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消導方劑類
1.分心氣飲《和劑局方》
組方:桂枝15克
芍藥15克 木通15克 半夏15克 甘草10克 燈心草10克 干姜10克 桑白皮10克 青皮10克 陳皮10克 大腹皮10克
羌活10克 茯苓10克 蘇葉10克 大棗10克
適應癥:用于所郁心胸、心下痞硬,心下停水并有胃虛便向者。對神經衰弱、腹膜炎、乳房痛,妊娠消化不良,妊娠咳嗽等癥。
方解:青皮、陳皮、大腹皮理氣破滯;桑白皮、蘇葉;、燈心清熱解毒;茯苓、木通利水祛溫;半夏止咳利溫;桂枝、羌活溫中祛風;芍藥補血活血,大棗、干姜健胃補脾。
2.清熱補氣湯《癥治準繩》
組方:人參15克
當歸15克 芍藥15克 麥冬15克 白術10克 茯苓10克 升麻10克 玄參10克 五味子10克 甘草10克
適應癥:用于虛癥人的慢性胃炎。胃內虛熱而引起的舌爛,舌乳頭消失、口內不舒。如口內炎、鵝口瘡、性病后的剝奪性舌類、產后或惡性腫瘤后期的口腔摩爛。
方解:本方藥物為潤血去燥,補脾胃之虛。人參、白術、茯苓、甘草為四君子湯、補脾胃;當歸、芍藥補血虛;五味子、麥冬、玄參潤津去燥;升麻去咽中之熱。引諸藥上行。具有潤血補脾之功效。
3.栝樓枳實湯《萬病回春》
組方:當歸15克
茯苓15克 川貝15克 栝樓枳15克 桔梗15克 陳皮10克 干姜10克 甘草10克 桅子10克 枳實10克 竹茹10克 黃芩 10克
砂仁10 木香10 克
適應癥:治胃熱、燥痰所致之病證。如急、慢性支氣管炎、肺炎,肋間神經痛。喘息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腦溢血、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癥。
方解:以本方解肝胃熱、潤燥痰、除食積、為證治。桅子、黃芩清肝熱、栝樓、貝母、姜汁、竹茹開胸潤痰:陳皮、枳實、桔梗、砂仁、木香開胸理氣,驅痰解胃熱和清肝熱。痰雖多多種,有干痰和濕痰二種,二陳湯利痰,栝樓枳實湯潤干痰并逐之。
藥物功效:當歸為補血藥、茯苓為利尿藥,川貝為止咳化痰。栝樓為止咳化痰所致之病證良方之一,以解肝胃熱,潤燥痰,除食積為證治,療效良好。特別治中老年的喘病證,療效更為突出。
七,止血方劑類
1.《黃土湯》
組方:黃土25克
地黃15克 白木15克 阿膠15克 黃芩10克 甘草10克 附子8克 (阿膠烊化)
適應癥:本方漢太陰病方,具有補溫作用,主治吐血、嘔血。適用于陰虛出血證。陰虛出血證。即消化道出血,痔出血,吐血、鼻出血、血尿等,對于直腸潰瘍,直腸癌、貧血。白血病等亦可適用。對于植物神經功能失調,高血壓痛癥亦可施用。
方解:黃土,以灶心土為佳,為收斂、鎮(zhèn)吐、止血藥;阿膠,甘草、地黃,可促進止血;白木、附子、溫補胃氣;黃芩、生地、可清血熱。
八,理氣方劑類
1.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傷寒論》
組方:厚樸15克
半夏15克 人參10克 甘草10克 生干姜10克
適應癥:用于治胃下垂,胃擴張,腹脹、腹膜炎等癥的腹部積氣,以反嘔吐、反酸、心下痞滿等癥。
方解:本方由半夏厚樸湯去茯苓和紫蘇葉,加人參和甘草組成,厚樸散氣;人參、甘草補心虛;半夏利痰順氣;生姜鎮(zhèn)嘔,通過這些藥物的協(xié)同作用,達到散氣補虛而治腹脅脹滿和嘔逆。
藥物功效:厚樸為理氣藥,半夏為化痰藥,人參為補氣藥,有壯身健腦作用。
2.半夏厚樸湯《金匱要略》
組成:半夏20克
茯苓20克 厚樸15克 蘇葉15克 干姜10克
適應癥:順氣方劑,用于婦女虛癥和表現(xiàn)為神經質的綜合癥。如胃、腸功能低下,食道痙攣,妊娠嘔吐,神經衰弱,百日咳,手足虛性浮腫。
