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壯:利貞。 初九,壯于趾,征兇,有孚。 九二,貞吉。 九三,小人用壯,君子用罔,貞厲。羝羊觸藩,羸其角。 九四,貞吉,悔亡。藩決不羸,壯于大輿之輹。 六五,喪羊于易,無悔。 上六,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無攸利,艱則吉。 大壯者,陽氣強(qiáng)壯之義。卦德上震動、下乾健,健于內(nèi)而果于行,健行不息,故為大壯。此進(jìn)陽壯氣之卦,承上恒卦而來。恒者,久于其道之功。久于其道,則身體力行,心堅(jiān)志遠(yuǎn),一念不回,深造自得,是非大壯之人不能也。 益大壯之人,自命不凡,俯視一切,放得下,提得起。有大壯之志,即能行大壯之事,作人之所不能作,為人之所不能為,超凡入圣,為天下希有之事,如雷之一動,自地升天,驚愚駭俗,震動一切矣。 但大壯之道,尤貴壯之得正,若不得正,則壯之不大,其行不利。彼世間旁門外道之徒,著空執(zhí)相,認(rèn)假為真,水火不避,患難不懼,有至死不變者,何嘗不是壯?其如壯之不正,不但壯不能大,而且因壯傷生,何貴于壯?特以大壯之道,惟利于貞耳。 貞者,正也,理也。以理而壯,則內(nèi)有主宰而志正,外無妄動而行正。志正則剛強(qiáng)不屈,萬物難移而內(nèi)壯;行正則果決有斷,諸事能成而外壯。志以固其行,行以全其志,內(nèi)外兼修,不壯者能壯,已壯者能大。已正而壯,其利寧有限量乎。 初九,在大壯之始,正當(dāng)虛己求人,究明性命之理而后用。壯者,乃以剛自居,冒然進(jìn)步,妄想高登,速欲成功,是壯于其趾矣。壯趾之壯,其進(jìn)銳者,其退速,遠(yuǎn)行必兇,可于理信之。此不謹(jǐn)于始之壯也。 九二,剛以治內(nèi),柔以應(yīng)外,外不足而內(nèi)有余,不壯而壯,壯之有得于中,中而未有不正,正而未有不吉者。此嚴(yán)以治己之壯也。 九三,躁進(jìn)無忌,不壯于內(nèi)而壯于外,小人以是而貪圖名利可也。至于修道君子,所當(dāng)萬有皆空,而亦用壯于外,其壯罔用,不特壯不得正,即得其正,未取于彼,先傷于我,亦是危厲之道。如羝羊觸藩,必羸敗其角。此剛而務(wù)外之壯也。 九四,剛而能柔,陰陽混合,金丹已結(jié),所當(dāng)正己之后、正人之時,是以貞吉而又悔亡也。貞吉者,正己之吉?;谕稣?,正人之悔亡。又近六五虛心下賢之知音,不但不敗其己之壯,而且能大人之壯,如藩決不羸,壯于大輿之輹。此正己正人之壯也。 六五,居于動體,柔而無剛,時在可壯,人不能壯,如喪羊于平易之地矣。然雖人不能壯,幸其柔順虛心,借他人之知識,以開自己之茅塞。虛心即能實(shí)腹,不壯者能壯,既壯者能大,可無喪羊之悔矣。此己不壯而借人之壯也。 上六,愚而自用,妄猜私議,入于旁門,到得年滿月盡,生平所學(xué),俱歸無用,如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矣。居動之極,禍已釀成,如何能退?在事之終,后悔不及,如何能遂?退之不能,遂之不得,空空一世,有何利乎?然則柔而無能者,與其自己用壯而受害,不若及早虛心求師,困而學(xué)之,勉強(qiáng)而行之,從艱難處下一番死功夫,不患不到大壯之地。此本不壯,而歸正即壯也。 六爻皆有壯道,吉兇不一,求其壯于內(nèi),而能正己者,其惟九二。壯于外而能正人者,其惟九四乎。 然則修道者,當(dāng)未了道,必先正己,既已了道,又須正人。正己者,修道也;正人者,立德也。修道立德,方是壯之正、壯之大。大壯之利貞,必以道全德備為極功也。 上離下坤(晉卦第三十五) 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nèi)杖印?/p> 初六,晉如摧如,貞吉;罔孚,裕無咎。 六二,晉如愁如,貞吉,受茲介福于其王母。 六三,眾允,悔亡。 九四,晉如鼫?zhǔn)?,貞厲?/p>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無不利。 上九,晉其角,維用伐邑,厲吉,無咎,貞吝。 晉者,進(jìn)也。卦德上離明、下坤順,由順而生明,用明而行順,順時順理,其明日增,故謂晉。此自誠而明,進(jìn)火之卦,承上遯卦而來。遯者,止其健,而不輕用健也。不輕用健則心虛,心虛則燭照覺察,戒慎恐懼,不為物欲所瞞,黑中有白,神明自來矣。 人之本來良知良能之性,炯炯不昧,其德本明,因交后天,識神用事,人心起而道心藏,良知之健,變?yōu)椴涣贾?,良能之順,變?yōu)椴涣贾?。心與物交,錮閉靈竅,神明有昧矣。 圣人教人進(jìn)火者,由不明而復(fù)進(jìn)于明耳。進(jìn)明之功,非順道不能。順者,順時順理,常存道心,不生人心,知之能之,無一不良。天之賦人者良,人之順天者亦良。天人合發(fā),元神不昧,自誠而明,其明日增,由小而大,自微而著,漸進(jìn)于高明遠(yuǎn)見之處,有象于康侯,用錫馬蕃庶,晝?nèi)杖右病?