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屬于石蒜科,多年生草本。高可長至一、二尺,葉狹長而扁平,叢生,下有鱗莖。每當(dāng)冬末時由葉叢中抽出花莖,高尺許,花莖近頂端處有膜質(zhì)苞片,當(dāng)苞片裂開后花即放出數(shù)朵,色白芳香,內(nèi)有黃色杯狀副冠。水仙喜歡生長于山地陰濕處,我國的浙江、福建等地均有種植。每逢冬季窗外寒風(fēng)凜冽,窗內(nèi)于清水中供養(yǎng)上一盆水仙,那潔白的花朵婀娜多姿、修長的綠葉卷舒自如,更有那一陣陣清清的幽香,為人們的居室和案頭增添了多少的風(fēng)情! (一)水仙花、葉和鱗莖的結(jié)構(gòu)與特征 1. 水仙花色白,其花冠為盆狀,花瓣有單瓣和重瓣之分,單瓣多為六瓣和五瓣,花瓣的端尖,單瓣花內(nèi)有一杯狀副冠,鮮黃色,有皺折,中間有花蕊:雄蕊三枚、雌蕊一枚。復(fù)瓣花的花瓣較多,大致有兩層:外面一層花瓣向外,里面一層則向中心部位豎立,鮮黃色的副冠此時則已分裂為一小塊一小塊地夾雜在兩層花瓣之間,又名“玉玲瓏”。單瓣和復(fù)瓣花的花瓣后面均有一草綠色管狀物連接著花柄。 2. 水仙的葉直立而扁平,帶肉質(zhì),闊線形,其葉的一端鈍,淺綠色,上面有平行脈。 3. 水仙花的花莖下粗上略細(xì),淺黃綠色,頂端的苞葉黃綠色中略帶赭紅,上面亦有脈紋。 4. 水仙的鱗莖肥大,呈卵圓形,內(nèi)白,外為深褐色。鱗莖的下端生有密密的根須。 (二)畫法 1. 工具和顏料的準(zhǔn)備 大白云筆1支、長鋒狼毫大楷筆1支,藤黃、三綠、花青、赭石、三青、曙紅、白色各1支,墨汁少許。 2. 水仙花的畫法 (1)水仙花一般都采用勾線染色畫法:即用長鋒狼毫筆先蘸墨中鋒用線勾出水仙花的花蕾、花朵,勾線時要有提按,可先蘸濃墨勾出水仙花的副冠并點上花心,再將筆用清水洗淡后,用淡墨勾出花朵,勾花瓣時宜從外向里勾,外重里輕,花蕾亦同。最后用稍深的墨勾出花的莖。這是比較工整的勾花畫法,還有一種較為豪放的寫意勾花法,則是用狼毫筆蘸淡墨后,根據(jù)花朵的大致形狀、隨意地、自然生動地勾出花朵管狀物和花柄。墨線可有粗細(xì)的變化。如果說前者有點類似寫楷書的話,那么后者就好似在寫行書了,見圖15-1。 (2)染色法 花朵勾好后,要等其完全干透后才可染色。染色的方法有多種,這里向大家介紹三種: a. 先將藤黃加三綠調(diào)成嫩汁綠色,即很淡的黃綠色,再加入少許赭石相調(diào)合,使黃綠色略帶暖色。然后即可用大白云筆蘸色逐瓣涂于水仙花瓣的背光處和凹陷處,以及近杯狀副冠的花瓣根部,用筆應(yīng)從根部(內(nèi))向瓣尖(外)涂。注意:水仙花瓣的瓣尖處,約占整個花瓣的三分之一或者是五分之三的部分,均需要留出空白。趁濕時,我們可以再將大白云筆洗凈后蘸白色與少許清水調(diào)合后,自瓣尖向瓣根部涂,使原先已涂上的暖汁綠色與白色自然融合,形成瓣尖白、瓣中部略帶綠、根部較綠的效果,使花瓣具有較強的立體感。接下去我們就可用藤黃加少許曙紅調(diào)成黃橙色,涂于杯狀副冠上,其側(cè)面可略深一些,中間花蕊部可略淡一點。最后再用藤黃加花青調(diào)成汁綠色,平涂于管狀物和花柄上。待完全干透后,還要用狼毫筆蘸較濃墨在花瓣尖部進行勾線,稱之為“復(fù)勾”。復(fù)勾時要自然、生動,不必過于拘泥于原有的墨線,可以稍微離開一些勾,這樣效果更好。 b. 這種著色法簡單易學(xué),它是先用赭石加上少許墨調(diào)成深墨赭,先用大白云筆平涂于花蕊和杯狀副冠上,然后用清水將調(diào)色碟中的墨赭調(diào)成淡墨赭,再用狼毫筆逐瓣從花瓣的尖端向花蕊處勾線,應(yīng)勾在原來墨線的旁邊或外圈,使其與背景的白紙拉開距離,產(chǎn)生一種厚度,即使不染白色,也會顯得很白,接著再在管狀物與花柄上涂上汁綠即可。 c. 第三種兼取了兩種著色法,它的花蕊和杯狀副冠是用藤黃與曙紅調(diào)成的橙色染色的,花瓣則用淡赭石色復(fù)勾,管狀物和花柄仍是染汁綠色。以上可參見圖15-2。 3. 