便其迎養(yǎng)”,“如此體恤,如此委任,諒不再以養(yǎng)親瀆請”。這些撫慰終于使沈葆楨回心轉(zhuǎn)意,“葆楨奉詔,感泣赴官”。 這些故事當然可以解讀出沈葆楨剛直磊落的性格。然而,這些故事是不是還可以解讀出沈葆楨的柔情?福州男人沈葆楨似乎是一個相當戀家的人。他開始從權力的迷魂陣之中突圍而出,歸返故里是沈葆楨四十歲之后的一個不懈的突圍方向。這沒有什么可恥。頂天立地或者文韜武略并不影響一個人戀家。古人常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治家與治國仿佛如出一轍。可是,沈葆楨肯定感到了二者的不同。國是皇帝老兒的,家是個人的空間。如果皇帝老兒頒布的國策與自己的理想格格不入,不如歸隱家園,共享天倫。要么為天下蒼生盡力,要么轉(zhuǎn) 身回家盡孝,沒有必要因為放不下手中的那一些可憐的權力首鼠兩端。家是什么?家是雙親的白發(fā),是嬌妻稚子,是一個允許蓬頭垢面或者睡懶覺、發(fā)脾氣的處所;人生在世不稱意,回首茫茫家何處——那就是雙重的悲哀了。沈葆楨肯定明白,不論飄泊何處,身后必須有一個堅固的家。江西巡撫的職位并沒有讓他得意忘形。購買宮巷十一號沈家大院,無疑是提早為自己的歸隱找好一個棲身之所。 三 家是雙親的白發(fā),是嬌妻稚子——沈葆楨的母親是林則徐的妹妹,他的妻子林普晴是林則徐的女兒。官宦名門如何擇婿歷來是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據(jù)說林則徐出身貧寒,但是一位鄭姓知縣慧眼識人,毅然把女兒許配給他。當時林則徐不過十來歲,前往鰲峰書院的途中遇到雷雨。他在鄭家大門口的屋檐之下躲雨,信手取出老師的文章朗聲誦讀。鄭姓知縣聞聲出門,一眼認定林則徐少年老成前途無量。次日鄭家立即托人議親,林母因為門第卑微而婉拒。鄭家再度請人撮合,他們的誠心終于打動了林母。坊間一種說法認為,林則徐的擇婿異曲同工。沈葆楨當年是林則徐府中的隨從,,某一個寒冷的大年三十,林則徐要求沈葆楨謄寫一份奏折。沈葆楨不斷地哈手取暖,終于工工整整地謄好。林則徐突然說,奏折之中的一句必須改過。沈葆楨二話不說,重新謄寫。林則徐暗自頷首,當即挽留沈葆楨過年,并且在大年初一當眾宣布沈葆楨將娶走二女兒林普晴。 這種戲劇化的情節(jié)估計出自某一個民間文人的虛構。沈葆楨與林普晴是表兄妹,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沈葆楨十三歲定親,當然,他們的婚事最終的確由林則徐定奪。沈家的清貧可能遠甚于當年的林家,但是,林則徐相中了沈葆楨的出眾品行。林普晴嫁入清貧的沈家,相夫教子,侍奉公婆,針線女紅,勤勉度日。為了湊齊沈葆楨赴京趕考的盤纏,林普晴典當了金鐲子,從此改戴一副藤鐲。沒有她的悉心照料,恐怕也沒有沈葆楨日后的發(fā)跡。林普晴五十二歲辭世,沈葆楨的挽聯(lián)悲愴唏噓:“念此生何以酬君,幸死而有知,奉泉下翁姑,依然稱意;論全福自應先我,顧事猶未了,看床前兒女,怎不傷心?!?br> 一些歷史著作將林普晴列入奇女子,肯定是因為她性格之中的俠氣。將門虎女,這種俠氣很難從小家碧玉身上發(fā)現(xiàn)。沈葆楨任江西廣信知府的時候,林普晴曾經(jīng)伴隨左右。一日,沈葆楨出城籌糧,太平天國大軍突然襲來。