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用是個教書先生,卻愿意使槍弄棒,結(jié)交的人物也是晁蓋、三阮之類的人。公孫勝第一次見他的時候,晁蓋只介紹了他叫吳用,而公孫勝卻知道他叫加亮,這說明這個人在江湖上有些名氣。吳用外號智多星,說明他有智慧;這個人的字是加亮,會讓人聯(lián)想到那個智慧的化身諸葛亮。但是,這個人的名字又叫做吳用,從讀音再到他的結(jié)局,這又會讓人聯(lián)想到“無用”。那么,吳用這個智多星的智究竟是有用還是無用? 吳用有很多失誤的地方 吳用出場展現(xiàn)智慧的是智取生辰綱,圍繞這一事件,吳用巧舌如簧,說服了三阮加入了晁蓋的搶劫隊伍。整個搶劫計劃也是吳用具體制定的,所以這書回題目也是《吳用智取生辰綱》,而不是晁蓋。在實際的打劫過程中,吳用只用了兩桶酒,一包藥就實現(xiàn)了打劫目的,的確是智謀非同尋常。劫得十萬生辰綱不殺對方一人,不傷自己一個,也確實是智慧的結(jié)果。再看黃泥崗上演繹的故事,那更是精彩紛呈,讓人看了一個眼花繚亂。不過,凡事都有個比較,就像俗話所說的那樣:“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如果把吳用的打劫和去年相比,這成色可就差遠了。晁蓋等人所以要劫取生辰綱,除了說這是不義之財之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去年的生辰綱也被人打劫而去,并且絲毫沒有下落。 去年的生辰綱給人打劫了去,書中從不同的角度作了交代。劉唐對晁蓋說:“去年也曾送十萬貫金珠寶貝,來到半路里,不知被誰人打劫了,至今也無捉處?!绷褐袝舱f過:“上年費了十萬貫收買金珠寶貝,送上東京去,只因用人不著,半路被賊人劫將去了,至今未獲?!?/p> 去年是什么人、用的什么方式、在什么地方打劫?這些都不知道,我們只知道,人家不但打劫成功,而且是來無蹤去無影,不管是梁中書還是其他人,都不知道他們到底是誰。兩相比較,就劫取生辰綱事件本身來說,這次打劫還真不如去年的人。再進一步說,去年打劫的人是智取的還是力取的?假如是智取的,那這個打劫的人肯定比吳用智謀高;如果是力取的,那吳用的智和人家的力比起來可真是沒用。 吳用的另一次重大失誤是救宋江。 宋江在潯陽樓上寫了反詩,被黃文炳告發(fā)。知府蔡九要請示老爹蔡京,是把宋江解到京城還是就地斬首?這差事落到戴宗頭上,戴宗路過梁山,卻被朱貴引上梁山泊。聽說宋江吃了官司,晁蓋“便要啟請眾頭領點了人馬,下山去打江州,救取宋三郎上山”。吳用攔住了晁蓋,自認為“略施小計”,就能救宋江性命。這個計策就是:“寫一封假回書”,讓把宋江押解到京城處決。在押解的途中,將宋江救下。為了這封造假的書信,吳用又把濟州城里的兩大高手——圣手書生蕭讓和玉臂匠金大堅賺上了梁山。只可惜,又是百密一疏,戴宗帶回去的這封精心設計的書信又被黃文炳識破,不僅差一點兒讓宋江速死,還差一點兒搭上戴宗性命。吳用那個洋洋得意沒過多久,馬上發(fā)現(xiàn)了問題,要救宋江,還是得靠晁蓋那個毫無計謀成分的辦法,強取。 或者說,生辰綱事發(fā)是因為白勝,假書被識破是因為印鑒,而這兩件事都是晁蓋提出來的。但是,晁蓋提出來以后,吳用并沒有絲毫猶豫,馬上就做了相一致的決定。說到白勝,吳用說的是,“自有用他處”。說到印鑒,吳用說的是:“亦思量在肚里了?!痹僬f,前一件事在于后續(xù)安排不當,讓白勝早早暴露;后一件事情是一個細節(jié)問題,這不是一個“領導”和粗人該關心的事情,責任完全在吳用。也就是說,這種失誤,完全是吳用的失誤。 吳用最大的“智”就是實現(xiàn)了晁蓋和宋江政權的平穩(wěn)過渡 宋江上梁山以后,很快就實現(xiàn)了勢力的擴張,這也讓他能夠在無聲無息中實現(xiàn)了架空晁蓋。宋江掌握了梁山軍隊的指揮權以后,吳用的智慧也得到了一些體現(xiàn),如利用孫立打入祝家莊,讓時遷盜甲賺取徐寧上山、賺金鈴吊掛、賺盧俊義上梁山等等,但這些事情更多的是體現(xiàn)了宋江和吳用兩人的配合,吳用更多的是處在一個具體執(zhí)行者的角色。當然了,執(zhí)行者也必須有一定的智慧,泛泛之輩進入不了宋江的法眼。而這些智慧的運用,也讓梁山打了勝仗,減少了損失,讓宋江積攢了“功勞”,達到目的。但是,吳用所以能夠被宋江賞識,關鍵在于他主動投向了宋江,在成功架空晁蓋以后,又實現(xiàn)了晁蓋和宋江政權的平穩(wěn)過渡。 