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關系本應是一種很美好、很和諧的關系,但在今天,師生之間似乎不那么和諧。老師體罰學生,學生輕侮老師的現(xiàn)象時時見諸報端。那我們看看孔子是怎么做的。 要正人先正己 首先,《論語》教我們,身正為范。作為老師,要以身作則,為人表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strong>孔子老先生告訴我們教育者正已是正人的前提,必須修己以敬,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樹立良好的形象,言傳身教,德高為范,實施成功的形象教育。 孔子的弟子之所以一直跟隨孔子左右,對孔子推崇備至,這與孔子的個人修為分不開。在弟子們眼里,孔子是一個“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有禮”的人,既親切又嚴厲,不猛而威,恭敬有禮,可以說是學生言行之師表。 如果我們當老師的,對學生粗暴無禮,如何讓他彬彬有禮?最近一位班主任以“社會人”的身份對涉世未深的學生大談“經驗”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很難想象這樣滿口“混社會”等詞、江湖氣十足的老師能教出怎樣的學生。 同時,學高為師。要讓學生在學識上仰視你,崇拜你,樂于親近你,就要像孔子一樣,能博學生以文,約學生以禮。 正因為孔子博學多識,才能卓越,當有人詆毀孔子時,他的弟子是極力維護他的,叔孫武叔毀仲尼,子貢堅決維護自己的老師,“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別人的才德好比丘陵,還可以去超越,仲尼的才德好比太陽和月亮,是無法超越的。 子貢在經商和外交上面的貢獻非常之大,孔子死后,有人貶低孔子,抬高子貢,子貢極力捍衛(wèi)老師,“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 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謂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綏之斯來,動之斯和。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他的老師高不可及,就像那高高的天空,是無法順著梯子爬上去的,他活在世上,人們以他為榮,當他不幸辭世,人們深感哀傷。 由此可見,孔子在他弟子們心目中的形象是非常高大的,也難怪,孔子死后,弟子們在他墓前筑廬而居,守孝三年,不忍離開。子貢更是去后又返,再守三年,一共守孝六年,以至孔子墓碑附近形成了“孔里”。 孔子如此受學生崇拜與愛戴,當然在于他的賢德,他的學識,在于他能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讓學生緊跟他的腳步,讓學生“仰之彌高,鉆之彌堅”,欲罷不能。
教育是一種喚醒 孔子教我們要充分肯定學生,不吝贊美學生。在《侍坐》中,孔子讓學生一起談論自己的理想,各言其志。之前幾個人都是想通過入世來實現(xiàn)抱負,而曾點所述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焙孟衽c先前幾位談的政治理想大相徑庭,只是表達了一種安于悠然閑適生活的理念。 這個脫離主題的答案放于今日的課堂可能會招致師生的嘲笑,殊不知,這個理想境界與孔子的大同世界不謀而合,孔子很直接地肯定他說:“吾與點也!”,給予滿滿的贊同;還有“賢哉回也”,直接稱道顏回的安貧樂道; “孝哉閔子騫!”,贊許閔子騫的孝順;還有說顏回“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薄安贿w怒,不貳過?!钡取?/p> 顏回是孔子最喜歡的弟子,得到孔子的表揚最多。當然,對其他學生,孔子也能發(fā)現(xiàn)他們各自所長,如說閔子騫“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說子路“不忮不求”等滿滿的是對學生的肯定。 被人欣賞特別是被老師欣賞無疑是一種幸福,是一種被點燃的信任。從子路津津樂道于孔子對他的肯定(終身誦之)就可以看出,學生是很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與肯定的。而教師欣賞學生也是一種境界和美德,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給予學生真誠的欣賞與肯定,這樣才能讓學生充分發(fā)展其才能。 學生需要贊美,那是不是我們就不能批評學生呢?從《論語》里,我們可以看到溫情的贊美,亦可以學到藝術的批評。 孔子說,教育是一種喚醒,喚醒需要藝術。孔子面對個性化的學生,教育的方式也是區(qū)別對待,論語里不乏批評,但是批評也是講究藝術的,不同的批評方式給人啟發(fā)。 (一)不教而教,自我覺悟 “孺悲欲見孔子,孔子辭以疾。將命出戶,取瑟而歌,使之聞之?!笨鬃右陨橛删芙^見孺悲,但是又故意取瑟而歌,讓孺悲聽見。為什么呢?這是讓孺悲反省自己的過失,以達到不教而教,讓學生自我覺悟的目的。 (二)委婉否定,循循善誘 《季氏將伐顓臾》中,孔子通過打比方的形式,讓學生思考,如“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沒有簡單粗暴的訓導,只有循循善誘的啟發(fā)。 (三)旁敲側擊,引而不發(fā) 急躁冒進的子路很少得到孔子表揚,一日孔子說他“不忮不求,何用不藏?”子路得到表揚,便有點飄飄然,終身誦之,孔子看不下去了,于是又在旁敲打他,“是道也,何足以藏”。這樣是正途,但也還不夠好啊,不能就此津津樂道,滿足于此,日進其德才是王道。就這樣,自大自滿的子路需要孔子給他不時潑潑冷水,保持清醒。