/p> 康侯者,安泰寧靜之侯。馬在午,屬于離明之象。蕃庶者,地所生,屬于坤順之象。晝?nèi)照?,日之明,明在上也。三接者,地之順,順在下也?/p> 人之良知良能之真心,為一身之主,如一國之有康侯也。真心不背于天良,用明用順,如康侯用錫馬蕃庶也。 由順而生明,以明而行順,如晝?nèi)杖右?。三接者,乃再三之順,不順而必至于順,其中有閑邪存誠之功。閑邪存誠,人心順、道心彰,誠則明矣,明則誠矣。誠明兼該,明明德而止于止善,進(jìn)火之功盡矣。 初六,在明之初,大理未明,宜靜不宜動,是以晉如摧如,守貞而吉也。夫守貞而吉者,以其未能至信,先須窮理,充裕于內(nèi),運(yùn)火自無差錯之咎矣。此未進(jìn)明,先求其明也。 六二,處于三陰昏暗之中,不但不能增明,而且有以蔽明,是以晉如愁如也。然柔而守正,不為假陰所惑,不進(jìn)而亦不愁,是以貞而得吉。蓋能貞則致虛守靜,真陰現(xiàn)象,假陰自化,如受茲介福于其王母矣。此處不明,不遽進(jìn)明也。 六三,不能自下而順,乃自上而順,似乎不正而致悔。然性柔志剛,不順陰而順陽,借他家之明,以濟(jì)我家之暗,我順?biāo)错樜?,是以眾允其進(jìn),有悔可亡。此己不明,順人之明也。 九四,居于明體,已進(jìn)于明矣。但在二陰之內(nèi)。明藏暗中,又應(yīng)初陰,明而有私,邪正不分,是非相雜,以是進(jìn)明如鼫?zhǔn)笠剐?,所見不大,其行不遠(yuǎn)。雖用明得正,終有危厲。此剛而有私之明也。 六五,居于二陽之內(nèi),既明其我家不明,又明其他家有明,借剛濟(jì)柔,本有悔者而悔可亡?;谟捎谛闹惶?,若知虛心,則以己求人,即能實(shí)腹,既實(shí)其腹,則吉兇止足,如在掌上,可以失得勿恤,直行無疑,往而進(jìn)火下功。吉無不利者。此虛以招實(shí)之明也。 上九,剛強(qiáng)自勝,只知進(jìn)明,不知虛明,是以維用伐邑也。邑為私邑,伐邑即克己之功。克己之功,虛人心也。若不虛心,獨(dú)恃其剛,強(qiáng)制強(qiáng)伏,必危厲而后得吉,得無咎,以是用明,雖克己得正,亦屬勉強(qiáng),不由自然,未免取吝于大方。此剛而高亢之明也。 然則,進(jìn)明運(yùn)火之道,未明必先求其明,既明又當(dāng)虛其明,虛實(shí)并用,剛?cè)嵯喈?dāng);自誠而明,明本于誠,其明日進(jìn)日高,用之不盡,取之不竭,大地里黃芽長遍,滿世界金花開綻,無處不可用明,無處能傷其明矣?!?/p> 上坤下離(明夷卦第三十六) 明夷:利艱貞。 初九,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馬壯,吉。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貞。 六四,入于左腹,獲明夷之心,于出門庭。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貞。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後入于地?!?/p> 明夷有二義。一夷者,藏也。一夷者,傷也。卦德上坤順、下離明,明在順中,明而順時,以順養(yǎng)明,故謂明夷。又明在暗中,明而有傷,亦謂明夷。此自明而誠,退火之卦,承上大壯而來。大壯者,健于動也。健于動,須要知其進(jìn)退,若有進(jìn)無退,壯之太過,必傷其明,明傷而壯,未有不敗者,此退火之功所由貴。 退火者,藏明于至幽至密之處,而不輕自用也。修道之所以進(jìn)火用明者,以其不明而進(jìn)至于明耳。既進(jìn)至于明,內(nèi)外不昧,可以韜明養(yǎng)晦,必至于至善無惡之地,使明無一點(diǎn)有傷,方謂火返其本,有氣無質(zhì),一團(tuán)和氣,良知良能,元神不昧,非色非空,即色即空,色空不拘,如日在地上能照外,日在地下能照內(nèi)。內(nèi)之外之,無一不明,不明之明,勝于用明,明而無形跡可窺矣。無形跡可窺,方是火退,而火返本。但此火退、返本之道,亦逆道也。 逆者何逆?逆其所生之明于內(nèi),有明而不自用也。有明不用,非空空無為便能了事,其中有防危慮險之功,隨時收斂之道,要在于艱難不能自由處返來,若返于順,而不能返于逆,則火不歸元,明不入真,終必有傷,故明夷利于艱貞也。艱難守正,順時而退,明不受傷,丹元無滲漏之患,所謂“縱識殊砂與黑鉛,不知火候也如閑,大都全借修持力,毫發(fā)差殊不結(jié)丹”。 蓋以修丹之道,全要以火為準(zhǔn)則,少于火而丹不成,過于火而丹即傷,及丹已成,急須住火停輪,沐浴溫養(yǎng),守中抱一,深藏其明于無聲無臭之地,不使有一點(diǎn)火氣耳。 初九,在明夷之初,雖無傷之形,已有傷之幾,急須退火,以免其害。以象取之,如明夷于飛垂其翼;以人取之,如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垂翼之飛,不食而往,明于退而急退者。然主人有言者,退火乃圣胎凝結(jié)以后之事。