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家族的歷史,是解決我們知道從哪里來的密碼和鑰匙。 2018年剛開始,京東集團創(chuàng)始人劉強東在微頭條上發(fā)布了一條尋祖公告,并說明自己是湖南湘潭劉氏鐘靈堂強字輩,希望能尋找到先祖脈絡(luò)。 劉姓是中國大姓之一,有“滿地劉”的說法。 據(jù)記載劉姓最早一支源自堯的后裔劉累,故劉累為劉姓得姓始祖。 據(jù)史記《漢書》、《通志·氏族略》和《中國姓氏》所載:劉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祁姓、姬姓、外族的改姓。 祁姓是帝堯的后裔,形成于夏朝后期,出自今河南魯山。 祁姓劉有同出一源的兩支:一支直接出自劉累,形成于夏朝;一支出自劉累后裔士會,形成于春秋初期。 劉累生于夏朝后期。夏朝第十三任王孔甲時期,喜好祭祀鬼神,從事淫亂的活動。這時從天上降下兩條龍,一雌一雄,孔甲便四處尋找有養(yǎng)龍技術(shù)的人,得知堯的后代有個叫劉累的從豢龍氏部落學(xué)到了養(yǎng)龍的技術(shù),便找到劉累,并賜給他姓御龍氏,讓他接受豕韋氏的封地。讓其在今河南偃師縣南馴養(yǎng)龍。 劉累在馴養(yǎng)龍期間死了雌龍,就把這條龍弄成肉醬獻給孔甲品嘗??准子X得肉醬好吃,繼續(xù)派人向劉累索要,劉累怕孔甲治罪,就偷偷地帶著家眷南逃到魯縣(今河南魯山縣)藏了起來。后來劉累的子孫以劉累的名字為姓氏(古人姓與氏是兩個概念),就是中國最早的劉姓。 這個故事《史記·夏本紀》中有記載:“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亂。夏后氏德衰,諸侯畔之。天降龍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龍氏。陶唐既衰,其后有劉累,學(xué)攏龍于豢龍氏,以事孔甲??准踪n之姓曰御龍氏,受豕韋之后。龍一雌死,以食夏后。夏后使求,懼而遷去。” 山東嘉祥武氏祠漢畫像石左石室第五石的上格中也刻畫了這個故事:圖中間一條龍盤于豆上,其左一人手下垂;右一人手平伸,二人后方各立二侍者。 豆,古代食器,龍盤在豆上,是刻畫飼養(yǎng)龍,因一條龍已經(jīng)死去并做成肉醬送給了孔甲,目前只有一條龍在進食的情景。豆右邊一人手臂上舉,他就是孔甲派來要肉醬的使者。使者的態(tài)度傲慢,劉累聽到使者再次要肉醬,所以驚慌失措,手臂下垂。工匠通過不同身份人物手臂的變化來表達人物心理變化,非常以形傳神。 關(guān)于劉累馴龍最早在《左傳》中也記載。并言及古時候有人畜龍,故有豢龍氏,有御龍氏之國叫飂國,其君名叔安,有個后代叫董父,實甚好龍,能根據(jù)龍的嗜好和習(xí)性來喂養(yǎng)它,龍多歸他飼養(yǎng),他馴服了龍,并以此服事帝舜。由此可見古代是存在龍這種動物的。 源于姬姓的劉氏形成于春秋時期,以邑為氏,出自今河南偃師。 劉姓早期主要是在北方發(fā)展繁衍。有據(jù)可靠的是在公元前300多年前,劉姓開始向今天的河南及江蘇傳播。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晉國有個大夫叫會,他有子孫留居秦國,稱劉氏。戰(zhàn)國后期,秦滅魏,這一支劉氏宗族隨秦軍進入魏國都城大梁,即今河南開封,后來有一支劉清又到了到今江蘇。 另外還有很多劉姓是外族改姓,這主要是賜姓。 比如項羽的叔父項伯因在鴻門宴中反水救過劉邦,劉邦賜其家族姓劉。 還有公元前202年劉邦在洛陽即皇帝位后,接受戍卒婁敬定都關(guān)中的建議,決定把國都遷到長安,并因此賜婁敬姓劉。 另外西漢初年賜匈奴貴族劉姓。西漢初匈奴強盛,西漢采取和親策略,將皇室宗女嫁給匈奴單于冒頓為妻。冒頓姓攣,按照匈奴貴者皆從母姓的習(xí)俗,攣氏子孫皆姓劉。 這也是到了魏晉十六國時期,匈奴族中的一支自稱是漢朝公主與匈奴單于的后裔,使用母方的姓氏的源頭。這一支匈奴先后在今山西、陜西、內(nèi)蒙地區(qū)建立了漢、前趙和夏,后來后裔多定居河南,稱“河南劉氏”。 到北魏孝文帝改革時,將“勛臣八姓”之一的鮮卑族獨孤氏改為劉氏。 唐末五代時期,突厥別部沙陀族為了提高自己身份,冒姓中原大族,比如李姓,劉姓。五代十國中的后漢政權(quán)和北漢政權(quán)就是由沙陀劉氏所建立。 綜合來看,自西漢初期匈奴貴族內(nèi)附,到南北朝時期鮮卑族進入中原,再到清朝的八旗漢化。期間有大量外族人改姓劉姓。據(jù)考證,華北地區(qū),尤其在河南地區(qū)的劉姓含有匈奴、鮮卑人的基因;東北地區(qū)的劉姓或有了滿族和蒙古族的血統(tǒng)。 漢高祖劉邦自沛縣起兵建立西漢后,大量分封同姓諸侯到全國各地各地。據(jù)統(tǒng)計西漢初累計皇子封王30余人,封侯者達400余人。 劉姓貴族遍布于大江南北,各據(jù)一方成為當?shù)赜袡?quán)有勢的大家族。