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8日晚上 8:00,“知乎大神”采銅老師帶新書《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做客北京趁早讀書會,在線上為我們帶來了一場干活滿滿的分享。 采銅老師的分享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主題分享:“心智革命與新時代專家的自我養(yǎng)成”(原名:如何打造自己的知識系統(tǒng));第二部分是新書《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介紹,包括章節(jié)結構、寫作背景和過程、適合受眾等;第三部分是互動提問環(huán)節(jié),共約90分鐘。 被稱為知乎大神的他究竟是誰? 知乎第41161號用戶,至今為止,他擁有538263名粉絲、貢獻了981個回答、獲得了538919個贊同 、124666次感謝。他的每一次回答,都振聾發(fā)聵,引來上萬人的喝彩。 ——被公認為“知乎精神”的代表者之一,他的較真與理想主義在這個浮躁的時代贏得了無數(shù)人的點贊! ——他曾出版的電子書 知乎「鹽」系列之《深度學習的藝術》 《開放的智力》連續(xù)84周占領同類書榜首,全五星評價,豆瓣9.4分高分推薦! ——最新著作《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受到馬伯庸、張佳瑋、劉未鵬、戰(zhàn)隼、周曉農(nóng)、梁邊妖、李松蔚、動機在杭州鼎力推薦。 一、心智革命與新時代專家的自我養(yǎng)成 采銅老師分別從知識遷移、信息篩選、洞察深層結構、構建心智模塊四個方面對“心智革命與新時代專家的自我養(yǎng)成”進行解讀。 1.心智革命:知識遷移與遠距聯(lián)結 首先,采銅老師希望帶領大家去思考:我們要成為時代的專家,知識的目標是什么? “收益半衰期”理論源于采銅老師在“知乎”上的一篇文章。 “收益半衰期”事件是指收益隨時間衰減的速度,半衰期長的事件,對我們的影響會持續(xù)地較久、較長。 比如長半衰期事件有:找到自己的真愛,學會一種有效的思維方法,完成一次印象深刻的旅行,與大牛進行一場意味深長的談話;練一小時書法,背誦一首詩,看一本經(jīng)典小說,讀懂哲學著作的一個章節(jié),多重復一次技能練習,認真地回復一封友人的郵件。 但是我們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往往會追求短時間的收益最大化,做一些高價值、短半衰期短事情(如買一件時髦衣服、玩一下午手游、吃一頓大餐等)。因此,我們應多做一些長半衰期短事情。 在“收益半衰期”理論在知乎火了之后,采銅老師開始反思:為什么這個答案會火?他認為是因為自己用了一種特別的表達方式,把核物理學中“半衰期”的概念遷移到我們?nèi)粘I钪?,顯得特別形象同時也很有說服力?!鞍胨テ凇庇纱松墳橐环N二階知識。 這件事兒讓采銅老師認識到:如果我們善于把不同領域的知識遷移到我們熟悉的領域,很可能就會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個知識點從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出不同的東西,它既有原本意義,同時也可以通過遷移,進行二次解讀,應用到其他情境中,從而這個知識就變?yōu)槎A知識。 與兩類知識對應,也存在兩種專家——常規(guī)型專家和適應型專家。 常規(guī)型專家:只解決常規(guī)型的任務。 適應型專家:更高階更高級的專家,在解決問題時更高效和創(chuàng)造性,而創(chuàng)造性來源于知識的遷移。為什么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掌握了更多的二階知識,因此他們能夠靈活地解決從沒遇到過的、新的問題。 