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中國名人打油詩三百首趣談
李白和杜甫同為唐代大詩人,他們相互推崇,情深意篤。既然是至交的朋友,有什么話不可說?哪怕是缺點,也可以在笑聲中和盤托出,當然是用詩歌的形式。一次,杜甫在《贈李白》中寫道: 秋來相顧尚飄蓬, 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 飛揚跋扈為誰雄? 原來,當時李白浪游四海,熱衷于求仙訪道,沉迷于虛妄的煉丹長生之術(shù);同時放蕩不羈,痛飲狂歌。由此可見,此詩是對李白此種行為善意而委婉的規(guī)勸。前兩句是笑他追求煉丹之術(shù),只能是徒勞一場;后兩句是笑他如此任性放縱,又能為誰人逞雄?還是現(xiàn)實一點吧,不要想入非非太浪漫了。其實這種輕描淡寫的規(guī)勸,用現(xiàn)在一句時髦的話說,只不過是杜甫“幽”了李白一“默”罷了。
此后,李白也曾“幽”過杜甫一“默”。李白在《戲贈杜甫》中寫道: 飯顆山頭逢杜甫, 頂戴笠子日卓午。 借問別來太瘦生, 總為從前作詩苦。 杜甫寫詩不像李白那般豪放不羈,浮想聯(lián)翩,自由馳騁。他講究聲律對仗,錘煉字句,風格沉穩(wěn),所以李白此詩實際是對杜甫字斟句酌、冥思苦吟的拘謹,提出幽默的規(guī)勸。作者在詩中運用白描的手法,簡單勾勒了杜甫的肖像,頭戴斗笠,形容枯槁,儼然一副樵夫的模樣,可謂斯文掃地,令人捧腹;同時以尊敬的口吻借問杜甫,怎么別來瘦了許多?這是從前苦心琢磨,字斟句酌,務求工穩(wěn)的緣故啊!這顯然是勸杜甫以后作詩要放達一些,不要太拘束了。此詩用語通俗,涉筆成趣,讀來令人解頤,堪稱打油詩的上乘之作。
李、杜兩位大詩人的個性不同,詩風也不同,一個是浪漫主義詩仙,一個是現(xiàn)實主義詩圣。他們能夠相互幽默的提意見,互相規(guī)勸而又不傷感情,在“文人相輕”的封建時代,實屬難能可貴,也是詩壇佳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