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中洛在哪里? 她在怒江大峽谷的最北端。 在經(jīng)歷了300公里峽谷景觀產(chǎn)生的視覺疲勞之后,忽然眼前豁然開朗,一個臺地硬是在高黎貢山和梅里雪山下擠出一片天地,讓怒族、傈僳族、藏族等少數(shù)民族在此生息繁衍。這片天地便是傳說中的人神共居的香格里拉——丙中洛。 在丙中洛周圍,有十座有名有姓的神山,人們在神的護佑下和諧地生活,各族人民和睦相處,每個家庭都像是一個民族大舞臺,單民族的大家庭已基本很少見了;這里的人們信仰藏傳佛教、天主教、基督教,是“三教并存”之地,各不排斥;這里的人“有肉大家吃,有酒大家喝”,“路邊分肉,見者有份。是沒有被現(xiàn)代文明所影響的,純樸自然的最后一塊凈土 。 丙中洛是一塊風水寶地,丙中洛鎮(zhèn)轄丙中洛村、甲生村、秋那桶村、雙拉村4個行政村和32個自然村,美麗而富饒。這里“雪山環(huán)抱,江河為池”;怒江兩側(cè)山坡上的梯田,起伏有致,色塊分明,四周云霧飄渺,宛若天堂;這里人神共居,是一個神仙來了也不愿再離開的地方。
我們在丙中洛停留了兩晚,游覽了比畢里、霧里村、秋那桶村、丙中洛鎮(zhèn),拜訪了獨龍族紋面女,行走了千年茶馬古道。 早上8點半 從貢山縣城出發(fā),9點50分到達比畢里村,這是丙中洛的一個自然村,由于霧氣較大,我們在這里多停留了一會兒參觀拍攝。 領(lǐng)隊帶著我們走訪了這戶村民并進行人文拍攝 這是29歲的夏嘎村村書記的媳婦,她們祖祖輩輩在這里居住了幾百年??澙@的煙霧中可以看到房梁上懸掛的一只正在熏烤的老鼠,準備食用的美味佳肴。 藍天、白云、梯田、樹木、村落與怒江完美的組合在一起。 風光逐漸秀麗,從青山綠水來看,會比從六庫出來這一路要富裕。 怒江第一灣。怒江,流經(jīng)丙中洛日丹村附近,由于王箐大懸?guī)r絕壁的阻隔,江水的流向從由北向南改為由東向西,流出300余米后,又被丹拉大山擋住去路,只好再次調(diào)頭由西向東急轉(zhuǎn),在這里形成了一個半圓形大灣,稱為怒江第一灣。 灣中心的村子叫坎桶村,這里江面海拔1710余米,氣勢磅礴,灣上怒江臺地平坦開闊,高出怒江500米,構(gòu)成三面環(huán)水的半島狀小平原。小平原四周景物宜人,每到農(nóng)閑季節(jié)或節(jié)假日,人們便到這里泛舟過溜,對歌起舞,坎桶村堪稱峽谷桃源,處處是田園風光。 過了第一灣繼續(xù)向北,在丙中洛觀景臺可以看見桃花島,也有人稱呼它為怒江第二灣,由于已接近正午且離丙中洛鎮(zhèn)住宿的酒店很近,我們沒有在這里停留(此照片是轉(zhuǎn)天下午從貢當神山下來時拍攝),留下少許遺憾。 每年來怒江戶外旅行的人很多,無論徒步還是攝影都是沖著怒江第一灣而來,但很多人都將桃花島當成了第一灣,我也是最后才搞明白。其實很好區(qū)別,桃花島西部的突出處與江邊公路有一座吊橋連接,而第一灣雖也有吊橋卻在島的南側(cè)邊緣。 桃花島的春天,粉色桃花盛開之時分外妖嬈,故此得名桃花島(本照片由網(wǎng)上下載)。其實到怒江大峽谷,不管是徒步還是攝影,還是春天最好,由于該地區(qū)植物物種秋天變紅和變黃的不是很多,秋景遠不如春色。 