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出分了,你的孩子考得怎么樣?孩子看待分數(shù)的方式不同,影響深遠喲!全球獎金最高的教育獎項“一丹獎”首屆獲獎者、斯坦福大學著名心理學家Carol Dweck教授用40年的研究證明:那些擁有正確思維方式的孩子,不僅成績更高,還總能出色地應對挑戰(zhàn)。 作為一名心理學家,Carol Dweck非常癡迷于對“失敗”的研究。你知道的,有些人好像生來就是winner,做什么事都很順利、成功,而另外一些人則一直很無助,好像這輩子注定是個loser。Dweck也發(fā)現(xiàn)了這一點,她下定決心要找到其中的原因。 △Carol Dweck教授 于是,她開始觀察小孩子,并企圖從兩組不同的小朋友中找到他們之間的差異,以及問題的答案。
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Dweck發(fā)現(xiàn),這些孩子們之間的差異在于思維模式。 1 兩種思維方式 Dweck發(fā)現(xiàn),當那些無助的孩子開始失敗的時候,他們就無法接受現(xiàn)實了——孩子覺得面對這些難題是不幸,宛如面對一場災難。從他們的角度來看,他們的才智受到了評判,他們失敗了。他們不懂得享受學習的過程,而只盯住眼前的成與敗。 在這種情況下,游戲當然也就變得不好玩了。Dweck將這種想法,即認為你的能力是一成不變的,而整個世界就是由一個個為了考察你能力所在的測試組成的想法,稱為“固定型思維模式(Fixed Mindset)”。 △ 兩種思維對比 而那些成功孩子的觀念恰恰相反,他們會這樣說,「我喜歡挑戰(zhàn),」或說,「你知道的,我希望能有所獲?!惯@些孩子明白,他們的能力是可以提升的。他們認為:所有的事情都離不開個人努力,而這個世界上也充滿了那些幫助你去學習、去成長的有趣的挑戰(zhàn)。Dweck將其稱為“成長型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 這也就是為什么他們在碰到更難的智力拼圖時會那么興奮——因為那些簡單的題目不具有挑戰(zhàn)性,他們從中也學不到任何東西。但是那些難題就不一樣了。這些題簡直太棒了——可以讓他們發(fā)展一個新的技能,或者征服一個新的問題。 △ 兩種思維對比 對于兩種思維模式的解釋,Dweck還做了這樣一個生動的比喻: “如果把品質(zhì)比作你手上的一把牌,在固定型思維模式里,你總是試圖說服自己和他人這是一把同花順,卻在內(nèi)心深處擔心這只是一對10。然而,在成長型思維模式中,不論這把牌是什么,它都僅僅是你走向成功的起點。' △ 兩種思維對比 2 兩種思維方式的影響 在一項研究中,Dweck發(fā)現(xiàn),如果具有固定型思維的孩子某次考試未通過,他們很可能會在下次考試中作弊,而不是更加努力地學習。在另一項研究中,他們掛了一門后,會找到那些考得還不如他們高的孩子,以尋求自我安慰。后續(xù)的研究陸續(xù)表明,他們會逃避困難??茖W家們監(jiān)測了學生們面對錯誤時的腦電活動圖像。 在左側(cè),是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學生,幾乎沒有什么活動。他們在錯誤面前選擇了逃避,他們沒有積極地投入。但在右側(cè),這是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學生,這些學生相信能力會通過鍛煉得以提升,他們積極地應對錯誤。他們的大腦在高速運轉(zhuǎn),他們積極地投入,剖析錯誤,從中學習,最終訂正。 還比如,美國內(nèi)城區(qū)的孩子或印第安人居留地里的孩子,長期以來他們的學習成績都沒什么起色,以至于很多人認為沒救了。但是當教育家們將孩子的思維轉(zhuǎn)變?yōu)槌砷L型思維模式時,奇跡發(fā)生了! 紐約哈萊姆區(qū)的一所幼兒園的學生在一年的時間內(nèi),國家水平測試(National Achievement Test) 成績飛躍到前百分之五,這些孩子中有很多在入學時甚至還不會握筆。在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內(nèi),某印第安人居留地的一所學校里的學生成績從全區(qū)墊底到名列前茅,而這個區(qū)包括了西雅圖市的富饒地段。 這得以實現(xiàn)的原因,是努力與困難的意義在孩子心目中發(fā)生了改變。在此之前,努力與困難讓他們感覺自己很笨,讓他們想放棄,但如今,他們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改變智商和能力,相信自己的潛力是未知的,困難和失敗只是幫助自己進步的挑戰(zhàn),他們對學習充滿熱情······ 且當孩子每一次突破自己的“舒適區(qū)”去學習新知識、迎接新挑戰(zhàn)時,大腦中的神經(jīng)元會形成新的、強有力的聯(lián)結(jié),長久下去,他們變得越來越聰明。 也就是說,成長型思維模式不但決定了孩子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的積極態(tài)度,還將通過激發(fā)更活躍的大腦活動,提高孩子的智商。 隨著Dweck對研究的持續(xù)展開,她還在各個領(lǐng)域發(fā)現(xiàn)了兩種思維方式的差異。在人際關(guān)系中,有成長型思維的人會尋找那些讓他們變得更好的伴侶,而固定型思維的人則只愿意找那些允許自己停滯不前的人。 