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上四味,各十分,搗篩,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日?,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內(nèi)湯中,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 四逆者,四肢不溫也。傷寒邪在三陽,則手足必?zé)?;傳到太陰,手足自溫;至少陰則邪熱漸深,故四肢逆而不溫也;及至厥陰,則手足厥冷,是又甚于逆。四逆散以散傳陰之熱也。 【方解】 《內(nèi)經(jīng)》曰∶熱淫于內(nèi),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發(fā)之。枳實、甘草之甘苦,以泄里熱;芍藥之酸,以收陰氣;柴胡之苦,以發(fā)表熱。 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痢。肺寒氣逆則咳。五味子之酸,收逆氣;干姜之辛,散肺寒。并主下痢者,肺與大腸為表里,上咳下痢,治則頗同。 悸者,加桂枝五分。悸者,氣虛而不能通行,心下筑筑然悸動也。桂,猶圭也。引導(dǎo)陽氣,若熱以使。 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 茯苓味甘而淡,用以滲泄。 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 里虛遇邪則痛,加附子以補虛。 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內(nèi)湯中,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泄利下重者,下焦氣滯也,加薤白以泄氣滯。 【注】 凡少陰四逆,雖屬陰盛不能外溫,然亦有陽為陰郁,不得宣達而令四肢逆冷者,故有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泄利下重諸證也。今但四逆而無諸寒熱證,是既無可溫之寒,又無可下之熱,惟宜疏暢其陽,故用四逆散主之。 【集注】 李中梓曰:按少陰用藥,有陰陽之分,如陰寒而四逆者,非姜附不能療此證,雖云四逆必不甚冷,或指頭微溫,或脈不沉微,乃陰中涵陽之證。惟氣不宣通是以逆冷,故以柴胡涼表,芍藥清中,此本肝膽之劑,而少陰用之者,為水木同源也。以枳實利七沖之門,以甘草和三焦之氣,氣機宣通,而四逆可痊矣。 程知曰:蓋傷寒以陽為主,四逆有陰進之象,下之則陽益虧陷而不出。故經(jīng)謂諸熱邪傳經(jīng)至于手足逆冷最難辨認(rèn),謂為寒深于里,則無脈微欲絕之象;謂為熱深于里,則無煩渴之證。蓋只是熱邪入結(jié)于里,而陽氣不得順行于四肢也。此證當(dāng)用和解,不當(dāng)用寒下,故經(jīng)中用劑之輕少者,無如此方,則其輕緩解散之義可見矣。 程應(yīng)旄曰:初得之四逆,固非熱證,亦非深寒,咳悸而或小便不利,既似乎水蓄,腹痛泄利,又似乎寒凝,其中更兼下重一證,得毌氣滯在趺陽,而經(jīng)絡(luò)失宣通也耶! 汪琥曰:四逆散,乃陽邪傳變而入陰經(jīng),是解傳經(jīng)之邪,非治陰寒也。