春天桃花盛開時節(jié)到丙中洛,過小橋去島上走一走、轉(zhuǎn)一轉(zhuǎn),最好再住上一兩晚,那才是神仙過的日子(照片由網(wǎng)上下載)。 午飯后,我們驅(qū)車去丙中洛鎮(zhèn)南部的小夏蠟村去拜訪拍攝獨龍族紋面女,這個村也在山上,在盤山的過程中感覺遠處四周都能見到雪山,只是由于遮擋,露出的山體不多。 紋面女。 獨龍族是一個鮮為人知的少數(shù)民族,主要生活在怒江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境內(nèi),人口僅五千余人,絕大多數(shù)生活在相當封閉的獨龍江峽谷地區(qū)。婦女紋面,是獨龍族相當奇異的習俗,對于這一習俗,至今仍是個不解之謎。有的說是為了好看,有的說是為了死后與靈魂相認,有的說是為了不被人搶去為奴,有的說是為分辨男女。不過現(xiàn)在,獨龍族紋面女的傳統(tǒng)已經(jīng)失傳,目前僅剩下不到25名左右的紋面女。 我們拜訪拍攝的是丙中洛小夏蠟村83歲的紋面女婆婆,非常和善,攝影團由于人較多,分幾批進行了創(chuàng)作。 從小蠟村下山再次途經(jīng)丙中洛觀景臺,雖然只是下午5點不到(這里的時差和北京相差近1個半小時),由于山勢陡峭,丙中洛鎮(zhèn)已經(jīng)基本被陰影遮擋了。稍事停留后,我們趕緊驅(qū)車去坎桶村普化寺。途中,我在車內(nèi)拍攝了石門關(guān),可惜這個角度拍不到怒江水。 普化寺。普化寺位于云南省怒江州貢山縣丙中洛鄉(xiāng)。始建于五百多年前,是唯一一座藏傳佛教噶舉派的寺院?,F(xiàn)為第五世朗秋活佛的駐錫地。怒江普化寺雖然沒有山西五臺山普化寺有名,但獨特的是一座藏傳喇嘛寺院。 2009年10月18日普化寺的白塔落成開光,站在普化寺可以看到遠處的嘎娃嘎普雪山,它是高黎貢山的主峰。 徬晚,丙中洛鎮(zhèn)四周都是如此美麗的云彩,但最終沒有形成晚霞,不知何因,我們只好收兵回營。 轉(zhuǎn)天清早,又是一個大霧的清晨。開始,東方的天空是清透的,霧氣只在江面上滾動。 霧里村。是茶馬古道上的一個寧靜美麗的小村莊,位于丙中洛鎮(zhèn)北面,去秋那桶村途中的怒江對面。村里約有60戶人家,有藏、怒和傈僳族,他們非常純樸,好客。 一個美麗的小山谷中坐落著一個美麗脫俗的小山村,這種美麗讓所有的人驚嘆!這如同夢境般的地方受眾神眷顧,讓她如此清晰脫俗,任何華麗的語言來形容她的美麗都是蒼白的,這就是霧里村。 著名導演田壯壯的紀錄片《德拉姆》以馬幫行走崎嶇艱險的“茶馬古道”為線索,講訴了沿途居民的生活故事,場景就選自這片廣袤高遠的天籟之地。 這里的霧氣不明顯,反而沒有了霧里村的特色(需要的時候不來),但太陽又一直不露面,只是有些炊煙繚繞在屋后。 我們在這幾個場景前等了一會兒,盼望能有個鄉(xiāng)民在炊煙中出現(xiàn),一直未能如愿,只得離去。 家訪怒族鄉(xiāng)民,年輕的一位正在“打茶”(打茶的工具,是一個長約70公分,口徑約10公分的竹筒,內(nèi)置一個上下活動長約90公分的帶竹柄木塞。筒中放進少許鹽和熟的動植物油脂,加上一些有香味的蘇麻籽,也可加入調(diào)好的雞蛋,再將煮好的茶水倒入,然后手握竹柄木塞,上下反復打茶,再倒出飲用。),屋里懸掛著毛主席畫像。 