方解:半夏去心下或胃內停水,理氣、厚樸邦助半夏理氣;茯苓去心下部停水;干姜去氣滯;蘇葉理氣;可治魚中毒、蟹中毒。諸藥協(xié)同,可治消化道癥狀、神經癥狀和浮腫。
3.四逆散《傷寒論》
組方:柴胡20克
芍藥 15克 枳實10克 甘草10克
適應癥:此用于大柴胡湯癥與小柴胡癥之間的病癥。主要是膽囊炎,膽石癥、胃炎、胃潰瘍、以及肺結核,急慢性支氣管炎,心悸、直腸潰瘍、過敏、神經質等。
方解:柴胡治氣血凝滯于胸脅和血熱而影響水氣流通;枳實順氣破結,疏能水道;芍藥緩解血滯而引起的四肢肌肉疼攣;甘草補胃虛,通過諸藥的協(xié)同作用,治療肝病、胃病、肌肉緊張和神經系統(tǒng)一些疾病,腹痛加附子。
藥物功效:柴胡為清熱藥,芍藥為活血藥,枳實健胃利濕藥。
4.延年半夏湯《外臺秘要方》
組方:半夏15克
桂枝10克 前胡10克 鱉甲10克 檳榔10 人參10 干姜10 桔梗10克 吳萸10克(茶辣仔)
將前胡換為柴胡亦可。
適應癥:治療慢性胃功能礙障,左季肋部和左乳房區(qū)疼痛,胃、12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肋問神經痛,心絞痛、慢性胰腺炎、胃酸過多,神經性食欲低下癥和部分貧血癥。
方解:本方藥物大部分為去痞、化痰、順氣藥、枳實前胡、鱉甲、檳榔、具有順氣、化痰、解痞作用;半夏祛胃內停痰;桔梗去胸中痰;吳萸去寒解痛。
藥物功效:半夏為化痰藥。桂枝具有芳香健胃止痛,前胡為理氣祛痰藥。
5.加味逍遙散《和劑局方》
組方:當歸15克
赤羅15克 白術15克 茯苓15克 柴胡10克 丹皮10克 山桅10克 甘草10克 干姜10克 薄荷10克
(薄荷后下煎)
適應癥:用于虛性體質的肝損害,婦女三各種神經性疾患,如慢性肝炎,肝硬化,疳積,尿路感染更年期各種神經癥狀,流產或扎管后的月經不調和神經癥狀等,范文
《史上最全《中藥配方大全》》(http://www.unjs.com)。
方解:當歸補血、潤燥、散內寒、溫瘀血,為補血劑;芍藥和血脈,止痛、和當歸一起治血癥;柴胡解熱健胃,丹皮活血破瘀,為消炎性活血藥;山桅鎮(zhèn)靜安神,治身熱和黃疸;白木、茯苓、生姜助各藥吸收,并發(fā)揮作用。
藥物功效:當歸為補血藥、芍藥為補血活血藥,白木為健脾燥濕藥,茯苓為利尿藥,柴胡為
清熱藥。丹皮為清熱涼血藥。
治例摘錄:病人為一60歲農村婦女,體瘦,食欲不振、全身竄痛、失眠心悸,少言,喜靜息、西藥治療無效、改用丹桅逍遙散6劑,一周后復診,諸癥減輕,按原方現(xiàn)服三劑癥狀痊愈。
6.丁香茯苓湯《秘方》
組方:茯苓20克
半夏15克 桂枝15克 陳皮15克 干姜10克 縮砂10克 丁香10克 附子10克
適應癥:用于胃內停水過久而致的少食,腹脹痛,嘔吐,胃酸過多癥,用于胃潰瘍,胃擴張,胃下垂,胃痛等。
方解:茯苓,半夏去濕利尿丁香、縮砂、陳皮為芳香健胃,可達到去所滯止痛作用;桂枝溫中固麥;附子溫祉陽氣,且具有止痛作用,干姜健胃,助清化。
附記:本方以理氣,溫經,利水為主,對胃潰瘍胃擴張,幽門狹窄癥等,有獨特的治療作用。
7.行濕補氣養(yǎng)血湯《萬病回春》
組方:人參20克
白術25克 茯苓25克 當歸25克 川芎25克 赤芍25克 木通20克 厚樸20克 陳皮20克 萊服子20克 海金沙20克 木香20克
大腹皮15克 蘇葉15克 甘草15克
適應癥:治療因氣血雙虛所致的腹脹和浮腫,如腹水、腹脹,慢性性腎炎,腎病綜合癥,肝
硬化慢性腹膜炎等。
方解:當歸、川芎、芍藥補血活血;人參、陳皮木香補氣理氣;白木、茯苓利濕;木通萊服子疏經、去氣滯;蘇葉清利濕破腹?jié)M、甘草調理諸藥。
附記:本方為治療氣氣血雙虛所致的腹脹的良方以補氣活血、利濕、理氣為證治。
九 止嘔降逆方劑類
1.甘草湯《傷寒論》
組方:甘草15克