凡陽熱之極,六脈細(xì)弱,語言輕微,神色懶靜,手足清溫,有似陰證,而大便結(jié)小便數(shù),齒燥舌苔,其熱已伏于內(nèi),必發(fā)熱也。若用熱藥,則內(nèi)熱愈熾;用涼藥,則熱被寒束而不得散。法惟宜和表解肌,疏通氣血,而里熱自除,此仲景四逆散所由設(shè)也。 【方解】 方名四逆散,與四逆湯均治手足逆冷,但四逆湯治陰邪寒厥,此則治陽邪熱厥。熱厥者,三陽傳厥陰合病也。太陽厥陰,麻黃升麻湯、甘草干姜湯證也;陽明厥陰,白虎湯、大承氣湯證也。此則少陽厥陰,故君柴胡以疏肝之陽,臣芍藥以瀉肝之陰,佐甘草以緩肝之氣,使枳實以破肝之逆,三物得柴胡,能外走少陽之陽,內(nèi)走厥陰之陰,則肝膽疏泄之性遂,而厥可通也。或咳或下利者,邪飲上下為病,加五味子、干姜,溫中以散飲也?;蚣抡?,飲停侮心,加桂枝通陽以益心也?;蛐”悴焕?,飲蓄膀胱,加茯苓利水以導(dǎo)飲也?;蚋怪型凑?,寒凝于里,加附子溫中以定痛也?;驗a利下重者,寒熱郁結(jié),加薤白開結(jié)以疏寒熱也。 【集解】 方有執(zhí)曰:人之四肢,溫和為順,故以不溫和為逆,但不溫和而未至于厥冷,則熱猶未深入也,故用柴胡以解之,枳實以瀉之,芍藥以收之,甘草以和之也。 四肢為諸陽之本,陽氣不達于四肢,因而厥逆,故四逆多屬于陰。此則泄利下重,是陽邪下陷入陰中。陽內(nèi)而陰反外,以致陰陽脈氣不相順接也。可知以手足厥冷為熱厥、四肢厥寒為寒厥者,亦鑿矣。條中無主證,而皆是或然證,四逆下必有闕文。今以泄利下重四字,移至四逆下,則本方乃有綱目。或咳、或利、或小便不利,同小青龍證;厥而心悸,同茯苓甘草證;或咳、或利、或腹中痛、或小便不利,又同真武證。種種是水氣為患,不發(fā)汗利水者,泄利下重故也。泄利下重,又不用白頭翁湯者,四逆故也。此少陰樞機無主,故多或然之證。因取四物以散四逆之熱邪,隨癥加味以治或然證。此少陰氣分之下劑也,所謂厥應(yīng)下之者,此方是矣。 此仿大柴胡之下法也。以少陰為陰樞,故去黃芩之苦寒、姜夏之辛散,加甘草以易大棗,良有深意。然服方寸匕,恐不濟事。少陽心下悸者加茯苓,此加桂枝。少陽腹中痛者加芍藥,此加附子,其法雖有陰陽之別,恐非泄利下重者宜加也。薤白性滑,能泄下焦陰陽氣滯,然辛溫太甚,葷氣逼人,頓用三升,而入散三匕,只聞薤氣而不知藥味矣。且加味俱用五分,而附子一枚、薤白三升,何多寡不同若是,不能不致疑于叔和編集之誤耳。 寒水侮土,四肢厥逆,其人或肺逆而為咳,或木郁而為悸,或土濕木遏而小便不利,或寒氣凝滯而腹中痛,或清氣沉陷而泄利下重者,是皆土郁而木賊也。宜四逆散,甘草、枳實,培土而瀉滯,柴胡、芍藥,疏木而清風(fēng)也。 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五味、干姜,斂肺而止咳,升陷而止利,緣干姜溫中,則陷者自升,逆者自降也。悸者,加桂枝五分。土濕木郁,則為悸動,桂枝疏木而達郁也。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茯苓利水.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水寒木郁,賊傷脾土,則腹中痛,附子暖水而溫寒,榮木而舒肝,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入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方寸匕內(nèi)湯中,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薤白散滯而升陷也。 