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表于2018-01-16 19:09:10
相傳斯坦福大學商學院的教授出去和同行侃大山。 “我們有一流的商學院老師。”哈佛大學笑了。 “我們培養(yǎng)了很多世界企業(yè)500 強的CEO?!蔽鼽c軍校笑了。 “我們很有錢。”哥倫比亞大學笑了。 斯坦福的教授索性丟出個“順子”——“我們有D. School、設計思維和硅谷!” 其他人說:“今天就散了吧,大家都忙呢?!?_-||| D. School 和設計思維是什么?2004 年斯坦福機械工程系教授戴維·凱利創(chuàng)辦了D. School(斯坦福大學哈索普萊特納設計學院),并在D. School 教授設計的方法論課程。他同時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創(chuàng)新設計與咨詢公司IDEO的創(chuàng)始人。這個學院面對斯坦福大學所有的研究生開放,很快就成為了最受歡迎的學院。 D. School 位于硅谷,對面就是商學院,設計思維從一開始就和硅谷的各種商業(yè)、教育、藝術、科技方面的創(chuàng)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此前曾橫掃國內(nèi)的“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也從中借鑒了許多內(nèi)容。 人生設計課的創(chuàng)始人也不是什么職業(yè)規(guī)劃師,而是兩名跨界的設計師,前蘋果公司員工比爾·博內(nèi)特和戴夫·伊萬斯,比爾曾經(jīng)為早期的蘋果筆記本電腦設計出耐用的鉸鏈(即屏幕與鍵盤連接的轉(zhuǎn)軸),戴夫則研發(fā)了蘋果電腦的第一款鼠標。 經(jīng)常受邀為硅谷的創(chuàng)意天才們講解設計理念的他們,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的理念只能幫助人們做出最有創(chuàng)意的產(chǎn)品,卻無法讓自己生活變得有趣。于是二人決定,把設計思維用到自己的人生中來。 “人生設計”就是把設計思維運用在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上的一種方式,課程的目標是“如何用設計思維,發(fā)現(xiàn)自己未來想做什么?”?!犊旃尽吩鴪蟮溃@是“斯坦福最火的一堂課”。這本《斯坦福大學人生設計課》正是擷取了課堂上的精華內(nèi)容。 人生設計課對于很多人生難題的解答思路全然不同。又因為設計思維在商業(yè)上的有效性已經(jīng)被證明,所以這些思路具有很高的實操性,絕非泛泛而談。 “設計思維”并不是指設計師思維,它更加類似一套開源方法論——設計思維不相信“靈感一閃”的創(chuàng)新,而是認為創(chuàng)新是一種推導的過程——“We Frame Creativity”。 我來舉三個例子,說說看設計思維和傳統(tǒng)的規(guī)劃思維有什么不同。 不要堅持初心而是重新定義問題拿我自己來說,很小的時候,我的初心就是當一名物理學家,你看,我有蠻多理由:
種種理由都指向同一個方向——我應該成為一名偉大的物理學家,努力做實驗最后獲得諾貝爾獎的那種;退而求其次,也要成為一個研究物理的大學教授;實在不行,怎么著也得是個滿懷熱誠的物理學老師吧。 但是,當我真正面對一個保送物理系的機會,我卻猶豫了;我了解過物理系學生的日常狀態(tài),認識了很多真正研究物理的人,覺得這不是自己的最佳選擇。 現(xiàn)在回頭去想,我意識到自己其實對于物理,其實不算太感冒。我的物理學習得很好,因為老師很喜歡我;我喜歡和別人分享有趣的知識,而相對論是個不錯的選擇;我熱衷于幻想而不是研究,甚至還寫過幾篇科幻小說…… 我是一個關注概念和關系的人,我在“分享自己挖掘來的有趣想法給大家,并且對他人有幫助”的時候,最快樂——這是一個老師、作家、助人者、支持者的工作——也是今天我在做的事。 你看,我一直以為自己的初心是“物理學家”,但結果我卻只是喜歡“與人分享有趣的理念”。物理只是一個渠道,我還有很多其他渠道。 正如福特說的—— 如果你問沒有發(fā)明汽車前的大眾,你想要什么?他們會說“一匹飛快的馬”(名詞),但是如果你問他們,你想要做什么?他們的答案是“更快地抵達”(動詞)。 在人生設計課里,“小時候,你有什么目標?” 這個問題被重新定義為:“你在什么時候最快樂、最有能量?”。當初心從“名詞”轉(zhuǎn)為“動詞”,我們就更能找到自己背后真正關切的東西。 人生設計課的導師們認為——在一個變化快速的世界,今天最受歡迎的10個工作中,有6個在十年前甚至都不存在,一個基于過去想象的初心,需要用人生設計的思維重新定義,才能不至于在人生中做出刻舟求劍的行為。 那么——你在做什么的時候最投入、最有能量和最快樂呢? 