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隨著人流走出岳陽火車站時,一直有一種夢幻般的感覺,就要看到心馳神往的岳陽樓了,心中竟萌生一陣激動。
岳陽,是一個耳熟能詳?shù)拿?,知道岳陽還是源于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陽樓記》,這篇被收錄進中學語文課本的優(yōu)美散文,幾乎為所有學子所喜愛,而文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成為人們抒發(fā)理想和抱負的座右銘。
在中學時,《岳陽樓記》是指定須背誦的古文,那時,我們都能背誦得滾瓜爛熟,直到幾十年后的現(xiàn)在,對于喜愛文學的我來說,仍能脫口而出,念念不忘。
歷史上,曾把黃鶴樓、縢王閣和岳陽樓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而黃鶴樓和縢王閣我早些年已登臨過,唯獨岳陽樓一直留在夢中,未能如愿。一千多年前,崔顥在黃鶴樓遙看芳草萋萋的鸚鵡洲,慨然題詩“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讓我也徒生出一種淡淡的鄉(xiāng)思來,而站在縢王閣上俯瞰浩蕩的贛江在眼前流過,似乎又能回味王勃“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妙意境。那么,此時正是初春時節(jié),登岳陽樓是否能觀賞到范仲淹筆下“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的洞庭風光呢?思緒綿綿,帶給我的是無限的憧憬。
三月末,前往武漢大學參加博友的櫻花詩會,“談笑有鴻儒,來往無白丁”,幾天的相聚,大家詩酒和唱,難舍難分。在依依惜別之際,我決定與來自湖南岳陽的博友漫步芳林同去岳陽,他是回家鄉(xiāng),而我則專為尋訪岳陽樓,游覽洞庭湖。
離開武漢市,列車一路向南,只兩個小時車程,于中午時分到達湘北名城岳陽市。漫步芳林是岳陽人,對岳陽樓可謂了如指掌,熟門熟路,走出火車站,他帶領我乘公交車直奔岳陽樓。
岳陽城并不大,公交車很快就到了洞庭湖邊,兩座古樸的城樓呈現(xiàn)在眼前,其中一座城樓題有“瞻岳門”字樣,我在想,這一定是古時進入岳陽樓的必經之地。周圍辟有一個規(guī)模宏大的巴陵廣場,而洞庭湖也一覽無余,遠望之下,煙波浩淼,讓人心襟舒展。廣場中央,一尊巨大的“后羿射巴蛇”雕塑映如眼簾,英姿勃發(fā)的后羿鼓張怒弓,正搭箭射殺張牙舞爪的巴蛇,這是相傳古時發(fā)生在洞庭湖的故事。
后羿射日的傳說為人所盡知,但對后羿射巴蛇卻知之不多。原來這出自《山海經》:堯使羿“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讀yayu,古代傳說的一種兇獸),斷修蛇于洞庭,擒封狶(讀xi,大野豬)于桑林,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焙篝嗌錃⒘诉@條潛出巴山,又經長江入洞庭湖興風作浪,涂炭生靈的修蛇,修蛇死于濱水后,拋尸如丘,積骨成陵,后來人們便將此地稱為巴陵。環(huán)繞瞻仰這尊雕塑,了解了岳陽古稱巴陵的來歷,更為洞庭湖增添神奇的色彩,足以讓人產生神話般的聯(lián)想。
巴陵廣場依著銜遠山,吞長江,氣象萬千的洞庭湖,已成為岳陽人的休閑處所,到處可見扶老攜幼的人們在這放風箏和漫步嬉戲。沿著湖畔,修建有蜿蜒的環(huán)湖小徑,春花碧草,柳絲拂面,古城亭臺,湖光波影,初春清涼的湖風徐徐吹來,讓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而伴隨著你的腳步,還可以邊走邊讀一塊塊古詩碑,如李白“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杜甫“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等,又可讓人融于這濃濃的詩情畫意之中。
我的心在惦念著岳陽樓。漫步芳林說,岳陽樓與湖畔公園一城相隔,穿過古城墻而上,就可看到了。果然,走上城墻后,題有“巴陵勝狀”巨匾的古建筑映入眼簾,門柱兩旁懸掛著“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對聯(lián),里面就是聞名古今的岳陽樓了,難怪聽介紹說,岳陽樓聳立在岳陽西門城頭,緊靠洞庭湖畔。
進入大門,眼前展示的是“五朝樓觀”,岳陽樓金黃色的尖頂在綠樹間若隱若現(xiàn)。岳陽樓的歷史可謂久遠,其前身為三國東吳時魯肅為訓練水師而建的閱兵臺,西晉南北朝時也稱著“巴陵城樓”,后因李白為樓賦詩,才改稱岳陽樓。這“五朝樓觀”是以青銅制作的巨型模型,可以讓游人在觀賞之余了解岳陽樓自唐、宋、元、明、清以來,不同時期不同建筑風格的歷史演變。