城內(nèi)的兵卒和衙吏紛紛出逃,林普晴率領殘部冒死守城。她刺破手指寫了一份血書送給玉山守將饒廷選,既委婉陳辭,又朗聲疾呼。饒廷選為之動容,毅然率部飛馳解圍。這即是“血書求援,廣信解圍”的故事。下得了廚房,上得了城墻,通常的女流之輩顯然望塵莫及。我猜想,林普晴端莊賢惠和非凡的氣度恐怕是沈葆楨戀家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宮巷十一號的女主人面目可憎,性情乖戾,沈葆楨怎么會把回家作為后半輩子如此重要的人生主題? 我同時猜想,沈葆楨戀家的原因肯定不止一個。窗明幾凈,筆墨紙硯,吟詩品花,倚欄觀魚,“雪天裘被偕朋輩,平地樓臺望子孫”,沈家大院寄寓了多少生活情趣?當然,這些猜想很可能遭到鄙夷。鐵血男兒,志在四方,雄才大略必須拋開家室的負累,兒女情長哪能有俯視天下的懷抱?所以,古人總是樂于流傳種種勵志的典故,例如林則徐為沈葆楨改詩。估計是一個如水的秋夜,新月如鈞,沈葆楨獨酌于庭院。酒酣耳熱,傲氣頓生:“一鉤足以明天下,何必清輝滿十分?!鄙蜉針E吟誦再三,顧盼自得,擇日將詩句呈送林則徐。林則徐沉吟半晌,提筆將“何必”改為“何況”——“一鉤足以明天下,何況清輝滿十分?!鄙蜉針E頓時汗顏。顯然,這個故事肯定的是大人物的襟懷志向。天將降大任于斯人,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而且必須摒棄一己,以天下為已任。“茍利國家生死已,豈因禍福避趨之”,這是林則徐林文忠公的名句。這種觀點當然無可非議??墒?,天下之人,人各有志,兼善天下是一種志趣,獨善其身何嘗不是另一種志趣?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許多文人對于這句話耳熟能詳。這猶如兩種互相補充的生活理想。他們?yōu)t灑地往返于廟堂與山林之間,氣宇軒昂,進退自如。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澄吾足。世事無非如此: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當然,這僅僅是一廂情愿的想象。中國歷史上的大部分文人對于廟堂充滿了敬畏。權力崇拜普遍氣氛之中,“獨善其身”多少像是一種無奈的下策。因此,無論是隱居于江湖,還是招搖于鬧市——無論是柴門草堂,野渡扁舟,還是青樓笙歌,游宴酬酢,這些文人仍然時刻支起耳朵,凝神諦聽朝廷的動靜。只要君王一聲召喚,他們就會拋下手邊的一切,飛奔而去。如果朝廷大門緊閉的時間過長,這些不甘寂寞的人就會情不自禁地搔首弄姿,制造些許響聲,或者討一兩封名流的引薦信投石問路。當然,這些游戲肯定有些冒險,不小心就會弄巧成拙。當年孟浩然應邀至王維的寓所清談,碰巧唐玄宗來訪。唐玄宗聽說過孟浩然的名聲,慈祥地下旨召見。孟浩然樂不可支地從藏身的床鋪下爬了出來,顧不上拍打身上的灰塵就興沖沖地吟詠自己的詩作《歲暮歸南山》。不幸的是,一個小小的事故發(fā)生了。唐玄宗聽到了“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的句子之后惱火地說:“卿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不言而喻,孟浩然的一切機會從此斷送。 