適應癥:用于緩解氣逆所致之壓迫癥狀和解除胃痙攣。如食肉類中毐,胃痙攣,胃潰瘍等癥。
方解:方中為傷寒論中僅有獨味單方,古人說“百草百毒,調和諸藥。甘草有解痙作用,其甘平為一良好矯味藥。很早以前,我國、日本隊、德、英等國。單味甘草治胃潰瘍。
2.小半夏加茯苓湯《金匱要略》
組方:半夏15克
生姜10克 茯苓15克
適應癥:用于治療因胃骨停水而引起的嘔吐。妊娠,嘔吐、急性胃腸炎,浮腫病引起的嘔吐。小兒嘔吐,濕性胸膜炎和肺膿腫癥。
方解:半夏和生姜是治嘔吐的主藥。茯苓和半夏協(xié)同利尿滲濕。生姜驅風健胃。
3.茯苓散《金匱要略》
組方:茯苓20克
白術15克 人參10克 陳皮10克 干姜10克 人參可單煎同服。
適應癥:用于脾胃虛少津液,胃內停水。胸膈脹潢腸胃神經官能癥。治膽石癥,嘔逆。老年人咳嗽小兒消化不良等。
方解:本方系人參湯中。除去甘草加陳皮。積實,干姜而組成。茯苓順氣去胃內停水,人參、白術、干姜協(xié)同茯苓,增進胃功能改善;積實除心處氣痞;陳皮和干姜協(xié)同積實發(fā)揮作用。通過諸藥的綜合作用。達到治心胸停水。胃內氣癥。
藥物功效:茯苓為利尿藥,白術健脾利濕。人參補氣,陳皮理氣。
附記:本方適用于治療胃脾虛,胃內停水。食后噯氣等病癥。
4.苓桂術甘湯《傷寒論》
組方:茯苓20克
桂枝10克 白術15克 甘草10克
適應癥:用于胃氣不足,胃內停水。氣上沖,頭昏等。如神經疾痛、心臟痛,運動系統(tǒng)疾病。一些慢性腎病。腎炎、高血壓,失息、失聽、貧血、脫發(fā)癥等。
方解:本治療氣上逆和去濕作用,茯苓去胃內之濕,動搖上逆之氣;白術利水;桂枝引上逆之氣下行,和甘草一起補內氣不足并順氣。本方用于胃氣不足胃內停水,氣上沖及頭昏等癥。順氣利濕方。
5.旋復花代赭石湯《傷寒論》
組方:旋復花15克 代赭石15克 甘草10克 人參10克 半夏10克 生姜(干姜)10克
大棗5枚
適應癥:用于胃氣虛,惡心、嘔吐、心下脹滿、如胃酸過多癥、胃擴張、胃癌、幽門狹窄,慢性腸狹窄、惡阻等癥。
方解:旋復花開胃、止吐逆。軟堅清痞治噯氣;代赭石補血、收斂;人參具有強壯,健胃、止血作用。半夏鎮(zhèn)吐。利尿祛痰作用;生姜健胃鎮(zhèn)吐作用,這些藥物綜合作用是除心不痞停飲和噯逆。
藥物功效;旋復花為化痰止咳藥降氣止嘔。
6.正心湯〈古今醫(yī)鑒〉
組方:當歸15克
茯苓15克 地黃15克 羚羊角10克 人參10克酸棗仁10克 遠志10克 甘草10克
適應癥:本方適應七情欠逆。妄言苦笑不知所苦,用于精神分裂癥,歇斯底里、神經裝弱。腦溢血腦軟儀癥。糖尿病、昏迷等癥。
方解:酸棗仁、遠志,具有養(yǎng)心安神作用;二者協(xié)同可加強鎮(zhèn)靜作用,當歸、地黃補血潤血;人參補氣健壯;羚羊角清熱、鎮(zhèn)靜、解痙、調解不正常的精神狀態(tài)。茯苓利濕鎮(zhèn)靜;甘草調理諸藥。
冶例摘錄:病人為一青年男子,因聽饞言風語,突然失眠焦躁,妄言妄動,精神失常。用正心湯治療。一周后,精神略有好轉。尚可夜晚休息,飲吃有增加將酸棗仁,遠志加大劑量,再服半月。癥狀好轉。妄言妄動基本消失。
十 安神方劑類
1.酸棗仁湯《金匱要略》
組方:酸棗仁30克 知母20克 川芎20克 茯苓15克 甘草10克
適應癥:本方用于體力虛弱而引起的失眠和多眠等神經系統(tǒng)疾病。失眠癥嗜睡癥、盜汗神經性心悸、眩暈、驚悸、神經衰弱等病癥。
方解:酸棗仁是一種神經系統(tǒng)強壯鎮(zhèn)靜劑;知母和甘草解熱潤燥、具有滋潤性強壯作用;茯苓、川芎行氣除停飲;川可活血解郁而治頭痛;茯苓益脾除濕補心行水,安魄養(yǎng)神,具有強壯、利尿、鎮(zhèn)靜作用。通過這些藥物協(xié)同能調和陰陽,治療失眠,嗜睡、虛煩等非常有效。酸棗仁為安神鎮(zhèn)靜藥,川芎為活血藥,茯苓為利水藥。