即便是在運動領(lǐng)域,那些具有成長型思維的運動員都會通過不斷地訓練讓自己越變越好,而具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運動員則會將自己不斷萎縮的技能歸罪于周圍所有的人。 可以說,不同的“思維特質(zhì)”造就了完全不同的心態(tài)、性格和命運。 所謂看見成長的自己,本質(zhì)上說的就是具有“成長性思維”對于一個人至關(guān)重要。 3 到底怎么培養(yǎng)孩子的成長型思維 Dweck在研究中還發(fā)現(xiàn),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是可以改變的。 她給出了一系列的成功案例。South Bronx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在接受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教育和訓練后,在短短1年的時間內(nèi),數(shù)學測試成績就從墊底迅速上升到紐約州第1名。 那么,我們到底該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成長型思維?Dweck教授說,不困難,即便是一些很小的干預——比如說告訴孩子做得很好,而且,不是因為他們很聰明,而是因為他們在很努力地嘗試,諸如此類的做法影響非常大 ······ 01 有技巧地去鼓勵 父母老師們要有技巧地去鼓勵:不要給孩子貼標簽,而是要對孩子積極投入的過程進行鼓勵—— 他們的努力與策略,他們的專注、堅持與進步。對過程的鼓勵會塑造孩子的韌性。 Dweck和她的團隊對鼓勵的影響做了試驗。她發(fā)現(xiàn),得到關(guān)于智商的表揚(比如,“你在拼圖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聰明”)的孩子,更傾向于選擇更簡單的測試來保持聰明,遇到更難的測試失敗時,會非常沮喪,在之后的測試里成績退步20%左右。 而另外一組得到關(guān)于努力的鼓勵(比如,“你剛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現(xiàn)得很出色”)的孩子,則會選擇更難的挑戰(zhàn),失敗時會覺得是自己努力還不夠,再次測試時成績會提高30%左右。 Dweck的實驗重復了很多次。她發(fā)現(xiàn),無論孩子有怎樣的家庭背景,都受不了被夸獎聰明后遭受挫折的失敗感。男孩女孩都一樣,尤其是好成績的女孩,遭受的打擊程度最大。甚至學齡前兒童也一樣,這樣的表揚都會害了他們。 表揚會讓孩子養(yǎng)成固定型思維。他們認為自己被重視、被表揚僅僅是因為智商,會拒絕接受挑戰(zhàn)和承擔風險,擔心搞砸了,自己看起來“不聰明”、“很蠢”。長此以往,也就不愿意學習了。 而鼓勵,即認可孩子做事過程中的努力用功,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成長型思維,會給孩子一個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覺以及內(nèi)在的力量和自信。 因此,我們要多鼓勵,少表揚;多描述,少評價,可以避免孩子被表揚綁架,或輸不起,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 比如,期末成績出來了,可不要被喜悅沖昏頭腦,要記得肯定孩子為此付出的艱辛和努力:
當孩子完成一件對他來說很有挑戰(zhàn)的事情時,比如經(jīng)過一次次失敗和堅持后畫出一幅令人滿意的畫,要記得肯定他的堅毅:
當孩子在做作業(yè)碰到難題,依然很樂觀,并想方設(shè)法去解答的時候,可不要忘了抓住機會夸獎他的態(tài)度:
當孩子在某方面能力有所提高時,夸獎細節(jié),越具體越好,比如學樂器笛子:
當孩子想方設(shè)法完成一件對他有難度的事時,要夸獎他做事的策略或創(chuàng)意,比如好不容易完成了一個拼圖:
總之,就是要多對過程進行鼓勵,少對結(jié)果進行表揚。如果父母有意識地將鼓勵融入日常生活中,相信孩子會有一個正向的變化! 02 教會孩子用“not yet” Dweck教授在芝加哥的一所高中得到啟示,在那所學??荚嚥患案竦暮⒆拥玫降姆謹?shù)不是一個意味著失敗的名詞(比如不合格、F),而是“not yet”(尚未達到)。這兩者的意味完全不同。 如果你得到是“不合格”的評定,即意味著你被判斷為失敗者,你已沒有進步的空間,你學習成長的大門被關(guān)上了;而“not yet”則意味著你已經(jīng)行進在學習的軌道上,只是還沒有到達終點而已。 所以,如果孩子說“我學不好英語”,請讓他在句尾加上yet,意味著:你只是尚未學好英語而已; 如果孩子說“這個我做不了”,請讓他在句尾加上yet,意味著:你只是現(xiàn)在還做不了,但你已經(jīng)開始在學著如何做了······ 運用yet這個詞,我們幫助孩子塑造這樣的思維模式,即:學習是隨著時間而變化的,而當前的挫折和失敗只是學習曲線中會經(jīng)歷的正常過程而已。 就像Dweck教授說的,教育的關(guān)鍵要讓孩子相信,他擁有讓自己變得更好的力量。我們要讓孩子們知道,要評估自己是否從一件事中真正學到了東西,而不僅僅是能夠通過考試,或者拿到100分的好成績。 |
|
來自: Macyi2krmdrjzc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