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變化,社會經(jīng)濟(jì)和人的思想日趨復(fù)雜,人們更加重視個人和家族的實際利益;于是讀書、做官、光宗耀祖、出人頭地、和青史留名,便成了眾多讀書人的追求目標(biāo)。 北宋文人汪洙,為了激勵兒童讀書上進(jìn),編了一本《神童詩》,原為34首,后增為48首,全國所有的私塾蒙館,都將其作為學(xué)生的啟蒙教材。當(dāng)年所有讀書人的心態(tài),從這些詩中便可窺見一斑?,F(xiàn)選錄幾首如下: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之一) 少小須勤學(xué),文章可立身;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之二)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dāng)自強(qiáng)。 (之五) 莫道儒冠誤,詩書不負(fù)人;達(dá)而相天下,窮則善其身。(之七) 喜中青錢選,才高壓眾英;螢窗新脫跡,雁塔早題名。 (之十三) 年少初登第,皇都得意回;禹門三汲浪,平地一生雷。 (之十四) 一舉登科日,雙親未老時;錦衣歸故里,端的是男兒。 (之十五) 讀書、中舉、做官。這是所有讀書人終生追求的奮斗目標(biāo)。當(dāng)然,也有人因為這條路沒有走通,便選擇了走另外的道路,企圖殊途同歸,同樣達(dá)到出人頭地的目的。例如宋朝的宋江: 梁山好漢頭領(lǐng)宋江,也是讀書人出身,在州縣衙門做過小吏。為了達(dá)到出人地、飛黃騰達(dá)的目標(biāo),他選擇了造反。在上梁山之前,他在潯陽樓上寫詩明志: 心在山東志在吳,飄蓬江海漫嗟呼。 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四) 隨著儒學(xué)的興盛及其“治國”、“平天下”理念的盛行,個人的生死前途和國家的盛衰興亡有了密切的聯(lián)系?!爸揖?、“愛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zé)”、“以天下為己任”等,便成為許多人特別是讀書人,終生追求的最高目標(biāo)。 歷史上最為突出的,當(dāng)然是北宋末年的愛國英雄岳飛。他那首氣壯山河的《滿江紅》,在中國已經(jīng)家喻戶曉: 怒發(fā)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宋朝的忠臣很多。著名的愛國詩人陸游,在他被罷官后的第三年,也就是他68歲那一年,還寫了一首《十一月四日風(fēng)雨大作》: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fēng)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活到了六十八歲,已進(jìn)入人生的暮年,但陸游卻“尚思為國戍輪臺。”在他八十五歲臨終前,還寫了一首《示兒》的詩,念念不忘王室的中興和祖國的統(tǒng)一: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表達(dá)這種愛國主義精神最典型的,還有南宋末年的愛國英雄文天祥的《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fēng)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達(dá)這種”忠君愛國”思想的詩句,在中國的古代,可謂俯拾皆是,不勝枚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