水仙葉的畫法 水仙葉也是先勾線后著色,由于水仙品種的不同、各位畫家畫法的不同,葉子的勾線也有多種,先介紹三種常見的畫法。 (1)最常見的是這種勾線呈勻而直的長線條畫成的水仙葉,它是采用中鋒兩筆勾成一片葉子,一般勾線時應(yīng)采取從左至右和從下至上的順筆勾線方法,當(dāng)然有時也會有例外。但是,初學(xué)者要想勾出又勻又直的長線條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這里特別向大家介紹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先像寫書法那樣執(zhí)筆,將右手掌的外側(cè)(小魚?。┹p輕地接觸畫紙,切不可按壓得太重,此時右手肘一定要懸空,以右手掌的外側(cè)作為支點,就可平穩(wěn)地勾線,可由左向右,也可由右向左;既可從下往上,又可從上往下;這樣勾畫出的線條就會既勻又直了。請你不妨按照此法試一試。 (2)第二種水仙葉的勾線法在執(zhí)筆和運筆方面與前一種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勾每一片葉子時,不是一筆勾線均勻到底,而是在行筆勾線的過程中不時將筆提起,又不時將筆按下,使畫出來的線條出現(xiàn)提按的變化。這種水仙葉因其形態(tài)的特殊,適宜表現(xiàn)水仙的另一品種——蟹爪水仙,可見圖例。 (3)第三種勾線法其實就是寫意畫法,也即意筆勾線法,勾線時用筆仍是中鋒,但運筆在畫紙上時講究書法用筆:時按時提、有快有慢、有粗有細(xì),總之,勾出來的線既不勻也不直,而是抑揚頓挫、變化灑脫。這種意筆勾線法對初學(xué)畫的人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如果先打好前兩種勾線的基礎(chǔ),再來練習(xí)這種勾線法,就能較容易地掌握它了。以上三種畫葉法可參見圖15-3。 (4)水仙葉的著色方法: 自然界中的水仙葉原本是草綠色的,但畫中的水仙葉的顏色卻有時會有所不同。先向大家介紹兩種最常見的著色方法: a. 一種是用藤黃與花青調(diào)成汁綠色,接著用大白云筆蘸色平涂于葉的正面,然后用清水將毛筆中的汁綠色洗淡一些,再平涂于葉子的反面即可。 b. 另一種是先用藤黃與花青調(diào)成汁綠色,再加入少許三青調(diào)合,此時的顏色略比原來的汁綠要偏藍一些,然后將顏色平涂于水仙葉的正面,再將筆洗淡之后,在葉的反面平涂上淡藍綠色,可參見例圖。 注意:涂色時的用筆應(yīng)自葉端向根部涂,一筆一片葉,讓其顏色自然淡下來。 花莖的顏色與葉相比要淡一些、偏黃一些。 4. 水仙鱗莖的畫法 水仙的鱗莖雖然略呈卵圓形,但畫時切不可將其畫得“圓滾滾”,“溜溜光”。我們可以先用狼毫大楷筆中鋒勾出鱗莖上部葉根部的包葉,然后將筆臥倒,用側(cè)鋒、較干濃墨左一筆、右一筆向中間交錯地運筆,畫出水仙的鱗莖,運筆宜兼勾帶皴擦,這樣才能表現(xiàn)出鱗莖表皮上的粗糙質(zhì)感,最后還要用濃墨畫出根須,用筆要挺健。待其干后,可用大白云筆蘸淡墨在原先畫好的鱗莖上進行渲染,渲染的部位應(yīng)是背光和皴擦過的地方。如果要著色的話,可以用赭石與淡墨相調(diào)成淡墨赭色,再以大白云筆蘸色涂于鱗莖之上,注意切不可全部涂滿,而應(yīng)留出一些空白,使其既有立體感又透氣。葉子的根部有幾片較硬的白色包葉與鱗莖相連,此時只需用狼毫筆蘸淡墨赭色在原先勾好的線條外復(fù)勾一遍即可,根須的著色也如此,見圖15-4。 5. 水仙花、葉和鱗莖的組合 步驟可以有兩種:一種是從下往上畫,即先畫鱗莖、再畫葉、最后畫花;另一種是從中間往兩頭畫,即先畫葉,接著畫花、最后加上鱗莖。水仙花每株有近十朵花,畫時應(yīng)有正側(cè)向背各種姿態(tài),還應(yīng)畫出含苞、初放等姿態(tài),以豐富畫面。葉和鱗莖宜有前后空間處理,以避免平板,見圖15-5。 覺得不錯,請在下方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