圣胎凝結(jié),自有真火,不用假火,如愚如訥。人所嫌忌,有言毀謗,必不能免。然雖有毀有謗,外傷而內(nèi)不傷。此退火于未傷之前也。 六二,退火稍遲,而即見傷,如明夷于左股也。然柔順虛心,見傷即知。用壯馬急拯其不能早退之失,可不至于大傷其明,亦致吉之道。此退火于見傷之時也。 九三,剛明兼?zhèn)洌\(yùn)天然真火,煅去人心之首惡,人心一去,邪火自化,如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也。但人心有識神居之,為歷劫輪回之種子,不易去之,若去太猛,反激邪火妄動。真人有傷,惟不可疾貞,漸次化之,人心終有消滅之時。此運(yùn)真火而明不傷也。 六四,養(yǎng)明于幽深至密之處,如入于左腹矣。左腹之明,視之不見,不識不知,可獲明夷之心,于出門庭,出有心而入無心,一切邪火,焉得而發(fā)之。此退假火而明不傷也。 六五,守中抱一,絕不用明,而明常存,所謂內(nèi)有天然真火,爐中赫赫長紅,如箕子之明夷,利在于貞也。利貞之明夷,外不足而內(nèi)有余。此養(yǎng)真火而明不傷也。 上六,不明火候,只知順用其明,不知逆退其明,是不明而反晦也。不明反晦,無益有損,自招其災(zāi),如初登于天而進(jìn)明,后入于地而傷明,金丹得而復(fù)失,前功俱廢矣。此不知退火而明終傷也。 噫!養(yǎng)火即養(yǎng)明。退火即藏明,明藏于內(nèi),火返其真,虛靈不昧,期其神化,歸于無形無色而后已。但須要知得養(yǎng)明、退火之火候耳。若不知火候,不特不能養(yǎng)明,而且有以昧明,是亦明夷而已,何能濟(jì)事乎! 上巽下離(家人卦第三十七) 家人:利女貞。 初九,閑有家,悔亡。 六二,無攸遂,在中饋,貞吉。 九三,家人嗃嗃,悔厲,吉。婦子嘻嘻,終吝。 六四,富家,大吉。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 上九,有孚威如,終吉?!?/p> 家人者,家中有人,治內(nèi)之道。卦德上巽入、下離明。明則可以巽行其道,巽則能以漸通其明,巽明相需,如以風(fēng)吹火,火隨風(fēng)生。有治家之道,故謂家人。此煉己持心、回光返照之卦,承上晉卦而來。晉者,明由順生,進(jìn)火用明之功。進(jìn)火用明,須先明內(nèi),明內(nèi)者煉己也。煉己者,煉我家之陰耳。我家之陰為何陰?人心是也。人身精、神、魂、魄、意,皆屬陰,聽命于人心,人心靜而五者皆靜,人心動而五者皆動,煉己即煉此人心耳。煉去人心,道心自現(xiàn),道心現(xiàn)而心明,則精、神、魂、魄、意,皆化而為護(hù)法神矣。 人之身,如家也。人之精、神、魂、魄、意,如一家之人也。煉人心而生道心,精、神、魂、魄、意,各安其位,各伺其事,喜、怒、哀、樂,皆和而中節(jié),如一家治也。取象利女貞,女以守貞為貴,煉己如女之守貞不字,則我家之真陰現(xiàn)象。真陰現(xiàn)象,則心虛靈不昧,外物不得而入,可以循序漸進(jìn),以求他家之陽,無有不利者。卦體二虛于下,五實(shí)于上。虛心即能以實(shí)腹,利女貞,正所以致虛守靜,以為成家立業(yè)計耳。故修道者,戒慎恐懼,于不睹不聞之內(nèi),不使有一毫陰氣潛藏于方寸之中也。 初九,在家人之初,剛于煉己,如閑有家也。有己即能防閑克制,方寸之中,空空洞洞,內(nèi)念不生,外物不入,本有悔而悔可亡。此煉已于有己之初者也。 六二,柔而中正,返觀內(nèi)照,心清意靜,不專遂于外,而謹(jǐn)慎于內(nèi),以靜制動,以一御紛,外物不納,客氣難入,如婦人在中饋而居貞,未有不得吉者。此煉己而用柔道者也。 九三,煉己功勤,雜念不生,如家人嗃嗃,悔厲驚懼,不敢為惡,自然得吉。否則有念不去,姑息養(yǎng)奸,恣情縱欲,如婦子嘻嘻,略無家法,焉能到得無己之時?如此修道,終不成道,取吝而已。此煉己當(dāng)用剛道者也。 六四,以柔求剛,借剛濟(jì)柔,不即不離,漸次導(dǎo)引。虛心即能實(shí)腹,富有日新,方且積法財、聚天寶,其吉之大,不僅無己而已。此煉己柔而用剛者也。 九五,陽剛得中,心正而身修,如王者假家施治,而天下自平,其吉出于自然,非有勉強(qiáng),何憂恤之有?此煉己而剛?cè)崛缫徽咭病?/p> 上九,剛而居于巽體之上,可信其煉己有威如矣。煉己威如,嚴(yán)之于初,自能吉之于終,此煉己而有始有終者也。 子書云:煉己不熟,還丹不結(jié)。還丹頭一步功夫,先要煉己,煉己煉到無己時,虛室生白,先天之氣,自虛無中來,凝結(jié)而成黍米之珠,其光通天徹地,一切魍魎邪魔,焉得而近之,煉己之功豈小焉哉! 上離下兌(睽卦第三十八) 睽:小事吉。 初九,悔亡。喪馬勿逐自復(fù),見惡人,無咎。 九二,遇主于巷,無咎。 六三,見輿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無初有終。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厲無咎。 六五,悔亡,厥宗噬膚,往何咎? 