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八旗王公貴族 八旗王公貴族的形成 八旗王公貴族包括“宗室貴族”和“異姓貴族”兩大集團。宗室貴族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及其弟兄的子孫后代,異姓貴族是皇室以外的八旗貴族,主要是清朝的開國元勛、功臣和皇親國戚。 八旗王公貴族是隨著滿族的發(fā)展,于明末清初開始形成的。明萬歷十一年(1583)五月,建州女真枝部頭人努爾哈赤以父遺甲十三副起兵,率本部諸申三十丁和嘉木湖寨主噶哈善、沿河寨主常舒及其弟揚書屬下數十丁,攻打仇人尼堪外郎的圖倫城,打響了建立后金國——金國——大清國的第一仗,此后轉戰(zhàn)三十余年,統(tǒng)一女真各部,大敗明軍于薩爾滸,奪據遼陽、沈陽,進駐遼東地區(qū)。其子皇太極繼承汗位后,又臣服朝鮮,統(tǒng)一漠南蒙古各部,招撫征服黑龍江、吉林等處女真部落,多次入邊,屢敗明軍,建立了轄治東北內蒙幅員遼闊的強大的清國,并登基為帝,與明帝分庭抗禮。 在建國過程中,努爾哈赤皇太極的弟兄子侄大多披甲上陣,統(tǒng)兵廝殺,屢立軍功。努爾哈赤同父異母之二弟穆爾哈齊,隨兄征戰(zhàn)各方。明萬歷十三年四月,努爾哈赤率兵八十人往攻哲陳部,突遇巴爾達五城聯軍八百阻擊,敵眾我寡,士兵大恐,不敢進擊,穆爾哈齊隨兄帶領兩名包衣,“四人奮勇步射,直入重圍”,大敗敵軍①。努爾哈赤同母所生之三弟舒爾哈齊,驍勇善戰(zhàn),稱雄于部,很早就披甲上陣,“無處不到”,與兄長共創(chuàng)后金國。努爾哈赤之長子褚英、次子代善、五子莽古爾泰、八子皇太極、七子阿巴泰、十子德格類、十二子阿濟格,十四子多爾袞、十五子多鐸,皇太極之長子豪格,褚英之長子杜度,代善之子岳托、碩托、薩哈廉、瓦克達,瑪占,舒爾哈齊之子阿敏、濟爾哈朗,等等宗室,均久經征戰(zhàn),屢敗明軍,為建立大清國作了很大貢獻,史稱:“國初開創(chuàng),櫛風沐雨,以百戰(zhàn)定天下,系諸王是庸”②。 努爾哈赤、皇太極相繼分封諸宗室。努爾哈赤自稱“英明汗”,封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為大貝勒、和碩貝勒,封阿濟格、多鐸為和碩貝勒,授其余諸子及濟爾哈朗等侄為貝勒、臺吉?;侍珮O于崇德元年(1636)即寬溫仁圣皇帝之位后,分敘弟兄子侄軍功,定宗室世爵為九等:“一等和碩親王,二等多羅郡王,三等多羅貝勒,四等固山貝子,五等鎮(zhèn)國公,六等輔國公,七等鎮(zhèn)國將軍,八等輔國將軍,九等奉國將軍?!雹鬯獯筘惱沾茷楹痛T兄禮親王,和碩貝勒濟爾哈朗為和碩鄭親王,和碩貝勒多爾袞為和碩睿親王,和碩貝勒多鐸為和碩豫親王,和碩貝勒岳托為和碩成親王,和碩貝勒豪格為和碩肅親王,貝勒薩哈廉追封和碩穎親王,貝勒阿濟格為多羅武英郡王,貝勒杜度為多羅安平貝勒,貝勒阿爾泰為多羅鐃余貝勒。其后又陸續(xù)分封和晉爵,崇德年間一共封了七個和碩親王、三個多羅郡王、六個多羅貝勒、五個固山貝子、一個鎮(zhèn)國公、八個輔國公,以及一些鎮(zhèn)國將軍、輔國將軍和奉國將軍,一個勢力強大的宗室貴族集團正式形成了。 ① 《武皇帝實錄》卷1,頁21。 ?、?/span> 《清史稿》卷215。
