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弌《古柏》,水墨、金箔地日式屏風,170.5×170.5cm,2016年 2017年9月27日-12月17日,由蘇州博物館主辦、香港江蘇社團總會協(xié)辦、香港季豐軒提供支持、北京畫院副院長吳洪亮策劃的李華弌個人作品展《紙 ? 醉 ? 金 ? 迷》將在蘇州博物館新館舉行。紙·醉·金·迷 藝術家李華弌的工作室位于北京最核心地帶的大廈頂層,屋外林立的高樓和熙攘的街道映照著繁華的都市圖景,但屋內(nèi)卻儼然是另一幅清冷干凈、古意彌漫的模樣。他還未完成的“金屏風”系列作品就擺放在窗邊,金箔的質(zhì)地在自然光灑落進來時被襯托得熠熠生輝。 藝術家李華弌 從2007年起,李華弌便開始創(chuàng)作“金屏風”系列。在屏風上作畫并不少見,但李華弌特地選擇以金箔為材質(zhì),一方面是在體積上有物件的三維感;另一方面,畫面上金色的張力也豐富了水墨的黑白關系。他希望當觀眾經(jīng)過作品時,哪怕只有一秒,也能當場留下一個“沖擊性”的印象,使之成為所有人目光的著落點。 李華弌《翔翥》,水墨、金箔地日式屏風,212×376cm,2017年 策展人吳洪亮先生說,所謂“紙醉金迷”,即是以“紙為畫本、醉為畫魂、金為畫貌、迷為畫情”。除了這一系列外,展覽還會展出李華弌多年來的紙本佳作。他以宋人山水為本,取法高古,創(chuàng)作了許多水墨作品。但與古人不同的是,他的畫中很少出現(xiàn)人物的身影,而是以純粹的自然景觀營造出“世外之山”的感覺。 李華弌《崖間蒼古》,水墨設色紙本,86×204cm,2012年 站在李華弌的畫前,觀者總能感覺到自己仿佛置身此山中。他似乎有意背離傳統(tǒng)山水全局式的恢弘格局,塑造出“山不見頂、水不見底”的感覺。但他說自己從來沒有故意給山水“斬頭斬腰”,他的作品幾乎都從潑墨開始,這一步驟與抽象表現(xiàn)主義的影響有關。馬克·羅斯科說:“所有人都能把我的畫想象成一個舞臺,而畫上的每一個色塊都是一位演員,它們之間產(chǎn)生著奇妙的互動和聯(lián)系”。如此,他繪畫的大章法便給人以解體重建的感覺。 李華弌《此山中》,重屏裝置、水墨設色紙本,369×145cm(后),96×189cm(前),2010年 加州的樹,與中國的山水 李華弌在作畫時,常常把加州樹的形態(tài)隱匿于中國的山水之景中。但他說這并不是出于要將中西方相融合的目的,而是為了跨越自己生命中時間的鴻溝。 李華弌《松風清遠圖》(局部),水墨設色紙本,21.8×200.5cm,2011年 從小,李華弌便跟著他的遠親、上海畫派大師王一亭學習寫意花鳥。到了十五六歲時,他想學西洋畫,就師從當時在比利時留過學的張充仁先生。李華弌形容那個年代不像現(xiàn)在這樣方便,沒有什么關于中國繪畫全局的書,只有日本出的工具書。但慶幸的是,張先生對中國畫也頗有研究,這才使得李華弌有機會繼續(xù)接觸古畫,沒有切斷與傳統(tǒng)的聯(lián)系。 李華弌《無題》,水墨設色紙本,181×96.5cm,2015年 但李華弌真正開始創(chuàng)作山水畫,卻是在90年代初去美國之后。在那之前,由于某段特殊時期,藝術家不能自由創(chuàng)作,李華弌便被安排去繪制宣傳畫?!拔母铩苯Y束后沒過幾年,他搬去了美國舊金山。從此,加州便成為他記憶中無法抹去的風景——那里有許多奇異的樹種,它們和沿海的風抗爭的時候變得彎曲婀娜。 李華弌《榮樹倚雪山》,水墨設色紙本,137×68cm,2001年 如果不去美國,李華弌覺得自己可能會一直是個“假洋鬼子”,只有真正身處異國時,他才愈加看清自己、看清傳統(tǒng)?!?strong>西洋媒材的藝術作品,如同太陽一般光輝燦爛,使觀者熱血沸騰,感受到它震撼人心的能量。而水墨的藝術作品,如同月光一般平靜微妙地安撫觀者,讓他們安詳沉思著汲取其中的正氣。兩者的欣賞方式不同,而中國水墨畫的欣賞方式則展現(xiàn)了一種優(yōu)雅自然的東方生活方式?!?/p> 藝術家李華弌 越畫越自由 李華弌出生在1948年,他常稱自己為“民國年間生人”,喜歡與友人談論20世紀初中國大陸的舊事。但如果單從樣貌上看,極少有人能準確地判斷出,眼前這位精神矍鑠的藝術家竟已年近古稀了。 