少陰病手足厥逆,原屬水寒血敗之證,故有惡寒蜷臥腹痛下利諸兼證。若四逆而不見惡寒蜷臥腹痛下利,其不為水寒血敗,要無可疑,故不宜四逆湯之辛溫,而宜四逆散之疏泄。所以然者,「陽氣不達四肢」同,所以不達于四肢者異也。胃為生血之源,而主四肢。水寒血腐,故血中溫度不達于四肢,而手足厥逆。濕痰與食滯交阻中脘,故血中溫度不達于四肢,而手足亦見厥逆。但觀四逆散方治,惟用甘草則與四逆湯同,余則用枳實以去濕痰宿食之互阻,用柴胡以解外,用芍藥以通瘀,但使內(nèi)無停阻之氣,外無不達之血熱,而手足自和矣,此四逆散所以為導(dǎo)滯和營之正方也。惟兼咳者加五味、干姜,與治痰飲用苓甘五味姜辛同。小便不利加茯苓,與用五苓散同。惟下利而悸,則加桂枝,所以通心陽也。腹中痛加熟附子一枚,所以溫里陽也。肺與大腸為表里,肺氣阻塞于上,則大腸壅滯于下而見泄利下重,譬猶置中通之管于水盂,以一指捺其上,則滴水不出,去其指則水自泄矣。泄利下重,于四逆散中重用薤白,與胸痹用栝蔞薤白湯同意,皆所以通陽而達肺氣。肺氣開于上,則大腸通于下,若誤認(rèn)為寒濕下利而用四逆湯,誤認(rèn)濕熱下利而用白頭翁湯,誤認(rèn)為宿食而用承氣湯,則下重益不可治矣。 這一條是論述陽郁致厥的四逆散證的證治。 少陰病四逆用陰陽來分,不外乎寒厥和熱厥。寒厥一般是屬虛證的,熱厥一般是屬實證的。前者由于陰盛陽虛,如四逆湯證、通脈四逆湯證、白通湯證;后者由于陽氣太盛,陽氣阻遏,多伴有陽熱的證候,如口渴、心煩、脹滿、大便不利、小便赤黃等證候。寒厥就用四逆輩,用四逆湯、附子劑。熱厥有清法,有下法,清法宜白虎湯,下法宜承氣湯。 少陰是陽氣的根本,四肢為諸陽之本,通于天氣,是反映陽氣的一個最靈敏的、最直接的部位。少陰的陽氣必須要達于四肢,這是它的生理特點,其病理反映也是在四肢。這一條的少陰病,四逆,也是四肢厥逆。這種四肢厥逆既沒有下利清谷、脈微欲絕等寒的特點,也沒有煩渴、大便秘結(jié)、腹?jié)M疼痛等熱的特點,既無可溫之寒,又無可下之熱。這是一種什么厥? 少陰的陽氣,在某種情況之下,就導(dǎo)致它不能夠達于四肢,它既非是很熱,也不是由于陽虛的寒,而是屬于一些氣血的壅遏、抑制,導(dǎo)致陽氣不能達于四肢,出現(xiàn)四肢厥逆。因此,把它叫寒厥不行,因為它陽氣不虛;把它叫熱厥也不行,因為它沒有熱象,即使有點熱象,也只不過是陽氣郁遏而不能達于四肢。對于這種四肢厥逆,既不能用四逆湯之溫藥,也不能用白虎湯、承氣湯之涼藥和瀉下藥,那怎么辦?只能疏達陽氣,使陽氣能夠達于四肢,就用四逆散主之。 四逆散方中,柴胡、芍藥、甘草、枳實,都不是入少陰的藥,要說它們是入肝經(jīng)的藥倒是挺合適的。為何用一些疏理肝胃的藥就能治少陰的陽氣郁遏不達于四肢的厥逆?關(guān)于這個方子是有爭議的,現(xiàn)在編的一些教材就把四逆散放在厥陰篇了,因為厥陰篇也有四肢厥逆,而四逆散又有疏肝的作用,厥陰是主肝的。但是,將四逆散放在少陰也可以理解,古人說肝腎同體,乙癸同源,肝腎一個藏精、一個藏血,都屬于相火,所以疏通厥陰的肝氣,也就能夠疏通少陰的陽氣。它們兩個有內(nèi)在的聯(lián)系。 怎么樣就構(gòu)成了四逆散證?