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金融界的天才; 他,被譽為是當代的本杰明·富蘭克林; 他,加入一家公司后,該公司市值令人震驚地增長13500倍,從1000萬美元猛增至1350億美元。 他就是股神沃倫·巴菲特的黃金搭檔--查理·芒格。 談起巴菲特大家都知道,在投資市場上,巴菲特因多年穩(wěn)定且驚人的回報率而被譽為股神之稱,但做為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卻因自身低調、沉默的性格,在外界的知名度一直都很低,其背后的價值和貢獻也就鮮為人知。 巴菲特1964年接管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幾年之后,查理·芒格也加入了該公司的管理層,自那以后,伯克希爾公司的市值就不斷地增長,兩人聯(lián)手創(chuàng)造了有史以來最優(yōu)秀的投資紀錄,伯克希爾公司的股票也以年均20 %的復合收益率,締造了投資市場上的神話。 在《窮查理寶典》這本書中,詳細記錄了查理·芒格歷年來在外的談話和演講稿,內容涵蓋查理·芒格對生活、學習、決策和投資方法等方面的思考,這也是查理·芒格一生都在提倡的普世智慧。 對查理·芒格來說,想要獲取普世智慧的唯一方法,就是不斷地學習。 查理·芒格本人就是一個終身學習者。查理·芒格對于閱讀的狂熱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無論在什么地方,他的雙手總是捧著一本打開的書,以至于很多晚輩評價查理·芒格,說他是一本長著雙腿的書。 即使是晚年的查理·芒格,同樣也沒有放棄對知識的渴望,據(jù)說,這位已經(jīng)有著90歲高壽的老人,依然嚴于律己,保持每天早起讀報的習慣。 多元思維模型在他人看來,查理·芒格最大的成就,當屬在投資市場上所獲得的巨大成功。但是,對于查理·芒格自身來說,成功的投資只不過是他小心謀劃、專注形事的生活方式的副產(chǎn)品。 查理·芒格對于生活的很多獨特見解,源于他自身一直所推崇的“多元思維模型”。 這是一種以生態(tài)系統(tǒng)來思考問題的方法,將多種思維模型結合,從而進行多方位、多維度的分析,并由此來解決問題。 要知道,世界上大多數(shù)的決策都只是為了提高成功的概率,讓成功成為大概率事件,是我們解決問題的最終目的。 然而,一個人的眼界往往容易受到自身的思維所局限,這就像一個手里拿著鐵錘的人,他們往往會認為世界就是一顆釘子。若是如此看待問題、解決問題,也就變得太過片面,決策的錯誤概率也就會大大提升。 所以說,建立多元的思維模型,就是為了避免這種單一維度的思考而引發(fā)錯誤決策產(chǎn)生的概率。 在生活當中,很多人經(jīng)常會有這樣的誤區(qū),總是會認為,一切學科的應用都只是對應相應的學科問題。比如說:學習經(jīng)濟學,僅僅只是為了解決經(jīng)濟上的某種問題;學習心理學,也僅僅只是為了解決人際交往中所產(chǎn)生的某些問題。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一個學科看似是獨立存在的,但其最本質的知識,卻可以應用在多數(shù)的問題之上,這種學科知識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底層邏輯。約翰·繆爾也曾說過:如果我們試圖理解一樣看似獨立存在的東西,我們將會發(fā)現(xiàn)它和宇宙間的其他一切都有聯(lián)系。 在以往的個人知識比拼中,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比拼個人所能接觸到的信息多寡。 而如今在互聯(lián)網(wǎng)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信息的傳播已經(jīng)滲透到世界各個角落,每個人對于信息的獲取都是唾手可得。故而個人的信息獲取渠道不再是優(yōu)勢,未來更多的是比拼信息的檢索能力,以及改變信息轉化為知識的傳統(tǒng)路徑。 由信息轉化為知識的最佳路徑,就是學會挖掘信息事物的底層邏輯,構建個人的思維模型,最后應用這種多元的思維模型,去消化更多的信息,解決更多的問題。 在《窮查理寶典》這本書中,查理·芒格也一直在反復的強調,個人擁有多元思維模型的重要性。就他本人而言,大概有近100種的思維模型,例如:數(shù)學的復利模型、心理學的認知誤判模型等等,這些思維模型足夠他去解決各種紛繁復雜的問題。 能力邊界每個人都必須清楚的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 正如查理·芒格在對待投資的這件事上,他通常會把選擇的項目劃為三類,分別是:可以投資,不能投資和太難理解。