上九,睽孤,見豕負(fù)涂,載鬼一車,先張之弧後說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則吉?!?/p> 睽者,彼此相違之義。卦德上離明、下兌悅,悅生于內(nèi),明用于外,悅非所悅,明非所明,悅明不當(dāng),故謂睽。此陰陽相隔,和緩調(diào)理之卦,承上明夷而來。明夷者,真明有昧之義。真明有昧,假明即出,識神用事,順其所欲,明于外而不明于內(nèi),性亂命搖,與道相隔,此睽之所由來也。然睽則睽矣。又有致合之道,特以明雖在外,若能虛其心,可以返明于內(nèi)。欲雖起內(nèi),若能實(shí)其腹,可以掃欲于外。明返欲掃,神定情忘,則陰陽隔礙潛通,睽者亦可以致合,故小事吉也。小事者,陰之事。人心用事已久,道心埋沒,大事已去,今欲致合,必先去人心而后生道心,道心復(fù)后,大事方吉。正在睽中,求其人心不壞,其事足矣。安敢望其大事之吉乎。試就小事吉者論之。 初九,在睽之初,道心方去,人心方來,若能剛而守正,不為人心所惑,道心自復(fù),有悔者可以悔亡,如喪馬勿逐自復(fù)也。 然必見惡人無咎者,惡人即人心,人心俱有五賊,足以敗道,不見人心,不知五賊作禍,見人心而順其所欲,漸次導(dǎo)引,五賊不得張狂,所以避害耳。此濟(jì)睽于方睽之時也。 九二,當(dāng)陰陽正睽之時,邪氣盛而正氣弱,道心未易相遇。然剛以柔用,從小道中進(jìn)步,借人心生道心,如遇主于巷,本有咎者,即能無咎。此濟(jì)睽于正盛之時也。 六三,愚而自用,順其所欲,如輿曳而牛掣也。不悅于內(nèi)而悅于外,未得于彼,早失于己,如天頭而劓鼻也。如此之人,務(wù)外傷內(nèi),認(rèn)假失真,到頭一著,窮無所歸,始悔自錯,故無初有終也。但不能悔于初,而悔于終,悔之無益。此不睽而自致其睽也。 九四,陽在陰中,道心為人心所陷,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孤陽無依,是睽孤也。然道心雖微,若能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交孚抱道之君子,彼此資益,人心日去,道心日增,久之人心化,道心存。陰陽混合,孤者可以不孤,有咎者可以無咎。此以尊交卑,能濟(jì)其睽也。 大五,柔順虛心,居二陽之中。既明其我家純陰,又明其他家有陽,虛人心而求道心,本有悔者,而悔可以亡矣。 夫道心者,人心之宗,厥取道心之宗,點(diǎn)化人心之假,如噬膚之易,以是往而行道,有何睽之咎乎?此以虛求實(shí),能濟(jì)其睽也。 上九,處睽之極,道心埋沒已久,人不反顧,是睽孤也。道心埋沒,人心用事,習(xí)染成性,疑慮百出,如豕負(fù)涂,載鬼一車矣。若欲復(fù)道心,須先明人心,但明之貴于見之,見豕見鬼,實(shí)見的人心為害甚大。既能見得,即能明得,先不明而用心,如先張之弧也。后能明而復(fù)道心,如后說之弧也。無人心而不見道心,無道心而難知人心,借人心復(fù)道心。 人心雖罪之魁,亦功之首,匪寇而實(shí)婚媾也。人心既見,道心即復(fù),于是虛人心,振道心,往而濟(jì)睽,則陰陽和合,如遇其雨,洗去一切舊染之污,仍是當(dāng)年圓成無虧之物,其吉為何如乎。此睽終必合,乘時而濟(jì)睽也。 六爻俱有睽而致合之道,僅得免其陰陽不睽,而不能陰陽有濟(jì),故彖曰:“小事吉。”然小事能吉,大事即能吉,睽終而合,陰陽相通,至此而求,大事未有不致吉者。修道者,可不先求其小事之吉乎。 上坎下艮(蹇卦第三十九) 蹇:利西南,不利東北。利見大人,貞吉。 初六,往蹇,來譽(yù)。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九三,往蹇,來反。 六四,往蹇,來連。 九五,大蹇,朋來。 上六,往蹇,來碩,吉。利見大人?!?/p> 蹇者,前進(jìn)屯難之義。卦德上坎險、下艮止,止于險中,故謂蹇。此后天中保先天之卦,承上家人而來。家人者,明不外用,煉己之功也。煉己者,煉其后天之陰耳。 人自先天失散,后天用事,人心惟危,如坎卦二陰在于一陽之外也。道心惟微,如坎卦一陽陷于二陰之中也。陽陷陰中,道心為人心所累,而不能振發(fā),全是人心用事,險之極矣。但有險須要能止于險。能止于險,則人心漸消,道心漸生,可以處險,可以出險,而不為后天陰氣所傷矣。 辭曰:“賽利西南,不利東北”者,正處險出險之訣。西南屬坤,虛極靜篤之鄉(xiāng),虛極招實(shí),靜篤則動,先天之氣自虛無中來,道心發(fā)現(xiàn),人心自退,乃生我之處,故利。東北為艮,陰氣剝陽將盡之方,陰氣剝陽,順其所欲,人心用事,道心將亡,乃死我之處,故不利。 利于生道心而退人心,不利于起人心而傷道心。生道心即能處險,退人心即能出險。然必利見大人,貞吉者,特以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赤子之心,不識不知,無貪無求,即是道心。有道心即為大人,無道心即為小人,去人心,非見道心不能。見得道心,方能去得人心。 