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就是我背叛生活的方式》這本書里講了一個故事: 心靈導師葛吉夫問了他的學生一個問題:
“首先應該知道守衛(wèi)在哪里!”一個學生說; “首先要知道鑰匙在哪里!”另一個學生說; “錯”,葛吉夫說:
2. 魯迅在《吶喊·自序》中有個著名的比喻: “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里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xiàn)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shù)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么?” “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p> 3. 《黑客帝國》的開篇,大塊頭墨菲斯給Neo兩顆藥丸讓他選擇: 選擇藍色,就回到機器制造的幻覺里去,過系統(tǒng)程序里的虛擬生活; 選擇紅色,則從培養(yǎng)皿中醒來,從一個“電池人”變成一個活生生的人,從此面對苦逼的現(xiàn)實。 如果是你,你會怎么選? 你又去哪里尋找你的墨菲斯? 4. 最近這兩天,2017年還剩最后100天的“善意提醒”海報隨處可見。 其實不用擔心。 過兩天,等只剩97天,85天的時候,我們就會忘記這件事情。 等最后一天來臨,我們又會一驚,臥槽,2017就沒了! 其實不用擔心。 過兩天,等只剩345天,我們又會忘記。 這不怪你,心理學有一個情緒曲線。 講的就是無論痛苦還是快樂,都只是一個峰值或者波谷,然后很快會回到平靜的曲線。 讀了那么多文章,打了那么多雞血,最后不都平靜了么? 5. 怎么成為一個行動派?《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說行動力的養(yǎng)成,會經歷三個階段;
6. 80%的人會做“我想要”的時候停下腳步。 因為“習得性失敗”會讓他覺得自己做癡心妄想; 因為“抱怨心理“,“合理化心理”,“舒適區(qū)心理”會讓他覺得不改變是非常明智的選擇; 20%會進入下一步,然后16%會左顧右盼,發(fā)現(xiàn)無數(shù)種可能,然后自己有限的精力被無限的消耗后,發(fā)現(xiàn)自己每天參加各種活動,上各種課,最后啥都沒得到,然后回到原地。 最后剩下的4%,是勝利者。 但也是暫時的,因為他們會發(fā)現(xiàn),就算all in ,也會因為沒有人脈,沒有好運氣而失敗。 7. 我們一直被各種雞湯勵志策動: 要跳出自己的舒適區(qū),去做一些自己平常沒有做的嘗試。 但是沒有人告訴你,大部分嘗試都是會失敗的。 他們大概覺得,告訴你了,你就不會去做了。 我倒覺得說出來比不說好。 科幻小說《獻給厄爾吉儂的花束》講的是主角查理從智商85到185最后又回到85的故事。 我在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說書人問了我一個問題: 如果是你,你是會選擇智商永遠是85,還是給你一個萬能藥,讓你沖到185,然后再褪化回來? 行動不行動的問題,實際是一個人生選擇的問題。 但答案很簡單的:從嬰兒到垂暮,我們的一生,不就是小說么? 天空沒有留下翅膀的痕跡,但我已經飛過 ——泰戈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