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部編本”小學、初中語文新教材 在全國范圍內逐步適用, 高中課程改革也呼之欲出! 近日,最新修訂的“核心素養(yǎng)版”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終于出爐! 引得各方高度關注! 要知道, 高中是基礎教育的最后階段, “課程標準”更改直指高考! 新「課程標準」怎樣規(guī)定語文核心素養(yǎng)? 與我們習慣上將語文分為“語言”和“文學”兩個板塊不同,新「課程標準」將語文的 “核心素養(yǎng)”分為4個方面: 1.語言建構與運用 2.思維發(fā)展與提升 3.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 4.文化傳承與理解 其中前兩點強調的都是語言能力,但重點都不在積累與記憶,而是運用與提升。 尤其是提出了“思維發(fā)展”的目標,即“通過語言運用獲得的自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創(chuàng)造思維的能力”。——簡單地理解,就是進一步否定“死記硬背”;提倡活學活用! 后兩點強調對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同樣的,重點也不在方法與技巧,而是審美與理解。 尤其是首次將“審美”作為一個語文核心素養(yǎng),體現了對于文學學習本質的回歸。 但是“審美”是一個開放性的、沒有絕對標準的命題,將來在課本中和高考中如何體現呢?值得期待! 新「課程標準」最大的變化是什么? 新「課程標準」在學習方式上有一個重大的改變——那就是改“篇章學習”為“任務群學習”。 以往我們的教材是以“篇章”為中心的,課文是一課之主體,語言積累、文學分析、寫作訓練都是以其為中心展開的。 所以,教材改版時刪去哪一篇文章、增加哪一篇文章都會引起極大的議論。
新「課程標準」則不同,以“任務群”為中心,期待多年的“規(guī)定目標、篇章自選”的學習方式將得以實現。 這一調整讓學習目標更明確,也給了學校和師生較大的自由度,可以將國家要求與地方特色、個人喜好結合起來,值得期待! 新「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學習重點有哪些? 新「課程標準」規(guī)定了最重要的4個“核心任務群”——貫穿高中語文必修、選修全過程。 1.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 2.整本書的閱讀與探討 3.當代文化參與 4.跨媒介閱讀與交流 第一部分是語文的基礎,包括“現代漢語”和“古漢語”的運用、理解、辨析……不用多說。 第二部分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個亮點,首次提出“整本書的閱讀與研討”,其中還專門提出了“專心讀書”的要求,即“不動筆不讀書”、“鉆得進去,把書讀厚”、“提要鉤玄,把書讀薄”。(這一條應當是呼喚“深度閱讀”回歸,提倡深度閱讀在新課標中的體現——在新教材和高考中怎樣落實現在還不得而知,但是從小培養(yǎng)孩子深度閱讀的習慣絕對是沒錯。) 第三部分“當代文化參與”。 強調的是「參與性」、「實踐性」和「探究性」,即生活中的語文、現實中的語文。包括當代文化熱點、民俗民風、語文在生活中的運用等等,內容非常廣泛; 第四部分“跨媒介閱讀與交流”。 這是對互聯網時代的呼應,可以理解為語文的“互聯網+”。 在互聯網時代,閱讀與交流的方式越來越多樣化。怎樣認識各種信息傳遞的媒介?怎樣運用好這些媒介?也是語文學習的應有之義。 近幾年來,“微博對日常交際的影響”、“微信在中學生學習中的應用”、“電子閱讀VS紙質閱讀”等很多與互聯網媒介相關的探究課題已經出現在了中小學的課堂上,本次在課程標準中專門提出,并且規(guī)定了9個課時,也是對這種探究性學習方式的進一步肯定和強化。 從另一個角度講,現在的中小學生是互聯網時代的見證者;也是互聯網時代最積極的參與者。把這些課題引入語文課堂,最利于發(fā)揮孩子們的積極性,讓孩子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當然,公布課程標準只是高中語文課程改革的第一步,學習內容和考試重點具體怎樣調整還要等新教材出爐才能揭曉。 值得期待的是:對“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深度閱讀”的重視將延續(xù)中小學部編本教材的學習重點,回歸語文學習的本質;另一方面“思維發(fā)展”、“審美鑒賞”、“跨媒介閱讀與交流”等新亮點的出現也讓語文學習更加異彩紛呈。期盼這一次課程改革能讓孩子們真正愛上語文,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