不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向”而是擁有很多個選擇職業(yè)生涯里有一個很大的難題——什么是自己最適合的方向?如何找到這個方向?如何確定這是“最適合”的? 每個選項都有缺陷:賺錢多的時間少,時間充裕的發(fā)展慢,發(fā)展快的又不太喜歡…… 過去,職業(yè)咨詢師會問你——在這個人生階段最需要什么? 但這個問題的答案經(jīng)不得仔細推敲,同時也是個玄學問題——如果你要做件改變世界的大事,這個階段就是要不管錢財多少,不求歲月靜好,只求全力發(fā)展;但是如果你準備小富即安,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平穩(wěn)狀態(tài),那就千萬要穩(wěn)扎穩(wěn)打,娶妻生子,才不辜負你的美好人生。 現(xiàn)在,問題又繞回來了——你究竟最適合什么生活? 其實,“最適合”本身就是一個坑,因為“最”是極端詞,而“適合”是動詞。隨著你不斷地成長,做成了一件又一件事,能力和資源不斷提升,“最適合”的答案就一天天地不斷變化,永遠也定不下來。 再說了,即使你做成了某件事,你又能確定這件事最適合嗎? 悉尼歌劇院最適合悉尼嗎?鳥巢最適合北京嗎?馬云最適合創(chuàng)業(yè)嗎?其實誰都不知道。 人生設計的思路是——每個人都有許許多多可能適合的人生方式。人生設計課上會逼你,對,就是逼你進行頭腦風暴,想出至少10 個選擇,不管靠譜不靠譜——因為好點子來自于很多點子,輸入決定輸出。 真正的好的人生狀態(tài)是——我發(fā)現(xiàn)了很多合適的選擇,而決定從這個開始先試試看。 不要做出決定堅定推進而是邊走邊看低成本試錯當你在猶豫是否要去大城市生活,猶豫是否要離開北上廣,猶豫是否應該換個行業(yè)時,你最常聽到的方法是——認真做調(diào)查,訪談很多人,做很多測試并得出結論,列出決策平衡單,最后做出一個最好的決定,然后堅持下去。 人生設計課提供了一個全然不同的思路:當你沒有真的推進的時候,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會遇到什么困難。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的方式是做個AB測試——而最聰明的人生設計方法,是做一個”AB人生原型“,然后開始小范圍試錯。 比如說你可以請假去大城市或者老家試著找找工作,看看有什么機會,會遇到什么樣的老板。在想去的行業(yè)和領域中認識一些業(yè)內(nèi)人士,聽他們聊聊自己真實的工作,看看自己是否感到興奮;研究幾個小領域,看看自己是否喜歡鉆研;嘗試寫作、線上分享,或者主動運營一項小業(yè)務,觀察大家是否有不錯的反饋? 這些嘗試的確會占用你的部分時間成本,但是遠遠沒有你想象的那么高——也就是3天假期能夠搞定的事——相比在焦慮、猶豫中來回搖擺的心力交瘁,探索本身就是一件快樂、有趣,而且效率更高的事情。而且在嘗試中學到的東西,也會迭代到未來的新選項中去。 你看,我用了這么多諸如“興奮、喜歡、感覺、看看、體驗、觀察”的詞,因為人生設計本身就是一個持續(xù)觀察和體驗的過程。 真正的高手懂得花很長時間的列出選擇,摸清情況,體驗感受,找到以后身心如一、全力以赴的方向。而大部分人更熱衷的是盡快動手,以消解自己的選擇焦慮。其實,選擇正是設計里的最高價值,也最應該花心思的事。 好了,現(xiàn)在我們把前面三個標題的前半句話連在一起,就成了你常常聽到的傳統(tǒng)的職業(yè)規(guī)劃的思路——“專注初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選擇,做出決定并且把事情做成?!?/p> 而把后面這三句話連在一起,則是人生設計的思路——“重新定義問題,找到盡可能多的選擇,選擇一個快速嘗試,直到成功”。 前者是做人生工程,后者是做人生設計。 做工程的優(yōu)點是,更加穩(wěn)健,肯定會有階段性收獲,而且更容易被人理解,更適合人生前期,或者是方向清晰的階段。設計的好處是更加有趣,沒有痛苦的決策,探索過程本身就是個快樂的創(chuàng)作過程,更加適應變化,更容易活出獨特的人生。人生設計更適合希望從頭開始,或者決心轉(zhuǎn)換人生方向的人。 你喜歡哪一種呢? 其實背后的終極問題是:你希望自己的人生,是一個工業(yè)品,還是一個藝術品?是一個項目還是一次創(chuàng)造?或者是兩者的結合? 不管你的答案是什么,你都應該了解人生設計,畢竟,你的人生,自己不設計,又有誰能設計呢? 作者簡介: 古典,新精英生涯創(chuàng)始人,橙子學院創(chuàng)始人,百萬暢銷書《拆掉思維里的墻》、《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作者,得到APP《超級個體》主理人。責任編輯:Spencer 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