附記:本方為古今常用強壯鎮(zhèn)靜劑,對失眠、盜汗、心悸、眩暈等病癥。尤以肝、腎功能不佳而療效可靠。
2.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傷寒論》
組方:柴胡15克
半夏15克 茯苓15克 桂枝10克 黃苓10克 人參10克 龍骨10克 牡蠣10克 干姜8克 大黃8克
大棗5枚
適應癥:用于神經衰弱、神經性心悸、動脈硬以癥。高血壓病、癲癇、腦溢血、心絞痛、小兒夜驚癥、夜尿癥,慢性風濕性關節(jié)炎,半身不遂等。
方解:柴胡濕瀉胸脅實熱:龍骨收斂鎮(zhèn)靜:茯苓有利尿和鎮(zhèn)靜作用:黃岑協(xié)助柴胡起解熱,疏通,鎮(zhèn)靜作用。由于龍骨牡蠣有鎮(zhèn)靜作用,可以治療心悸,失眠,驚狂等神經系統(tǒng)的癥狀,桂枝治上沖,茯苓利尿,半夏治胃內積水,茯苓和龍骨、牡蠣協(xié)同治療心悸。大棗和生姜、調和諸藥力,大黃消炎導下且有鎮(zhèn)靜作用。
附記:本方治療邪熱入里,胸滿驚悸,譫語,身痛,多夢失眠,健忘心悸,小便不利,遺精等癥。
十一 祛風化濕方劑類
1.桂芍知母湯《金匱要略》
組方:桂枝15克
知母15克 防風15克 芍藥15克 麻黃15 生姜10 白術20克 甘草10克 附子10克
適應癥:用于頭腦暈、氣短、消瘦、關節(jié)痛,肢體肌蔞縮,風濕性關節(jié)炎,關節(jié)腫痛脹和疼痛,下肢運動障礙和感覺異常。
方解:桂枝、附子溫中壯陽;防風祛風御寒;知母滋陰補腎;芍藥活血祛瘀;麻黃固表興奮;白術祛濕健胃;干姜甘草溫補脾胃,助消化,調和諸藥。
藥物功效:白術健脾利濕藥,桂枝溫中藥,知母清熱滋陰藥,芍藥活血藥,麻黃平喘藥。
治例摘錄:對于膝關節(jié)炎腫脹,不能屈曲,直立困難,重時不能行走,服桂芍知母湯療效很好。
2.甘草附子湯《傷寒論》
組方:甘草15克
白術15克 桂枝15克 附子10克
適應癥:用于急性風濕性關節(jié)炎,神經痛、腰痛、流感等。
方解:風為外邪,濕為水毒,桂枝祛風解表;附子促進新陳代謝,溫表止痛,白術和附子,溫水利尿,甘草止痛,并助桂枝理氣。附子用量侍出汗后,可減半,防止中毒。
藥物功效:甘草理氣解毒藥,桂枝溫中祛寒藥,附子溫中散寒。
3.二術湯《萬病回春》
祖方:白術20克
茯苓20克 陳皮20克 南星20克 香附15克 黃苓20克 威靈仙20克 姜活15克 半夏15克 蒼術10克 甘草10克 干姜10克
適應癥:用于雙肩痛,手和上臂痛,肌肉風濕、肩周炎,上臂神經痛等。
方解:白術、蒼術健胃利濕,威靈仙祛風鎮(zhèn)痛,南星散血破結,解痙,鎮(zhèn)痛,香附,陳皮理氣止痛;茯苓利尿鎮(zhèn)表;半夏利濕祛痰;姜活固表祛風止痛;干姜、甘草健胃和中并調理諸藥。
藥物功效:半夏化痰藥,蒼術健脾利濕,茯苓利尿藥,陳皮理氣,南星祛痰,香附理氣藥。
4.
清濕化痰湯《壽世保元》
組方:半夏15克
茯苓15克 蒼術15克 南星15克 黃苓15克 陳皮10克 姜活10克 白芷10克 白芥子10克 甘草10克
干姜10克
適應癥:用于濕結關節(jié)而引起的游走性關節(jié)痛、肢體麻木和痰結胸脅引起的胸痛,諸肋痛和背冷等癥。肋間神經痛,肌肉風濕,風濕性關節(jié)炎。淋巴結炎,肩背痛等癥。
方解:姜活逐風祛濕,利關節(jié)鎮(zhèn)痛;天南星解痙鎮(zhèn)驚;白芷性溫散濕鎮(zhèn)痛;白芥子散結止痛;半夏陳皮治痰飲;茯苓利濕;蒼術健脾;黃芩解熱解毒;干姜,甘草健胃和沖,調理諸藥。
藥物功效;半夏止咳藥,蒼術健脾利濕藥,南星祛痰藥,黃芩清熱藥。陳皮為理氣藥。
治例摘錄:病人為一青年農民,身冷,四肢游走性關節(jié)炎痛已一年多,冬后加重,兼咳嗽,舌黃紅胖,少白苔,脈沉有力。給服清濕化痰湯,一周后,咳痰減少,關節(jié)痛亦明顯減輕,10天后身冷消失。
5.