異姓貴族又可分為滿洲八旗貴族、蒙古八旗貴族和漢軍八旗貴族三個系列,以滿洲八旗貴族為核心,為主體。 這時的異姓貴族,主要是開國元勛、功臣,首先是“五大臣”和武勛王。“五大臣”乃額亦都、費英東、何和禮、扈爾漢、安費揚古。武勛王系揚古利,他們都系很早隨從努爾哈赤南征北戰(zhàn)屢建奇功的開國元勛。額亦都和安費揚古還參加了太祖以遺甲十三副起兵的圖倫之戰(zhàn)。其子弟亦繼承父志,領兵廝殺,續(xù)建殊勛。勞薩、冷格里等一大批滿洲勇士,也轉戰(zhàn)各地,破敵克城,威名遠揚。一些蒙古貝勒臺吉,很早就帶領部民來歸,隨從征戰(zhàn),為金國的強大做出了貢獻。如漠南蒙古喀爾喀五部之巴約特部古爾布什臺吉,于天命六年(1621)十二月即率部民八十戶一百一十五丁來投,努爾哈赤大喜,以第八女嫁其為妻,厚賜牛錄、人、畜、財帛。科爾沁部之兀魯特部貝勒明安,以女嫁與努爾哈赤,又率部來歸。巴約特部臺吉恩格德爾,很早即來朝貢,后又帶部來歸,娶汗之侄女。明撫順游擊李永芳最早降順,帶兵征戰(zhàn),娶汗之孫女。這一大批滿洲、蒙古、漢軍八旗將領,都為全國的建立和發(fā)展而效勞立功,因而也分封爵職。 天命五年(1620),英明汗努爾哈赤仿效明制,置總兵官、副將、參將、游擊、備御,各分三等,職皆世襲。天聰汗皇太極改定爵職,于天聰八年(1634)定五備御之總兵官為一等公,一、二、三等總兵官為一、二、三等昂邦章京,一、二、三等副將為一、二、三等梅勒章京,一、二等參將為一、二等甲喇章京,游擊為三等甲喇章京,備御為牛錄章京。 努爾哈赤、皇太極先后分封額亦都為弘毅公、費英東為直義公、揚古利為超品一等公、何和禮之子和碩圖三等公、額亦都之子圖爾格三等公、蒙古勇將武訥格三等公,余皆分封昂邦章京(后之子爵)、梅勒章京(男)等爵職。入關之前,封授滿洲公、子、男爵約五十人、蒙古約三十七名公、子、男爵,漢軍(包括后來編入漢軍者)王、公、子、男近三十人。滿洲、蒙古、漢軍這一百一二十名王、公、子、男,就是新形成的八旗異姓貴族。 八旗王公貴族是金國——大清國的統(tǒng)治集團,其中,以親王、郡王、貝勒為核心的宗室貴族,權勢更大,地位更高。 ③ 《清文獻通考》卷246。 王貝勒擁有旗主之權,代善等王貝勒,分主一旗或二旗,豪格、阿巴泰等王貝勒,亦轄有若干牛錄,他們與旗下人員是君臣關系、君民關系。王貝勒擁有議政之權,軍國大政由汗召集王貝勒商議決定。天聰年間還實行努爾哈赤生前確定的“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制度,由天聰汗皇太極與代善、阿敏、莽古爾泰三位大貝勒為主,輔以多鐸、多爾袞等貝勒,治國理政。崇德年間改為議政王大臣會議,在寬溫仁圣皇帝的主持下,議政王召集議政貝勒、貝子、大臣,與議諸事。王貝勒擁有用兵之權。他們各自統(tǒng)轄本旗將士,轉戰(zhàn)四方。對誰用兵,由汗與王貝勒議定。