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好在選修《唐詩經(jīng)典》,老師講到這個問題。沒有入選《唐詩三百首》的原因簡要如下: 蘅塘退士選編《唐詩三百首》的目的很明確,“家塾課本,俾童而習(xí)之”,就是給啟蒙小孩選編的,選取標(biāo)準(zhǔn)有三: 取正不取變,取易不取難,取情不取理。其中第一條,很明確,編選目的便于初學(xué),入門需正,當(dāng)時家塾學(xué)童以后可能要參加科舉考試,并且可能會步入仕途,因此從小學(xué)習(xí)思想必須純正。 而《春江花月夜》是屬于樂府詩的宮體詩,這個題目是陳后主所做,但陳后主的原作已經(jīng)失傳,只有《玉樹后庭花》留存,屬于亡國之音,對兒童影響不好,所以不選。
我本人是贊成《全唐詩》對此事的評價:以孤篇壓倒全唐之作。 剛好這個課程的作業(yè)就是這個,我把我的作業(yè)貼這里吧。 我贊同“孤篇壓全唐”的說法。
首先,這首詩本身很好。
以前自己讀,理解尚不深刻的時候,也能領(lǐng)略到詩歌美:一是音韻之美,四句一轉(zhuǎn)韻,自然流暢,朗朗上口,明白這詩是樂府,有專門的曲子,這詩放進去本來就是直接可以唱的;二是遣詞造句淺顯易懂,這應(yīng)該是唐詩最大的特色之一,尤其是初唐盛唐詩人,都是最淺顯的句子,我自己甚至有一個判斷,凡是我讀不懂的部分,一定是用典了,這些典故,我們自己知識水平不夠罷了,其實在當(dāng)時語境,可能仍然是簡單的,眾所周知的故事而已;三是“不隔”,這是王國維《人間詞話》里的概念,用在情景交融,情理交融的唐詩也一樣合適,明朝鐘惺評價“淺淺說去,節(jié)節(jié)相生,使人傷感”,這個淺淺說去,自然說的是情緒,淡淡地說,憂傷、感傷而不悲傷。
經(jīng)過老師分析后,更深層理解這首詩的意境,弄明白了這首詩的分節(jié):第一節(jié),前四句,起,寫作手法是比,完全寫景,廣角鏡頭,遠(yuǎn)鏡頭,開闊的意境,必須在飛機上俯拍這個廣角鏡頭。第二節(jié),5-8句,承,寫作手法是興,鏡頭對準(zhǔn)一個江畔“舉頭望明月”的人,感嘆時光流轉(zhuǎn),時間和空間的永恒,永恒與有限,并且突破傷感,有一股輕快在里面,這需要一個綿長的長鏡頭給予充分表現(xiàn)。第三節(jié),9-16句,轉(zhuǎn),寫作手法是賦,一共四個分鏡頭,每兩句一個鏡頭,由遠(yuǎn)及近,細(xì)致入微,游子、思婦、思婦的心理描寫,游子的夢境,虛實結(jié)合,層層鋪排,蕩氣回腸。第四節(jié),17-18句,合,寫作手法是嘆,鏡頭迅速由近及遠(yuǎn)退去,退回半空中,天亮了,整夜相思無眠意,只托素娥傳妾情。
其次,這首詩的意境突破,清新,輕快,積極向上。李澤厚的話“盡管悲傷,仍然輕快,雖然嘆息,總是輕盈”。詩人沒有沉浸在小圈子里一直悲傷,而是通過仰望星空,升華自己。
最重要的是,格調(diào)高絕,開啟盛唐詩歌的基調(diào),此后詩人,算是站在他的肩膀上了。詩歌文章,高明在哪里,永遠(yuǎn)的評論第一位都是格調(diào),境界,“詩言志”,其次,才是詞句精美,結(jié)構(gòu)精巧等,盛唐詩人的格調(diào)都一路高絕下去。
所以,“孤篇壓全唐”,并不是說后人都沒他做的好,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等等一批詩人,要找出比這首詩更好的不難,詞句比這首詩精美的更是不勝枚舉,就算綜合素質(zhì)要找?guī)资讈硪膊皇请y事,但他們或多或少汲取了這首詩的營養(yǎng),都站在他的肩膀上,這首詩就是一頂玉冠,穩(wěn)穩(wěn)地戴在盛唐詩人的頭頂上。
不過我不得不說一句題外話,詩人出生的年代也至關(guān)重要,他的時代,屬于初唐,整個社會積極向上,開放包容,繁花似錦,欣欣向榮,這是時代的氣質(zhì),是可遇不可求的。后來盛唐詩人,可是大部分都要經(jīng)過“安史之亂”的折磨,當(dāng)然也造就了更高的價值,晚唐詩人則給人才氣不足的印象,時時刻刻都要針砭一下時代,心頭鯁著刺,溫庭筠這么放浪不羈的詩人,也要時刻刺一下,時代的烙印啊。
我在“習(xí)作”帖子里,寫下一首詩“盛唐多詩人,熠熠耀星空。二十八星宿,齊齊下天宮”,這選擇下天宮的時刻也是很重要的啊。
以下是百度資料,作為補充:張若虛(生卒年不詳),字、號均不詳,主要活動在公元七世紀(jì)中期至公元八世紀(jì)前期,初唐(660-720)詩人,揚州(今屬江蘇揚州)人。曾任兗州兵曹。中宗神龍(705~707)中,與賀知章、賀朝、萬齊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詞俊秀馳名于京都,與賀知章、張旭、包融并稱'吳中四士',文詞俊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