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讀文章,晚上看評論。 中醫(yī)書友會第1485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yī)人成長 I導(dǎo)讀:此文介紹的“腰痛八法”全面而周到,詳細介紹了每一法的腰痛特征、取穴原則以及針灸方法。并在文后附有詳細醫(yī)案和體會心得,都是臨床的經(jīng)驗之談,讀后收獲頗豐,推薦大家閱讀。(編輯/居業(yè)) 周楣聲針灸治療腰痛八法 作者/魏從建 周楣聲(指導(dǎo)) 腰關(guān)節(jié)是人身之樞紐,是上、下部的連接部分,活動量與活動范圍最大,負荷最重,且無肋骨和髖骨的保護和支撐,所以極易損傷,而腰痛也就成為常見的臨床癥狀與多發(fā)病之一,中醫(yī)治療腰痛內(nèi)治外治方法甚多,其中特以針灸療法最為常用而有效。但在臨床上大多是東鱗西爪,雜亂無序。 筆者從師臨床多年、深深體會到,周師對湯液的理法方藥與針灸的理法方穴,均能有條不紊,全面周到,特將其平日治腰痛的方法與驗案,歸納整理,列為八法,作為隨師之心得,并提供切磋交流。 一、天應(yīng)取穴法 腰痛特征:疼痛位置固定。 取穴原則:尋取痛區(qū)中心壓痛明顯處。 針灸方法:針刺或以火針代灸?;疳樋捎么箢^針代替,燒紅后垂直刺入皮膚約3mm,可按壓片刻再去針,一般以一穴為準,在同一孔穴可重復(fù)1~2次。 二、遠近相呼法 腰痛特征:腰痛、影響下肢運動。 取穴原則:在患處就近取穴與遠道取穴相結(jié)合(循經(jīng)或不循經(jīng),上肢或下肢均可)。常用就近取穴:阿是穴或腰夾脊(相應(yīng)的),大腸俞、腎俞等;遠道取穴:委中、陽陵泉、承山、昆侖等,一般按腰痛的部位只選一組穴,即遠近各一穴。 針灸方法:以針刺為主,在近處進針得氣后停針不動、再于遠處循經(jīng)取穴(或不循經(jīng)),進針,得氣后即加強手法,令氣直達病所即停,隨即瀉第一針,再下第二針處催氣至病所,如此三度而行之,使病衰痛止為度,近處瀉,遠處補,可雙手同時運針。 三、從陰引陽法 腰痛特征:腰痛連及下肢內(nèi)側(cè)及下腹者。 取穴原則:前病后取為從陽引陰,后病前取為從陰引陽,正腰痛前取陰交穴,側(cè)腰痛取同側(cè)天樞,亦可在病痛處腹部對應(yīng)點取穴。 針灸方法:采取灸架固定薫灸較針刺療效好而持久,如出現(xiàn)灸感,且能自前向后直達腰部者,療效最佳。 四、上下交征法 腰痛特征:腰痛,痛無定處或二便不能用力。 取穴原則:取上、下肢應(yīng)病要穴以手足同治,上肢可取腕骨或后溪,下肢常取足三里、申脈,可取同側(cè)上、下肢穴位,亦可交叉取穴,上下任選一組。 針灸方法:以針刺為主,可雙手同時運針,催上、下之氣相接并直達病所。 五、俞募相連法 腰痛特征:腰痛范圍較大,延及脅肋或前后陰部。 取穴原則:腹、背部同時取穴、前取募穴,后取俞穴,如前取石門(或陰交),后取三焦俞,或前取京門后取腎俞,亦可取大腸俞和天樞。 針灸方法:灸或針,可前后同取,亦可輪流選之。 六、獨取耳尖法 腰痛特征:腰痛劇烈,病程較短,由急性閃挫傷所致。 取穴原則:雙側(cè)耳尖穴,以右耳尖穴為必取。 針灸方法:耳輪水針或點灸,耳輪水針多在耳尖穴注射5%利多卡因0.2~0.4ml,以局部皮膚腫脹色蒼白為度。 七、同中求異法 腰痛特征:腰痛有多種兼癥者。 取穴原則:隨兼癥不同而取不同的穴位,腰痛不能舉足取申脈,腰痛不能小便取太沖,腰膝拘攣痛取陰交,腰痛連髖,脊強不可轉(zhuǎn),取腰俞。 針灸方法:針或灸,其他參見三、四、五法。 八、左右開弓法 腰痛特征:雙側(cè)腰痛或雙側(cè)輕重不一。 取穴原則:雙側(cè)同時取穴,取穴方法參照二、三、四、五法。 針灸方法:針、灸,或點灸,具體可參照二、三、四、五法。 病案舉例 1.急性腰扭傷 王× ×,男,30歲,用力不慎致腰部疼痛半天,不能俯仰轉(zhuǎn)側(cè),咳嗽或腹壓增加時疼痛更劇,由他人扶掖來診,體檢:患者被動體位,第4、5腰椎右側(cè)腰肌壓痛明顯,直腿抬高試驗、拇趾背伸試驗均為陰性。診斷為:急性腰扭傷。 