舒筋立安散《萬病回春》
組方:防風 20
獨活 20 姜活 20 茯苓 15 蒼術 15 川芎 15 白芷 15 熟地15 紅花 10 桃仁 10 南星 10 陳皮 10 半夏
10 白術10咸靈仙 10 牛膝10 木瓜15 防已10 黃芩 10 連翹10
木通10龍膽草竹茹各20克至15克。附子10克甘草10克,可加乳香沒藥各15克
適應癥:用于四肢關節(jié)痛,慢性多發(fā)性風濕性關節(jié)炎,亞急性風濕性關節(jié)炎,可長期服用。
方解:本方屬大型祖方,計26味藥,防風獨活、姜治、附子為祛風固表溫中藥;茯苓防已、木瓜、木通去濕舒絡;川芎、牛膝、地黃、桃仁、紅花活血化瘀;南星、黃芩,連翹、龍膽草、竹茹清熱、解毒解痙;蒼術、白術陳皮健脾利濕;白芷鎮(zhèn)靜鎮(zhèn)痛;咸靈仙順氣祛風,通五臟,具有利尿,鎮(zhèn)痛作用;半夏祛痰鎮(zhèn)嘔(乳香、沒藥為止痛藥);甘草調理諸藥,協(xié)同顯效。
藥物效癥:防風祛風藥、川芎活血藥、白芷燥濕藥,紅花活血藥。南星祛痰藥。防已祛風利濕藥,龍膽草清熱健胃藥。本方適用于是治療四肢關節(jié)痛。
6.
加味四物湯《醫(yī)學正傳》
組方:當歸、川芎、赤藥、熟地、蒼術各20克、麥冬25、人參、牛膝各10克,黃連、黃柏、五味子、知母、杜仲各10克。
適應癥:用于諸蔞癥,四肢軟弱無力,活動不靈,如腦溢血的偏癱,脊髓炎,小兒麻痹、脊髓癆等。
方解:本方具有清熱,潤血,生津,祛顯作用,對于四肢運動障礙。有良好的治療效果。當歸、川芎、芍藥、牛膝、熟地、具有補血,活血作用;知母、麥冬、五味子,具有滋腎,生津作用;黃連,黃柏清熱解毒;人參、杜仲,具有通經舒絡和強壯作用;蒼術祛濕和胃,通過以上藥物的作用協(xié)同,達到治療諸蔞癥的作用。
藥物功效;當歸補血,川芎活血,芍藥活血,麥冬滋陰,黃連清熱解毒。
十二、活血方劑類
1.
桃仁承氣湯《傷寒論》
組方:桃仁15克
桂枝15克 大黃10克 芒硝10克 甘草10克
適應癥:本方是活血方之代表方之一適用于實熱郁解于少腹而引起止逆者。因瘀血而引起的頭暈、痛目眩、耳嗚、心悸、精神不安、腰腿發(fā)涼、便秘。大致分類如下:神經系統(tǒng),以頭痛、耳嗚、心悸、下腹痛高血壓、動脈硬化,腦膜炎,腦溢血等。
婦科的月經不調、經閉、附件炎、更年期綜合癥、不孕癥、習慣性流產等。急性腸炎,膀胱炎,結石,猩紅熱,丹青。急性熱性病的高燒,譫語,狂躁。
方解:此方系調胃承氣湯,加桂枝。桃仁而成桃仁有破血作用。用桂枝一起,可治下腹部瘀血改善血行不暢;桂枝和甘草協(xié)同。引氣下行;大黃,藝硝瀉實熱。將下行之元氣排出。
藥物功效:桃仁活血,它常與其他活血藥并用,桂枝溫中藥,有健胃和止痛作用,大黃瀉下藥。
2.桂枝茯苓湯《金匱要方》
組方:桂枝10克
茯苓10克 牡丹皮15克 桃仁15克 芍藥20克
適應癥:用于腹瘀血引起的氣郁,神經癥狀,婦科疾患子宮內膜炎,月經不調,閉經,皮科疾患,紫斑病,濕疹,眼科疾患,眼底出血,風濕,動脈硬化。
方解:通過多味藥的綜合作用。可治下腹瘀血和炎癥而引起的疼痛,桂枝治上沖。和其他一起緩解氣血凝滯;茯苓和桂枝治腹部動悸和水分停滯,桃仁活血緩下;牡丹皮祛瘀血,芍藥疏通血滯;緩解凝滯。
藥物功效:桂枝溫中祛寒。茯苓利尿丹皮清熱涼血,桃仁活血,常與活血化瘀藥并用,芍藥補血藥。
附記:本方對下腹瘀血引起的氣郁,神經癥狀,有良效。
3.抵當湯(丸)《傷寒論》
組方:水蛭10克
虻蟲10克 大黃15克 桃仁20克,藥煎劑或制丸一日一劑二服
適應癥:用于瘀血證,驅逐盆腔的內血塊、血腫、血栓等,如月經不調或閉經,子宮肌瘦、卵巢囊腫、精神分裂癥、癇癥、食道狹窄、糖尿病、運動麻痹和半身不逐等癥。
方解:水姪溶血,去陳舊性瘀血;虻蟲可軟化血快,血栓,使陳舊瘀血被驅逐;桃仁活血,消炎,鎮(zhèn)痛;大黃虻蟲,水蛭可使下腹部瘀血被活化,而且具有消炎作用。
藥物功效:水蛭為活血化瘀藥,大黃、虻蟲、水蛭可使下腹瘀血被活化,且有消炎作用。大黃為瀉下藥。
