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則巍《雪心賦》(“九章”版本)
竹下翁前言: 在明·徐試可于明萬歷戊辰年(1615年)重編唐·顧陵岡《地理天機(jī)》為《地理天機(jī)會先》之前,徐善繼、徐善述兄弟于明嘉慶甲子年(1564年)著《地理人子須知》時,已將唐·卜則巍《雪心賦》列入“引用諸名家堪輿書目”之內(nèi)。 徐試可重編時對相關(guān)著作有刪補(bǔ),“純者全錄,疵者未必全去”,又分正、續(xù)二篇,是否涉及《雪心賦》則有待考究;然由此而使后人所承傳《雪心賦》有全有缺,成為一種可能。 此抄錄之《雪心賦》,屬于“九章版本”,有關(guān)解釋暫且不錄,勞請觀者自閱所附網(wǎng)址。各章名目提前錄下—— 第一章 地理之宗 第二章 論山水本源 第三章 論氣脈分合 第四章 論五星轉(zhuǎn)換 第五章 論水法 第六章 論龍脈行度 第七章 論龍穴真假 第八章 論龍虎 第九章 論穴法
卜則巍《雪心賦》 (“九章”版本) 徐氏曰: 地理諸書,世傳充棟。 求其術(shù),臻神妙者,而葬書為最;理極深者,發(fā)微為優(yōu);欲知作法之詳活,無如楊公之倒杖;欲識星體之異能,無如廖氏之九變;至若星坦貴賤,妙在催官;理氣生克,妙在玉尺。 數(shù)者備,而巒頭、天星盡是矣。 乃顧陵風(fēng)始集天機(jī),不先錄此數(shù)者,而反以《雪心賦》編于首;無非取其詞理明快,便后學(xué)之觀覽,盡引人漸入佳境之法也。 故余重編,而沾仍其舊。 第一章 地理之宗 開天辟地, 山峙川流; 二氣妙運(yùn)于其間, 一理并行而不悖。 氣當(dāng)觀其融結(jié), 理必遠(yuǎn)于精微。 由智士之精求, 豈愚夫之臆測? 體賦于人者,有百骸九竅; 形著于地者,有萬水千山。 自本自根, 或隱或顯。 胎息孕育,神變化以無窮; 生旺休囚,機(jī)運(yùn)行而不息。 地靈人杰, 氣化形生。 孰云微妙而難明, 誰謂茫昧而不信? 古人卜宅,有其義而無其詞; 后哲著書,傳于家而行于世。 葬乘生氣, 脈認(rèn)來龍。 穴總?cè)#?/span> 山分八卦。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 眛于理者,孰造于玄微。 惟陰陽順逆之難明, 抑鬼神情狀之莫察。 布八方之八卦, 審四勢之四維。 有去有來, 有動有靜。 第二章 論山水本源 迢迢山發(fā)跡,由祖宗而生子生孫; 汩汩水長流,自本根而分支分派。 入山尋水口, 登局看明堂。 岳瀆,鐘星宿之靈; 賓主,盡東南之美。 立向,貴迎官而就祿; 作穴,須趨吉以避兇。 必援古以證今, 貴升高而望遠(yuǎn)。 辭樓下殿,不遠(yuǎn)千里而來; 問祖尋宗,豈可半途而止。 祖宗聳拔者,子孫必貴; 賓主趨迎者,情意相孚。 右必伏,左必降,精神百倍; 前者呼,后者應(yīng),氣象萬千。 辯山脈者,則有同干異枝; 論水法者,則有三叉九曲。 第三章 論氣脈分合 卜云其吉, 終焉元藏。 吉地,乃神之所司; 善人,必天之克相。 將相公侯,胥此焉出; 榮華富貴,何莫不由。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毋忽斯言; 得于斯,必深造于斯,蓋有妙理。 要明分合之勢, 須審向背之宜。 散則亂,合則從; 群以分,類以聚。 是以—— 潛藏須細(xì)察, 來止要詳明。 山聚處,水或傾斜,謂之不善; 水曲處,山或散亂,謂之無情。 收小淳,而遺大疵,是謂用管而窺豹; 就眾兇,而尋一吉,殆猶緣木以求魚。 訣以言傳, 妙由心悟。 既明倒杖之法, 方知卦例之非。 辯真?zhèn)?/span>,于造次之間; 度順逆,于性情之外。 