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歷過妊娠的女性就像經(jīng)歷過身體的一場“大地震”。本文的主題是妊娠“大地震”中最常見的癥狀——腹直肌分離(Diastasis Recti Abdominis 簡稱DRA)。
腹直肌就是我們日常說的“擁有八塊腹肌”自豪感的肌肉,起于恥骨嵴上緣,止于5-7肋軟骨和胸骨劍突。腹部肌肉組織在身體姿勢、軀干和骨盆穩(wěn)定性、呼吸、軀干運動和腹部內臟的支持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而腹直肌分離會讓這些功能處于崩潰。就像一扇本來關閉嚴實的大門被迫撬開后,整個腹部松弛變得臃腫。影響美觀的同時,腹壓不足又容易導致腰椎壓力變大。腰椎腰部穩(wěn)定性變差,繼而出現(xiàn)腰背部疼痛不適等一系列癥狀。 腹直肌分離(DRA)在懷孕期間發(fā)生率66%-100%,尤其到了妊娠晚期,增大的子宮會使腹壁擴張延伸,兩側的腹直肌會從腹中線——也就是腹白線的位置向兩側分離。產(chǎn)后DRA發(fā)生率為85%,但腹壁情況會逐步恢復,腹直肌會再向中線靠攏,通常半年到一年即回到原先位置。但如果遇到腹壁本身薄弱、或者雙胞胎、胎兒過大、羊水過多、或者多次生產(chǎn)等情況時,產(chǎn)后半年腹直肌仍然不能回到原先位置的稱為產(chǎn)后腹直肌分離癥。產(chǎn)后6個月后DRA的發(fā)生率為35-39%。 Tips:如何判斷腹直肌分離的程度 平躺仰臥,屈膝,露出腹部;左手在頭后支撐,右手食指和中指,垂直探入腹部,身體放松。上身抬起,感覺到兩側腹肌向中間擠壓手指,如果感覺不到擠壓,那么就把手指向兩邊。 挪動,直到找到緊張的肌肉。測量兩側肌肉的距離。寬2指或以上的分離是診斷腹直肌的決定因素。 大家可以在網(wǎng)上搜索到治療腹直肌分離的運動方法,在此不再贅述(有興趣我們下次也可以整理一篇真人示范運動系列)。本文著重介紹另外一個方法——內臟松弛技術是如何針對腹直肌分離治療的? 案例描述 三位年齡在33到39歲之間,有腹直肌分離癥狀的女士。其中兩位女士伴有胸腰椎的疼痛和軀干活動受限。剩下一位表現(xiàn)為骨盆處的疼痛。 案例一:兩個孩子兩次分娩,第一次剖腹產(chǎn)、第二次剖宮產(chǎn)。 案例二:兩個孩子兩次分娩,分娩第一個孩子時兩度撕裂。 案例三:兩個孩子兩次分娩,分娩第一個孩子時超過四十個小時的分娩過程。 內臟松弛術操作 內臟松弛術的操作方法請看下圖:對三位女性患者松弛其受限的腸系膜根部、腸管、腸系膜。原動律恢復。 改善結果 在腹直肌分離的指標經(jīng)過治療后有明顯的改觀。 案例一:后背痛的評分從2-4/10 降到0/10。右側腰部可彎曲程度從5%提升到100%。使女士在照顧孩子時免除腰背痛困擾和困難。 案例二:膀胱能夠較好的排空,夜尿癥從1-0,消除膀胱尿液殘余。大便從每四到五天一次并且需使用處方瀉藥改善到每天一次。有能力抱孩子避免疼痛。 案例三:后背痛和劇烈同腹部疼痛從5/10降低到0/10。腰椎關節(jié)主動活動度彎曲50%到100%,伸展70%到80%??梢詮澭?、撿東西、抱小孩且沒有疼痛。 三次針對回腸的內臟松弛技術操作對三位女士腹直肌分離癥狀均有明顯改善效果,后續(xù)回訪穩(wěn)定效果維持六到十一個月之久。讓人不禁感嘆:A knowlegable hand is so powerful! 一雙富有知識的手是多么強大。那么其中的原理究竟是怎樣的? 解剖學與原理討論 腹膜壁層——分泌漿液潤滑器官的漿膜層,有些器官組織在腹膜內,有些在腹膜后。 回腸的腸系膜根部——從回盲瓣到十二指腸空腸交界處增厚的壁層腹膜,在腹主動脈和下腔靜脈的前部,提前提供腸系膜動靜脈一個保護空間。 腸系膜——腹壁膜的延續(xù),像一個吊索,允許運動和連接器官到后壁。腸系膜把腸系膜上動脈和靜脈包含入內,環(huán)繞著空回腸循環(huán)。 在尸體解剖上,清晰地看到腹壁分成一層一層的。每一層附在它后面一層,壁腹膜是最內層。因為回腸的腸系膜根部和腸系膜是腹壁最深層的,如果在這任何地方出現(xiàn)粘連限制會造成表層的腹膜壁限制從而造成腹直肌分離。而內臟松弛術對深處筋膜粘連的松解,尤其是對回腸的腸系膜根部的根部進行松解能夠明顯解決腹直肌分離問題。 總結 腹直肌是一個可憐的受害者,它遭受分離后有時被當作罪犯一樣對待。處理產(chǎn)后腹直肌分離,簡單地從腹直肌訓練或者盲目的手法處理無法根本上解決問題。而內臟松弛術,從根本解決深處筋膜與組織的受限問題,從而對腹直肌分離的治療有效。 特別推薦內臟筋膜松弛術學習通知: 2017年12月2日-10日,上海脊近完美康復中心再次開設由美國Barral學院指派的認證資深老師Joanne Enslin-de Wet 主講的內臟筋膜松弛術課程(Visceral Manipulation)學習班,作為中國大陸地區(qū)唯一原版進口的課程,機會難得,歡迎報名參加。 【內臟松弛術】2017年內臟筋膜松弛術(Visceral Manipulation)火熱報名中——原版引進 References 1. Boissonnault JS, Blaschak, MJ. Incidence of diastasis recti abdominis during thechildbearing year. Phys Ther 1988;68:1082‐1086. 2. Goncalves P, da Mota F, Brites AG, Pascoal A, Andtrade AI, Carita D, Bo K. Prevalenceand risk factors of diastasis recti abdominis from late pregnancy to 6 monthspostpartum, and relationship with lumbo‐pelvic pain. Man Ther 2015;20:200‐205. 3. Bursch SG. Interrater reliability of diastasis recti abdominis measurement. Phys Ther1987;67:1077‐1079. 4. Lee DG, Lee LJ, McLaughlin L. Stability, continence and breathing: the role of fasciafollowing pregnancy and delivery. J Bodywork Move Ther 2008; 12:333‐348. 5. Keeler J, Albrecht M, Eberhart L, Horn L, Donnelly C, Lowe D. Diastasis recti abdominis:a survey of women’s health specialists for current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practice forpostpartum women. J Section Women’s Health 2012;36:131‐142. 6.The Effect of Visceral Manipulation on Diastasis Recti Abdominis (DRA):A Case Series.Brandi Kirk, PT, CVTP, PRPC; Teri Elliott‐Burke, PT, MHS, WCS, PRPC, BCB‐PM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