一千多年來,木結構的岳陽樓飽受風雨侵襲和水患兵燹,屢毀屢修,據(jù)說有史可查的修葺了30余次。清人張德容的《重修岳陽樓記》記載,每當岳陽樓圮毀之時,“則波橫巨浪,沖擊于其下,遷客騷人矯首而太息”,而每次重修后,“則層檐冰閣,岌頌于其上,文人才士登眺而徘徊”,可見岳陽樓在歷史上的影響之深遠。
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寫道:岳陽樓“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當我站在“南極瀟湘”牌坊下,遠可眺望碧波萬頃,浮光耀金的洞庭湖,而岳陽樓也近在咫尺,這時的心情,與范公所述十分相似,有種興奮,有種期待。
跨過牌坊,就來到岳陽樓前。只見三層飛檐的木結構樓宇,遠沒有黃鶴樓和縢王閣的高大雄偉,但其樓頂層疊相襯,拱而復翹極像古代將軍的頭盔,這種線條流暢、風格獨特的造型,卻在古建筑上獨樹一幟。作為當年的閱兵臺,應該說三層足矣,是不需要太過于高大的,便于俯瞰指揮航行于洞庭湖上的戰(zhàn)船,有它的適用價值?,F(xiàn)在我們看到的岳陽樓,盡管是1984年重修,但仍沿襲了清光緒年間所建時的形制,保留了歷史的原貌,這才是尊重歷史。
宋慶歷四年春(1044年),縢子京因受誣告被貶至岳州,那時岳陽樓已坍塌,他發(fā)憤用一年時間把岳陽治理的“政通人和,百廢俱興”,并于慶歷五年重修了岳陽樓。樓既重修,他覺得“樓觀非有文字稱記者不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成著”,于是縢子京想請他的好友,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為樓題記。當時范仲淹與縢子京的遭遇一樣,因主張改革,被貶知河南鄧州,他倆人一南一北,心懷大志,惺惺相惜。為了方便范仲淹為岳陽樓題記,縢子京委人畫了一幅《洞庭晚秋圖》隨信附上,范仲淹在參閱了這幅《洞庭晚秋圖》的美妙意境后,奮筆疾書,寫下了哲理深刻、文字優(yōu)美的千古名篇《岳陽樓記》。范仲淹并未登臨岳陽樓,卻能把洞庭湖的美麗風光與志士仁人的遠大抱負巧妙地結合起來,不能不說是心領神會,融會貫通的神來之筆!
我是把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印在腦子里走進岳陽樓的。樓內廊柱緊湊,翹檐椽接,有木梯可供登臨直上,樓內有不少前賢的對聯(lián)和詩賦,讓人感受到岳陽樓濃郁的歷史文化氣息,其中李白題寫的對聯(lián)“水天一色、風月無邊”更是寥寥數(shù)語,將岳陽樓的韻味描繪的淋漓盡致。
岳陽樓雖僅為三層,但因地勢高聳,視野遼闊。站在三樓低檐之下,憑欄眺望,波光粼粼的八百里洞庭一齊奔來眼底,正有范仲淹文中那種“浩浩蕩蕩,橫無際涯”的神韻。湖面上舟楫不絕,芳洲染綠,富有傳奇的君山島也歷歷在目。斜陽映照,樓湖爭輝,岳陽樓金黃樓面和周圍亭閣的綠色琉璃瓦頂構筑了一幅色彩斑斕的畫面。明人楊基在登樓時留詩:“春色醉巴陵,闌干落洞庭。水吞三楚白,山接九嶷青”,讓人很有同感。而李白更是詩道:“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币粋€“醉”字,道出了所有登樓攬勝人的心情。望著陽光輝灑,一派郁郁青青的洞庭春色,我的思緒亦遐想著范仲淹筆下若遇淫雨連綿,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時登樓的蕭然,又沉浸在長煙一空,皓月千里,靜影沉壁,漁歌互答的夜晚登臨岳陽樓的那種浪漫之情。
在岳陽樓旁,有雙公祠。在祠里,我們見到了縢子京和范仲淹的塑像,兩個同病相憐,志趣相投的友人走到了一起。雙公祠的一幅對聯(lián):“一湖一樓一記浮乾坤控南北敘樂憂江山勝景輝映千古;雙公雙績雙德聯(lián)珠壁會風云昭日月文壇佳話風播九州”,為岳陽樓留下了一筆千古重彩。
岳陽樓的左右兩側,分別有仙梅亭和三醉亭兩處勝跡。仙梅亭初建于明崇禎年間,因挖出有枯梅圖案的石板,傳為仙跡而名,后塌圮,清乾隆年于遺址復建。三醉亭則源于八仙之一的呂洞賓“三醉岳陽樓”的典故,因岳陽山好、水好、酒好,呂仙每登岳陽樓必大醉,這與李白題詩“醉殺洞庭秋”真是不謀而合,后于清代修建此亭。仙梅亭和三醉亭與岳陽樓三足鼎立,相映成趣,留給人更多的懷古空間。
令人意外的是,在岳陽樓的東北隅,僻靜處藏有小喬之墓。進入古色古香,普通似民居的庭院,迎面照壁上書刻東坡先生《念奴嬌.赤壁懷古》中“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的詞句,而壁后便是芳草萋萋,綠樹掩映的墓園。據(jù)史料記載:“吳孫策攻皖,得喬公二女,自納大喬,而以小喬歸周瑜,后卒葬于此?!鼻皫啄甑桨不諒]江一游,得知二喬原是東漢廬江人氏,小喬死后歸葬于廬江城西郊,當?shù)匕傩账追Q為“瑜婆墩”,可岳陽樓側又有一座小喬墓,亦或是衣冠冢,也未可知。杜牧有《赤壁》詩,其中“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即說這段歷史。如今春去春回,花落花開,小喬靜靜地安臥在岳陽樓的一隅,游人紛至沓來瞻仰,你又何曾寂寞?