取穴:用獨取耳尖法,取雙側(cè)耳尖穴,用利多卡因進行穴位注射,每穴0.3~0.4ml,以皮膚隆起、蒼白為度。治療后即見減輕,第二天有反復(fù),再予前治療,3次痊愈。 2.腰椎骨質(zhì)增生 喬× ×,女,50歲,腰痛3年余,加重1個月,腰部活動不利,放射至左下肢,伴麻木,行走10米遠左右即需休息片刻,體檢:腰4、5左邊壓痛,且向左下肢放射,患側(cè)殷門、委中、承山均有壓痛,X片示:腰椎變直,第4、5腰椎骨質(zhì)增生。診斷:腰椎病。 取穴:天應(yīng)取穴與遠近相呼法合用,取腰4、5左邊壓痛點和承山,先針腰4、5壓痛穴,如此反復(fù)三次,腰痛大減。遂取灸架固定熏灸腰4、5壓痛穴,共治10次,患者腰痛緩解,隨訪半年未復(fù)發(fā)。 3.風濕性腰肌筋膜炎 張× ×,女,52歲,患者腰痛7年余,勞累或天氣變化時疼痛加劇,得溫則舒,疼痛部位不定,或在左,或在右,或伴右下肢疼痛酸脹,或移于左下肢。體檢:兩側(cè)腰肌廣泛性腰痛,血檢抗“o”800,血沉25mm/h,類風濕因子陰性。診斷:風濕性腰肌筋膜炎。 取穴:以上下交征與俞募相連法為主加減,每日治療2次,上午取風池、手足三里、后溪、申脈(均雙側(cè)),平補平瀉,上、下同時運針,使氣至病所,下午取三焦俞(雙側(cè)),陰交穴、熏灸,5次顯效,9次疼痛消失,后以熏灸陰交20天鞏固療效,2年后隨訪,未再疼痛。 4.隱性脊柱裂 王× ×,女,35歲,腰痛多年、疾病綿綿,近因受涼而腰痛加劇,腰正中疼痛,不能俯仰,體檢:第5腰椎壓痛明顯,X片:腰5 骶1隱性脊柱裂。 取穴:從陰引陽法,選用:陰交,灸架固定熏灸20分鐘后。熱流直向痛處透去,1小時后熱流消失而停灸??祻?fù)治療7次,患者腰痛及局部壓痛皆停消失而停止治療。 體會與心得 一、用針與灸治療腰痛,以灸法的效果較為持續(xù)穩(wěn)定,反復(fù)者少,針刺則相對遜色,而火針代灸,由火針所致的針孔與直接灸的灸瘡基本相同,故具針與灸的雙重作用,對于腰椎骨質(zhì)增生等所致之慢性腰痛。在其壓痛明顯處進針,癥狀能得到較長時間的緩解與保持穩(wěn)定,用灸架固定熏灸,很多人出現(xiàn)灸感直達病所的理象。這說明穴病相連,出現(xiàn)這種感覺的常收事半功倍之效。這是手持艾灸法無可比擬的。 二、臨床實例證明,隱性脊柱裂或腰椎骨質(zhì)增生之類患者,用針、灸或火針代灸治療后,脊柱裂未閉。骨質(zhì)增生未見消退,但癥狀則能緩解。其機理尚待探討,有人認為脊柱裂與骨質(zhì)增生之類病理結(jié)構(gòu)與鄰近組織之間能產(chǎn)生某種致癌物質(zhì),當這些部位接受火針或他種療法作用后,改變了其互相關(guān)系,產(chǎn)生了一種新的組織間的平衡,故而脊柱裂未閉合,增生骨質(zhì)未消退而疼病卻大大減輕或消失,這種關(guān)系有待進一步探討與證實。 三、腰痛是流行性出血熱的主要體征之一,貫穿在流行性出血熱的全部病理過程之中,吾師采用陰交四針(陰交、命門、左右腎俞),能使腰痛立即緩解與消失,而對其他原因所致之腰痛應(yīng)用本組穴位也可有效,但不能如流行性出血熱之腰痛神奇,而陰交四針也有俞募相連,從陰引陽之意在內(nèi)??梢姲朔ㄟm應(yīng)癥既是各有偏重。而八法本身也隨時在變通。 四、腰痛由軟組織損傷或腰肌勞損所致者,收效快,恢復(fù)后癥狀亦不易回彈,風濕性腰痛,收效較慢,且常反復(fù)。兩者均以2、4、6法為常用,痛無定處以2、5、8法為常用,腰痛延及下肢者,可以2、5、6、7、8法參而用之,治療腰痛和其他病癥一樣,不能為一方一法所拘,針灸的最大特點就是異病同治,立法只是便于心中有數(shù),而免臨癥下手猶疑,而且各法之間也是由于各人應(yīng)用的體會不同,而效果也有所差異,這也是我隨師的粗淺體會。 五、臨床上運用異病同治的針灸方法。就可以少勝多,減少與節(jié)省許多醫(yī)療設(shè)備。但也要同病異治,使許多有效的治療方法皆為我用,更何況腰痛的原因眾多,證候復(fù)雜,而針灸八法也只是眾多治療方法中之一法而已,諸如推拿、拔罐、刺絡(luò)、敷貼、中藥湯劑等均不可偏廢,只有左右逢源,才能相得益彰。
I 版權(quán)聲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