當然,那么長的歷史上不乏幾個猖狂之徒。嵇康拒絕出仕而寧可呆在茅屋前的柳樹下叮叮當當?shù)卮蜩F,奏《廣陵散》;陶淵明掛印棄官而去,情愿日復一日悠然地與青山相對而望:李白多喝了些就放肆地發(fā)酒瘋,“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甚至膽大妄為到了吆喝高力士脫靴子——這些目空一切的家伙的確不太把權力放在眼里。然而,他們畢竟沒有幾個。絕大多數(shù)自視甚高的文人雅士面對權力的時候總是畢恭畢敬,喏喏連聲。即使鄭板橋或者金圣嘆這種貌似耿介的家伙也時常卸下面具,動不動就感激涕零地向北叩首而拜。為什么權力場的吸附力如此之大,以至于這些文人無法自持?必須承認,名利或者虛榮不是答案的全部。至少在當時,“忠”是權力崇拜的另一種表述。朝廷、天子至高無上,“忠君”也就是將自己的全部才能奉獻給這些權力的象征。朝廷之外不存在清談國事的沙龍,多嘴多舌很可能惹出殺身滅族之禍。報紙、雜志所形成的公共空間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涤袨?、梁啟超這一代知識分子誕生之前,眾多文人只能把一腔的報國激情寫成奏折,恭呈圣上。如果這些文字無法叩開朝廷的大門,長吁短嘆的內(nèi)容只能是懷才不遇了。詩書禮易,地理天文,從小積累的學問爛在肚子里,豈不是空活了一輩子?所以,他們只能崇拜權力——只能把自己的生命托付君王的青睞。 如此看來,沈葆楨多少得算一個異類了。他顯然沒有李杜的文采,書法亦無法躋身于二王或者顏、柳,另一方面,他官運亨通最終官拜兩江總督——然而,沈葆楨屢萌退意。仕途一帆風順,無數(shù)的同僚垂涎三尺嘖嘖有聲,沒有人相信他竟然被一襲官袍箍得喘不過氣來。沈 葆楨推辭過左宗棠的邀請,然后向朝廷“數(shù)以病乞退”。為什么他寧可從顯赫的位置上退回宮巷十一號的“一笑來”,退回詩文字畫的筆墨生涯?或許,在他的心目中,玩弄權術的興味遠不如玩弄詞藻? 四 《清史稿·沈葆楨傳》之中,沈葆楨似乎是一個冷面鐵腕的形象。從考取進士到封疆大吏,沈葆楨的人生可以分為如下幾個段落:在江西各地任行政官員,多次圍剿太平軍,大獲全勝:返回福州擔任船政大臣,創(chuàng)辦船政學堂和自己造船;率領艦隊赴臺灣巡視,迫使日本撤兵繼而開發(fā)臺灣;擔任兩江總督,整肅吏治,懲盜賊,誅洋人,社會風氣為之一變。總之,沈葆楨干練,精明,果決,擅長快刀斬亂麻,雷厲風行。無論從哪一方面看,沈葆楨都稱得上功勛卓著。他去世之后,朝廷追贈太子太保銜,入祀賢良詞。謚文肅。 然而,我覺得沒那么簡單。現(xiàn)在,揣測沈葆楨的性格開始成了我的一個巨大樂趣,我在有限的史料里查找種種異常的蛛絲馬跡。例如,《清史稿·沈葆楨傳》的字里行間,沈葆楨的高大形象背后似乎拖了一條奇怪的影子。雖然沈葆楨仕途坦蕩,可是他動不動就要轉(zhuǎn)身離去,“尋乞歸養(yǎng)”,“以親病請假省視”。即使兩江總督這么一個肥缺,他也要推三阻四地拖拉了五個月才到任。我估計歷史上恐怕找不出多少像他這么熱衷于辭別官場的官員。僅僅四十五歲那一年,他先后三度辭官歸養(yǎng):四年的兩江總督曾經(jīng)六上辭疏。這時的沈葆楨有些像一個弱不禁風的書生,喋喋不休地乞求放他回家。