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安達曼人 安達曼人(Andamanese)為南亞少數(shù)民族,居住在安達曼群島,分為大安達曼族、翁格族、雅拉哇族、森體內(nèi)爾族四大民族。四個民族部落人數(shù)極少,都只有百來人,甚至只有20多個人,均屬非洲黑人的后裔,和分布在馬來西亞的塞芒人、菲律賓的阿艾塔人同屬于一種情況。大安達曼人原分10個部落 ,每個部落占有一定的區(qū)域。部落之下分為若干地方分支,由頭人管轄。保留母系制殘余。人口逐漸稀少。 1、制度 集團內(nèi)的事務由年長的男人和女人處理。無法律。對危害他人生命財產(chǎn)者,由受害者本人或聯(lián)合親友進行報復。部落內(nèi)實行一夫一妻制。沒有表示各種親戚關(guān)系的稱謂,通常直呼名字。 2、生活 他們靠采集、漁獵為生。所用工具極為原始。能制造粗陶器、獨木舟,會用竹篾、藤條、蔓草編織籃子。不懂馴養(yǎng)牲畜。 一般無衣著,男女都剃發(fā),喜歡全身刺青,佩戴用骨、貝、木竹以及樹葉、藤蔓制成的腰帶、臂箍、手鐲和項鏈。 3、文化 由于印度宣稱對安達曼具有管轄權(quán),強迫安達曼人放棄部落習慣,并接受印度的生活方式,統(tǒng)稱為大安達曼的三個大島居民更是這樣。但在南安達曼、拉特蘭(Rutland)及小安達曼等較小島嶼上的賈拉瓦人(Jarawa)和昂格人(Onge)等部落中,傳統(tǒng)的文化仍然存在。操安達曼語的約有1,000人。在物質(zhì)或文化上都沒有重大變化。他們使用安達曼語系,源于非洲班圖語系。信仰傳統(tǒng)宗教,與非洲傳統(tǒng)宗教基本相同。 4、媒體報道 據(jù)英國媒體2010年2月6日報道,印度85歲老婦波阿日前離世,她是一個古老部落的最后一個成員。她的去世意味著一種古老語言也跟著她一起走向了墳墓。 波阿生活在印度安達曼群島上,她是當?shù)夭ㄗ宓淖钅觊L成員。波族人和另外9個古老部落組成了安達曼群島上的“大安達曼人”部落群體,他們的祖先約70000年前走出非洲,65000年前移民到了安達曼群島上。 群島上的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語言,2005年波族部落的國王去世后,剩下的一些老年人也相繼離世,除了波阿外,島上沒人會說波族部落流傳了數(shù)萬年的古老語言――波族語。 上個禮拜,85歲的波阿在群島首府布萊爾港附近的海峽島上離世。專為土著人伸張權(quán)利的“生存國際”組織官員羅斯說:“她的去世不僅僅是一個普通人的死亡,同時也是整個部落和該部落65000年歷史的死亡。她的離世是一個古老文明的滅絕。” 印度語言學教授艾比在過去5年中一直研究波阿的生活方式和波族語。艾比稱,波阿的丈夫幾年前去世,他們沒有兒女,波阿最近幾年已經(jīng)雙目失明,由于她是最后一個會說波族語的人,她無法用波族語和任何人進行交流,所以她非常的孤獨。 艾比說:“她常會用波族語唱歌,但沒有人能夠理解,也沒有人可以幫助她將這些歌詞翻譯給我聽。”艾比用錄音機錄下了波阿過去唱過的歌,將波阿的歌聲用CD保存了下來,然而隨著波阿的去世,她的歌聲將如同“外星人的語言”一樣,地球上再也沒有一個人能夠聽得懂。 據(jù)悉,在安達曼群島于1858年成為英國殖民地前,群島上生活的“大安達曼人”至少超過了5000人,然而由于殖民者帶來的疾病侵襲、二戰(zhàn)時期的日軍入侵和2004年的印度洋大海嘯造成的損失,如今“大安達曼人”的人數(shù)僅剩下了52人。 