查理·芒格說:他只會把精力專注于在可以投資的項目上,至于其他的項目,一概不去冒險。因為對于他來說,選擇在自己的能力圈內做事,才是一件正確的事。 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到處充斥著競爭和誘惑,每個人都異常的焦慮。這些外界的刺激,總會影響著我們去試圖做自以為有利可圖而力所不能及的事情,當然,其結局往往也都是以失敗告終。 如果說一個人知道自己的能力邊界在哪里,還心存僥幸地去做那些能力圈以外的事情,那失敗的結果,也只能說是咎由自取。而如果一個人根本都不知道自己的能力邊界在哪里,那說明還算不上有能力。 對個人而言,自知是一種難得的品質,任何過于盲目的相信自己,妄圖尋求在能力邊界外獲得成功的人,大多與賭徒無異。任何人都存在思維上的盲點,即使對于查理·芒格和巴菲特來說也不例外,越是優(yōu)秀的人,他們越是知道自己的能力邊界在哪里,他們也清楚的知道越是在能力圈內的決策,成功的概率也就會越大。 逆向思維“我只想知道我將來會死在什么地方,這樣我就可以永遠不去那里啦?!?/strong> 這是查理·芒格很喜歡的一句妙語,雖然看似有些滑稽可笑,但卻隱含著一種獨特的思維模式,這就是逆向思維。 正常來說,人類思考問題都是以固定的一個思維方向去思考,因此也常常會受到慣性思維的局限,將某些問題變得復雜化。如果這時候,我們換個相反的方向去思考,以逆向思維去尋求解決辦法,那問題可能就簡單多了。 在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司馬光砸缸救落水兒童的故事,就是一個典型的利用逆向思維來解決問題的例子。在有人落水的情況下,我們通常的思維模式是把人脫離出水中,就能夠得救,然而司馬光在面對緊急險情,利用了逆向思維,果斷地用石頭將水缸砸破,讓水離人,從而救了小伙伴的性命。 從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就可以看出,常用的思維模式不一定能夠很好的解決問題,如果一味的追求不變思維,只會讓我們受困于自身。這時候只需要我們轉變方向,利用逆向思維去思考問題,也許就能讓問題更加容易的被解決。 查理·芒格就是一個典型的非常善用逆向思維的人,他在與人談話,甚至是在做一些公開演講之時,時常會利用這樣的思維方式,來告誡人們應該如何去做某件事。 例如說,有人曾經(jīng)問查理·芒格:我們如何才能找到一位優(yōu)秀的伴侶呢? 他回答道:首選你要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因為優(yōu)秀的伴侶并不是傻瓜。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只有自己變得更加優(yōu)秀,才能吸引一位優(yōu)秀的伴侶,如果自身都普普通通,那又何談有一個優(yōu)秀的伴侶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很大程度上也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說,擁有逆向思維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些表面上看似很復雜的問題,其解決的方法,往往也會簡單到讓我們所意想不到。 普世智慧我的劍只留給能夠揮舞它的人。 -- 查理·芒格 不得不說,查理·芒格是一位偉大的投資家,更是一位極具智慧的人生導師。 查理·芒格的智慧讓他獲得了在投資上的成功,雖然現(xiàn)在已經(jīng)十分的富有,但依舊過著苦行僧般的生活。一方面,查理·芒格又致力于慈善事業(yè),將自己在事業(yè)上獲得的巨大成功,回饋于社會,造福天下人。 同時,查理·芒格還不忘自身的學習,通過提升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在這個世俗的社會里依然保持自我,并且倡導更多的人去獲取屬于自己的普世智慧,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 《窮查理寶典》這本書匯集了查理·芒格的一生所學與他的普世智慧。多元思維模型、能力邊界和逆向思維,這僅僅只是查理·芒格普世智慧中的一小部分。 查理·芒格通過生活與學習,總結了二十五種人類誤判的心理傾向,以及獨創(chuàng)的lollapalooza效應和各項系統(tǒng)的檢查清單。 因為篇幅有限,這里也就不再一一闡述,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讀一讀這本書。這本書也確實值得我們一讀再讀,慢慢品味查理·芒格更多關于人生的思考和他的普世智慧。 |
|
來自: 昵稱28056923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