這是隱藏在功勛卓著背后一個閃爍不定的謎。難道那么多威風的頭銜和大權在握的驕傲還是打消不了沈葆楨對于宮巷十一號的思念嗎? 當然。這個謎絲毫沒有減輕沈葆楨在我心目中的分量。沒有理由狹隘地想象英雄哲學,仿佛他們只能誕生于金戈鐵馬、慷慨悲歌之間。英雄性格的另一種表現(xiàn)是,敢于坦坦蕩蕩地獨行,不在乎落寞、孤單,也不在乎四周的噓聲以及擲到額上的種種奚落和嘲諷。如此之多的飽學之士飛蛾撲火般地向朝廷蜂擁而去,沈葆楨卻只身走出權力體系的后門,悄然而去。這肯定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如果只有他敢于用如此執(zhí)拗的形式向朝廷表示自己的軟弱,我們是不是必須把這種軟弱視為強硬的英雄氣概? 雕花木門,四進院落,廳堂和庭院,沈葆楨的宮巷十一號內(nèi)部并沒有多少榮華富貴。沈家大院的正廳高層一副黑金隸書抱柱聯(lián):“文章華國,詩禮傳家”。酒后揮毫潑墨,圍爐吟詠詩文,大約這就是沈葆楨的莫大享受了。據(jù)說沈葆楨十分熱衷于聚集船政局的下屬和親友進行聯(lián)句游戲,甚至赴臺灣巡視的前夕還在廣聚詩友,大開吟局。這種游戲有一個特殊的雅號:“詩鐘”。游戲通常是擇出兩個平仄不同的“眼字”,眾人在限定的時間寫出聯(lián)句,這些“眼字”必須按照指定的順序嵌入句子。游戲的計時器并非鐘表。院子里設一木架,上懸一根細線,細線的底端掛一枚銅錢,銅錢的下方置一銅盤。細線的中央縛一炷點燃的線香。線香燒斷細線,銅錢當?shù)囊宦暵淙脬y盤——時限已到,這是詩的鐘聲。某一次游戲以“白”和“南”為“眼字”,定為第七唱。沈葆楨當時苦思不得,以至于整夜輾轉(zhuǎn)不寐。挨到五更時分雄雞報曉,沈葆楨豁然頓悟:“一聲天為晨雞白,萬里秋隨別雁南?!币粋€重權在握的船政大臣竟夜沉溺于字雕句琢,那的確是真心的喜愛了。 李鴻章曾經(jīng)批評“中國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積習”,愚蠢地將船堅炮利視為種種“奇技淫巧”。他是洋務運動的首領之一,主張大膽“學習外國利器”。沈葆楨顯然是李鴻章的同道。他肯定感受到了歷史的巨大震顫。鐵路,電報,信局;蒸汽機裝配出另一個世界,洋槍洋炮正在重繪世界地圖。如此多事之秋,吟風弄月的平平仄仄還有多少分量?孔子說詩可以興觀群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墒牵刈T和家門的肯定是艦隊和炮臺。建造兵艦,籌集海防經(jīng)費,選派資質(zhì)優(yōu)秀的年輕人遠赴歐洲“究其造船之方”,沈葆楨對于天下大勢了然于胸。詩文、書法僅僅是一己之好,沈葆楨決不會自以為是地夸耀為濟世匡時之策,他自己為之開出的價格無非二百枚或者四百枚而已。 奇怪的是,沈葆楨情愿因為二百枚或者四百枚而放棄多少人夢寐以求的頂戴花翎。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管他冬夏與春秋。只要朝廷允許,沈葆楨的綠呢大轎就會一次又一次風塵仆仆地返回宮巷十一號,如同謝絕塵囂返回內(nèi)心。朝廷門外集聚了那么多如饑似渴的候選者,然而。這個重權在握的幸運兒為什么不愿意充當一顆堅固的螺絲釘,緊緊地擰在龐大的權力機器內(nèi)部? 