重大征戰(zhàn),皆以王貝勒為主帥。天命、天聰年間,分別由英明汗努爾哈赤、天聰汗皇太極統(tǒng)率,偕諸貝勒領軍出征。崇德年間,英郡王阿濟格、睿親王多爾袞、貝勒岳托、阿巴泰等王貝勒,分別授奉命大將軍、揚威大將軍,統(tǒng)領八旗勁旅,入邊攻明。宗室王貝勒是執(zhí)掌金國、大清國軍政大權的最高統(tǒng)治集團。 八旗異姓貴族則分任要職,如固山額真、梅勒額真等重要職位,基本上為異姓貴族擔任,與議國政。他們也轄領牛錄,管轄旗下人員,率兵隨從王貝勒征戰(zhàn)各方,擁有相當大的兵權。 八旗王公貴族將俘獲的大批人口貶為包衣,將他們編隸莊園,耕田種地,牧放馬牛。他們擁有大批莊園。早在進駐遼東前夕,“自奴酋及諸子,下至卒胡,皆有奴婢(互相買賣)、農莊(將胡則多至五十余所),奴婢耕作,以輸其主”①。進入遼沈以后,八旗貴族又增設了許多莊園,僅大貝勒代善之子瓦克達臺吉,天聰九年就占有滿洲、蒙古漢人包衣八百七十丁和二十三個莊園。②蒙古臺吉恩格德爾及其弟莽古爾岱臺吉,領有太祖賜彼的拖克索(莊)二十四個。 八旗貴族的迅速 順治元年(1644)四月,攝政王多爾袞率軍十二萬,來到山海關,準備與大順農民軍決一死戰(zhàn)。多爾袞早在月初以六齡幼君名義頒布的敕書中,便明確講道:“當此創(chuàng)業(yè)垂統(tǒng)之時”,“往定中原”,其諸王、貝勒、貝子、公、大臣等,當“同心協力,以圖進取”。四月二十二日大戰(zhàn)之前,他又召集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及八旗大臣,再次強調指出,一定要拚死廝殺,以成大業(yè)。③在共建大業(yè)的鼓動下,努爾哈赤、皇太極的子孫弟侄和八旗將領,紛紛奮勇沖殺,大敗敵軍,并隨即分兵四出,征撫各地,為確立清皇朝對全國的統(tǒng)治而沖鋒陷陣,建功立業(yè),一些王公大臣還效命疆場,卒于軍中。 ?、?/span> 李民■:《建州聞見錄》。 ?、?/span> 《清太宗實錄》卷25,頁22。 ③ 《清世祖實錄》卷4,頁8、9、17。 后來清高宗弘歷總論清初王公業(yè)績說:“我朝開國時,宗室懿親,勤勞佐命,其殊勛茂績,實為史冊罕見?!雹佟稓J定宗室王公功績表傳》比較清與前朝宗室從征情形時,更明確指出:“諸史列傳載,從龍征伐,雖不乏懿親,亦從無多至四五十人,并奮起鷹揚,銘勛竹帛,共震萬世之鴻基者。”有功就得論賞,殊勛更應格外優(yōu)遇,多爾袞對宗室實行“篤厚懿親”的政策。順治元年十月福臨登極恩詔第一條,就是優(yōu)待宗室貴族,它規(guī)定:“親王佐命開國,濟世安民,有大勛勞者,宜加殊禮,以篤親賢。”因而加封多爾袞為叔父攝政王,鄭親王濟爾哈朗為信義輔政叔王,晉郡王阿濟格、多鐸為親王,貝子尼堪、博洛為貝勒,晉輔國公滿達海、吞齊、博和托、吞齊喀、和托、尚善為貝子。后尼堪、博洛、滿達海等皆晉為親王。這些統(tǒng)軍征戰(zhàn)建國創(chuàng)業(yè)的宗室王爺,被稱為“開國諸王”或“軍功勛舊諸王”。 皇子王孫,亦因江山已得,而榮封爵位。