利見大人者,即利見于道心耳。道心一見,邪正即分,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性定情忘,不為人心所誘,止則能以御險,動則能以濟(jì)險。止之動之,皆是道心運(yùn)用,以正遇險,險中守正,終必出險解險,完成大道,以吉全之矣。 初六,在蹇之初,與物未交,人心未起之時,若往而交物,即起人心而有蹇,不往而來,人心不起,道心常存,而美譽(yù)之德在是矣。此柔而謹(jǐn)慎于未蹇者也。 六二,與五相應(yīng),五為坎中真陽,如王。二為艮中真陰,如臣。真陽有險,即真陰有險,如王臣蹇蹇也。有蹇而能止于其所,虛人心、求道心,不以艱難困苦移其志,所謂匪躬之故歟?此柔而能處于蹇者也。 九三,剛躁太過,與險為鄰,往即有蹇,幸其剛而得正,見險能止,不往來反,掃去人心,把持道心,遇蹇而無蹇。此剛而不入于蹇者也。 六四,獨(dú)柔不剛,本自有險,強(qiáng)欲出險,往必有蹇,幸其屈己求人,不恥下問,來連有道之士,擴(kuò)充其識見,道心漸生,人心漸去,終必出險而無蹇,此柔而借剛濟(jì)蹇者也。 九五,陽陷于陰中,道心為人心所蔽,是謂大蹇。然剛中而正,借人心修道心,道心一來,人心即化,剛?cè)峄旌希忍熘畾?,從虛無中凝結(jié)成丹,大蹇而能大濟(jì)。此剛?cè)嵋粴?,而無蹇者也。 上六,在蹇之終,正當(dāng)人心安靜,道心發(fā)現(xiàn)之時,若不明火候,強(qiáng)制人心,反昧道心,往有蹇矣。不制人心,來養(yǎng)道心,而碩大之德在是矣。然必利見大人者,大人為了道成真,出險之人,從險地一一經(jīng)歷過來,藥物火候,無不通曉。蹇終之時,正是生門死戶,可言可兇之處,須要真師大人口傳心授,方能殺里求生,出蹇濟(jì)蹇,而不為陰陽所拘矣。此求師口訣,而濟(jì)蹇者也。 然則,出蹇濟(jì)蹇之道,須要真師訣破生門死戶,方能濟(jì)事。不知生門死戶,不但道心識不得,即人心亦識不得。識不得道心,焉能生得道心?認(rèn)不得人心,焉能去得人心?道心不生,人心不去,縱然弄盡旁門,不蹇而自致蹇,無益于性命,反傷于性命,可不畏哉! 上震下坎(解卦第四十) 解:利西南。無所往,其來復(fù)吉;有攸往,夙吉。 初六,無咎。 九二,田獲三狐,得黃矢,貞吉。 六三,負(fù)且乘,致寇至,貞吝。 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 六五,君子維有解,吉,有孚于小人。 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 解者,脫散之義。卦德上震動、下坎險,陽氣動而出險,險外之動,動之遂心。故謂解。此乘時采藥之卦,承上睽卦而來。睽者,陰陽不和,悅明不當(dāng),陰氣用事,陽氣有陷,此解脫陽氣之功不可缺。解脫陽氣者,采藥也。采藥貴乎知時,若不知時,當(dāng)面錯過,陰氣仍在,陽氣又去。雖藥在咫尺,未許我得。 悟真云:“鉛遇癸生須急采,金逢望后不堪嘗”。當(dāng)其一陽生于坤地,先天之氣,自虛無中來,天地之心回轉(zhuǎn),所謂西南得朋,正鉛遇癸生,大藥發(fā)現(xiàn),道心震動,人心安靜之時,此自然之解,吉之先見者也。是以解利西南,無所往,其來復(fù),吉。無所往而來復(fù),非人所勉強(qiáng)而然,乃一時自然之現(xiàn)露,出之于天。但天時已到,尤賴人力,急須下手扶陽抑陰,天人合發(fā),借此一點(diǎn)陽氣,復(fù)而又復(fù),復(fù)于純陽無陰之地,道心常存,人心永滅,方是解去危難,縱橫逆順,無不如意,是以有攸往夙吉也。 夙者,早也。早則藥氣方生,屬于先天;遲則藥氣已過,屬于后天。藥氣方生而急采,則先天堅(jiān)固而得吉;藥氣已過而始采,則后天又發(fā)而不吉。夙吉二字,大有深意,有不得不早者,所謂“若到一陽才動處,便宜進(jìn)火莫延遲”者是也。 初六,居于至險之地,柔弱無能,不能自出,而知親近有道之士,借他人之智慧,以解自己之昏暗,有咎者亦能無咎。此柔而借剛解險者也。 九二,以一陽而居于二陰之內(nèi),剛而能柔,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既不使人心為惡,如田中獲狐,而不縱放其狐,又不求人心強(qiáng)滅,如得黃矢,而不傷害其狐。不縱不傷,順其所欲,漸次導(dǎo)之,使其自消自化,不解而解,解之而最吉者。此剛而用柔解險者也。 六三,愚而自用,妄想天寶,無道心而強(qiáng)制人心,以心制心,不但不能去人心,而且有以招人心。如負(fù)物者欲乘車,自致寇傷,雖解事屬正,然恃一己之陰,不求他家之陽,亦修道者取吝之事。此柔而強(qiáng)欲解險者也。 九四,剛而不正,又應(yīng)初陰,道心中人心相雜,解陰而不果,如解而拇矣。 夫解散人心,所以振道心也。人心解去于道心來至,信之解之,在拇能動不能行,可見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矣。此剛為柔牽不解險者也。 