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戒也稱“過法”或“掛燈”,是富寧藍靛瑤和大板瑤支系以道教形式對青少年進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流傳在富寧縣洞波鄉(xiāng)、新華鎮(zhèn)等藍靛瑤、大板瑤村寨中,《富寧民族志》記載:“古代盤王為傳宗接代,使子孫在社會上不做虧心事,一心信仰盤王,為下一代修善祈福而“度戒”。 富寧縣瑤族有、山瑤三個支系,原居湖南,明清起相繼遷入,人口4.4萬人。富寧瑤族信奉道教,尊“盤瓠”為祖先,為了永葆民族的生命力,藍靛瑤男子在10-18歲之間,大板瑤在婚后舉行度戒儀式。由德高望重的道公和師公主持,日期為3-7天不等,藍靛瑤支系度戒程序是:受戒弟子先到主道師家吃齋修煉3-5天,接受瑤族道經(jīng)的教育洗禮,然后在家中設(shè)立香壇位,請諸神入位,通過占卜為受戒子選神帥,再由師公、道公輪流帶領(lǐng)受戒弟子進行各項度戒活動,最后舉行“云臺降生”和十問十答十愿儀式,象征受戒弟子經(jīng)過瑤族宗教洗禮后的脫胎重生;大板瑤度戒程序主要是:凈身修煉、開壇請神、過齋門、掛七星燈、傳法授印和訂立陰陽合同等程序。 兩個支系度戒的過程和形式不同,但都以瑤族道經(jīng)、民族歷史為度戒內(nèi)容,目的都是“通過儀式”,即只有通過度戒,才能得到族人的認(rèn)可和尊重,有資格參加各種宗教活動,死后才能享受世代子孫供奉香火。不同之處是藍靛瑤度戒對象是青少年男子,以“云臺降生”為主要程序,且 “度戒”后方能結(jié)婚生子;而大板瑤在婚后夫妻共同舉行,以簽訂“陰陽牒”,立生死不離盟誓為主。 度戒習(xí)俗主要是一種考驗型的成人禮儀式、是瑤族青少年步入社會的第一堂道德法律課。度戒中,受戒弟子重新投胎,得到師傅孕育、教養(yǎng),最后在“云臺”和“掛燈”中重新降生成人。提升進階的過程既是一種個人道德修為方式、更是一個民族自覺的“修繕”、“為仁”的民族素質(zhì)培養(yǎng)體系。度戒儀式的核心內(nèi)容 “十問十答”和“陰陽牒”是規(guī)范人們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的一種基本力量;它有利于密切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全面、平衡發(fā)展。 2005年,瑤族“度戒”習(xí)俗入選文山州第一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熊躍清、熊建文分別入選省級、州代表性傳承人保護名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