根據(jù)臨床觀察,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個因素就是吃寒涼藥,把陽氣一下子給冰伏了。少陰的陽氣受到了挫折,它和寒藥傷陽是不同的。在外感熱病當(dāng)中,很容易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發(fā)燒了,清解吧,用點兒寒涼藥,吃了以后一下子手足厥逆了。 第二個因素在雜病中常見,由發(fā)怒引起的。這個病和肝也有關(guān)系?,F(xiàn)在有個方劑叫柴胡疏肝飲,就是以四逆散作基礎(chǔ)的。精神受刺激了以后,手腳發(fā)背了,北京人叫手腳背了,什么叫背了,背者逆也,就手腳厥冷了。怎么治?這時候它就有個特點,氣達不到四肢,心胸就悶了,堵得慌。氣一堵在心胸,心胸一悶,這個人就有點兒說話說不出來,嘴唇直哆嗦。有一次,我就看見這樣一個病人,老太太,叫閨女氣得一下子背過氣去,說不出話來了,手腳冰涼,眼睛瞪得挺大,嘴唇直哆嗦。四逆散治療這樣的病都是有效的。在臨床上根據(jù)這個機制,凡是陽氣受到郁遏而四肢厥逆的,都可以用四逆散。 我談一個印象比較深刻的病例。在湖北潛江縣,有個姓全的病人,得了手足厥逆。開始吃了很多附子之類的藥,都不管用。后來,我一看他這個人的身材、年齡、目光,都不像一個虛證,就給他開了四逆散原方。他吃了以后手足就溫了。后來沒鞏固,又犯了。這個手足厥逆的厥冷,大家還得有這樣一個體會,他手是真涼,摸著就像一塊冰。另外,他手足一厥逆的時候,手就出汗,手出汗越多,手腳的厥冷就更重。這一點在張仲景的條文里沒有。我第二次給他看的時候,就在四逆散里加上桂枝、牡蠣兩味藥,桂枝合芍藥調(diào)和營衛(wèi),牡蠣潛陽、斂汗,吃了以后又見好。沒鞏固,又犯了。王冰說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壯水之主以治陽光。手足出汗是傷陰、泄陰,所以光理氣通陽,不加上點兒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的藥,這還不行。后來,我就給他開了個六味地黃湯,和四逆散倒換著吃,才將這個病人治好。這說明四逆散證雖然不是熱厥,也不是寒厥,但是這個病傾向于熱厥的方面。因為它不是陽氣虛,而是陽氣閉塞,氣有余便是火,它還是能化熱傷陰,所以治療這種四肢厥逆,在必要的時候要加上一點兒養(yǎng)陰的藥。這是用四逆散時要注意的第一點。 第二點,是吃了四逆散以后有什么反應(yīng)的問題。有的人吃了第一付藥很難受,吃了第二付以后心里逐漸地就舒服了,這是一個反應(yīng)。我在臨床上看到那個姓全的病人吃了四逆散以后,覺得肚臍底下,丹田、氣海穴微微地動,他說這一動,就覺得渾身非常地好受,就在這時候,手腳就由涼變溫了。我體會動的地方要不是氣海就是關(guān)元。丹田、氣海、關(guān)元都屬于少陰。從這個反應(yīng)我們再對證,為什么張仲景把四逆散放在少陰病里的意義就比較突出了。根據(jù)這個機理,用四逆散治療因氣郁而致的男性陽痿,女性性冷淡,也很有效。 這個不是少陰病,根本就是個少陽病,這是由于氣的閉塞,而發(fā)生四逆。就是在心下的部位閉塞。這個柴胡是祛胸脅苦滿的,胸脅苦滿再加上心下閉塞,阻礙人的氣血,也會現(xiàn)四逆的,但是很少。 