順治元年十月登極恩詔第二條規(guī)定:“親郡王子孫弟侄,應得封爵,該部通察往例,損益折衷具奏。”②順治六年規(guī)定,親王一子封親王,余子封郡王。郡王一子封郡王,余子封貝勒。貝勒之子封貝子,貝子之子封鎮(zhèn)國公,鎮(zhèn)國公之子封輔國公,輔國公之子授三等鎮(zhèn)國將軍。其后又有所修改。皇太極第五子碩塞便因系皇子而封郡王,后又以軍功晉親王。這些因系“天潢近支”而封世爵的皇子王孫,稱為“恩封諸王”。 根據有關規(guī)定,順治年間先后分封、晉封軍功諸王、恩封諸王的親王郡王有肅親王豪格、顯親王富壽、豫親王多鐸、英親王阿濟格、承澤親王碩塞、敬謹親王尼堪、端重親王博洛、衍禧郡王羅洛渾、順承郡王勒克德渾、敏郡王勒度、謙郡王瓦克達、溫郡王猛峨、康郡王杰書、簡郡王濟度、郡王塔爾納、祜塞等,加上原有的禮、睿、鄭三王,共十八位親王郡王,同時又封了尚善等十三位貝勒、傅喇塔等十八位貝子,加上鎮(zhèn)國公、輔國公等,宗室王公共有九十六人,遠遠超過了入關前王公的數字。康熙以后,又陸續(xù)封了幾十位親王、郡王和一大批貝勒、貝子、公。 多爾袞對八旗官將實行“崇功尚德”,優(yōu)遇勛貴的政策。順治元年十月登極恩詔規(guī)定:“滿洲開國諸臣,或運籌帷幄,決勝廟堂,或汗馬著功,開疆展土,俱應加封公、侯、伯世爵,錫之誥券,與國咸休,永世無窮”①。對于勛貴功臣之子弟,亦予優(yōu)遇,委授官職,待其立功,即行封賞。同時,還擢用勇士,封賜新貴,像諸申伊爾德,屢立戰(zhàn)功,任至寧海大將軍,封一等侯。順治年間,新封、晉封的滿洲八旗異姓貴族有九十四人,其中公爵九人,侯爵三人,伯爵八人,子爵、男爵七十四人。蒙古八旗公侯伯子男五十一人,漢軍八旗和漢人有五個王爺和公侯伯子男六十八人,均比入關前增加了很多。 ① 《清世祖實錄》卷9,頁11。 ?、?/span> 《清世祖實錄》卷9,頁11。 ?、?/span> 《清世祖實錄》卷9。 康熙以后,又擢用能臣勇將,封授爵位,如康熙時平定三藩之亂的圖海、賴塔封一等公,費揚古以征準大勝由三等伯晉一等公;雍正時年羹堯以平定西藏及青海羅卜藏丹津叛亂,封一等公;乾隆時,以在平準、定回、二征金川、驅逐廓爾喀等戰(zhàn)爭中功勛卓著,傅恒、班第、兆惠、明瑞、阿桂、海蘭察等人皆封至一等公;??蛋卜庳愖?,死后追贈郡王。清廷又定,皇后、皇太后之娘家,封授承恩公爵。八旗貴族有了很大的發(fā)展。 八旗王公貴族襲封爵位,擔任要職,統(tǒng)軍議政,是清帝主持之下執(zhí)掌軍國大權的最高統(tǒng)治集團。這個集團內部的各個派別,權勢有所消長,在不同時期發(fā)揮不同的影響。順治年間,開國諸王擁有議處國政統(tǒng)軍征戰(zhàn)之大權。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世祖福臨病故,遺詔命開國功臣索尼、鰲拜、蘇克薩哈、遏必隆四位大臣“輔政”,“保翊幼主,佐理政務”,直到康熙八年五月中圣祖玄燁擒鰲拜,乾綱獨斷,這八年多里是異姓貴族一等公鰲拜、一等公索尼、一等公遏必隆、二等子公主之子蘇克薩哈執(zhí)掌軍國大權??