六五,虛人心而求道心,是君子維有解也。道心為君子之心,人心為小人之心。道心之解與未解,可于人心驗(yàn)之,人心化盡,方是道心之難解,若稍有一點(diǎn)人心,而道心之難猶未解去,故修道者必使宥密之中,而無絲毫滓質(zhì)為極功。此點(diǎn)化群陰之解險者也。 上六,在解之終,一切客氣盡消,只有人心未死,此一點(diǎn)人心,貪圖無比,即罪之魁,如隼鳥棲于高墉,所當(dāng)急須解去者。幸在解終,正氣盛而邪氣弱,以道心而解人心,直下斷絕,無不利者。此大公無私之解險者也。 然則,解難出險之道,貴于知時,尤貴于剛?cè)嵯喈?dāng),不先不后,不急不緩,乘時下手,未有不獲利者。然所以獲利處,總要知的西南坤位耳。 噫!藥出西南是坤位,欲尋坤位豈離人,分明說破君須記,只恐相逢認(rèn)不真。西南坤位,豈易知哉! 上艮下兌(損卦第四十一) 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初九,已事遄往,無咎,酌損之。 九二,利貞,征兇。弗損益之。 六三,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 六四,損其疾,使遄有喜,無咎。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 上九,弗損益之,無咎,貞吉。利有攸往,得臣無家?!?/p> 損者,減其有余也。卦德上艮止、下兌悅,有所說而即止之,止其悅而無妄念。卦體二五,剛?cè)岬弥?,虛?shí)相應(yīng),剛而不至于躁,柔而不至于懦,減其有余,增其不足,故謂損。此損中有益之卦,承上蹇卦而來。蹇者,有險能止,后天中保先天之道。然欲保先天,非去后天不能。去后天者,行損道也。 但損之為道,是不順其欲而止其欲。人多不能誠信于中,不能誠信,有始無終,不但不得吉,而且致其咎。若能誠信,則起念即真,信之于心,自能見之于行,不致吉而吉即在,不致咎而咎自無。雖然信于損固吉,固無咎,尤貴于信之得正,損之得正。世間觀空守靜,忘物忘形,至死不變之輩,何嘗不是信于損?但信非所信,損非所損,有損無益,仍是不吉,仍是有咎。是以可貞于信,辨其是非,分其邪正,明于心而驗(yàn)于事,有攸往而無不利矣。但有往之利,雖利于信之正、損之正,尤貴乎真履實(shí)踐,有始有終。若未到從容中道之地,而功不可歇,必須為道日損,為功日益,損之又損,益之又益,直至損無可損,益無可益,剛?cè)嵯鄳?yīng),內(nèi)外合道,至善無惡,渾然天理,而損益之功,方無所用矣。故曰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簋為虛圓之物,二簋即二五剛?cè)嶂?。剛?cè)釟w中,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剛?cè)崛缫?,二五之精,妙合而凝,還原反本,圣胎有象,由是享自在無為之樂,我命由我不由天,信乎損而損中有益,豈小焉哉! 初九,剛決勇猛,信于損而即欲行其損,是以已事遄往,損之必能無咎矣。但損之在初,恐其勇猛太過,有損而不正之失,必酌其是非可否,而后損之,方是損中有益,而無一咎之損。此損之須謹(jǐn)于初者也。 九二,剛而有得于中,道心常存,人心不生,陰陽和合,金丹有象,正宜謹(jǐn)固牢藏之時,若不知止足而又損益,反起人心,有昧道心,不利且兇。蓋以剛氣歸中,不偏不倚,弗可損益矣。此不損而亦不益者也。 六三,愚而無知,見景生情,不能損人心,而反用人心,求益而反有損,如三人行,則損一人矣。若知益中有損,而能損去人心之二心,益其道心之一心,陰陽相當(dāng),損中有益,如一人行,則得其友矣。此求益而必用損者也。 六四,純陰無陽,其疾已深,幸其柔而得正,以陰順陽,誠求他家不死之方,以損我家之沉疴。不能損者亦能損,不速損者亦速損。損中有益,不但有喜,而且無咎。此損柔而求剛益者也。 六五,柔而得中,止于其所,虛心即能實(shí)腹,虛實(shí)相應(yīng),剛?cè)嵯酀?jì),二五之精,妙合而凝,或益之十朋之龜矣。 或益者,不求益而益,益出自然,非有勉強(qiáng),乃返本還原之吉道,所謂“敲竹喚龜吞玉芝,鼓琴招鳳飲刀圭”者在是。此損柔而剛自益者也。 上九,在損之終,是損之于無可損,益之于無可益,由明明德而止于至善。弗損益之,已是無一行之有咎,無一事之不正,全始全終,而得其吉矣。 修道至于止至善,道心常存,金丹凝結(jié),以是往而點(diǎn)化人心,無有不利者。 蓋道心者主人,人心者奴仆,道心用事,一步一趨,皆是天理,私欲不生,雖人心亦化為道心,得臣無家,滓質(zhì)俱消,“群陰剝盡丹成熟,跳出凡籠壽萬年?!贝藫p益而歸于至善者也。 損之功用,至精至微,不拘成規(guī),隨時變通,總以剛?cè)崛缫唬褂谥辽茻o惡之地為極功。行損道者,可不誠信于損,全始全終乎。 上巽下震(益卦第四十二)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初九,利用為大作,元吉,無咎。