(四)直接批評,重拳出擊 對白天睡覺的宰予,孔子也會怒其不爭,哀其不幸,大動肝火,“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于予與何誅”。在這里,孔子罵宰予實際上已經罵得很厲害了,他還說有什么責怪的呢?意思是你不值得我去責怪,你已經無藥可救了。 對于宰予白天睡覺這事情,孔子的批評毫不留情,但宰予是不是就此和老師對著干呢,實際上響鼓有時也要重錘,盡管宰予多次被老師嚴厲批評,可他在孔子死后極力宣傳老師的德行和貢獻,可見他偉大的人格魅力和對學生心靈感召的力量。 (五)借力打力,集體感召 季氏的財富超過魯君,而冉求還為他聚財斂財。孔子非常生氣,甚至不愿認這個學生,還號召同學們群起而攻之,“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擊之,可也。”本希望自己的學生能成為賢臣,沒想到冉求卻不辨是非的助紂為虐,此時的孔子憤怒之情溢于言表??梢?,孔子對學生不是一味的遷就,該批評時毫不含糊,甚至號召學生群起而攻之。 可見,孔子也不是一味地推行賞識教育,而是表揚與批評并舉,或激勵,或婉勸,或批評,多種方式并舉,力促學生成才。
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愛生如子,尊重學生是前提。盡管孔子對子路的音樂才能不滿意,但在門人因此而不尊敬子路時,孔子會站出來維護子路的面子,“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說子路的水平已經登了堂,只是未入室而已,可見孔子對學生的愛護。 在顏回死后,孔子更是痛不欲生,悲痛欲絕,“天喪予!天喪予!”又曰:‘回也視予如父,予不得視猶子?!瘎t師徒之親,有逾于父子者。情同父子,甚至超越父子之情,足可見孔子對學生的感情。
教育是愛的教育,教育需要愛與尊重,愛是流淌在師生間之間最動人的旋律,尊重會讓教育開出最美麗的花朵。 我們對待學生不能簡單的肯定或否定,一個成天抱怨學生的教師是不可能有愛的,一個沒有愛的老師又怎么能有和諧的師生關系呢? 學習孔子,用不同的方式去面對學生的成績與不足,一個點頭,一個微笑,也許就是對學生的贊許與激勵,至于學生的不足,面對個體的學生,有的需要你去引導,去啟發(fā)其覺悟,有的需要你重拳出擊,有的需要你旁敲側擊,有的需要你不時給潑潑冷水,所有的學生都需要我們去愛護,去尊重,去理解。 在愛與尊重的前提下,才能實現(xiàn)師生的和諧相處,才能建立和諧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
師生平等相互促進 三人行,必有我?guī)煟瑤熒W,教學相長,在孔子和他的弟子身上最能體現(xiàn)他們關系的還有一點就是平等的相互促進。老師可以批評學生,學生也可指出老師的不足。學生向老師學習,老師也在學生的影響下不斷提高。 《論語》里,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弊釉唬骸案ト缫?。吾與女弗如也?!?span>孔子在和學生子貢談到顏回時,說自己不如顏回,可見,他肯放下架子,向自己的學生學習,并不以圣人自居,而是擇善而學,“子與人歌而善,必使人反之,而后和之”,孔子不僅善于發(fā)現(xiàn)他人所長,而且善于學習他人所長,擇善而學,見賢思齊。 在教育的過程中學習,真正實現(xiàn)教學相長。《論語》里孔子還談到了弟子子夏和子貢在學問上對他的促進和幫助,“起予者商也”?!百n也,始可與言《詩》已矣”。他還說:“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闭J為后來居上,青,取之于藍而甚于藍,三人行,必有我?guī)?,不斷學習。 他反對學生對教師惟命是從,唯唯諾諾,重視學生對教師的幫助。他與學生經常就一些問題進行爭論,也會自我批評,承認錯誤,善于聽取學生意見,從而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發(fā)展,所以他說:“丘也幸,茍有過,人必知之。” 《論語》里有一個非常形象的例子說明孔子的知錯就改??鬃拥轿涑牵勏腋柚?,不覺莞爾,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边@時候他嚴肅起來,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除此之外,他的學生可以公開對他說“不”,對他表示不贊成。比如“子路不說”,在《論語》中就出現(xiàn)過不止一次。學生可以明確表示對老師的不滿,而老師也會聞過則喜,聞過則改。 我們今天所說的教學相長,正是師生之間相互提醒,相互監(jiān)督,相互促進的過程。作為老師,要善于聆聽,善于聽取學生不同的聲音,善納雅言,不斷進步。 孔子眼中的師生關系,既有導師般的引領,也有師生相長之示范,同時又有家人之間的和諧親密,更有一種平等的朋友關系。對學生來說,孔子是全能導師,是自己的尊長;對孔子來說,學生不僅是學生,是自己的家人,還是自己的朋友,是對自己“勸善規(guī)過為先”之人。而今天的我們,重溫經典,借經典之智慧,助現(xiàn)實之教學,無疑是不錯的選擇。 (作者注:所引《論語》語句均出自楊玉英編著《《論語》分主題讀本》)本文曾發(fā)表于《特區(qū)教育》總第613期
作者簡介 |
|
來自: 許興華數(shù)學 > 《成才勵志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