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讀的每篇文獻都會有收獲嗎?你做的每個實驗都會成功嗎?你投的每份稿子都會被接受嗎?當然不是?;蛟S你在讀博中已經領略到了世界的不完美,了解到宇宙之廣袤個人之渺小,知道自己窮盡畢生精力或許也難以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一個有意義的印記。然而,再給一次機會,可能我還會選擇讀博,依然愿意去探索,去求知,去孜孜不倦地嘗試人生的無限可能性。 當你歷盡艱辛,拋下各種紛繁,開啟讀博歷程時,你的生活開始被各種論文、實驗充斥著。它們不由分說地迅速占據(jù)你的生活,無力對抗的你開始選擇逃避,曾經精彩的小故事變得越來越陌生。捷克小說家卡夫卡的箴言錄《對罪愆、苦難、希望和真正的道路的觀察》中寫到:“你可以逃避這世上的痛苦,這是你的自由,也與你的天性相符。但或許,準確地說,你唯一能逃避的,只是這逃避本身。”原來對痛苦的逃避都只是徒勞。終于有一天,讀博帶走了你所有的脆弱。你必須鼓起勇氣,直面自己的內心。在經歷黑暗之后,我去擁抱讀博的生活。在彼此的接納中,我明白了包括人生、學業(yè)和思維等很多道理。 讀博不是生活的全部,對于多數(shù)人來說要學會并行處理,不要只會做科研。培養(yǎng)一項科研之外的愛好,無需取悅他人,娛樂自己就好。它可以在你身處科研困境的時候,轉移你的焦點,阻止你沉淪下去,利于止損;還可以清空負面情緒,放松我們的大腦,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赡苡腥藭|疑培養(yǎng)這個愛好會不會耽誤我的科研時間?一個真理:工作日搞不定的實驗,99%不會因為你周末加班而做出來,所以,周末休息還是很有必要的。抖掉身上的塵土輕裝出發(fā),可以讓我們的思維更清晰。 人生的高度是一扇虛掩著的門,如果某天它緊閉,就意味著你就停止了成長,到了極限。所以,在它緊閉之前,你必須努力追趕,盡可能地往遠處跑。嘗試感受一次全力以赴的感覺吧!哪怕是為一個問題或是一個實驗投入自己所有的專注和熱愛,找到那種讓自己流淚的感覺。讀博期間拼搏過的人,不管以后是否繼續(xù)從事科研,他們都會把這份努力保持下去,這是一個讓你受益終身的習慣。希望你在畢業(yè)的那天,身穿火紅的博士袍,面對鏡頭的時候,在心里默默地對自己說:“對,這就是我努力想要成為的模樣?!?/p> 在我的周圍,我能看到包括我在內的很多“努力”的碩博研究生。他們每天到實驗室就繼續(xù)昨天的課題進度,沒有計劃,不分輕重緩急,把看似可以利用的時間都用于科研,卻收效甚微。多數(shù)人的努力,只是讓自己看上去很忙碌而已。真正的努力應該是一種天賦,一種后天可以培養(yǎng)的天賦。擁有這種天賦的人能夠靜下心來,具備正確的方向引導和保持熱愛的能力,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又能時刻投入專注和自控力,努力精進。而非內心的焦躁,表面的廢寢忘食。 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所以人注定不是完美的。從出生的那一刻起,你的身體中就有兩個“自己”,一個是正面的,一個是負面的。在成長的過程中,這兩個“自己”會交替出現(xiàn)。正面的“自己”出現(xiàn)的時候你會受到鼓勵;負面的“自己”出現(xiàn)的時候你也不應該喪氣。在一篇歐洲學者的研究中提到,32%的博士生都患有較嚴重的精神疾病,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習慣性地選擇自我否定與質疑,并由此帶來的消極心理,甚至是抑郁癥,只會讓我們的視野變得極狹窄。抽身出來,擁有更廣闊的視野,你才有可能走出困境。嘗試去接納自我的不完美,與這樣的自己握手言和! 看不清道路,沒有方向感,每一步都充滿不確定性,讀博的人是不是都曾經或正在痛苦中掙扎?有些坎兒當你身陷其中的時候覺得天都要塌了,等回過頭來再看那都不是事兒。不經歷風雨,哪里有彩虹?讀博是一次自我的重塑,選擇讀博就是向自己的心理舒適區(qū)發(fā)起挑戰(zhàn),痛苦意味著精神上的獨立和自我認知的開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內心受到磨礪,變得更加堅毅。然而,這些兌變都不能在輕松愉快中實現(xiàn),必然伴隨著痛苦和迷茫,痛并快樂著才是讀博的常態(tài)。在你畢業(yè)的多年后,回想起來一次不痛苦的讀博歷程想必也是不完美的吧!愿你在這段旅程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平和內心,不再那么焦慮狂躁,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
|
來自: skysun000001 > 《單位文章學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