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針的教學課件,包括基本理論,穴位及常見治療疾病概 要腹針療法總論腹針療法的常用穴位及取穴方法腹針療法的針刺手法及操作規(guī)范腹針療法在臨床的應用概 要腹針療法總論腹針療法的常用穴位及取穴方法腹針療法的針刺手法及操作規(guī)范腹針療法總論一、腹針療法的定義二、腹針療法的經絡理論三、腹針療法的特點一、腹針療法的定義 『總論』 腹針是一種以神闕系統為核心,通過針刺腹部的特定穴位,治療各種急、慢性疾病的新針灸療法.腹針療法治療時微痛或無痛,不僅安全可靠,而且治療周期短、見效快,具有處方標準化、辨證條理化等優(yōu)點。神闕 ...查看全部 胎兒在母體內逐漸發(fā)育,以臍為中心向胎兒全身輸布氣血的網絡不斷得到完善,最后形成了一個完善的給氧系統。它也是一個全身的高級理論調控系統。 二、腹針療法的經絡理論 『總論』1、什么是經絡: 經絡是運行氣血的通道2、腹針療法的經絡理論: 臍帶是人體最早的運行氣血的通道,在人體胚胎發(fā)育成人形之前就已經存在,隨后演變?yōu)樯耜I穴。所以,以臍帶暨神闕為核心的經絡系統是人體最早的調控系統--用中醫(yī)理論稱之為先天經絡系統。 腹針是以人體先天經絡系統--神闕系統為核心,調控人體全身各種機能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針灸治療方法。 神闕系統特點:形成最早、部位表淺、功效強大、調節(jié)迅速。 三、腹針療法的特點處方標準化 操作規(guī)范化 辨證條理化 安全、無痛 高效、快捷 適應癥廣腹針療法的常用穴位及取穴方法一、腹部穴位的取穴方法二、腹針在臨床的常用穴位定位及功能三、腹針療法中的常用處方 一、腹部穴位的取穴方法 『穴位』比例寸、水平線取穴,任脈定位 上述方法可以有效地排除人體因高、矮、胖、痩而形成的個體差異,以達到取穴準確的目的。 1、腹部尺寸的標定:比例寸取穴法 (1)上腹部分寸的標定:以神闕到中庭穴(胸劍結合部)分為8寸 (2)下腹部分寸的標定:以神闕到曲骨穴(恥骨聯合處)分為5寸 (3)側腹部分寸的標定:以神闕至腹側的外緣定為6寸。2、腹部分寸的測量:水平線法 (1)中庭--神闕 8寸: 病人平臥時,中庭到神闕兩個穴位點之間的水平線上 的距離為8寸。 (2)神闕--曲骨穴(恥骨聯合)5寸: 病人平臥時,神闕到曲骨穴兩個穴位點之間的水平線 上的距離為5寸。 (3)神闕--腹側的外緣 6寸: 神闕到腹部外側止點之間的水平線上 的距離為6寸。 腹針的取穴法以腹部的神龜生物全息影像為特征 頸部從兩個商曲處伸出,頭部伏于中脘,尾部從兩個氣旁(氣海旁開5分)處向下延伸終于關元穴附近,前肢由滑肉門引出,在上風濕點(滑肉門外5分上5分)屈曲,止于上風濕外點(滑肉門外1寸),后肢由外陵穴向外伸展經下風濕點(外陵穴下5分外5分)止于下風濕下點(外陵穴下1寸外1寸)。腹針神龜圖 二、腹針常用穴位的定位及功能 『穴位』 (常用20穴位) 1、中 脘定位:神闕上4寸,任脈上(中庭--神闕中點)功效:中、深刺--消化:消化不良、胃痛、胃下垂 腹瀉、反胃 高血壓、神經衰弱、精神疾病 咳嗽、氣喘 淺 刺--口、鼻、牙、頭面部疾病2、建 里定位:神闕上3寸,任脈上(中脘下1寸)功效:中、深刺--消化系統疾病 淺 刺--第一頸椎及其周圍相應部位疾病3、下 脘定位:神闕上2寸,任脈上(中脘--神闕中點)功效:中、深刺--消化系統疾?。? 消化不良、胃痛、胃下垂、腹瀉、反胃 淺 刺--第七頸椎及其周圍相應部位疾病4、水 分定位:神闕上1寸,任脈上(下脘下1寸) 。功效:中、深刺--嘔吐、腹瀉、痢疾、腎炎 其他慢性炎癥 淺 刺--第七胸椎及其周圍相應部位疾病5、神 闕定位:臍之正中功效:主治腸炎、痢疾、腹瀉、腹痛、中暑、婦科疾病 (絕對不可針,但可灸)【ppt】腹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