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紗是一種經(jīng)緯糾織并滿飾中國傳統(tǒng)大漆的織物,外觀呈均勻而稀疏的方孔狀。最早的漆紗實物出自戰(zhàn)國時期,豐富而精美的漆紗實物出自漢代及漢代之后。 倫敦大英博物館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之一 漆紗籠冠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極具特色的主要冠式,后世的烏紗帽就是由它演變而成。這種冠當(dāng)時的男子和女子都可以佩戴。因為它是使用黑漆細(xì)紗制成的,所以得名“漆紗籠冠”。冠的特點是平頂,兩側(cè)有耳垂下,下邊用絲帶系結(jié)。
河南洛陽畫像磚墓的彩繪武衛(wèi)、山東沂南漢墓石刻武士,都戴有漆紗籠冠。湖南長沙馬王堆西漢墓出土的漆奩中,發(fā)現(xiàn)實物一具,頂部略呈圓形,與魏晉南北朝的形制有所不同。 漆纚紗冠 西漢 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 長24.4厘米,寬26厘米,垂翅長8厘米 漆紗技術(shù)在漢代進入歷史上第一個高峰期。漆紗在漢代被稱作“纚(xǐ)”,是一種成型的編織品,西漢時主要被用來作裹發(fā)的巾幘,后世被廣泛用于制作紗冠,一直是冠飾的專用材料。如今漆紗技藝已經(jīng)失傳。 漆紗冠的編織方法為自上向下懸掛編織法。出土漆紗使用的漆液有兩種成分,一種是純生漆,另一種極有可能是添加了干性植物油的漆。 漆液髹涂方法也有兩種,一種是編織完成后進行髹涂,第二種是先髹涂絲線然后進行編織。 髹漆的方法系采用漆刷進行反復(fù)刷涂。 這件馬王堆三號墓出土的漆纚紗冠,出土?xí)r盛放在油彩雙層長方漆奩內(nèi),應(yīng)是墓主人生前的官帽。三號墓的墓主人為第一代轪侯利蒼之子,生前曾是一位帶兵的將領(lǐng)。 漆纚紗冠可能是當(dāng)時武職官員所帶的武冠。這種紗冠對后世的影響深遠(yuǎn)。如明代文武百官所戴烏紗帽,就是外蒙烏紗。因此,也可以說這件紗冠是我國迄今所見最早的烏紗帽實物。 圖文來源:中國華文教育網(wǎng)、湖南博物館、漢方手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