五、阿伊努人 阿伊努人(阿伊努語:Ainu),或翻譯成愛努人、愛奴人、阿衣奴人,居住在俄羅斯庫頁島和日本北海道。澳大利亞人種和蒙古人種的混合類型,皮膚比較黑,五官具有著澳大利亞人種的典型特征。 在阿伊努語中,“阿伊努”是“人”的意思。在今天,很多阿伊努人不喜歡“阿伊努”這個稱謂,而希望人們稱他們?yōu)?/span>“ウタリ”(日語羅馬拼音:Utari,音“烏塔里”,阿伊努語中“伙伴”的意思)。在官方的正式文獻中,則“阿伊努”和“烏塔里”這兩種稱呼都可以被找到。 在阿伊努文化中,最典型的是萬物有靈信仰(Animistic faith),阿依努語(Ainu language)和口頭的傳統(tǒng)(oral tradition)。 1、日本國的原住民 亞洲東部日本國的蠻夷。古文獻亦稱“蝦夷”。主要分布在北海道。 “阿伊努”一詞,在該族語言中是“人”的意思。舊石器時代末期或新石器時代早期曾廣泛分布于日本列島。18世紀以前在坎察加,20世紀以前在庫頁島南部、千島群島、本州北部也有分布,后被迫退縮至現(xiàn)在住地。 在十七至十八世紀,阿伊努族大部被消滅,人口逐漸減少,現(xiàn)僅存2.4萬人(1980)。屬于澳大利亞人種和蒙古人種混合類型。身材比和族稍矮,膚色淡褐,頭發(fā)黑色呈波狀,有著歐羅巴人種的面孔,體毛發(fā)達。多年來與和族通婚,純血統(tǒng)后裔逐年減少。使用阿伊努語,系屬不詳。分口語、雅語。有用雅語傳述的民間故事和敘事詩,現(xiàn)僅在老年中流傳。一般中、青年人皆通日語。信仰萬物有靈和多神,崇拜祖先。以前,每年皆舉行隆重的“熊祭”和“鮭祭”。婦女多于口部周圍、 前腕和手背文身。 長期從事漁獵,近年大多轉(zhuǎn)事農(nóng)耕。古時曾以鳥羽、 獸皮、 魚皮制衣;以鳥獸魚肉為主食。擅長制作和駕駛獨木舟。有獨特的木架茅屋。現(xiàn)在的衣食住行,已與和族無別。 2、他們的祖先 有人認為,他們的祖先是新石器時期早期(約六、七千年以前)就從東南亞遷居到日本。他們在某個時期控制了遠東廣大地區(qū)后分布在本州諸島。隨著日本的一些民族逐漸向北方移民,他們的地盤日益縮小。從公元七世紀后半期起阿伊努人被稱為“蝦夷”,系夷狄之意,這是日本人對占據(jù)日本外族或土著的稱呼。大約從公元十四世紀中葉起逐漸地改稱為阿伊努人。也有人說他們是繩文人后裔。 3、北海道孤獨牧羊人 阿伊努人自明治時期結(jié)束后,幾乎不為和族所記起,他們?yōu)樯娑粲醯奈⑷鹾袈暩潜恢萌糌杪劇?/span>1993年,是聯(lián)合國的“國際先住民年”。有關(guān)的研究、調(diào)查才紛紛公諸于眾。還在60年代,一位姓茅邊的日本女作家曾到阿伊努人居住的日本名景之一阿寒湖畔、十勝采訪,并于80年代出版了敘述阿伊努人生活的《生活在阿伊努人的世界里》一書,使人們對這個民族有了一種具體的了解。而富正義感、并一向痛恨侵略、掠奪的日本學者堀內(nèi)光一寫的《不屈的人們——伊努》更是被阿伊努人視為理解自己的一部著作。 阿伊努人有著遠比自稱祖先“是從天上下來的”或“是由大陸蒙古腹地遷來的”。他們是日本列島最早的居民和主人。最早的歷史可追溯至日本擦文化時期,也就是舊石器時期或新石器時代。由于被歧視、欺壓,1980年阿伊努人人口竟減少到2.4萬人。