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艾灸后會出現(xiàn)水泡,或大或小,這樣的情況,不用驚慌,是非常正常的情況。為什么會出水泡,出了水泡怎么處理,本文為你解惑。 艾灸后處水泡的處理方法 艾灸時不可避免會出現(xiàn)水泡(也稱灸花)甚至化膿現(xiàn)象,這是身體里病邪往外發(fā)的表現(xiàn)。古代中醫(yī)時常將“疤痕灸”作為治療疾病的主要方法。自古便有“灸瘡若發(fā),去病似把抓”, “若要身體安,三里常不干”之說,這些說的都是疤痕灸。灸瘡是將我們身體里的病邪祛除體外的一種表現(xiàn),常表現(xiàn)為起泡甚至流膿。濕寒之氣屬于邪,陽氣屬于正,正要把邪逼出來,就會出現(xiàn)水泡。邪氣排除體外需要一個通道,水泡就是這個通道。 出水泡分兩種情況,一種是燙傷,一種是體內濕邪外排。這兩種情況如何區(qū)別和處理呢?
1、 燙傷 艾灸時皮膚觸感很燙很熱,水泡疼。 處理方法: 把鮮姜刨成碎末,用保鮮膜裹在水泡處,根據(jù)泡的大小,恢復時間不一樣,從幾分鐘到幾小時。期間不要碰水,以免感染留疤痕??梢詰揖?,利于傷口恢復,恢復后的皮膚和好皮膚一樣。
2、 濕邪外排 灸出的水泡沒感覺,是不疼的。也要及時處理,否則皮破后里面肉肉露出來就疼了也易留疤。 處理方法: 沿皮膚周邊用消毒過的針刺小洞,把水慢按排出來,不要把皮膚撕掉以免造成疤痕,灑上艾灰,持續(xù)敷三天左右,具體視水泡大小和個人體質而定,直至愈合。未愈合前不可碰水,否則易感染留疤。期間多艾灸,好的快也不易留疤。
身體寒濕重,艾灸后會出水泡,水泡有可能當時出來,有可能過幾小時或第二天才出來,如果沒有及時處理,水泡刮破皮,洗澡進水或穿緊身衣服捂著,都容易感染發(fā)炎。若已經(jīng)發(fā)炎,也可以一直敷艾灰,和艾灸,會避免留疤。而且寒濕排的徹底,身體也好的快。更快的方法是拔罐放血,把皮下淤血放出來,再涂艾灰,多艾灸。這樣寒濕排的更徹底,身體好的更快也不易留疤。疤是下面堆積多了淤血,鮮血不能過來,不能充分供應營養(yǎng)所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