如果我們只學習自己本領域內(nèi)的知識,會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學習的很多東西會快速過時。因此,采銅老師指出:我們的目標不僅要成為常規(guī)型專家,還要成為適應型專家;我們不僅要學習本領域本專業(yè)的知識,與此同時還要學習從其它領域的遷移過來的知識,這些將豐富我們知識體系和知識庫,讓我們變得更靈活,更有創(chuàng)造性的去解決一些復雜性問題。 2.信息篩選:專精為主,博覽為輔 確定知識的目標之后,就要進行信息的篩選。信息篩選的原則是:內(nèi)心中要有一個或若干個主旨問題,在主旨問題的牽引下實施學習。 主旨問題是需要我們長期去解答的、一個復雜的求知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需要花相當長時間一步步去收集材料、去思考、去探索,甚至去做些實驗,才能解答。 用主旨問題篩選信息,意味著不要局限于學科邊界內(nèi)。當我們?nèi)ニ伎家粋€很深入的問題時,這個問題本身很可能是沒有學科的邊界的,因為學科的邊界是人為劃分的,而問題本身就存在于世界之中,存在于這個整體之中。所以問題就成了我們一個思考中樞,甚至信息篩選器的作用。 但是長期圍繞主旨問題篩選信息,也會造成弊端——視野窄化。我們的視野不善于關注更多、更廣闊世界的東西。為了彌補這一缺陷,需要采取輔助的形式,采銅老師稱為“隨機漫步法”,如隨手翻開一本雜志,逛書店、圖書館、看展覽,結實新朋友。日常學習中,我們可以將80%的信息用主旨問題篩選,20%的信息來自“隨機漫步?!?/p> 講到這里,采銅老師列舉了民國時期的一位百科全書式人物王云五在《專才與通才》中的一段描述:“一群的山上必有一個最高峰,但最高峰并不是平地直起的唯一峰頂,往往有許多較低的山峰環(huán)繞著它。這個最高峰好像是一項專攻的學科,而環(huán)繞著它的較低峰頂,好像是這位專家旁通的其他學科……對于專攻某一??频娜耍渌餍拚哂腥缱罡叻?,其所兼涉者有如眾峰。我之所謂通材,正可以群山式形容之。因此,我也用兩句話代表:為學當如群山式,一峰突起眾峰環(huán)。” 我們的知識結構也應該這樣,我們應有一個自己專攻、專精的領域,同時也要對其他學科有所了解、有所熟悉,這樣的知識結構比較合理。 3.選擇視角洞察深層結構 對篩選過來的信息如何加工?采銅老師建議選擇一個自己的獨特視角,進行相對深入的加工。以讀書為例,一本好書,內(nèi)涵豐富,有很多維度和側面,如果走馬觀花,很可能每個維度和側面都不會留意,但如果讀書時專門選擇某一個角度,那很可能這個角度你會看的比較深入。 這里采銅老師列舉了臺灣畫家?guī)酌?、蘇東坡的讀書法,他們的共通之處都是通過選取獨特看書的維度和視角,僅僅去截取所需要的東西,而這樣的專注對信息的加工會非常深入。 采銅老師也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讀書法——在表象之后提煉出一個深層的結構。這是一個我們在平日讀書中可有意識地使用的方法,即在一個信息的表象基礎上挖掘出一個相對性的、底層的結構,這些結構可以復用到別的場景中。 因此對信息進行深度解讀的三步曲包括:選擇個人視角,切入點;屏蔽無關信息;洞察深層結構(如構成要素、次序或流程、權重或優(yōu)先級、因果關系/反映鏈、隱喻或類比模型) 4.打散再組合:構建心智模塊 對于篩選過的信息如何處理?篩選過的信息如同樂高積木,每一塊都是采用統(tǒng)一結構單元,通過大量拼接可以形成不同的形狀、圖形和模型。對知識處理也是如此,首先要提取有價值的知識碎片,然后再組合成一個知識系統(tǒng)。 如果我們在獲取信息時只保留整體系統(tǒng),在實際運用中會發(fā)現(xiàn)很難使用,因為我們能用的僅僅是一些碎片。王云五老先生通過“記卡片”構筑知識系統(tǒng)的方法就是這樣一種方法,卡片和本子的區(qū)別在于,本子沒法重組,卡片可以不斷進行靈活地重新組合。 信息分析工作的目的是找到有價值、高價值的知識碎片,我們需要“打散再組合”思想指導組成自己的知識系統(tǒng)。