從岳陽樓而下,可見“南極瀟湘”牌坊反面又題刻“江上風清”,這又是一幅何其美麗的畫面。春花秋月,夏陽冬雪,洞庭湖的四時景色各有不同,難怪范仲淹覽物思情,借景喻志,既留下了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的感慨,又抒發(fā)了心曠神怡,寵辱皆忘的欣喜,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達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境界。
范仲淹在《岳陽樓記》文后感嘆道:“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此刻我相信,岳陽樓因《岳陽樓記》而名揚四海,同樣,人們也會理解你當時抒發(fā)的坦蕩胸懷,與岳陽樓永存。
兩座古樸的城樓呈現(xiàn)在眼前,其中一座城樓題有“瞻岳門”字樣,是古時進入岳陽樓的必經之地
廣場中央,一尊巨大的“后羿射巴蛇”雕塑映如眼簾,英姿勃發(fā)的后羿鼓張怒弓,正搭箭射殺張牙舞爪的巴蛇,這是相傳古時發(fā)生在洞庭湖的故事
沿著湖畔,修建有蜿蜒的環(huán)湖小徑,春花碧草,柳絲拂面,古城亭臺,湖光波影,讓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
伴隨著你的腳步,還可以邊走邊讀一塊塊古詩碑,又可讓人融于這濃濃的詩情畫意之中
巴陵廣場附近有熱鬧的汴河街,供應各種小吃和湖南土特產
李白有詩“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走上城墻后,題有“巴陵勝狀”巨匾的古建筑映入眼簾,門柱兩旁懸掛著“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對聯(lián),里面就是聞名古今的岳陽樓
進入大門,眼前展示的是“五朝樓觀”,岳陽樓金黃色的尖頂在綠樹間若隱若現(xiàn)
“五朝樓觀”是以青銅制作的巨型模型,可以讓游人在觀賞之余了解岳陽樓自唐、宋、元、明、清以來,不同時期不同建筑風格的歷史演變
人們坐在亭臺休憩,洞庭湖一覽無余,遠望之下,煙波浩淼,讓人心襟舒展
當我站在“南極瀟湘”牌坊下,遠可眺望碧波萬頃,浮光耀金的洞庭湖,而岳陽樓也近在咫尺,這時的心情,與范公所述十分相似,有種興奮,有種期待
岳陽樓旁,有雙公祠。在祠里,我們見到了縢子京和范仲淹的塑像,兩個同病相憐,志趣相投的友人走到了一起
“巴陵勝狀”取自范仲淹《岳陽樓記》
三層飛檐木結構的岳陽樓,遠沒有黃鶴樓和縢王閣的高大雄偉,但其樓頂層疊相襯,拱而復翹極像古代將軍的頭盔,這種線條流暢、風格獨特的造型,卻在古建筑上獨樹一幟
站在三樓低檐之下,憑欄眺望,波光粼粼的八百里洞庭一齊奔來眼底
岳陽樓金黃樓面和周圍亭閣的綠色琉璃瓦頂構筑了一幅色彩斑斕的畫面
仙梅亭和三醉亭與岳陽樓三足鼎立,相映成趣,留給人更多的懷古空間
岳陽樓雖僅為三層,但因地勢高聳,視野遼闊
湖面上舟楫不絕,芳洲染綠,富有傳奇的君山島也歷歷在目
岳陽樓1984年重修,仍沿襲了清光緒年間所建時的形制,保留了歷史的原貌
令人意外的是,在岳陽樓的東北隅,僻靜處藏有小喬之墓
古色古香,普通似民居的庭院,迎面照壁上書刻東坡先生《念奴嬌.赤壁懷古》中“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的詞句,而壁后便是芳草萋萋,綠樹掩映的墓園
春去春回,花落花開,小喬靜靜地安臥在岳陽樓的一隅,游人紛至沓來瞻仰,你又何曾寂寞
范仲淹在《岳陽樓記》文后感嘆道:“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此刻我相信,岳陽樓因《岳陽樓記》而名揚四海,同樣,人們也會理解你當時抒發(fā)的坦蕩胸懷,與岳陽樓永存
巴陵廣場已成為岳陽人的休閑處所,到處可見扶老攜幼的人們在這放風箏和漫步嬉戲
當我隨著人流走出岳陽火車站時,一直有一種夢幻般的感覺,就要看到心馳神往的岳陽樓了,心中萌生一陣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