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永貞吉。王用享于帝,吉。 六三,益之用兇事,無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六四,中行,告公從,利用為依遷國。 九五,有孚惠心,勿問元吉,有孚惠我德。 上九,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恒,兇?!?/p> 益者,增加其不足也。卦德上巽入、下震動,動而漸入,不急不緩而入之,故謂益。此益中用損之卦,承上解卦而來。解者,陽氣動而出險,漸生漸長,增益善之不足也。但益善非損不善,不能益其善,而損其不善,至于益之又益,損之又損,直至益無可益,損無可損,至于至善無惡之地而后已。是以利有攸往也。 人自無始劫以來,千生萬死,罪積如山,孽深似海,輪回種子,愈久愈深,今欲行有益性命之事,非先拔去輪回種子不能濟(jì)事。輪回種子豈能遽去哉?其事有火候、有工程,非可懸虛不實(shí),須要循序漸進(jìn),步步出力,益道心、損人心,益正氣、損邪氣,益中有損,方能有濟(jì),利有攸在,利在于行出有益之事耳。但行有益之事,貴乎有始有終,若有始無終,仍是行而不利,無益有損。故有益、利行之道,惟在專心致志,下一番死工夫,從艱難困苦中做出,消盡歷劫輪回種子,方能復(fù)我本來原物,是以又利涉大川也。大川至險,性命所關(guān),若于至險之地能行去,則凡無險之處,自無不利矣。 卦德動而巽進(jìn),徐徐下功,不急不緩,其即隨時增減之道乎。 初九,在益之初,即能勇猛直行,大作大用,是初念已真。能益于初,自能無咎于終。此用剛而決于益者也。 六二,柔順中正,識急緩、知吉兇,煉已持心,損之又損,先天之氣,自虛無中來,陰陽相合,如或益之十朋之龜矣。 十朋之益,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如龜之蟄神藏氣,圣胎有象,當(dāng)斯時也,正宜守貞不二,沐浴溫養(yǎng),至于十月功完,脫胎成真,積功累行,護(hù)國佑民,受皇王之封號;用享于帝,天爵修成,而人爵即從之,其吉為何如乎?此用柔而自然益者也。 六三,不中不正,咎過極多,不可益以吉事,須用兇事磨礪,自能戒懼修省,有孚于中行也。有孚則心誠,中行則行謹(jǐn),心誠行謹(jǐn),公而無私,事無不可告于人者,如用圭通信,損中有益,兇事亦可化為吉事,始而有咎者,終可無咎。此用柔而勉強(qiáng)益者也。 六四,居于上巽之體,正當(dāng)益己之后、益人之時,故中之于行,或因人指點(diǎn),或借事開導(dǎo),告其為人,人有益之公事,使學(xué)者心悅誠服,樂于從之耳。 然道高者毀來,德修者謗興,必須依有大力者而為之,方能現(xiàn)身說法,使人遷善改過,是以利用為依遷國也。遷國之利,大行其道,如大顛之依文公,長春之依元帝。此無位者必借人力而益人者也。 九五,陽剛中正,大道完成,渾然天理,可信其惠心在內(nèi),而即有元善之吉矣。 夫惠心者,天之心也。天良之心常存,視萬物為一體,視人我如一家,一言一行,俱有益于世道人心,又可信其有惠德矣。既有惠心,又有惠德,猶如風(fēng)吹物,莫不鼓舞而興起,如許遜令于旌陽,梅福官于南昌,皆能存惠心而行惠德。此有位者,不借人力而益人者也。 上九,剛而誤用,不能益已,強(qiáng)欲益人,不但莫益于人,而且為人擊責(zé)矣。 夫益人之道,先要能損己過,己過損去,而益于善矣。己善,而后可以善人。此循序漸進(jìn),恒久之心。若立心不恒,未益于己,即欲益人,無益有損,自取其兇,此好強(qiáng)者,未益己而即欲益人者也。 然則,益之為道,當(dāng)?shù)牢闯?,必先益己,及道已成,再去益人。益己益人,各有其時,如未到已益之后,不可益人。然益己益人,總要先能損己之過耳。能損已過而至于無過,可以益己,可以益人,無往不利矣。 上兌下乾(夬卦第四十三) 夬:揚(yáng)于王庭,孚號有厲,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初九,壯于前趾,往不勝為咎。 九二,惕號,莫夜有戎,勿恤。 九三,壯于頄,有兇。君子夬夬獨(dú)行,遇雨若濡,有慍無咎。 九四,臀無膚,其行次且,牽羊悔亡,聞言不信。 九五,莧陸夬夬,中行,無咎。 上六,無號,終有兇。 夬者,決也。卦體一陰居于五陽之上,陽將純而陰將盡,卦德健而和,和以行健,健而不猛,均有以陽去陰之義,故謂夬。此以陽退陰之卦,承上損卦而來。損者,止其悅而不妄悅,所以進(jìn)陽退陰,以正氣而退客氣也。客氣者,識神所招,欲退客氣,莫若先去識神。人自交于后天,識神用事,酒色迷真,財氣亂性,情欲俱發(fā),思慮紛生,心君迷惑,習(xí)于性成,非一朝一夕之故,豈能斬然決去哉!不能斬然決去,必須從容行事,隨時下手,終必識滅,滅而元神復(fù),人心化而道心全,重見本來乾元面目矣。但此識神為人心所戀,欲去識神,莫若先明其心。心若一明,則道心現(xiàn),而識神易去,故夬揚(yáng)于王庭也。 王庭者,心君所居之處,乃分辨邪正之地。