五 現(xiàn)今最為常見的沈葆楨肖像是一張一八七四年的相片,據(jù)說由法國人貝托攝于臺灣。相片上的沈葆楨官服翎帽,神情冷峻地目視前方。見過這張相片的人多半會覺得,這不是一個隨和而溫順的性格。很難想象相片上的沈葆楨會咧嘴一笑?;蛟S,沈葆楨的書法可以視為一個佐證。意在筆先,書為心聲。有人用“骨氣雄勁”形容沈葆楨的行草,我覺得不算過譽。然而,我感興趣的是,沈葆楨的筆跡之間可以察覺某些特殊的格調(diào):有些倔,有些拗,有些澀,總之不像是飛流直下、快馬入陣那么痛快酣暢。筆跡的精神分析學可能提供各種有趣的結論,我相信沈葆楨的性格報告肯定不是那么簡單。 倔,拗,澀,這必然表現(xiàn)于沈葆楨的待人接物。沈葆楨與李鴻章曾經(jīng)共同師從孫渠田。盡管李鴻章是一個不馴的角色,招惹了一大堆政敵,但是,他執(zhí)弟子禮甚恭,從來不忘賠笑和打躬作揖;相反,沈葆楨經(jīng)常冷著一張臉,言辭不遜。既然老先生的學識不足以服人。何必虛偽地維護那些繁文縟節(jié)?沈葆楨甚至放肆地在老先生的批語之后另加長批予以反駁,以至于氣得他辭館而歸。所以,日后江南的坊間有“李文忠有禮,沈文肅無情”之說。 這種性格似乎不太像福州人。福州是一塊不大的盆地,四面都望得見起伏的鋼藍色山脈。一條波光粼粼的大江穿城而過,城區(qū)四十多條內(nèi)河蜿蜒交錯。這里空氣濕潤,微風習習,暖烘烘的陽光之下,繁茂的樹木四季不枯。夕陽西下,開元寺的晚鐘響起的時候,溫一壺老酒,調(diào)一碟螃蟹醬,煎一盤成帶魚,兩碗冒尖的地瓜干飯,這就是愜意的小日子了。福州人的宴席之上湯湯水水甚多,傳說多喝湯的人講究情義。大致上這里的居民通情達理,性格溫和,似乎有些智者樂水的意味。沈葆楨幼時膽怯柔弱,夜色之中倏忽的飛鳥或者瓦頂上野貓的嚎叫常常把他嚇得尖聲驚呼,甚至大病一場。一個十六歲的秀才、二十歲的舉人如何扶搖直上,成為朝廷如此器重的封疆大吏,這是歷史學家的話題,我感興趣的是,這個膽怯柔弱的少年如何成為一個令人生畏的角色,甚至連曾國藩、左宗棠這些大人物也不得不忌憚幾分? 曾國藩、左宗棠皆為湖南籍人士。湖南人剛烈霸道、勇悍固執(zhí)享有盛名。沈葆楨竟然先后與二人爭執(zhí),寸土不讓。這不僅由于梗直,而且明目張膽地冷傲——曾國藩與左宗棠都曾有恩于沈葆楨。沈葆楨曾經(jīng)居于曾國藩帳下。 由于曾國藩的再三力薦,他終于脫穎而出??墒?,日后曾國藩率部江寧酣戰(zhàn)之際,沈葆楨扣下了江西的餉銀,拒絕撥給曾國藩部下。他自恃一身清白,根本不在乎曾國藩上書朝廷告狀。得罪就得罪了,大英雄沒有必要動輒就回望來路,誰是先師誰是伯樂羅列一大串煩瑣的謝恩名單。對于沈葆楨而言,故人的恩情又有多少斤兩?左宗棠曾經(jīng)三顧宮巷十一號,認定沈葆楨是船政大臣的不二人選。高山流水,亂世知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甚至連魯迅這種失利的性格也有心腸一熱的時候。然而,沈葆楨似乎不太念叨這種人情世故。左宗棠轉(zhuǎn)戰(zhàn)西北邊塞,很快因為清朝的軍事戰(zhàn)略布局與李鴻章的產(chǎn)生了重大分歧。左宗棠馳書沈葆楨,期望有南北呼應之勢;不料沈葆楨竟然轉(zhuǎn)身與李鴻章沆瀣一氣。