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國的山水畫,相信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那種氣勢磅礴,波瀾壯闊的大氣作品??墒郎暇褪怯羞@么一種人,將“少即是多”的道理用在畫畫上,寥寥數(shù)筆,卻勾勒出另一番意境。 夏圭正是這樣的代表。他是南宋時期的錢塘(今天的杭州)人,這個人最大的特點就是特別會偷懶,幾筆下去,畫作就 OK 了。 《雪堂客話圖》 如果把畫作比作房屋,在相同的尺寸里,夏圭的畫“容積率”可是超低的,屬于“別墅”級別的作品。 可別看這么寥寥幾筆,卻深得當時的皇家器重。南宋寧宗時期,夏圭任畫院待詔。因其畫作下筆蒼勁,構圖巧妙,在山石的皴法上的獨特造詣,受到皇帝賜金帶的榮譽。 《西湖柳艇圖》 上面說的畫院待詔,是當時畫院中的一種官職,指的是那些由皇上供養(yǎng)的職業(yè)畫家。比如,皇上今天有雅性,吟了句 “山含秋色近,燕渡夕陽遲?!?好了,傳旨下去,讓那誰誰誰給我這兩句配張畫,于是底下的待詔就會恭恭敬敬的畫完,呈給皇上欣賞。 夏圭作品的最大特點,就是構圖常取半邊。畫面焦點集中,空間曠大,近景突出,遠景清淡,人稱“夏半邊”。這種“邊角之景”的獨特畫法,也成為南宋時期的一個著名流派。 北宋范寬《溪山行旅圖》 如果從時間發(fā)展來看,北宋時期的全景式山水構圖已經(jīng)非常完滿。無論是董源、李成,還是范寬,他們都開創(chuàng)了唐人所未開拓新畫風,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 而到了南宋,全景式山水格局,演變成一種更加自然化和生活化的邊景山水。畫面由繁入簡、由整體到局部、表達的意境也由宏大到詩意小品。其中,夏圭和馬遠則以“馬一角、夏半邊”成為當時的代表,兩人被并稱為“馬夏”,與李唐、劉松年合稱為“南宋四家”。 《溪山清遠圖》局部 對于夏圭畫作的背景和意境,后人大都認為其畫法多少受佛教禪宗影響,主張脫落實相,參悟自然。筆意趨向簡遠,遺貌取神。同時也有人認為,這是當時南宋偏安江南,不愿面對北方崛起女真、蒙古對抗的一種逃避表現(xiàn)。 從藝術角度看,夏圭的畫作中主體形象少,畫面簡潔洗練,留白面積較大。夏圭有效的利用了邊角相互呼應,通過對角線保持平衡感。它在提煉景物時,求勁求少,以很少的景物來襯托意境,而不是直接用景物去“畫”意境。 《溪山清遠圖》 說起夏圭的經(jīng)典之作,很多人都會馬上想到他的《溪山清遠圖》。這幅長近 9 米的巨制,現(xiàn)正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是其 70 件國寶級限展書畫之一。 《溪山清遠圖》描畫了晴日江南江湖兩岸的景色,全幅由右到左山脈與水域綿延交錯,或疏或密,或?qū)嵒蛱?,形成極有韻律的構圖安排。其中,群峰、山樹、樓閣、長橋、村舍、茅亭、漁舟、遠帆,用筆雖簡卻形象真實。 《溪山清遠圖》之“大斧劈皴”的立體感 仔細看這幅畫的局部你會發(fā)現(xiàn),夏圭在表現(xiàn)堅硬巖石方面,似乎有一種拖泥帶水的感覺。這是因為夏圭在老師李唐“斧劈皴”的基礎上,增加了一些水的效果,這也被后人稱為“大斧劈皴”,其實就是“斧劈皴”夸張到極致。 這種皴法講究在運筆時,讓毛筆的筆鋒呲開來,粘帶著水墨,在紙上迅速掃刷出一大塊面積的線條。之后,再用更淡的水墨重復渲染,以達到蒼勁立體的視覺效果。 《溪山清遠圖》之“幾何樹枝” 夏圭這種用大斧劈皴,表現(xiàn)山石立體感的手法,也被后來的學者稱為“東方的立體主義”。立體主義原本是西方美術史 20 世紀初的一個流派,以布拉克和畢加索為代表。 大家一定好奇,隔了近 1000 年,夏圭是怎樣的立體主義呢?還是來看看上面這幅圖吧。夏圭的山石常常就是幾個立方塊的組合。而且,大自然的樹枝肯定不會是幾何線條,一般都是彎曲的??墒窃谙墓绲墓P下,幾乎轉(zhuǎn)出了 90 度的直角。 布拉克《埃斯塔克的房子》 對比一下西方立體主義的幾幅名畫。布拉克在 1908 年創(chuàng)作的油畫,《埃斯塔克的房子》。畫面中,布拉克把所有細節(jié)都刪除,唯一畫下來的是堆置的棱柱和三角形,猶如小孩搭的積木房子。 畢加索畫的《亞威農(nóng)少女》也是這樣。他斷然拋棄了對人體的真實描寫,把所有人體,用各種幾何化了的平面裝配而成。 畢加索的《亞威農(nóng)少女》 好了,今天就先聊這么多。最后,如果你對中國美術史感興趣,這里也給大家推薦一套 52 集的視頻課程《給孩子的中國美術簡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