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霄楊 林石川的畫室離梅沙的海邊很近,但他很少穿過中興和泰酒店的長廊,到海邊去觀看日落日出。 因為,林石川每天來往畫室的路上,透過車窗都能看到一望無際的大海。夜深人靜,林石川的耳邊,也能聽到大海浪的呼吸和陣陣濤聲。 林石川的中國畫,有山川有瀑布,有古老民宿有漁家兒女,鮮見大海的波濤洶涌和漁舟唱晚。 都說文如其人,我說畫如其人。 林石川待人待物,舉手投足,全無國畫大家后人傳承的張揚,只有細聲細語,宛如鹽田民居弄堂墻間那一簇鮮嫩的野花,悄悄地綻放。 林石川的祖父是林逸先生,字滄萍,著名國畫家。他是嶺南揭西鳳江仙窟村人,少年家貧,酷愛美術,先從師于嶺南著名畫家李瑤屏,后赴上海美專深造,得劉海粟、謝海燕、王個簃、賀天健等大家教益。林逸先生筆下的山水古樸沉雄,花卉蒼勁老辣;劉海粟大師評價“萍寄畫盧”所展露的神韻稱:“林逸此作有唐人之致,有北宋之雄!” 林家揭西棉湖老宅,至今珍藏林逸先生與劉海粟大師合作的畫品,有如林泉清逸,滋潤著后輩畫家的心田。 林石川的叔叔是林華,曾經在故里日間看父親作畫,夜間月亮當油燈,徹夜促膝談藝論道,與揭籍眾位畫家共同延續(xù)“國畫之鄉(xiāng)”的往日輝煌。林華早年畫作曾獲第四屆全國山水畫大賽最佳“創(chuàng)作獎”、首屆小精品中國書畫大賽“銀獎”;其人物入編《當代中國書畫名家精博覽集》《二十一世紀中國知名書畫家藝術墨跡》,其畫作“旭日松柏千峰翠”“林外清流隨水曲”等,在廣東美術館“嶺南水城·和美家園——揭陽美術作品展”上一時引起轟動。 林石川的家鄉(xiāng)揭陽已有2200多年歷史,是潮汕歷史文化發(fā)祥地,在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中享有“嶺南水城”之譽。揭陽的繪畫藝術可溯至明、清,早在晚清至民國時期,揭陽畫壇就有一批各有專長的畫家聲名鵲起。新中國成立以后,揭陽一批畫家馳譽海內外,揭陽美術百花齊放、異彩紛呈,因而享有“國畫之鄉(xiāng)”“潮汕國畫發(fā)祥地”的美譽。 生活在揭陽這片中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的沃土,吸收先輩優(yōu)秀的文化藝術養(yǎng)分,林石川從小就耳濡目染地習畫,一筆一筆地寫生、素描、臨摹,及至打稿、揮毫潑墨。后來,他輾轉到深圳沙頭角工廠做設計,其畫作已小有名氣。工廠搬遷至東莞后,林石川一時去留兩傍偟,幸虧當時區(qū)上負責文化宣傳的老領導羅為平慧眼識英才,老領導孫靜也來當伯樂,林石川進了文化站,名正言順地重拾荒畫筆,在一張張宣紙上筆鋒枯而能潤,剛柔相濟,有質有韻,輕盈容與。他的創(chuàng)作激情空前的充裕,靈感似乎取之不盡,一幅幅優(yōu)秀的作品接連在省市大展獲得好評。 如今,林石川“窩”在鹽田菠蘿山下中興和泰酒店的畫室,窗外幾乎被或高或低的植物掩蓋,窗內一張畫案墨跡斑駁,墻上滿布手稿或半成品畫作,幾縷清香裊裊升騰,幾盞紅茶香氣四溢。除去外地采風訪友,他每一天都在畫室里“鞠躬盡瘁”,頗有一種畫不驚人筆不休的大家做派。去年,林石川應邀到日本東京辦個展,展品幾乎都被東京美術館等日方文化機構收藏,這給了他繼續(xù)前行的動力和鼓舞。 林石川的畫作也由此在亞洲和歐洲的畫廊展示、交易。 林石川的兒子林穩(wěn)杰,仍在廣州美院深造。林穩(wěn)杰已經接過前輩的畫筆,希望在中國山水畫的藝術傳承中,將前輩大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人一物的神韻,鋪陳在自己的筆下,弘揚傳統(tǒng),推陳出新。 揭陽“國畫之鄉(xiāng)”,林家“四世同堂”,生動而形象地揭示了“嶺南水城”藝術魅力的源遠流長,成為嶺南藝術史志絕妙的一紙華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