從村里出來,我們將沿著滇臧茶馬古道行走(畫面對面山體的下部臨江處可以隱約的看見一條羊腸小道就是),這是一段現(xiàn)存唯一的“活著的”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一般所說的茶馬古道有兩條:一條是從普洱經(jīng)大理、中甸、德欽到西藏;另一條是從成都經(jīng)理塘、巴塘到西藏。還有一條少有人知的路線就是怒江大峽谷沿江線。一條小路把六庫、福貢、丙中落、霧里村連接起來,帶進藏地。這是世界上最美麗、最險峻、最跌宕起伏的一條路。由于六庫至丙中洛已通公路,現(xiàn)在真正剩下的只有霧里村到朝紅橋臨江這一段了。 為提示古道的險峻并保留古道的原貌,石碑上刻有“古驛道無護欄請留意腳下”幾個大字。 我行走在古道上,回頭望去,熱盼的太陽終于出來了,一束耶穌光打在遠處的山坡上,太美了,這是此行難得的一張片子。 三江并流之地的“三橋并存”。左邊的是老橋,中間是新吊橋,最右邊的是正在施工中的單孔混凝土大橋。 老橋已殘破不堪,新橋巍然屹立,茶馬古道的歷史正逐步遠去。 半個小時后我們到達秋那桶,這是云南在怒江大峽谷北端的最后一個村子,也是怒江大峽谷的終點(從這里再往前走,經(jīng)過一段沒有人煙的地帶,就可以進入西藏了),人稱“人神共居”之地。村內(nèi)環(huán)境優(yōu)美,具有突出的怒族民居特色,滇藏新通道-丙察察公路從村寨下通過。 秋那桶峽谷是整個怒江大峽谷精華中的精華,原始森林茂密,瀑布眾多,人在峽谷中穿行,沿途景色十分壯觀。十分可惜,我們在秋那桶扣除吃飯時間后只有一個小時,沒有時間去探尋那峽谷的神奇與峻美。 和怒江所有的村寨一樣,秋那桶村里也有一座天主教堂,不過從其木制的外觀來看,更像是座寺廟。教堂邊還有座不起眼的墓地,安眠著一位傳教士,但墓碑背后的故事已經(jīng)無從知曉了。 從遠處觀望,教堂的背后的山已有積雪,應(yīng)該屬碧羅山系。 我們中午就餐的阿白客棧,在網(wǎng)上很是有名。 從秋那桶出來,我們?nèi)ヘ暜斏裆綍r路過石門關(guān)。 石門關(guān)位于怒江州貢山縣丙中洛鎮(zhèn),是怒江北與西藏茶馬古道上的必經(jīng)通道,左側(cè)為碧羅雪山,右側(cè)為高黎貢山。怒江從石門關(guān)中噴涌而出,奔瀉而下。石門關(guān)氣勢磅礴,雄奇壯觀。 在2300米的貢當神山觀景臺上拍攝的怒江第一灣,怒江在群山之中雄渾壯闊地劃出了一個大拐彎,水就山勢、山接水形,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贊嘆。 從貢當神山觀景臺下山后來到丙中洛觀景臺。這里是觀看丙中洛的最好位置,在大峽谷的起點有這么一塊神奇美麗的坪壩,是上天的恩賜。 結(jié)束了在丙中洛的全部行程,攝影團全體成員在丙中洛觀景臺合影留念。 完稿于2017年12月22日 部分文字來自網(wǎng)絡(luò),在此一并致謝 《行攝怒江》全部結(jié)束,謝謝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