4.芎歸膠艾湯《金匱要略》
組方:當歸15克
芍藥15克 生地20克 川芎10克甘草10克 艾葉10克 阿膠10克(阿膠烊化)
適應癥:用于虛寒癥的出血,貧血而致的瘀血,下腹疼痛和知覺障礙,四肢煩熱,子宮內膜炎,痔出血,紫斑,貧血,習慣性流產。功能性子宮出血,腎結核、泌尿系統(tǒng)結核等。
方解:本方系四物湯,加阿膠、甘草、艾葉而組成,川芎活血、當歸,阿膠,甘草,地黃,芍藥補血,強子宮;艾葉收斂、止血;阿膠、艾葉是止血安胎的要藥,這些藥綜合起來。有破血、補血溫經止血作用。
藥物功效:川芎為活血藥,當歸補血,阿膠為滋腎補血,當歸利血,艾葉驅寒藥。
附記:本方為治療婦女崩漏、止血安胎之要方,具有補血調經、安胎止漏的作用,對婦女任沖不足、月水過多以及妊娠下月血,胎動不安、下腹疼痛,并有虛寒者、療效卓著。
5.疏經活血湯《萬病回春》
組方:芍藥25
當歸20 川芎20 熟地20 桃仁15 茯苓20 牛膝20 靈仙20防己15 姜活15 防風15 龍膽草10 白芷10 陳皮10
甘草10 干姜10
適應癥:本方系通經、疏經、活血方。可治經絡中瘀血和風濕,如肌肉風濕、痛風、關節(jié)炎、坐骨神經痛、下肢麻痹、半身不遂、產后血栓性脈靜炎,肢體及腰痛。
方解:當歸、芍藥、川芎、熟地、桃仁是四物湯加桃仁,治療下腹部瘀血;茯苓、蒼術、陳皮、姜活、白芷加威靈仙,防已、龍膽草治腰腿風濕;牛膝治腰腿痛、除濕、如有下肢痛和不遂者,加木通、木瓜、黃柏、薏仁等,可使足痛減輕。
藥物功效:當歸補血藥,川芎為活血藥,芍藥為活血藥,桃仁為活血破瘀藥,牛膝為補陰藥,功能為補肝腎,強腰腿。威靈仙為祛風疏經藥。白芷為燥濕止痛藥。
治創(chuàng)摘錄:病人為42歲婦女、被斷為脊柱腫瘍,一年前腦部外傷、下肢有瘀血。不能行走、給予疏經活血湯。一月后,足能活動。三月后能自行下床,半年后可步行,一年后如正常人。
例二:病人為60多歲女性,全身痛二月多,臥床不能動。被動體位,右腳痛最厲害。顏面蒼白,消瘦,無熱而便秘,給予疏經活血湯加木通、木瓜、薏仁。一周后,疼痛減大半,二周后,顏色好轉,體力恢復、能自行散步。
6.通導散《萬病回春》
組方;大黃15
當歸15 芒硝25 枳殼10 厚樸10 陳皮10 木通10 紅花10蘇木10 甘草10 (芒硝后入煎)
適應癥;適用于因鐵打損傷而致的內瘀血,如胸脹痛。心悸,大小便不利、惡心、頭痛等。外傷性內瘀血。
方解:本方是活血逐瘀方,大黃、芒硝為峻產;當歸、紅花。為補血活血藥;枳殼、厚樸,陳皮為順氣益脾藥;蘇木止血活血,專治血?。桓什菡{理諸藥。
藥物功能:大黃為瀉下藥,當歸補血藥、芒硝為峻下藥、厚樸為理氣藥、陳皮為理氣藥。
附記:本方為治療外傷性內瘀血的良方,大黃、芒硝并用為其特點。
7.加味八疝湯《萬病回春》
組方:當歸15克
川芎15克 芍藥15克 熟地15克 陳皮10 半夏10克 白術25克茯苓10 桂木皮10 甘草10克 干姜10克
大棗5枚(人參單煎同服)
適應癥:用于治療肢體麻木或疼痛。如手足麻木感、運動麻痹、腦溢血所致的肢體麻痹和疼痛。顏面神經痙攣、三叉神經痛,顏面神經麻痹。
方解:本方補氣、益中、活血。當歸、川芎、芍藥、熟地、川牛膝、為補血活血藥;人參、白術為補氣藥;陳皮半夏、茯苓為祛濕藥;防風,姜活,桂枝,干姜,大棗為驅風、疏經、溫中藥;甘草為調理各藥。
藥物功效:茯苓為利尿藥、桂枝溫中藥,防風驅風藥。當歸為補血藥,川芎為活血藥。
8.當歸須散《醫(yī)學入門》
組方:當歸15克
芍藥15克 烏藥15克 香附15克 桃仁10克 蘇木10克紅花10克 桂枝10克 甘草10克
適應癥;本方用于外傷而致的氣滯血瘀癥、或由其引起的胸肋作痛、如外傷引起的胸腹部痛,胸痹而致的胸悶痛。
方解:本方組或特點,是活血止痛作用突出,當歸、芍藥、桃仁、紅花、蘇木為活血止痛作用突出.當歸芍藥、桃仁、紅花、蘇木為活血化瘀兼止血;桂枝溫通止痛,助活血,香附芳香溫通,止胸腹痛;烏藥理氣鎮(zhèn)痛,有較好的止痛作用;甘草調理諸藥。