這支劉姓以皇族為主脈,經(jīng)歷兩漢400多年的繁衍發(fā)展,人口急劇增加,成為當時的天下第一大姓。 兩漢時期的劉姓人口主要還是分布于黃河流域大部和長江流域部分地區(qū),集中在今河南、河北、山東、江蘇北部、安徽北部以及山西太原以及湖北荊襄、湖南長沙、江西九江。 東漢末三國之際,原居中原的劉氏很多向東南投奔孫吳和向西南進入四川投奔蜀漢。 魏晉南北朝時期,北中國再次陷入戰(zhàn)亂,中原劉姓與其他中原姓氏一樣,為了躲避戰(zhàn)亂向南方、東南和西南遷移,部分甚至遷往到日本列島和朝鮮半島。 唐末中原人口大批移民福建,這也包括劉姓人群。北宋時的《廣韻》列劉氏郡望有25個。南宋寧宗嘉定年間,河南宣撫使劉龍第七子劉開七,在廣東潮州任官,子孫遂居于興邑,人丁興旺,支派益繁,后又自興寧分散至許多地方。 經(jīng)過幾次遷徙,至唐宋時期,劉姓已遍布大江南北,“滿地劉”已初步形成。據(jù)統(tǒng)計目前劉姓人口7000萬左右,占全國人口的5.34%,在姓氏中排名第四,僅次于王、李、張。 明末清初開始,閩、粵兩地劉氏陸續(xù)有人移居臺灣,后又有不少人遷徙到海外。 劉強東先前曾透露自己祖籍湖南湘潭。 尋祖公告發(fā)布后即有網(wǎng)友跟帖說明湖南湘潭劉氏鐘靈堂出自劉邦弟弟楚元王劉交。 劉交是漢高祖劉邦的同父異母的弟弟。劉交是兄弟四人(劉伯、劉仲、劉邦、劉交)中年紀最小,但文化程度最高的一位。 據(jù)《漢書》記載,劉交年輕時喜歡讀書,且為人多才多藝,素有大志。曾與魯人穆生、白生、申公一起到荀子門徒浮丘伯門下學(xué)習(xí)《詩經(jīng)》。后因秦始皇焚書坑儒,才終止學(xué)業(yè)。 劉邦在沛縣起兵后,劉交就跟隨其左右,和盧綰一直是劉邦的近侍,負責(zé)傳達各種計謀。歷經(jīng)見景駒,遇項梁,入武關(guān),攻南陽,戰(zhàn)藍田,至灞上,入蜀漢,定三秦,誅項羽,都長安等西漢建國歷程,可謂開過功勛。 劉邦為沛公時,劉交與蕭何、曹參等俱從軍至灞上,封文信君。 劉邦建立西漢后,曾封名將韓信為楚王。楚地既是劉邦也是項羽的老家,楚人強悍悍,韓信也是楚人,還是將才,劉邦很不放心。 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劉邦借偽游云夢,將韓信捉到后降為淮陰侯軟禁,將其封地一分為二,封遠房堂兄劉賈為荊王,封弟弟劉交為楚王。同年,劉交前往封地就藩,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開基楚藩一族。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國和楚國最初都被當做戎蠻對待,而恰恰是這兩個不被中原諸侯認同的國家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大出風(fēng)頭,最后秦滅六國,后又楚人滅秦。 劉交任楚王后提倡文治,倡導(dǎo)文明,秩序,為政勤勉,待人以誠。將自己的同學(xué)穆生、白生、申公等任命為官員,這些人遵循漢初無為而治,在國內(nèi)倡導(dǎo)文化,還專門編定了詩歌總集《元王詩》,成為當時《詩經(jīng)》學(xué)中的一個派別。 在劉交的管理之下,楚國成為當時中國的《詩》學(xué)研究中心和學(xué)術(shù)空氣最濃厚的地區(qū)之一。 史載劉交治楚,深的人心,民風(fēng)大化。 劉交也成為劉姓藩王的榜樣,就是后來呂后專權(quán)期間,也對小叔子劉交很尊敬。當時浮丘伯在長安,劉交派其次子劉郢客與申公前往受業(yè)。劉郢客后學(xué)有所成,擔任過宗正,管理劉氏宗室事務(wù),并曾封爵上邳侯。 劉交共在位二十三年,漢文帝劉恒即位的元年,即公元前179年劉交薨世。漢文帝對這位小叔也非常推崇,特加謚號為元王。劉交的太子劉辟非早卒,漢文帝立劉郢客為楚王,是為楚夷王。 漢代宗室藩國中,楚藩統(tǒng)轄薛郡、東海、彭城共三郡三十六縣,地位十分重要,是西漢初年勢力較大的一個藩國。 在以后的劉氏家族中,劉交這一支也非常昌盛,而且人才輩出。西漢著名文學(xué)家劉向、劉歆父子就是劉交之后;南朝宋的皇帝劉裕也是劉交后人。另外據(jù)說,現(xiàn)在劉姓人中十分之二三是楚元王劉交的后代。 看來,劉強東是楚元王之后不是空穴來風(fēng),當然還有待于更有力的史料、族譜等來證實。 無論祖先如何貴顯或者卑賤,都是應(yīng)該紀念的先人。無論后世是否貴顯,都應(yīng)不忘其祖,尋終追遠。 筆者的老家莒縣曾置城陽國,劉邦孫子劉璋受封城陽王,到現(xiàn)在那里還有很多劉姓聚居的村落,都有族譜能證明是劉璋的后裔。 劉強東先生是我非常欽佩的人物,希望他早日尋祖心愿得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