滴醯塾H政以后,以“開國諸王”之子孫簡親王喇布、順承郡王勒爾錦等王貝勒在“三藩之亂”時貽誤軍機,削去五位擔任大將軍的王貝勒爵位,又不斷抑制下五旗王公權勢,“開國諸王”子孫權勢大為削弱。由皇子分封王貝勒的“恩封諸王”,在康熙年間議政統(tǒng)軍,轄治旗人,對政局產生了很大影響。雍正、乾隆時期,宗室王公影響削弱,皇帝依靠八旗勛舊和新封貴族來治國理政,統(tǒng)軍征戰(zhàn)。從雍正元年到乾隆六十年(1723—1795),擔任首席大學士有八人,其中一等公傅恒、訥親、阿桂任職四十年,一等伯李侍堯、二等伯馬齊任職十四年,五位滿洲貴族相繼當了五十四年首輔,滿洲高晉任五年,漢人三等伯張廷玉和漢人劉統(tǒng)勛任十四年。從雍正七年設立軍機處,到乾隆六十年(1729—1795)的六十七年間,相繼任領班軍機大臣的怡親王允祥、一等公傅恒、阿桂、訥親、馬爾賽、三等伯鄂爾泰等六人,任職五十七年,漢人張廷玉、劉統(tǒng)勛、于敏中三人任職九年,滿洲大臣尹繼善任職一年。內閣首席大學士、軍機處領班軍機大臣,主要由八旗貴族擔任。出征主帥、駐防將軍、領侍衛(wèi)內大臣,情形與此類似。各部尚書、總督、巡撫,八旗貴族擔任的亦不少。 八旗貴族在經濟上也擁有很大的特權。他們歲領巨額俸銀祿米,宗室親王年俸白銀萬兩、米五千石,郡王五千兩、米二千五百石。他們占有大量莊園人丁。康熙六年規(guī)定:皇子分封,各按爵秩撥給人丁莊園,親王分領莊園四十二所及投充人、新丁、炭軍、灰軍、煤軍一千七百余丁、三佐領下人五十戶,另外,還分取旗下佐領二十和內務府三個佐領。清初不到一百人的宗室王公,在畿輔奉天有莊園二千二百余所,占有免賦旗地一百三十三萬余畝,后來又增加了很多。太宗之五子碩塞莊親王府,有地五十五萬余畝,多爾袞睿親王府,有地三十余萬畝。太宗之長子豪格肅親王府,在直隸奉天有“耕作地”三十萬余畝,“東蒙古察哈爾屬白旗地”的牧場地一百二十六萬畝,在熱河還有一百七十余萬畝土地的所有權,另外還有面積二十平方里的森林一處,金礦一處。平南王尚可喜在遼東海州老家有莊地五萬余畝,在關內有“公主陪嫁地”七千余畝,還有五個“養(yǎng)贍家口”的“勛舊佐領”的壯丁地七萬余畝。大學士、一等子范文程家,除關內大量土地外,在遼寧有耕地“戶下家奴”一百三十七戶六百七十余人,莊地四萬七千余畝。 八旗王公貴族在清前期的軍事、政治、文化、民族關系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一等公朋春、一等男沙爾虎達逐走侵占黑龍江的沙俄殖民軍,靖海侯施瑯統(tǒng)一臺灣,裕親王福全、一等公費揚古先后任大將軍大敗噶爾丹,貝勒延信逐走準兵安定西藏,一等公年羹堯平定青海,一等伯傅清、拉布敦計誅西藏叛王,以身殉國,一等公班第、三等伯鄂容安初定準部,遇難死節(jié),一等公兆惠、阿里袞、阿桂平準定回,阿里袞又勇征緬甸,病卒于軍,追贈郡王之貝子??蛋病⒁坏裙Lm察二征金川,擊敗廓爾喀軍,安定西藏,等等,他們?yōu)楸Pl(wèi)領土,增進國家統(tǒng)一,促進中華民族的發(fā)展,拓疆開域,最后奠定近代中國的版圖,建樹了不朽功勛。 