藥物功效:當歸為補血藥,芍藥為活血藥,烏藥為驅風藥、止痛。香附為理氣藥。也具有止
痛作用。
治例摘錄:用此方治療胸悶、胸痛伴氣短二各中老年男女效果很好。元氣恢復。
9.補陽還伍湯〈醫(yī)學入門〉
組方:黃芪20
當歸15 芍藥15 川芎10 桃仁10 紅花10 地龍10
適應癥:用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蹇澀、口角流涎、大便二燥、遺尿或失禁等癥。如腦動脈硬化,腦血栓,腦組織軟化癥,偏癱,以及動脈硬化性心臟病的腦悶痛等癥。
方解:地龍平喘解痙;黃芪補氣強壯;當歸、川芎、芍藥、紅花、桃仁補血活血,此方是活血,化瘀解疼,止痛,特別重用黃芪。
藥物功效:黃芪為補氣藥,當歸補血藥,地龍干解痙,芍藥為活血藥。
治療摘錄:本方對治療半身偏癱,口眼歪斜、語澀、頭暈心悸、高血壓。不論男女治療顯著。
10.血府逐瘀湯〈醫(yī)林改錯〉
組方:當歸15
芍藥10 柴胡15 甘草10 桔梗10 川芎10 牛膝25
適應癥:用于瘀血證所改的諸病,如頭痛、胸痛、腹痛、心絞痛、痛經、肝脾腫大等。
方解:此方由四逆散和四物湯加味組成,功能為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桃仁、紅花、川芎、芍藥活血化瘀,當歸、生地補血養(yǎng)血;柴胡、枳殼疏肝理氣;牛膝破瘀通經;桔梗清肺鎮(zhèn)痛;甘草調理諸藥。
藥物功效:當歸為補血藥、生地為涼血藥、桃仁為活血藥、紅花為活血藥,牛膝為活血,如果有補肝腎,強壯腰腿等作用。
治療摘錄:病人為
一男性取只,胸兼收并蓄痛三月多、間有刺痛有時向左肩北放散,夜眠欠佳,服藥一月后,胸痛消失,夜眼良好。
十三、鎮(zhèn)痙方劑類
1.
葛根湯〈傷寒論〉
組方:葛根25
麻黃25 桂枝15 芍藥15 甘草10 干姜10 大棗5枚
適應癥:治陽實證體質的熱性病,現(xiàn)已轉治于非熱性病,如結腸炎,中耳炎,肩背痛,風濕痛,蕁麻疹夜尿癥、高血壓、乳汁不足癥等。
方解:本方系桂枝湯、將桂枝、芍藥減量,加麻黃、葛根而成,麻黃、桂枝解表,其它工是輔助藥,干姜順氣,芍藥、葛根解痙活血;甘草調和諸藥。
藥物功效:葛根為解表藥,麻黃固表、鎮(zhèn)咳藥,桂枝溫中驅寒藥,芍藥為補血活血藥,有止血止痛作用。
治療摘錄:病人為16歲學生,夜間尿床已數(shù)年,曾到醫(yī)院針刺療法不效,遂改服葛根湯六劑。夜間尿床好轉,連服一月,體質增進,尿主要原因基本消失。
2.
栝樓薤白半夏湯《金匱要略》
組方:栝樓仁15
薤白20 半夏10 (白酒作引)
適應癥:用于心神經功能失調、心瓣膜病、心肌梗塞、心源性喘息、肋間神經痛、胸膜炎的胸痛、膽石癥等。
方解:栝樓仁解胸膈瘀熱、潤心肺、祛痰飲所致之胸痺;薤白溫中,散結、疏氣滯、可治心胸痛和喘息;半夏止咳逐痰;白酒促進血液進行,可協(xié)助其他藥物發(fā)揮效應。
藥物功效:栝樓為咳化痰藥、抗菌、抗癌、薤白宜痺通陽藥。半夏為化痰藥、具有鎮(zhèn)靜作用。
附:今常用治胸痺良之一。如胸痛、心絞痛等病癥,有良好療效。本方可緩解肺癌病人的胸痛。
3.
栝樓湯《千金要方》
組方:栝樓仁15
桂枝15 半夏15 橘皮15 厚樸15 薤白15 桔梗10干姜10 枳實10
適應癥:本方為寬胸理氣。適用于胸痺癥,心絞痛或肋間神經痛,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癥、肺氣腫、支氣管喘息,不明原因之胸痛等病癥。
方解:本方為栝樓薤白半夏桂枝湯,加橘皮、厚樸、桔梗、枳實、干姜而成,橘皮、桔梗去痰止痛。干姜厚樸、枳實理氣、治氣虛、氣滯所致的胸痺、胸痛。
藥物功效:栝樓為止咳化痰藥,利痰和抗菌作用。桂枝為溫中藥、止痛健胃。陳皮理氣藥,厚樸為理氣藥,具有解痙、鎮(zhèn)痛作用。
附記:本方為有效的寬胸理氣方。治療胸痺證、胸痺者,胸中氣血滯瘀也,以胸痛為主要表現(xiàn)。乳頭肌功能失調等證。
4.