采銅老師推薦了一種比較好的方法,稱為“泛主題閱讀法”:與主題閱讀的區(qū)別在于,在主題閱讀之外尋找別的類別的書籍,在其中尋找相關的小的段落。經(jīng)過泛主題閱讀,可以搜集較多的知識碎片,構建心智組塊。 最后,采銅老師提出專家知識體系成長模型,分為五個臺階:存檔、提取、洞察、建構、重組。一般人只要能走到前三個臺階就很不錯了,后兩個臺階是創(chuàng)造性工作需要用的,但絕大多數(shù)人只做到了第一步——存檔,然而這種存檔只是一種物理的存儲,并沒有把知識搬進你的頭腦之中。 二、《精進》新書分享 《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由七個關鍵詞、七個主題、七個章節(jié)來架構而成。七個關鍵詞依次是時間、選擇,行動,學習、思考、努力,成功。每一章圍繞一個關鍵詞,深度分析關鍵詞背后的內(nèi)涵,并從不同側面角度對關鍵詞進行論述。 這本書所參考的信息來源有三類,包括心理學理論,不同領域專家和大師經(jīng)驗,以及采銅老師自身學習、工作經(jīng)驗的總結。這三個角度相互加疊、相互印證,抽取出最關鍵最重要的內(nèi)容,最終形成此書。 采銅老師回憶寫作的過程 “寫書的過程很辛苦,因為一本書有非常大的篇幅,系統(tǒng)性很強,對作者挑戰(zhàn)很大。在寫作過程中,也有被卡出的時候,這時候就坐在電腦前,打開文件,強迫自己去想第一句話,然后想著想著就能寫出來了。也有拖延但不嚴重,因為我對自己有強烈自信,相信自己能戰(zhàn)勝這個挑戰(zhàn)。” 從內(nèi)容上來講,這本書偏方法,特別注重正確道路下尋找一種可操作性的方法,寫作時也有意識的與雞湯書籍區(qū)別。這些可操作的方法,分布在七個不同主題中,每個主題有各自不同的方法,因此這本書信息量和信息密度很大很高。 這本書的受眾,主要面向大學生和初入職場的人士,但適合年齡階段更廣,現(xiàn)在很多高中生,甚至大學青年教師都在讀。 談到寫作帶來的收獲和未來的計劃,采銅老師說“雖然寫作過程艱辛,但完成之后滿足感、成就感很大,雖然這本書并不是很完美的作品,以后我會不斷精進,在今后寫作道路上繼續(xù)前進,繼續(xù)提高自己,繼續(xù)寫出更好的作品。” 三、問答環(huán)節(jié) 1.請采銅老師推薦有用的讀書工具? 推薦印象筆記,搜素功能強大,因為累積比較多的知識碎片后,需要通過搜索功能提取,這時候做分類會力不從心。 2.上班族如何更好、更有效的閱讀? 讀書時最好帶著問題去閱讀,而不是作為一個被動的知識接受者,帶著問題去閱讀就可以做主動的獵取,把知識串聯(lián)出來,能夠把靜態(tài)的知識激活;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輸出,大膽寫一些文章,在這個過程中會把你所知道的知識串聯(lián)在一起;讀書時讀的東西也應該是有所關聯(lián)的,看書應有主題,如看一個作者的書,這樣信息的挑選本身就有關聯(lián)。 3.新進一個行業(yè)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識框架和體系? 跟行業(yè)內(nèi)經(jīng)驗豐富的人進行面對面交流,這些過來人的經(jīng)驗對我們來說非常寶貴有價值;在一個領域入門的基本方法是看教科書、導論類教材,從教科書入手是最靠譜的、最快捷掌握一個領域的方法;如果是實踐性行業(yè),看一些白皮水、宏觀性研究報告,也會對這個行業(yè)了解有所幫助。 4.您在閉關中的收獲和感悟如何? 我的閉關還沒有真正完全開始,現(xiàn)在僅僅是半閉關,擋掉了一些社交活動,但有些還是要繼續(xù)進行。真正閉關是完全關掉微信,關在一個小房子里看書。對我來說能夠靜下心來看書是最好、最喜歡的狀態(tài),需要這個時空和環(huán)境,靜下心來單純的來看書。 5.我們每天花很多時間刷朋友圈、微博,您如何看待?如何才能從刷朋友圈過程中最大程度收益? 刷朋友圈和微博,每天適當花時間做沒什么不好。