這一段歷史公案孰是孰非如今已經(jīng)不重要,重要的是左宗棠三邀沈葆楨立即令人想到了劉皇叔“三顧茅廬”請諸葛亮。諸葛亮長期隱居山野,無心染指政事。然而,一旦諸葛亮答應出山輔佐劉備,那么,一諾千金,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即使扶不起的阿斗也要扶。相形之下,沈葆楨似乎缺少這種俠義性格,即使才高八斗或者學富五車也不足以令人景仰。的確,這種比較讓福州鄉(xiāng)親的臉上有些發(fā)燒。 然而,現(xiàn)在我覺得,可能是我們想錯了。沈葆楨的心目中,種種權力場上的交易談不上多么珍貴。無論是所謂的人脈關系還是時髦的“團隊精神”,權力體系的特征即是編織出復雜網(wǎng)絡。權力是一種能量的集聚,因而必須是諸多部門的彼此合作,前后呼應——孫子兵法曰:擊首則尾應,擊尾則首應,擊其身則首尾相應。權力場上的單槍匹馬是走不遠的。大權在手無非是占據(jù)了這個網(wǎng)絡的核心位置罷了。然而,對于一個時刻企圖掙脫權力重軛的人說來,維持權力網(wǎng)絡的穩(wěn)定和平衡顯然是一種累人的負擔。沈葆楨決不肯謙卑地低下頭來,因為飛短流長或者左右掣肘而向別人作揖。許多人覺得沈葆楨為人峻急,獨斷專行,常常冒犯同僚;我寧可認為沈葆楨已經(jīng)沒有興趣揣摩權力場上的形勢,得失無不坦然。數(shù)十年的官場風云,誰都明白有理有節(jié)的分寸在哪里。手下養(yǎng)了一批刀筆吏,公文奏折之中哪兒慷慨激昂,哪兒旁敲側(cè)擊,這等文字功夫早就歷練到家。然而,沈葆楨常常無所顧忌地直陳己見,不在乎各種俗世的恩怨羈絆。出于公心,縱是謬見亦坦蕩磊落。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例子,盡管李鴻章的好話聲猶在耳,沈葆楨已經(jīng)與乃兄李瀚章爭執(zhí)起來了——因為淮鹽的銷售。 “無欲則剛”。這個句子出自林則徐的一幅著名的對聯(lián)。我覺得,如果用這個句子形容沈葆楨,庶幾近之。 六 當年的船政局設立于福州的馬尾。一條大江千回百轉(zhuǎn)奔涌而至,俯伏于船政局的腳下注入萬頃東海。天闊水遠,心事浩茫,沈葆楨曾經(jīng)在船政局的儀門上題寫了一聯(lián):以一簧為始基,從古天下無難事;致九譯之新法,于今中國有圣人。 顯然,這副對聯(lián)的作者心很大,以至于福州這個小小的盆地根本盛不下。沈葆楨破門而出,縱橫山南水北,最終流芳于史冊。入駐船政局擔任船政大臣的時候,沈葆楨已是壯年。海天蒼蒼,兩鬢如霜,他一定有過如此的感嘆——天下能有幾個人像他那樣如愿以償? 六十歲的時候,沈葆楨病歿于兩江總督的任上。這沒什么可說的。人生自古誰無死?手握重權亦無濟于事。即使手里的權力撬得動歷史,他們也無法給自己多安排一天。無數(shù)的宏圖偉業(yè),終究無非一抔黃土??墒?,沈葆楨還是心存遺憾:他還是來不及返回福州,返回宮巷十一號沈家大院。戎馬倥傯,一個又一個頭銜從天而降,沈葆楨的一輩子過得緊湊而高昂??墒牵Q心如意的日子在哪里?春花秋月,頤養(yǎng)天年,含飴弄孫,壽終正寢——哪怕卸任之后有幾天也好。 許多出將入相的大人物常常不堪卸任之后的尷尬日子。兩股戰(zhàn)戰(zhàn),丫環(huán)攙扶到園子里散步;招呼三妻四妾推幾圈麻將,或者叫一臺戲班子到家里吹拉彈唱,這些都排遣不了寂寥和失意。