那么這個方劑,它祛熱,因為它是以柴胡為主的,它治少陽,不治寒,不應(yīng)該擱在三陰篇里頭,擱在少陰篇里頭還是不行的。那么這個主要是古人就這個外觀呀,看到了四肢厥逆的這種情形,也有時腹中痛,也有時下利的情形,認(rèn)為這種腹痛下利是少陰病轉(zhuǎn)屬太陰了。古人是這種看法,其實不是的,它這個下利是個熱利,不是寒利。 四逆散這個方子,我常用。大柴胡湯治心下急、郁郁微煩嘛,這個方子也有心下急、郁郁微煩,但是不嘔,所以沒有半夏、生姜;不可下,也沒有大黃,其它都像大柴胡湯證。凡是大柴胡湯證,但是不嘔,也不可下的,你就用它沒錯的。這個方劑呀很少有四逆的,不過因為有枳實的關(guān)系,這個氣閉塞厲害的時候,或者有,但是不一定有,所以四逆在臨床上很少見,雖然名為四逆散,但四逆很少見。 那么由于氣不得下行,上逆于肺,有時候也咳,凡是柴胡劑大概都治咳,柴胡劑這個藥呀是疏理胸膈這一帶的,枳實是個疏氣的藥。或者悸,悸是指心下悸?;蛐”悴焕?,因為枳實、厚樸,這類藥能消脹,也有祛水、祛濕的作用,那么要小便不利呢,行氣也能利水?;蛘吒怪型矗@個方子里有芍藥甘草湯、枳實芍藥湯二個合起來,枳實芍藥湯是行氣緩腹痛的,這個在《金匱要略》里頭有。腹?jié)M腹痛,芍藥甘草湯、枳實芍藥散全治的,再就是婦女產(chǎn)后腹中痛,一般要是沒有瘀血,大概都是用枳實芍藥散就好的,除了行氣,它也止痛,所以它這個藥也治腹中痛,根本上就是治腹中痛,不用加味?;蛐估轮卣?,有這個芍藥甘草湯,芍藥甘草湯就治下利呀,除了芍藥、甘草這二味藥,如果再有熱,柴胡能清熱,所以這個也是治熱利的。熱利、心下閉塞而有下利的,這個方子也能治,所以這個方子有治下利的機會。 雖然它是一個或者見證,但是我們都把它當(dāng)成主證看是可以的,假設(shè)說病人有柴胡證,同時有這些問題,尤其有這個腹中痛,或者有下利的這種情況,可以用這個四逆散。這個跟我在一起看病的人都知道,我們治肝病有大便不好的,我常用四逆散,用四逆散合用當(dāng)歸芍藥散,肝區(qū)痛的厲害的,加郁金、香附,我在臨床上常這么用。從哪來的呢,就是根據(jù)這條的下利腹痛,所以我們在慢性病里頭,就是治肝炎呀,我們不能不用柴胡,因為它疏理肝嘛,但是它要是下利,你用柴胡桂姜湯就不行,柴胡桂姜湯它是治大便干,你用這個倒是很好的,就是這個方子合用當(dāng)歸芍藥散加減,肝功能不好的,你可以加丹參、人參??偠灾阌眠@個方子,你得熟,你到時候合用或是化裁,心里就明白一些,它不嘔嘛,你就不要擱半夏,要嘔,就是大柴胡湯把大黃去了就行了,那我也常用過,它底下這些,這些加減更要不得。 患少陰病,出現(xiàn)四肢逆冷。四肢為諸陽之本,四肢逆冷或是陽氣虧虛不能溫煦,或是陽氣不能通達所致。如果是陽虛陰盛,四肢失于溫煦所致的四逆,必然伴有下利、腹痛、惡寒等虛寒癥狀。以四逆散方測證,此四逆并非陽虛而致,而是因陽氣郁結(jié)不能通達四肢。腎中陽氣郁結(jié),應(yīng)責(zé)之于肝疏泄失職。人體的津液運轉(zhuǎn)需要靠氣的推動,若陽氣郁結(jié),水道必然不通,水飲內(nèi)停必然會出現(xiàn)很多或然癥狀。 水上逆于肺則咳,加干姜、五味子溫化水飲;水飲凌心則悸,加桂枝降逆止悸;水道不通,小便不利,加茯苓利水;水飲留于胃腸則腹痛,加附子以溫陽利水;下利伴有里急后重,是氣機郁結(jié)所致,加薤白理氣通陽散結(ji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