獨活葛根湯《外臺秘要》
組方:葛根20
熟地20 桂枝15 芍藥15 麻黃15 獨活15 干姜10甘草10 大棗5枚
適應癥:適用于四肢無力作痛,輕型中風偏癱,產后中風肢體活動不靈,腦血管痙攣、腦缺血肢體無力兼痛,外感性肢體麻木,肩背拘緊、產后中風等癥。
方解:芍藥、熟地補血、獨活溫經、疏絡、祛風;麻黃固表、平喘、益心;葛根解痙清熱;干姜、大棗溫補脾胃。兼溫中通經;甘草調和諸藥。
藥物功效:葛根為解表藥,生地為涼血藥、桂枝溫中藥、芍藥為活血藥、麻黃為止喘固表藥。
5.安中散《和劑局方》
組方:桂枝10
延胡索20 牡蠣20 小茴香10 縮砂仁10 良姜10
適應癥:用于虛證樣或慢性經過的心窩部痙攣性疼痛。如神經性胃痛,胃十二批腸潰瘍,胃酸過多,慢性胃炎,胃下垂、幽門狹窄,以及痛經、惡陰和過敏性疾患等。
方解:本方用大部分屬芳香健胃和止痛藥,屬溫熱藥,對新鮮潰瘍病和化膿性炎癥慎用。桂枝治瘀血性腹痛;延用索可以減輕神經性疼痛和胸腹痛;牡蠣可解除胸痛,中和酸性物質;小茴香溫中散寒;良姜可下氣、溫中、緩解疼痛。
藥物功效:桂枝為溫中解表藥,延胡索為止痛藥,牡蠣安神固稍,小茴香芳香健胃、祛痰藥,良姜健胃驅負,甘草調和諸藥。
附記:本方對脾胃虛寒,氣滯血瘀所致讓腹痛療效更佳。
6.
沉香天麻湯《衛(wèi)生寶鑒》
組方:沉香15
益智仁15 天麻15 當歸15 防風25 半夏15 獨活25姜活25 白強10 甘草10 烏頭10 附子10
(烏頭附子后下,天麻單煎同服。)
方解:天麻解痙止痛,當歸補血、防風,獨活、姜活祛風固表;半夏祛濕利痰;益智仁健腦補腎;白強、烏頭、附子溫中、解痙,治抽搐;沉香芳香、溫通、理氣;甘草調理。
藥物功效:沉香為理氣藥,天麻為鎮(zhèn)驚熄風藥,當歸補血,益智仁為強壯藥,具有健胃益腦、防風祛風,烏頭為祛風藥。
7.
抑肝散《保嬰撮要》
組方:白術20
茯苓20 當歸20 川芎20 鉤藤20 柴胡15 甘草10
適應癥:用于神經刺激癥狀,癇癥、神經病,神經衰弱癥,更年期綜合癥,失眠、陽痿、四肢無力、神經性斜頸、腦血管病后遺癥等。
方解:鉤藤有解痙鎮(zhèn)靜作用;和柴胡甘草一起,可緩解肝氣,有鎮(zhèn)靜作用;當歸潤肝、血活肝血,且可以治貧血;川芎可疏通肝血;隨著肝血的疏活,就產生了就緩解肝氣上亢的作用;茯苓、白術、亦可緩解肝氣上亢,調節(jié)植物神經的功能,還有祛濕利尿作用。
藥物功效:白術為健脾利濕藥,當歸補血藥、川芎為活血藥。鉤藤為熄風藥。
附記:本方用于癇癥,可以抑制興奮,具有鎮(zhèn)靜作用。幫各抑肝散、肝氣,指神經過敏,易怒、性爭興奮而不眠等病癥。
8.
鎮(zhèn)肝熄風湯《中西參照》
組方:懷牛膝15
赭石30 生龍骨15 生牡蠣15 生龜板15 生杭芍15 玄參 15天冬15 川芎10 生麥芽10 茵陳10 甘草10 川橺子
10
適應癥:本方有鎮(zhèn)肝熄風作用、用于肝風內動、肝陽上亢、頭暈目眩、腦內發(fā)執(zhí)作痛、身燒而癱或肢體活動失靈,如高血壓癥和肥胖等。
方解:生龍骨、牡蠣為平肝藥,骨安神鎮(zhèn)靜作用;龜板為補腎益肝藥;玄參、天冬滋陰生津;生赭石涼血補血;懷牛膝疏經活絡;杭芍涼血活血;川棟子為理氣止痛藥;茵陳為利尿利膽藥;麥芽助消化;甘草補中調味。
藥物功效:懷牛膝為補陰藥,可補肝腎、強腰腿。生赭石鎮(zhèn)靜、龜板為補陰藥,主治腎陰不足。遺精、腰膝痿弱、骨蒸可潛陽溢陰,軟堅散結,斂肝固精。龍滑為鎮(zhèn)靜固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