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的教學觀大概有兩種:一種是千方百計地教給學生知識,即教學目的是完成課時知識目標的任務。為了完成這一任務,教師也可以采取很多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果教師是一位善教者,他的課堂教學也會十分活躍、豐富,但無論教師怎么教得好,學生最終受益的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較好或者十分出色地掌握書本知識。
另一種教學觀是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努力教給學生如何自己去獲取這些知識的方法。即教學目的不僅是完成課時知識目標任務,更重要的是教師把培養(yǎng)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放在第一位,引導學生掌握學法,自己去獲取知識。 葉圣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教?!边@一總結教育規(guī)律的至理名言十分透徹地揭示了教學的本質特征,是正確教學觀的高度概括。知識是無限的,學生在小學、中學乃至大學靠教師傳授的知識都是有限的,更何況一個人離開學校,走入社會后,碰到的都是新知識、新問題。要適應它、解決它,要有所作為,有所創(chuàng)新,這就需要自身具有一種自己學習,自己研究的能力,而這種能力能夠從小得到開發(fā)和培養(yǎng),那才是最有潛力的。因此,我們的教師在教學生的時候,首先要考慮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 在教學中如何實踐“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觀念呢?中國有句成語叫做“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就很形象地注解了“為了不教”的教學觀?!笆谥贼~”就是灌輸書本知識,教學生讀死書、死讀書;“授之以漁”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教給學生讀書、做學問、做研究的方法,就是解決“教為了不教”。這句成語很通俗、很形象,我在這里就不多作解釋了。我只想提及的是現(xiàn)在美國的教育界有很多人都在研究這句哲理深刻的中國古諺。他們將它翻譯成“Give
me a fish and I will eat today ,Teach me to fish and I will eat for a
lifetime.”(送我一條魚,我今天就吃完了;教給我捕魚的方法,我一生有魚吃。)并努力在教學中實踐。大家認為教育十分發(fā)達的美國如此青睞“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還認認真真地“中”為“洋”用,我們就更應該近水樓臺先得月了。 此文于2002年發(fā)表在《中小學校長》7月號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