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2日 冬月初五 今日冬至 宜 安身靜體 現(xiàn)在的冬至節(jié)氣,除了曬一把美食,在bling bling的圣誕氣氛中,幾乎是冷冷清清了。 但是在古代,冬至是僅次于春節(jié)的重大節(jié)日。《后漢書禮儀》有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還要挑選“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黃鐘之律”,以示慶賀。 除此之外,人們還會在這天開始畫“消寒圖”,以消磨冬至后的漫長嚴寒。 我們說“數(shù)九寒天”,就是從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數(shù)到“九九”八十一天,“九盡桃花開”,天氣就暖和了。 “九九消寒圖”就是記錄進九以后,九九八十一天的天氣陰晴,相當于古人的手賬日歷。 你看,在沒有網絡,也沒有很多的娛樂設施的年代,人們仍憑借智慧,把寒冷時光過得詩意盎然。你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畫起來哦。 消寒圖有三種樣式,文字版,畫圈版,畫圖版。 一、文字版消寒圖。 選9個剛好9畫的字,用雙鉤空心字體畫到一張紙上,每過一天,用色筆填實一畫。填完一個字就過了一個九,填完九個字,也就過完了“數(shù)九天”。 升級版是這樣滴: 這是故宮舊藏的“春前庭柏風送香盈室”消寒圖,圖上每一筆在描完黑色之后,又用白色蠅頭小楷寫著當日天氣,如“終日涼風侵入皮膚如刀刺”、“早雪晚霽日”、“巨風透骨寒”……可以說非常細致了。 消寒圖的9個字不是隨便選的,要有詩情畫意才好。 常用的是“亭(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連成一句話,好像能感受到人們焦急又鄭重地等待春天的心情呢。與席慕容“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竟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故宮養(yǎng)心殿燕禧堂的槅扇上,便懸掛著這九字,是清道光皇帝御筆的九九消寒圖。 也有人會選用雁、南、飛、柳、芽、茂、便、是、春九字。斷句后就是:“雁南飛,柳芽茂,便是春”,一樣很有意境。 插個知識點。你注意到了嗎,每張消寒圖上都有書“管城春滿”四個字。這是出自秦代大將蒙恬造筆的典故,蒙恬被封在管城,后世就用管城作為毛筆的代稱。 “管城春滿”是在筆下春意逐漸充滿人間的意思。 二、畫圈版消寒圖 畫面上印九九八十一個類似銅錢的圈。從立冬那天畫起,將81個畫完,九盡春來到。 畫圈版“消寒圖”是古代的天氣記錄儀。 關于它的涂繪方式,有一道口訣:“上陰下晴雪當中,左風右雨要分清。”就是說:陰天涂上半圓,晴天涂下半圓;刮風涂左半圓,下雨涂右半圓,下雪就涂中間的點點。 在紫禁城景仁宮東廂,懸掛著一幅利用吉祥佛教語和圖案組合的《消寒益氣歌》,九圈組成一圖,如七星拱一、一門五福、八方朝貢等,配合祈禱吉祥的佛語歌詞,很有祈福意味。 三、圖畫版消寒圖。 也是從冬至這天起,畫一枝素梅,枝上畫梅花九朵,每朵梅花九個花瓣,共八十一瓣;每過一天,就用顏色染上一瓣,九盡春深,一幅完整的《梅花圖》也就畫成了。 關于圖畫版消寒圖,明人楊允浮在《灤京雜詠一百首》中,有一段非常雅致的描寫:
美人以胭脂涂畫梅花,八十一天后,變做一枝盛開的杏花。由梅到杏、由冬而春,又有佳人曉妝,讓人不禁拍手稱妙。 詩人楊允孚一首詩也是寫這件事:
此外,也有人把消寒圖畫成這樣,想來一定是個吃貨吧: ▲ 圖源自微博@白溪桃灼 透過這些字字畫畫,我們能真切感受到古人對時光的敬畏與心意。想想在漫長的冬日里,眾家眷圍坐一起,畫圖數(shù)九,吟詩作對,也算得上是逍遙境界了吧。 模仿上面的樣式,和孩子一起做一幅九九消寒圖吧:每日握筆涂畫,每日滿懷希望,這就是屬于我們的詩和遠方。 - 歡迎留言 - # 你最喜歡哪種樣式的消寒圖呢# 現(xiàn)代詩教先行者, “婷婷唱古文”和《婷婷詩教》創(chuàng)始人, 孩子們喜愛的古文老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