因為人是平衡的系統(tǒng),有多個不同組成部分共同作用,不是單調(diào)運轉機器,需要干很多正經(jīng)事也需要有休閑、娛樂放松,這樣的狀態(tài)比較健康、可持續(xù)的,如果一直把弦繃得很緊,一直很努力去做一些事情其實也沒有必要。 6.遇到難題時怎么辦? 我的一個習慣是當遇到難題時換一種場景,或者干脆放松、休息,可能靈感就會出來。 7.推薦書目 《寫作法寶》、《如何閱讀一本小說》、《創(chuàng)造力:心流與創(chuàng)新心理學》 四、我的收獲 采銅老師的分享廣受大家好評,分享一結束,勤奮的小伙伴們就立刻分享了自己做的思維導圖。 聽了采銅老師的分享后也收獲頗豐: 1.建立“專精為主,博覽為輔”的知識結構 采銅老師建議“我們應有一個自己專攻、專精的領域,同時也要對其他學科有所了解、有所熟悉,這樣的知識結構比較合理。”這與SusanKuang在《全才的優(yōu)勢》中提到“讓自己擁有更全面的知識和更多元的技能是十分必要的……在全面的基礎上,選擇能突出自己優(yōu)勢的方向重點發(fā)展”相互印證。 面對這個瞬息萬變的復雜時代,打造專業(yè)并全面的知識體系是確保個人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策略,也是每個人終生學習的方向和目的。 2.不斷升級自己的操作系統(tǒng) 采銅老師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他的初心是“采銅于山鑄新器,學心知智啟世人”,希望幫助大家變得更有智慧,學會主動地、積極地思考,因此他在《精進》中提供了大量的方法論和踐行工具。這讓我想起了李笑來老師關于操作系統(tǒng)的觀點,他說“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運行處理機制,就像計算機一樣……這樣的操作系統(tǒng),不是每個人隨機自帶的,需要在成長的過程中主動安裝,且不斷升級。這種升級,就像銀行的復利一樣,會因為累積不斷成長,而且在某個時點爆發(fā)出來,獲得巨大的收益。一個人如果保持這種狀態(tài),不管你是自己創(chuàng)業(yè)還是上一個常規(guī)的班,時間就會是你的朋友。反之,一個從來不做升級的系統(tǒng),就只能被流逝的時間搜刮走你生命存在的價值,最可怕的是,這種粗糙、原始的操作系統(tǒng)漏洞百出卻能持續(xù)運轉,讓你毫無察覺。這個敵人相當狡猾和隱蔽?!?/i> 只有操作系統(tǒng)不斷升級,只有不斷學習,我們才能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轉型期找到自己的優(yōu)勢,保持競爭力,實現(xiàn)自我價值。 3.勇于接受命運的挑戰(zhàn) 采銅老師在《探尋一種致用心理學:我的思想自傳》中提到他曾經(jīng)歷過的一次重大打擊:“職業(yè)生涯還未開始就陷落”。然而,挫折并沒有打倒他,在“以一種詭異的氣氛中賦閑了三個月”后,他勇敢面對,迎來了人生中最為重要的一個轉機。 這讓我想起了《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中所提到的“恩典”:“我們之所以能具備愛的能力和成長的意愿,不僅取決于童年是父母愛的滋養(yǎng),也取決于我們一生中對恩典的接納?!?/p> 然而,大多數(shù)人都拒絕承受恩典,因為“讓恩典降臨到自己到身上,意味著要承擔更多的責任,行使更大的權利”,“恩典的召喚使我們的心靈受到激勵,因此不得不放棄幼稚尋求成熟;不得不忍受痛苦,從童年的自我進入成年的自我;不得不擺脫孩子的身份,轉而形成稱職的父母。” 采銅老師正是接受“上帝恩典”的少數(shù)人,也正是那段成長的痛苦,那份恩典,成就了現(xiàn)在的采銅老師。我們既要學習老師在書中寫到的知識,還要學習老師直面挫折的勇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后者的價值并不亞于前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