而古代阿伊努人曾是一個漁獵民族,駕著獨木舟在海上游弋,持槍在林中逐鹿奔跑,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有自己的語言,文化,屬蒙古人種和歐羅巴人種的混合類型。他們不高的體型、淡褐色的皮膚及波狀翻卷的黑發(fā),都顯示出其與大和民族不同的特點。他們信仰萬物有靈和多神,每年都舉行隆重的“熊祭”和“鮭祭”儀式。廣袤的北海道森林和原野、蔚藍的大海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故鄉(xiāng)。 4、帶來機遇 然而,隨著和人的到來,昔日的田園生活成為了永不再來的回憶。每年,當如織的游客奔向這里賞雪、觀草原、呼吸著清新透明的空氣時,這里的真正主人阿伊努卻退縮在日本政府劃給的“給與地”里,并因此成為日本島上最孤獨的也是最貧寒的一群,被日本社會所遺忘。他們的處境與這個經(jīng)濟實力位居第二的強國一點也不相稱。那么,號稱自己是“天上下來”的和族對日本島上的先住民干了什么?在今天,又給了阿伊努人一片什么樣的生存地呢? 三千年前阿伊努人的家園被日本大和民族(太陽的子孫們)侵略了。阿伊努人被奴役、被殺害,并被趕出了他們生活的土地…… 最后他們在日本北部的島上找到了避難所。阿伊努婦女會在嘴上和手臂上刺青,阿伊努人最主要的宗教儀式是殺死一頭被當作寵物的熊。他們歌唱、演奏樂器,并通過舞蹈和飲用米酒的方式來慶祝熊神之靈的離去。 對于阿伊努人,日本在18世紀以前的史書記載中是將之歸于“異國人物”、“外夷人物”范圍的。日本古代一直稱阿伊努人為“蝦夷”,并根據(jù)其地理分布分為東蝦夷、西蝦夷、渡島蝦夷、渡覺蝦夷等。“蝦夷”一詞帶有貶義,直譯是“毛人、囚俘、蕃人”的意思。 和人對于生活在日本島上的這些居民的掠奪在古代就開始了,而到了明治時期,隨著資本主義在日本的發(fā)育,對阿伊努人的掠奪更是達到了頂峰。此時,阿伊努人基本上開始失去自己的生存空間。明治32年,在獵夠了野鹿、販夠了獸皮、侵占了土地、甚至幾乎將野鹿獵至瀕臨滅絕之后,為使掠奪合法化,天皇干脆讓地方政府制定了赤裸裸的《北海道舊土人保護法》“合理”地把妨礙和人“開發(fā)”的阿伊努人趕到劃給的“給與地”圈內(nèi)。阿伊努人的大片地轉(zhuǎn)眼通過所謂的“保護法”變成了蜂擁而至的和人商人的財產(chǎn)。而弱小的阿伊努人猶如一匹野馬變成了羊圈中的羔羊。 5、風俗文化 阿伊努人有自己的節(jié)日和祭祀活動,最有名的是“熊祭”,他們喜歡用鑿子在剝了皮的圓木上雕刻動物,尤其是熊的形象,日本稱之為“阿伊努雕”。阿伊努人具有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善于刺繡,喜愛舞蹈。他們創(chuàng)作了不少詩歌,憑著記憶代代相傳。有一部分從歷史上流傳下來的阿伊努族語的長篇敘事詩,內(nèi)容豐富,朗誦一遍都需要很長的時間。 阿伊努人有自己的語言——阿伊努語,屬抱合語。這是一種獨立的語言,屬于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 目前,世界上除阿伊努人以外,只有愛斯基摩人和美國印第安人使用這種語言。日本東北部的地名,許多來源于阿伊努語。如:“札幌”,原意為“大的河谷”;“小樽”,原意為“砂川”;“名寄”,原意為“烏鴉出沒的城市”等。阿伊努民族對日本列島的開發(fā),包括文化發(fā)展是有貢獻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