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欄目第561期 近年來,已確認的太陽系外行星數(shù)量飛速增長,已經突破了數(shù)千顆,隨著每次開普勒望遠鏡的新發(fā)現(xiàn),我們何時能夠直接去探索這些行星的問題自然而然就出現(xiàn)了。到目前為止,人們已經提出幾個建議,從未來20年內將造訪半人馬座阿爾法的激光帆驅動納米飛行器,即突破攝星計劃,到裝備了基因實驗室的空間微型飛行器(基因計劃)。 但是當提到使這些航天器如何減速,才能研究遙遠的恒星和其軌道行星時,事情就變得更復雜了。因為減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根據提出“基因計劃”的法蘭克福歌德大學理論物理研究所的天文學家最近的一項研究,依靠超導體產生磁場的特殊磁帆應該可以實現(xiàn)這樣的目的,但是這個技術似乎離我們還有點遙遠。 “突破攝星”和“基因計劃”的相似之處在于兩個概念都比較前衛(wèi),超越了傳統(tǒng)的星際航行理論,同時也都嘗試利用在微型探測器進行最新技術進行深空旅行?,F(xiàn)在的航天工程師已經能夠制造擁有運行計算和其他功能的傳感器、微型推進系統(tǒng)和相機系統(tǒng),而尺寸卻比過去的儀器小。 而對于推進動力系統(tǒng),科學家也有許多選擇,從傳統(tǒng)火箭和離子驅動到激光驅動的輕量帆。但是,使星際航天器減速對科學家來說仍是更為重大的挑戰(zhàn),因為這樣的飛行器要安裝制動推進器和燃料必然會增加其重量。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磁帆或許是一個新的想法但是距離實用化還有很長的距離,與其他可行方案相比,磁帆擁有很多優(yōu)點,比如速度可以達到20%的光速,按照傳統(tǒng)的深空航行理論,你可能會給航天器裝備火箭發(fā)動機。通常用來發(fā)射衛(wèi)星的火箭發(fā)動機,僅能提升5至15 km每秒的速度,而且是在使用多級火箭的情況下。 如此快的速度就導致減速的困難,時速1000 公里每秒或100000公里每秒的航天器減速就無法進行。使用核聚變堆或反物質推進器可能對解決問題,能夠提供一定的幫助,但還是不能完全解決。 新的磁帆概念將包含一個直徑超過50公里的超導回路,利用磁場進行減速。星際介質中的電離氫離子可在減速中扮演重要作用,比如反射磁帆的磁場從而實現(xiàn)航天器的減速。星際航行本來就是一個難題,目前連加速過程都處于理論階段,更不用說減速了。 |
|
來自: 天童老僧 > 《人造天體/宇宙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