未知真訣, 枉誤世人。 第四章 論五星轉(zhuǎn)換 細(xì)看八國之周流, 詳察五星之變化。 星,以換形為貴; 形,以特達(dá)為尊。 土不土而金不金,參雜形勢; 火不火而木不木,眩目惑心。 蓋—— 土之小巧者,類金; 木之尖亂者,似火。 金清土濁, 火燥水柔。 木之妙,無過于東方,北受生而西受克; 火之炎,獨(dú)尊于南位,北受克而東受生。 先破后成,多是水來生木; 始榮終滯,只因火去克金。 木為祖,火為孫,富而好禮; 金是母,木是子,后必有靈。 水在坎宮,鳳池身貴; 金居兌位,為府名高。 土旺牛田, 木生文士。 水星多出平地,妙處難言; 火星多出高山,貴而無敵。 木須有節(jié), 金貴連珠。 所貴者,活龍活蛇; 所賤者,死鰍死鱔。 形低小,不宜瘦削; 勢屈曲,不要欹斜。 德不孤,必有鄰,看他侍從; 眼不明,徒費(fèi)力,到底模糊。 五星依此類推, 萬變難于枚舉。 第五章 論水法 論山可也, 于水何如? 交鎖識結(jié)之宜求, 穿割箭射之合避。 撞城者,破家蕩業(yè); 背城者,坳性強(qiáng)心。 發(fā)福悠長,定是水纏玄武; 為官富厚,必然水繞青龍。 所貴者,五戶閉藏; 所愛者,三門寬闊。 垣局雖貴,三門逼窄不須觀; 形穴雖奇,五戶不開何足取。 元辰當(dāng)心直出,未可言兇; 外局轉(zhuǎn)首黃間,得之反吉。 以之界脈,則脈自止; 以之藏風(fēng),則風(fēng)不吹。 水才過穴而反跳,一文不值; 水若入懷而反抱,一發(fā)便衰。 水口,則愛其緊似葫蘆喉; 抱身,則貴其彎如牛角樣。 交牙截水者,最宜聳拔; 當(dāng)面潴水者,唯愛澄凝。 水口之砂, 最關(guān)利害。 此特舉其大略, 當(dāng)自察其細(xì)微。 第六章 論龍脈行度 水固切于觀流, 山尤難于認(rèn)脈。 或隱顯于茫茫迥野, 或潛藏于渺渺平湖。 星散孤村,秀氣全無半點(diǎn); 云蒸貴地,精光略露一斑。 聳于后,必應(yīng)于前; 有諸內(nèi),必形諸外。 欲求真的,遠(yuǎn)朝不如近朝; 要識生成,順勢無如逆勢。 多是愛遠(yuǎn)大,而嫌近小; 誰知迎近是,而貪遠(yuǎn)非。 會之于心, 應(yīng)之于目。 三吉六秀,何用強(qiáng)求; 正穴真形,自然默合。 八卦五行,必須忝究; 浮花浪蕊,枉費(fèi)觀瞻。 死絕處,有生成氣局; 旺相中,審休廢蹤由。 棄甲曳兵,過水重興營寨; 排槍列陣,穿珠別換門墻。 游龜不顧而參差,是息肩于傳舍; 連珠不止而散亂,似假道于他邦。 滾浪桃花, 隨風(fēng)柳絮。 皆是無蒂無根, 未必有形有氣。 第七章 論龍穴真假 若見土牛隱伏,水纏便是山纏; 或如鷗鳥浮沉,脈好自然穴好。 水非要四山來會, 如珠星一家為奇。 細(xì)尋朝對之分明, 的要左右之交固。 堂寬無物,理合辨于周圍; 水亂無情,義合求于環(huán)聚。 當(dāng)生不生者,勢孤援寡; 當(dāng)死不死者,子弱母強(qiáng)。 鶴膝蜂腰,恐鬼劫去來之未定; 蛛絲馬跡,無神龍落泊以難明。 仿佛高低, 依稀繞抱。 求吾所大欲,無非逆水之龍; 使我快于心,必得入懷之案。 蜂屯蟻聚,但要圓凈低回; 虎伏龍蟠,不拘遠(yuǎn)近大小。 脈盡處,須防氣絕; 地卑處,切忌泉流。 來則有止,止則或孤,須求護(hù)托; 一不能生,生物必兩,要合陰陽。 有雌有雄, 有貴有賤。 其或雌雄交度,不得水則為失度; 倘如龍虎護(hù)胎,不過穴則為漏胎。 可喜者,龍虎身上生峰; 可惡者,泥水地邊尋穴。 出身處,要列屏列嶂; 結(jié)穴處,要帶褥帶裀。 當(dāng)求隱顯之親疏, 仍審怪奇之趨舍。 犀角虎牙之脫漏,名為訴告之星; 驪珠玉幾之端圓,即是貢陳之相。 