八旗王公貴族中,還出現了不少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和史學家,如精通天文算法的莊親王允祿,詩畫雙全的慎郡王允禧,與允禧媲美兼通天算的慎親王永瑢,“名揚天下”的大書法家成親王永瑆,以“善詩詞”著稱的安親王岳樂之子岳端,歷史名著《嘯亭雜錄》之作者原禮親王昭梿,等等,對豐富祖國文化寶庫,作出了重大貢獻。 八旗貴族的逐漸衰落 八旗王公貴族,歲有俸祿,世襲爵職,分任要職,莊園星羅棋布,包衣成百上千,金銀滿庫,奴婢成群,錦衣玉食,一呼百應,這樣雄厚的政治經濟基礎,這樣極為難得的優(yōu)越條件,固然可以使一些胸懷壯志之王公侯伯大展宏圖,馳聘疆場,叱咤風云,整飭吏治,革弊興利,抑強扶弱,為鞏固、增強大清國,為促進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建樹豐功偉業(yè),留芳千古,但也可以使一些目光短淺的庸俗之輩,或醉生夢死,安于享樂,腐朽墮落;或爭權奪利,玩弄權術,互相傾軋;或攬權納賄,侵吞國帑,魚肉小民,橫行不法,貪酷驕橫,臭名遠揚。隨著時間的推移,滑向后一條可恥道路之八旗貴族,越來越多。 早在入關之前八旗貴族集團正在形成興起之時,就有一些王公貪圖享受,不愿征戰(zhàn),甚至仗勢橫行,拐騙良民,“潛攜妓女”,遭到清太宗嚴厲斥責和處治。入關以后,茍安因循之風日益嚴重。圣祖玄燁為安定西北,消除準噶爾對西北、北方的嚴重威脅,而欲親征之時,八旗王公大臣大都畏懼噶爾丹的無敵軍威,反對出征,只有三等伯撫遠大將軍費揚古力贊帝議,并率軍奮戰(zhàn),給予噶爾丹致命的打擊。高宗弘歷欲乘準部內亂之機,大舉征剿,解除康、雍兩朝以來西北、北部地區(qū)及喀爾喀蒙古帶來的嚴重威脅,洗雪雍正九年清軍慘敗于和通泊的恥辱,然而滿洲王公大臣除一等公傅恒贊同帝議外,“其他盡畏怯退縮,恐生事端”,不思“效法前人,報國立功,而惟守妻孥以求安逸,聞戰(zhàn)陣而甘退縮”,反對用兵。①許多王公懶惰笨拙,庸懦無能,花天酒地,恣意妄行,像簡親王雅爾江阿,“人甚卑鄙,終日沉醉,諸事漫不經心”,被削爵處治。其弟神保住襲爵后,荒淫無恥,“恣意妄為,致兩目成眚”,并“凌虐伊兄忠保之女”,又被革爵??饲诳ね跫{爾圖,素性暴戾,橫行不法,毆死“無罪人”羅米,折傷菩薩保、楊之桂手腳。豫親王裕興,“不自愛惜,恣意干紀”,好色成性,不顧”親喪未滿,國服未除”,強奸侍婢,逼迫致死。一等伯心裕經常瘋狂毆打包衣,打死三十余人。嘉慶以后,一些王公侯伯吸鴉片,嫖妓女,種種劣行,難以悉數。愷親王綿愷,酷嗜鴉片,喜于戲樂,將優(yōu)憐囚于府中,任意凌辱,又關押平民八十二人于府,私刑拷打屬下人員,被革除王爵。莊親王奕竇,“浮薄無行”,與鎮(zhèn)國公溥喜,赴尼寺,吸鴉片,被革爵遣戍吉林。清中葉以后,八旗王公貴族集團中的大多數,逐漸腐敗衰朽。 ?、?/span> 《清高宗實錄》卷474,頁14—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