宋江被發(fā)配江州,晁蓋分四路人馬沿路等候,見到宋江就把他請上梁山來。劉唐接到了宋江,要殺了公人,宋江以自殺相逼,劉唐只得讓他和吳用去說?;s要給他打開枷鎖,他說這是朝廷法度,動不得。吳用說:“我知兄長的意了?!碑攨怯谜f,“這個容易,只不留兄長在山寨便了?!彼谓o接著就說:“只有先生知我的意。” 宋江被晁蓋從江州法場上救上山,在排定座次的時候,宋江說是一般舊頭領到左邊坐,新頭領到右邊坐。結(jié)果是左邊只有九人,而右邊卻是二十七人。吳用看出了宋江的勢力和野心,從此以后,吳用時時站在宋江一邊,只要宋江說出來攔截晁蓋的話,吳用馬上會說,“公明哥哥說的是”。最近有一個相聲段子,說西游記里的沙和尚只有一句話,“大師兄說得對”!吳用雖然不是沙僧般木訥,但晁蓋在世時,吳用的確是這句話說得最多。從宋江來說,下面一般的頭領他已經(jīng)控制多數(shù),要架空晁蓋,缺少的只有決策集團內(nèi)部人員的支持,吳用的倒向,正是他所最需要的。 公孫勝也是宋江政權的核心成員,但他在擁戴宋江的表現(xiàn)上和吳用不一樣。公孫勝也看出了宋江的野心和勢力,借口回家探望老母,來了個一去不歸。當宋江去請他的時候,公孫勝避而不見,弄得戴宗空跑一趟。第二次,宋江有難,第二次派人去請,公孫勝還是不見,當李逵嚇唬他的老母,刀“劈了”他的恩師以后,公孫勝反而跟著回到了梁山,豈不是咄咄怪事?實際上,公孫勝并不是敬酒不吃吃罰酒,而是他看到了宋江是真心用他,而這時候回去正可以給宋江顯一顯本事,讓宋江知道,這個第四把交椅他是坐得起的。 在疏離晁蓋選擇倒向宋江一事上,公孫勝是待價而沽,吳用是主動而為,這就是公孫勝和吳用的區(qū)別。 盡管如此,能夠幫助宋江順利實現(xiàn)掌握梁山泊大權,也的確表現(xiàn)了吳用的“智”。 吳用最大的“智”在于懂得宋江的意。 晁蓋死后,宋江坐上了梁山泊第一把交椅,這招安一事也列入了議事日程。但是,宋江的招安并不完全得人心,當重陽節(jié)宋江吟詩說到招安時,武松跳了起來,說“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們的心?!崩铄痈前炎雷犹咚?。但是,后來這招安還是實現(xiàn)了,究其原因,除了這是梁山泊的重要選項之外,吳用的平衡作用也至關重要。陳宗善招安那回,宋江一聽說就高興的忘乎所以,吳用卻勸解他說:“……這番必然招安不成;縱使招安,也看得俺們?nèi)绮萁??!绷譀_、關勝、徐寧也都表達了各自的憂慮,而宋江卻要弟兄們“休要疑心”。吳用一方面按照宋江的吩咐安排接詔書,一方面做好了不測的準備。濟州府招安,宋江聽到消息,表現(xiàn)是“喜從天降,笑逐顏開”。盧俊義卻勸宋江不要前去。宋江執(zhí)意要去接詔書,吳用一方面勸大家不要疑心,一方面做了嚴密的準備。當“天使”宣讀詔書念到“除宋江”,其他人一概免罪的時候,吳用便對著花榮說:“將軍聽得么?”花榮張弓搭箭,射死天使,眾好漢這才保護宋江離開,免遭進城被擒。官軍追出城來,又被吳用安排的人馬殺了個心驚膽戰(zhàn)。 正是由于吳用的平衡協(xié)調(diào),宋江的招安得以實現(xiàn),而兄弟們又感覺到這招安還不算是完全的投降,多少也有點兒可以接受??梢哉f,這是吳用懂得宋江最大的“意”了,也是最能表現(xiàn)吳用“智”的地方。 吳用最后的死使人心酸和無奈 吳用最后還是死了,他沒有死在戰(zhàn)場上,這一方面說明他的智足以應付戰(zhàn)場上的風云變幻;另一方面說明憑他的智慧還不能給宋江、給自己指出一條出路。他還不是諸葛亮,未出茅廬就能夠籌劃三分天下,他連自己的命運也把握不了。他甚至都不如魯智深、武松和李俊,這些人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吳用不知道。吳用死的時候說是“魂魄與仁兄(宋江)同聚一處”,同聚一處干什么?再造反不受招安還是不造反好好讀書教書?這真讓人感到一種無奈和辛酸!宋江的忠義不但得不到統(tǒng)治者的理解和接受,而且在這些人心里他永遠都是一個“賊”,必須讓他去死。宋江將死,他不擔心這個“恩義難舍”的智多星,而是不放心一個粗人李逵,所以,這毒酒只有李逵的份兒,沒有他吳用的份兒。吳用的命運結(jié)局說明,他的智慧真的無用。 我們是否還有一點該說:這顆星只是多智,而并不是足智,也不是高智?難道不是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