心明邪正,則心不為識神所迷,易于去之。但識神用事已久,根深權(quán)大,非可冒然下手,必須急緩得法,方能濟(jì)事。 曰孚號者,真心實(shí)意,以聚正氣也。曰有厲者,戒慎恐懼,以防邪氣也。曰告自邑者,煉己也。曰不利即戎者,待時也。 既能聚正氣,又能防邪氣,更能煉己待時,萬緣皆空,只一識神,乘時而決之,未有不利者也。 卦德健而和,從容不迫,待時下手,其即決陰之妙訣乎? 初九,在決陰之初,獨(dú)剛不柔,冒然前進(jìn),是壯于前趾矣。前趾之壯,不但不能決陰,而反有以助陰,陽不勝陰,無咎而自致咎。此剛而不謹(jǐn)于決陰者也。 九二,剛而能柔,儆惕自號,戒備嚴(yán)密,雖莫夜有戎,已伺于未發(fā)之先矣。何憂恤之有?此剛而能緩于決陰者也。 九三,剛躁太過,急欲成功,壯氣現(xiàn)之于頄,宜有兇道,幸其以正去邪,為君子夬夬之決,但嫌其獨(dú)剛不柔,其行遇雨,若濡不能遽遂其志而有慍。然行既遇濡,始雖不能剛決,終必和決之,亦可無壯頄之咎矣。此剛而速于決陰者也。 九四,剛居不正,道心為人心所累,如臀無膚,其行次且而決陰不果。幸其道心未抿,能以牽引陽氣而增長,本有悔而悔可亡。但嫌其不信決陰之言,道心中猶雜人心耳。此剛為柔傷,不知決陰者也。 九五,切近上陰,陰尊陽卑,道心為人心所瞞,貪戀識神,或決或不決,如莧陸夬夬。一時不能決斷其根然。 夫道心人心所爭者,毫發(fā)之間,這邊是道心,那邊是人心,果于決陰,便是道心,不果于決陰,便是人心。心者,神之室,識神與人心相連,故夬夬不定,幸其陽將純、陰將盡之時,理終勝欲,雖決之不能自然,亦必勉強(qiáng)而能決,是以中于行,而可無咎。此剛為柔牽,勉強(qiáng)決陰者也。 上六,在決之終,群陰退盡,只有識神一陰未消,其時當(dāng)決,其勢必滅,陽氣一進(jìn),陰氣即化,是以無號終有兇。陰氣之無號,即陽氣之孚號,陰氣之終兇,即陽氣之終吉。此陽氣純?nèi)?,陰氣悉化之決者也。 然則,決陰之道,不可太剛,不可太柔,必須剛中有柔,柔中有剛,漸次而決,進(jìn)一分陽,退一分明,陽氣進(jìn)全,陰氣自化。若不知急緩運(yùn)用,速欲成功,反助陰氣,有傷陽氣,陰氣終不能退,故退陰之道,須要深明火候耳。 上乾下巽(姤卦第四十四) 姤:女壯,勿用取女。 初六,系于金柅,貞吉。有攸往,見兇,羸豕孚蹢躅。 九二,包有魚,無咎,不利賓。 九三,臀無膚,其行次且,厲無大咎。 九四,包無魚,起兇。 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隕自天。 上九,姤其角,吝,無咎。 姤者,遇也。不期而相遇之義。卦體一陰而入于五陽之下,五陽而遇一陰,故謂姤。此防陰保陽之卦,承上益卦而來。益者,增其陽之不足也。增其不足,必自一陽增至于六陽,陽純?nèi)笠?。然陽極必生陰,一陰潛生,陽氣即傷,故彖辭所以直謂姤,女壯也。但陽極必陰者,造化順行后天之道,而能借陰全陽者。 圣人逆運(yùn)先天之學(xué),如本卦二五,剛而得中,通權(quán)達(dá)變,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可以出入乎陰陽之中,而不為陰陽所拘,用六而不為六所用,如遇女不取,陰氣雖壯,終聽命于陽氣,不但陽氣不傷,而且陰氣亦漸消化,此防陰之功所由貴也。 初六,一陰潛生,其力足以敵五陽,如金柅能以止車于不行。修道者,守貞不失,防患于早,為吉。若有妄動,自招其陰,則兇。特以一陰進(jìn)而群陰皆動,如一羸豕,能以引群豕而蹢躅,其機(jī)雖微,為害最大。此陰氣之始生也。 九二,剛以柔用,戒慎恐懼,能防始生之陰,如魚在包中不能為害,其利在主不在賓,蓋已伺之于早矣。此防陰于未發(fā)也。 九三,剛而自恃,不能防閑于早,陰氣已發(fā),制伏甚難,道心中人心相雜,如臀無膚,其行次且,主宰不定矣。幸其剛而守正,日乾夕惕,危厲自處,可無以陰傷陽之咎矣。此防陰于已發(fā)也。 九四,剛而失守,不能防陰而縱陰,坐觀成敗,道心有昧,人心亂生,禍起蕭墻,如魚出包中,無所不至矣。此不知防陰而見傷也。 九五,剛健中正,天人混合,以道心而制人心,如以杞之陽,包瓜之明,黜聰毀智,光華內(nèi)含,陰氣不得而近之,以是處姤,人力可以回天,陽氣不傷,陰氣自化矣。此以陽防陰而無傷也。 上九,剛而高亢,不能防陰于早,陽極必陰,剛極必敗,金丹得而復(fù)失,自取其咎,與陰無咎。此防陰不早而終傷也。 六爻或知防陰,或不知防陰,或防陰于早,或防陰于遲,求其防于早,而陰不能生,其惟九二,以陽統(tǒng)陰,使其自消自化,得其中正者,其惟九五乎。防陰得其中正,用六而不為六所用,借陰保陽,不在是乎。 ....................................................待續(xù).......................................................................... 資料來源于網(wǎng)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