權力場上的一聲咳嗽都能傳頌百里,現(xiàn)在的雷霆之怒只能嚇得住幾個家仆。偶爾也有幾個昔日的門生在廳堂里慷慨激昂,長吁短嘆,以至于忍不住又開始連咳帶喘地指點江山。但是,這種聚會后患無窮。如果哪一個好事之徒奏上一本,很可能禍起蕭墻,頃刻陷于滅頂之災??傊?,甩出了權力場猶如一只游蕩于蛛網(wǎng)之外的光禿禿的老蜘蛛,只有回憶才是唯一的安慰。 可是,身在兩江總督任上的沈葆楨卻時刻南望宮巷十一號,祈盼盡早脫身。詩書蒙塵,筆枯硯凝,窗下秋菊無人賞,何況一對新燕繞梁飛——胡不歸?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白了少年頭,多病之軀已經(jīng)再三發(fā)出警告——胡不歸?沈葆楨入朝覲見慈禧太后,祈求告老還鄉(xiāng)。然而,慈禧不準?!盎侍鬁刂I勉以共濟時艱,毋萌退志”。人在朝廷,身不由己。手皇的權柄甩不開,拋不得。于是,沈葆楨“自此遂不言病”。 衰朽殘年,來日無多。沈葆楨有沒有后悔的一刻?身心俱疲。當一個逍遙文人,放浪形骸,這個愿望此生只能是南柯一夢了。江寧陰風襲人,哮喘,腰痛,剛剛?cè)肭锷蜉針E就披上的裘衣。這個時刻,手執(zhí)權柄的生活會不會突然喪失了切膚的真實感?空洞的頭銜,奏折上的公文,幕僚們閃爍的眼神,這就是日復一日不變的日程。各種軍機大事,無非是紙面上的幾行套話和官防印章。相反,只有病痛蛇一般地愈纏愈緊。病痛最能消磨一個人的志氣。權傾天下,威風八面,這有什么用?一場高燒或者數(shù)日的瘧疾就可以噬芽那一副貌似強大的軀體。日暮時分,愁緒如織,沈葆楨是不是在一陣止不住的咳嗽之中突然看破了世情?也許,一切都沒有發(fā)生——沈葆楨甚至沒有精力總結自己的一生了?!肮矟鷷r艱”是一個重托,沈葆楨必須投入全部的剩余精力。彌留之際,他的遺疏仍然在兢兢業(yè)業(yè)地談論如何抵御倭人,如何購買鐵甲船。殷殷老臣,拳拳之心,這就是沈葆楨與嵇康們的不同了。 殷殷老臣,拳拳之心,這是盡職,還是盡忠?沈葆楨寫給慈禧太后的遺疏之中浩然一嘆:“志事未競,中道溘然?!比欢钊似婀值氖?,沈葆楨留給家人的遺囑并不愿意子孫繼承未競之業(yè):“我除住屋外無一畝一椽遺產(chǎn),汝等須各自謀生。究竟筆墨是穩(wěn)善生涯,勿嫌其淡。”沈氏后人之中,能文善書者遠多于朝延命官,精通書法的名家尤多。歷來只有文人嫌棄自己寒酸,罕見達官貴人阻止自己的子嗣從政。我終于忍不住這種猜測:至少在內(nèi)心,兩江總督沈葆楨是否對于他始終供職的朝廷并不那么信任? 當然,另一些時候,我的懷疑又會轉(zhuǎn)向自己——我會不會正在虛構另一個沈葆楨,或者自以為是地強作解人?一個細雨霏霏的日子,我又一次踏入宮巷十一號沈家大院。雕梁畫棟猶在,然而朱顏斑駁,物是人非。雨水從瓦檐邊一滴一滴悠然地落到天井,仿佛這么多年從未間斷。哪一根柱子或者哪一扇窗戶聚斂了沈葆楨的氣息?一聲長嘆繞梁,老屋不語。當年沈葆楨的靈柩回籍之后,葬于福州城西梅亭村火烽山南麓。墳墓呈如意形,封土隆起,一面花崗巖墓碑。許多故事嚴嚴實實地埋在墓碑的背后,永久地銷聲匿跡。我猜想,歷史著作也不會提供多少令人信服的答案。病痛的折磨,抑郁難平的豪氣,歸鄉(xiāng)的春夢,妙手偶得佳句的狂喜,援筆疾書的氣韻——這一切都不會記入歷史。然而,我所要說的恰恰是歷史之外的沈葆楨。 