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仙逝已近十日,我的心情無比沉重,昔日他老人家的諄諄教導歷歷在目。 祖父1953年在針灸教育家承淡安先生創(chuàng)建的“中國針灸學研究社實習研究班”畢業(yè),曾在山西省襄汾縣人民醫(yī)院工作30多年,并于1987年創(chuàng)建襄汾縣中醫(yī)醫(yī)院。1990年,祖父退休,1991年從襄汾縣搬遷到侯馬市定居,當時沒有開設門診,由于每天前來家中看診的人太多,就在西房擺設了三張床,為前來的病人或針或灸。祖父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要把他的仁愛醫(yī)德和精湛醫(yī)術傳承下去。在祖父身邊侍診的幾十年,祖父對我的教導總結為“三堂課”,是我一生的財富。 第一課:學做人、背歌訣 我是學校畢業(yè)后1993年10月16日侍診祖父左右的,第一天就讓我給病人出針,他說“進針要分三層‘天--人--地’,出針要‘地--人--天’,出針貴緩,急則多傷,三步退出自無傷,補法要按壓針孔,瀉法要搖大針孔?!?/p> 當時受承淡安之女承為奮的囑托,祖父在侯馬成立澄江針灸學派侯馬針灸醫(yī)學研究所,于1993年11月30日從家中搬到一個村委會的房子里,地方有四間,一間做藥房,設有六張床位。加上我,當時有三個學生,祖父對我們要求很嚴格,對我說:“你之前學的理論要放一放,從學徒做起,三更燈火五更天,正是男兒立志時?!?/p> 每天早上5點鐘起床背書,先背《十四經分寸歌訣》《藥性賦》《脈訣》《湯頭歌訣》《五俞穴井滎輸原經合歌訣》等十多本書,背熟后再背《四總穴歌》《行針指要賦》《馬丹陽天星十二訣》《百癥賦》等。祖父說,先背十四經分寸歌訣后才能畫經點穴,背會本歌訣就能代替《臟腑十二經起止歌》《十四經脈循行歌》《十四經穴總歌》《周身經穴賦》,不但條理清晰,不易混亂,而且一舉多得,省時省力,收效巨大。因此,讀歌訣一定要善于選擇,抓住重點,不能見歌就讀。 第二課:練扎針、搓艾柱、學診脈、學炮制 光背會還不行,要達到三點:凡指出一條經脈,就能有次序地背出;指出一個穴名要會背出本穴的一句口訣,并指出分寸部位;指出一個穴名能答出歸哪一經,是否“特要穴”。畫經點穴,可以先點五俞穴,部位都在肘以前,膝以下,比較方便實用,然后再點督脈、任脈,再一經一經地點,點一次不熟,要經常反復點,先從瘦的患者點穴,再給胖點的患者點穴,特別是胖的患者,骨度分寸標志不明顯,要多用心,才能提高。 祖父說針、灸、藥要因人而施,常引用孫思邈話鼓勵我們:“針而不灸,灸而不針,皆非良醫(yī)也;針灸而不藥,藥而不針灸,尤非良醫(yī)也”。做一名醫(yī)者,要會臨床、會講課、會編書,方為全面。每天背歌訣之余要練針,在衛(wèi)生紙上練捻轉,在棉花上練提插,每天練習4個小時,不能少于一百天。每日還要擠時間練習搓艾柱,如麥粒大、綠豆大、黃豆大、蓮子大。要求直立、呈圓錐形、堅緊,一分鐘不能少于15個,這樣每天練2個小時,也不能少于一百天。還要每天炮制藥、抓藥,一學就是10年。時間過得真快,功夫不負有心人,我至今得心應手的各門技能,都得益于祖父幾十年如一日地悉心教誨。 第三課:學辨證、善用灸 記得1995年春天,一個20多歲的小伙子找我看病,他因吃涼食后突發(fā)腹部疼痛,被同伴背來,面色蒼白,大汗淋漓,雙手捂肚,痛苦不堪,我急予針刺中脘、天樞、關元、足三里,約5分鐘后不見緩解。祖父這時正好趕到,見痛在下腹,說出針,再針曲池、上巨虛,關元麥粒灸,3分鐘后痛止,病人恢復正常,又說又笑地離開。祖父說“如果是胃痙攣上述穴位效佳,他這是腸痙攣,所以用大腸經曲池,大腸之下合穴上巨虛,灸小腸之募關元穴?!弊娓傅闹委熕季S突出了《黃帝內經》中,‘針所不為,灸之所宜’的古訓。 祖父和我的“3+3”口訣 在針刺手法方面,祖父編寫了三個口訣。進針口訣:進針手法最關機,失經失穴大不宜,扶持刺入捻進法,三層漸進找空隙。行針口訣:行針手法要提倡,提插捻轉各有方,輕重疾徐找奧巧,感傳得氣效益彰。出針口訣:拔針之時勿匆忙,穩(wěn)重輕巧要精詳,不沉不緊輕滑快,三步退出自無傷。 在灸法方面我補編了三個口訣:灸前口訣:心平氣舒窗明凈,室溫適宜體位定,手足厥冷飲四逆,取穴配穴必準精。灸中口訣:灸中治神最關鍵,火力柔和得氣遠,德善為先視親人,補瀉分明記心間。灸后口訣:腠理漸開風寒避,少言多水莫生氣,節(jié)制飲食慎起居,灸后欠佳須謹記。 祖父深研灸法,已傳承四代,形成了特色和優(yōu)勢。灸法包括直接灸(麥粒灸--無痛手法)、間接灸(藥物新鋪灸--時間長、面積大、穴位多、穿透力強、煙少、舒適效強)、實按灸(雷火神針、太乙神針、萬應神針--舒適、煙少、見效快)、溫和灸(懸灸-易學、舒適、小兒必用),以及群灸合璧提高療效:一個人身上同時用幾種灸法。在治療痛風、半身不遂后遺癥、腫瘤、乙肝等慢性病頑固病,有奇效;在治未病領域,也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最后賦藏頭詩懷念祖父: 針法承門當代傳, 灸療著膚現甚鮮, 大醫(yī)精誠澤后學, 師志不忘薪火延, 謝氏四代近百年, 錫壺醇釀橘井前, 亮居侯馬一隅地, 千里馳名杏林宣, 古存神灸經綸訣, 今惜巨擘痛歸天。 掃碼加微信; |
|
來自: 一水易人 > 《艾艾貼招微商,@微信號yfgaos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