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象思維:所謂形象思維,也就是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始終伴隨著形象、情感以及聯想和想象,通過事物的個別特征去把握一般規(guī)律從而創(chuàng)作出藝術美的思維方式。形象思維能力的大小往往決定一個人的審美水平。形象思維始終伴隨著形象,是通過“象”來構成思維流程的,就是所謂的神與物游。形象思維始終伴隨著感情形象思維離不開想象和聯想。 特點: a.形象性是形象思維最基本的特點。形象思維所反映的對象是事物的形象,思維形式是意象、直感、想象等形象性的觀念,其表達的工具和手段是能為感官所感知的圖形、圖象、圖式和形象性的符號。形象思維的形象性使它具有生動性、直觀性和整體性的優(yōu)點。 非邏輯性 b.形象思維不像抽象(邏輯)思維那樣,對信息的加工一步一步、首尾相接地、線性地進行,而是可以調用許多形象性材料,一下子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形象,或由一個形象跳躍到另一個形象。它對信息的加工過程不是系列加工,而是平行加工,是面性的或立體性的。它可以使思維主體迅速從整體上把 c.握住問題。形象思維是或然性或似真性的思維,思維的結果有待于邏輯的證明或實踐的檢驗。 d.形象思維對問題的反映是粗線條的反映,對問題的把握是大體上的把握,對問題的分析是定性的或半定量的。所以,形象思維通常用于問題的定性分析。抽象思維可以給出精確的數量關系,所以,在實際的思維活動中,往往需要將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巧妙結合,協同使用。 e.想象是思維主體運用已有的形象形成新形象的過程。形象思維并不滿足于對已有形象的再現,它更致力于追求對已有形象的加工,而獲得新形象產品的輸出。所以,想象性使形象思維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優(yōu)點。這也說明了一個道理;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通常都具有極強的想象力。 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不同,它不是以人們感覺到或想象到的事物為起點,而是以概念為起點去進行思維,進而再由抽象概念上升到具體概念——只有到了這時,豐富多樣、生動具體的事物才得到了再現,“溫暖”取代了“冷冰冰”??梢?,抽象思維與具體思維是相對而言、相互轉換的。只有穿透到事物的背后,暫時撇開偶然的、具體的、繁雜的、零散的事物的表象,在感覺所看不到的地方去抽取事物的本質和共性,形成概念,才具備了進一步推理、判斷的條件。沒有抽象思維,就沒有科學理論和科學研究。然而,抽象思維不能走向極端,而必須與具體思維相結合,由抽象上升到具體。 2.意識與無意識 無意識是那些在正常情況下根本不能變?yōu)橐庾R的東西。無意識活動在人的心理中是很普遍的。我們每個人都有做夢的經驗,夢境的內容可能被我們意識到,但夢的產生和進程是我們意識不到的,也是不能進行自覺調節(jié)和控制的。人的自動化了的活動,在通常情況下我們是意識不到這類活動的結構的。無法回憶起的記憶或無法理解的情緒常屬于無意識之列。偶爾,無意識中的一些東西也會闖入意識之中,諸如失言說漏了嘴、筆誤,會把無意識中的愿望泄露出來。有意識的動作或經驗可能在夢境、聯想和神經緊張癥中表現為無意識的東西。無意識活動也是人反映外部世界的一種特殊形式。人借助于它來回答各種信號,而未能意識到這種反應的整個過程或它的個別階段。在人的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意識活動和無意識活動是緊密聯系著的。意識和無意識都是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3.藝術靈感:所謂藝術靈感,藝術靈感是指在藝術活動中主體情緒激動、思路暢通、創(chuàng)造力極強的思維狀態(tài)。 特征:藝術靈感具有突發(fā)性、迷狂性、創(chuàng)造性的特征。 a.突發(fā)性和模糊性,由于是沒有在顯意識領域單純地遵循常規(guī)邏輯過程所形成,所以靈感直覺思維產生的程序、規(guī)則以及思維的要素與過程等都不是被自我意識能清晰地意識到的,而是模糊不清、“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 b.獨創(chuàng)性,獨創(chuàng)性是定義靈感思維的必要特征。不具有獨創(chuàng)性,就不能叫靈感思維。 c.非自覺性,其他的思維活動,都是一種自覺的思維活動,靈感直覺思維的突出性,必然帶來它的非自覺性。 d.思維靈活活動的意象性,在靈感直覺思維活動過程中,潛意識領域或顯意識領域總伴有思維意象運動的存在。沒有意象的暗示與啟迪就沒有思維的頓悟。 e.思維高度靈活的互補綜合性,思維高度靈活的綜合互補性是其思維的重要特征,如潛意識與顯意識的互補綜合,邏輯與非邏輯的互補綜合,抽象與形象的互補綜合等等。 產生基礎: ①觀察分析。在進行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的過程中,自始至終都離不開觀察分析。觀察,不是一般的觀看,而是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有選擇地去觀看和考察所要了解的事物。通過深入觀察,可以從平常的現象中發(fā)現不平常的東西,可以從表面上貌似無關的東西中發(fā)現相似點。在觀察的同時必須時行分析,只有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才能引發(fā)靈感,形成創(chuàng)造性的認識。 ②啟發(fā)聯想。新認識是在已有認識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舊與新或已知與未知的連接是產生新認識的關鍵。因此,要創(chuàng)新,就需要聯想,以便從聯想中受到啟發(fā),引發(fā)靈感,形成創(chuàng)造性的認識。 ③實踐激發(fā)。實踐是創(chuàng)造的陣地,是靈感產生的源泉。在實踐激發(fā)中,既包括現實實踐的激發(fā)又包括過去實踐體會的升華。各項科技成果的獲得,都離不開實踐需要的推動。在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迫切解決問題的需要,就促使人們去積極地思考問題,廢寢忘食地去鉆研探索,科學探索的邏輯起點是問題。因此,在實踐中思考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是引發(fā)靈感的一種好方法。 ④激情沖動。積極的激情,能夠調動全身心的巨大潛力去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在激情沖動的情況下,可以增強注意力,豐富想象力,提高記憶力,加深理解力。從而使人產生出一般強烈的、不可遏止的創(chuàng)造沖動,并且表現為自動地按照客觀事物的規(guī)律行事。這種自動性,是建立在準備階段里經過反復探索的基礎之上的。這就是說,激情沖動,也可以引發(fā)靈感。 ⑤判斷推理。判斷與推理有著密切的聯系,這種聯系表現為推理由判斷組成,而判斷的形成又依賴于推理。推理是從現有判斷中獲得新判斷的過程。因此,在科技創(chuàng)新的活動中,對于新發(fā)現或新產生的物質的判斷,也是引發(fā)靈感,形成創(chuàng)造性認識的過程。所以,判斷推理也是引發(fā)靈感的一種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