四十六歲那一年,沈葆楨因為母親去世而匆匆從江西任上回籍丁憂。這仿佛是他生活之中一個奇怪的間隙,容許我隨心所欲地增添各種情節(jié)和場面。不過,每一次虛構或者想象總是這么開始——只能這么開始:夕陽西下,福州南后街綠陰之間嘰嘰喳喳的歸鳥聒噪成一片,這時沈葆楨緩步踱入宮巷那一間狹窄而雜亂的“一笑來”。長長的書案上已經(jīng)鋪好宣紙。他挽起袖子,研墨,提筆凝神。片刻之后一筆落下,宣紙上墨跡四濺,整條宮巷有淡淡的墨香彌散。 (《人民文學》2008年第8期)
來自: nqj0108 > 《文學》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灼灼其華見性見真
1866年,左宗棠升任閩浙總督,上奏清廷在福州馬尾設船政局,不久,因陜西回民起事,清廷調(diào)左宗棠任陜甘總督,行前力薦因母親過世辭職回鄉(xiāng)“丁憂守制”的江西巡撫沈葆楨接手船政,并親自到福州城內(nèi)宮巷...
沈葆楨聯(lián)集
沈葆楨(1820-1879),清末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原名振宗,字幼丹,道光進士。1866年(同治五年)調(diào)任福建船政大臣,主辦福州船政局?!}臺灣監(jiān)國祠?!}臺灣寧靖王祠?!}臺灣太妃祠,祀鄭...
三坊七巷與近代杰出女性的傳奇故事(一)
哥倫比亞大學女漢學家艾米·杜麗和杜生合編的《女作家在現(xiàn)代中國》一書中列出了18位中國重要女性作家,其中就有3位是福州籍女性。五四時期著名作家,與冰心、林徽因齊名并被稱為“福州三大才女”。...
小說 | 林則徐未能得知的喜事
今天丈夫沈葆楨陪著抱恙的林普晴與娘家人在父親林則徐的留下的居所小聚,林普晴提議攜著如夫人和孩童們。林則徐看到十八歲的林普晴也是...
左宗棠心比天高 為何三次親自要求一個人出山做官
朝廷加任左宗棠為“飲差馬尾船政大臣”。吳棠是一名守舊派官員,對洋務持反對的態(tài)度,也福州船政局非常不看好,甚至說:“船政未必成,...
沈葆楨:一鉤已足明天下,何況清輝滿十分
年長沈葆楨八歲的左宗棠能夠舉薦沈葆楨繼承船政事業(yè),主要是他看中了沈葆楨的能力。沈葆楨還是猶豫不決,左宗棠干脆就上疏,推薦沈葆楨主持船政。在交涉中,沈葆楨堅持不許朝廷同意日本的賠償請求,奏...
林則徐有三個女婿,他們都是誰?有何成就?左宗棠并非林則徐女婿
沈葆楨的母親林蕙芳是林則徐的六妹,有這層關系,小時候的沈葆楨曾經(jīng)在林則徐家住過一段時間,也正是這段時間的觀察,讓林則徐對這個外...
馬尾造船廠:曾經(jīng)遠東第一船廠,建國前走向了沒落,如今枯木逢春
馬尾造船廠:曾經(jīng)遠東第一船廠,建國前走向了沒落,如今枯木逢春。8月,左宗棠選擇福州馬尾山下作為廠址,馬尾船廠正式動工。這時候,馬...
為一戰(zhàn)成名沈葆楨對妻子提一殘酷要求,沈妻所為不愧是林則徐之女
為一戰(zhàn)成名沈葆楨對妻子提一殘酷要求,沈妻所為不愧是林則徐之女。沈葆楨的妻子叫林普晴,是大名臣林則徐的次女。林普晴十歲時與表哥沈...
微信掃碼,在手機上查看選中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