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人才很多,尤其是每到朝代交替的時候,仿佛大爆炸一般,涌現(xiàn)出各式各樣的英雄豪杰,被我們所熟知。比如漢初三杰、麒麟閣十一功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等等,更是家喻戶曉。不過,功臣本領(lǐng)再強、功勞再大,結(jié)局好不好,完全得看順不順皇帝的心了。 劉邦劇照 漢朝剛剛建立的時候,劉邦與大臣們一起討論勝利原因,說道:“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strong>就這樣幫助劉邦取得天下的三杰,結(jié)局如何的? 張良劇照 張良:張良是劉邦的軍師,為劉邦獻計無數(shù)。漢朝建立,劉邦遷都關(guān)中后,張良就以身體多病為由,閉門不出,游離于朝堂之外。雖然多次被劉邦和呂后相逼,出山獻計,但也是點到為止,從不多說多做。最后更是對劉邦說自己有現(xiàn)在的地位很滿足了,“原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耳?!?/strong>以神仙之說為借口,假借修仙,完全不問世事,這才善終。 蕭何劇照 蕭何:蕭何是劉邦的丞相,一直替劉邦打理內(nèi)政,給錢給糧給人。漢朝建立后,劉邦也時常在外平叛,往往蕭何坐鎮(zhèn)長安。因為反叛太多,劉邦對蕭何也并不放心,時常旁擊側(cè)敲向人詢問蕭何的態(tài)度。在食客的提醒下,蕭何也感覺到了危險,一改廉政愛民的形象,大肆強買強賣土地,被人告了御狀,這才緩過一陣子。不過改不了本心,一次又為百姓說話,被劉邦借機打入大牢,好一陣折騰,才被放回。此后,蕭何對國事大多保持沉默,最終善終。 韓信劇照 韓信:韓信是劉邦的兵仙,為劉邦攻城略地,可以說半個天下都是韓信打下的。消滅項羽之后,劉邦第一件事,就是進了韓信的軍營奪了他的軍權(quán),改封為楚王。之后有人告發(fā)韓信謀反,劉邦又采用陳平的計謀,假借巡游云夢澤,趁韓信迎接的機會把他綁了,押送到長安,改封淮陰侯,嚴密看管監(jiān)視起來。不多久,就被呂后和蕭何設(shè)計殺害。 漢初三杰 同樣是漢初三杰,為什么結(jié)局會差這么多呢?小編覺得原因無非兩點: 一、張良、蕭何、韓信三人所擅長的領(lǐng)域不同。張良擅長出謀劃策,沒有效忠的人、或者人不用他計謀的話,什么也不是,威脅指數(shù)最低。蕭何擅長內(nèi)政錢糧,是爭霸天下或者陰謀叛亂都需要的人才,甚至自己也有本事搞搞動作,威脅指數(shù)較高。韓信用兵如神,兵者,國家大事,歷朝歷代,統(tǒng)治者第一看重的就是軍隊,君不見古代對兵器和兵書的控制多嚴嘛?尤其是能力出眾的將軍,更是不能完全放心,威脅指數(shù)最高! 劇照 二、張良、蕭何、韓信三人出身不同,導致對統(tǒng)治者的認識不同。張良出身韓國丞相世家,父輩祖輩都是韓國的丞相,出身名門的他深知規(guī)則,所以他不愛金錢,只為反秦,功成名就之后又深知這已經(jīng)是人臣的極限,想要活命就得退出游戲。蕭何原本是沛縣的官吏,也算是官場中人,迎來送往,也熟知官場門道,甚至因為御史的看重,要被調(diào)到朝廷任職。所以他也是個多少知道規(guī)則的人,雖然反應(yīng)的慢了些,總共是反應(yīng)過來了,得以保存了自己。 韓信劇照 而韓信呢?出身平民,沒有出色的品行,從他落魄時的幾個例子來看,為人處世確實也有很多不足。一心想要建功立業(yè)、裂土封王。起先跟隨項梁時默默無名;跟隨項羽時雖然做了郎中,卻也不被重用;所以又偷偷投靠了劉邦,也幸虧運氣好,被人推薦給了蕭何,被蕭何看中。劉邦不用他,又想逃跑,蕭何月下追韓信之后,劉邦直接封了大將軍才一鳴驚人,從而一發(fā)不可收拾。也能看出這人一心就是想要出人頭地,沒有機會就換個地方繼續(xù)找機會。 劉邦劇照 等到打下齊國后,竟然主動要求當齊王,中國幾千年歷史中少見的耿直人!封了齊王還不出兵,多次許諾后才出兵打敗了項羽。劉邦奪了他齊王封號,改封楚王,已經(jīng)是一個警告了,不想韓信在楚國又是大搞排場,巡視楚國各地都是幾千人的隊伍,比皇帝還皇帝。就這樣的一個人,能善終嗎? 漢初三杰,三人結(jié)局完全不同,在我看來,就是三人出身不同,導致行為作風也不同,你們覺得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