亦有穴居水底,奇脈異跡; 更有穴在石間,搏龍換骨。 水底必須道眼, 石間貴得明師。 豈知地理自有神, 誰識桑田能變海。 第八章 論龍虎 骨脈固宜搏換, 龍虎須要詳明。 或龍去虎回, 或龍回虎去。 回者,不宜逼穴; 去者,須要回頭。 蕩然直去不關(guān)攔, 必定逃移并敗絕。 或有龍無虎, 或有虎無龍。 無龍,要水繞左邊; 無虎,要水纏右畔。 莫把水為定格,但求穴里藏風(fēng); 到此著眼須高,更要回心詳審。 或龍強(qiáng)虎弱, 或龍弱虎強(qiáng)。 虎強(qiáng),切忌昂頭; 龍強(qiáng),尤嫌嫉主。 兩宮齊到,忌當(dāng)面之傾流; 一穴居中,防兩邊之尖射。 東宮竄過西宮,長房改絕; 右臂尖射左臂,小子貧寒。 最宜消息, 毋自錯迷。 第九章 論穴法 相山亦似相人, 點(diǎn)穴獨(dú)如點(diǎn)艾。 若有生成之龍, 必有生成之穴。 不拘單向雙向, 但看有情無情。 若有曲流之水, 定有曲轉(zhuǎn)之山。 何用九星八卦, 必須顧內(nèi)回頭。 莫向無中尋有, 須于有處求無。 或前人著眼未工, 或造化留心福善。 左掌右臂,緩急若冰炭之殊; 尊指無名,咫尺有云泥之異。 傍城借主者,取機(jī)于生氣; 脫龍就局者,受制于朝迎。 大向小扦,小向大扦,不宜亂雜; 橫來直受,直來橫受,更看護(hù)纏。 須知移步換形, 但取朝山證穴。 全憑眼力,斟酌高低; 細(xì)用心機(jī),參詳向背。 內(nèi)直外鉤,盡堪裁剪; 內(nèi)鉤外直,枉費(fèi)心機(jī)。 勿謂造化難明, 觀其動靜可測。 山本靜,勢求動處; 水本動,妙在靜中。 靜者,池沼之停留; 動者,龍脈之退卸。 眾山止處是真穴, 眾水聚處是明堂。 堂中最喜聚窩, 穴后須防仰瓦。 更看前官后鬼, 方知結(jié)實(shí)虛花。 山外拱而內(nèi)逼者,穴宜高; 山勢峻而形急者,穴宜緩。 高則群兇降伏, 緩則四勢和平。 山有惡形,當(dāng)面來朝者——禍速; 水如刀勢,登穴不見者——禍遲。 趨吉避兇, 移濕就燥。 重重包裹紅蓮瓣,穴在花心; 紛紛拱衛(wèi)紫微垣,尊居帝座。 前案若亂雜,但求積水之池; 后山若嵯峨,切忌掛燈之穴。 截氣脈,于斷未斷之際; 驗(yàn)禍福,于正不正之間。 更有異穴怪形,我之所取,人之所棄; 若見藏牙縮爪,機(jī)不可測,妙不可言。 石骨過江河,無形無影; 平地起培樓,一東一西。 當(dāng)如沙里揀金, 定要水來界脈。 平洋穴須斟酌,不宜掘地及泉; 峻峭山要消詳,務(wù)要登高作穴。 穴里風(fēng)須回避,莫教割耳吹胸; 面前水要之玄,最怕沖心射脅。 土山石穴,溫潤為奇; 土穴石山,嵯峨不吉。 單山亦可取用,四面定要關(guān)攔; 若還獨(dú)立無依,切忌當(dāng)頭下穴。 風(fēng)吹水劫,是謂不知其所裁; 左曠右空,非徒無益而有損。 石骨入相,不怕欹嶇; 土脈連行,何妨斷絕。 但嫌粗惡, 貴得方圓。 過峽若值風(fēng)搖, 作穴定知力淺。 穴前折水,依法循繩; 圖上觀形,隨機(jī)應(yīng)變。 穴大高而易發(fā), 花先發(fā)而早凋。 高低得宜, 福祥立見。 雖曰山好則脈好, 豈知形真則穴真。 枕龍鼻者,恐傷于唇; 點(diǎn)龜肩者,恐傷于殼。 出草蛇,以耳聽蛤; 出峽龜,以眼觀兒。 舉一隅而反三隅, 觸一類而長萬類。 雖然穴吉, 猶忌葬兇。 (參照博客載文—— http://gzd19660319.blog.163.com/blog/static/165742232201308114712501/ 并參照論壇載文—— http://www./read.php?tid=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