藝術家李華弌 大概是因為畫水墨的關系,李華弌心里從來都沒有迫切感。他也相信這個世界上有少年天才的存在,他更喜歡一種厚積薄發(fā)的狀態(tài)。雖然年輕時,李華弌也有過對成功的極度渴望,但現(xiàn)在唯一使他困惑的,是怎么樣才能畫得更好。 李華弌《山景》,水墨設色紙本,96.3×176.5cm,1999年 如今,李華弌每天大概花上六個小時來創(chuàng)作。他從來不逼自己畫畫,也沒有在任何學校教書,只想把繪畫當成一件“純粹只與興趣相關”的事。他說自己的狀態(tài)就像個“退休工人”——就像他曾經(jīng)在加州遇見過的一個農(nóng)民那樣,悠閑地種一片自己的田。 李華弌《堅壁空靈》,水墨設色紙本,66×124.5cm,1993年 李華弌把畫畫形容成一個人上山的過程——剛開始拼命往上走,想要體驗什么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但到了山頂你就得回到“人間”,此時你就會不同地看待“人間”,所謂“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李華弌《云中川》,水墨設色紙本, 88.5×229cm,2013年 但往往當局者迷,畫畫的人不該自評自己走到哪一步了。李華弌同樣如此,他不想自評自己在哪個位置,但希望能“越畫越自由”,達到目標。 李華弌《金霧銷峽》,水墨設色紙本,167.8×96.6cm,1995年 藝術家李華弌與《時尚芭莎》藝術部傾情分享,講述他對藝術的熱愛與思考。 李華弌《層巒聳翠》,水墨設色紙本,95.5×184.5cm,2010年 芭莎:你為何對宋代山水情有獨鐘?如何看待宋代山水畫的文人精神? 李華弌:中國文化最鼎盛的時期就是晉唐宋元。晉唐是書法,宋元是畫,明清是元朝發(fā)展過來的,元朝甚至是宋朝發(fā)展過來的。宋朝的畫對我來講最要緊的是它的意境。它是安靜的,能讓人感受到內(nèi)在的力量。我回國的時候,陳佩秋老師提到當時到處是大寫意畫冊,連一本宋畫冊也很難找到,現(xiàn)在有很好的宋畫全集等書籍甚至展覽,使大家有了更好的認知。 李華弌《嵐影浮煙》,水墨設色紙本,100×183.5cm,2007年 芭莎:很多藝術家去國外之后,因為渴望強調(diào)自己的中國身份而開始回歸傳統(tǒng),你在國外時內(nèi)心有過這種強烈的感受嗎? 李華弌:加州非常多元,什么地方、什么類型的移民都有。我去的時候是30歲,已經(jīng)不年輕了。我當時能夠感覺到,他們也對我的身份很感興趣,期待我這樣一個中國人能做點不一樣的東西。 李華弌《森林》,水墨設色紙本,120×368cm,2004年 芭莎:你的畫中一般都沒有人的身影,這是為什么?你如何看待人與自然山水的關系? 李華弌:有一次我們在瑞典辦群展,有很多做當代藝術的墨西哥藝術家,他們發(fā)言的時候討論很多政治話題、移民問題。后來,他們看到我的畫里面沒有人,他們就問:“李先生,你這是什么政治傾向?”我說我是綠黨,我是環(huán)保主義。對環(huán)境而言,壞事都是人做的,所以我不畫人,有人就有浮躁,我覺得這樣比較安靜。 李華弌《奔騰下山》,水墨設色紙本,97×180cm,2004年 中國山水畫把人畫得很小,顯得很謙虛。在技法上,也是尺寸的對比。無論西洋畫還是中國畫,人在里面總是英雄,但是我何必不放一棵樹作為英雄呢? 李華弌《仙山:天景流》,水墨設色紙本,97×159cm,2014年 芭莎:石濤畫山水曾經(jīng)“搜盡奇峰打草稿”,你的山水都有原型嗎?還是自己創(chuàng)造的? 李華弌:畫山水一定要外師造化,名山大川看多了會在腦子里有個印象。但是山水畫不是絕對寫實的。有的外國人說“你又不是寫生,你去看山干嘛?”但我覺得這就是中西的區(qū)別。西方人看山只是看這個山長什么樣子,而我們是要問自己怎么去看這個山、怎么看到它的筆意。 李華弌《仙山:天景通》,水墨設色紙本,91×172cm,2013年 芭莎:那你去那樣的地方是只看,還是會用相機記錄下來? 李華弌:會用相機拍,但是人一定要到那里。因為你到過這個地方,你才能知道它的側面是什么樣。如果你沒有到過,你就只能看到一張平面的照片,你想象不出來三維的樣子。 李華弌《懸崖秋樹》,水墨設色紙本,66.1×125.8cm,1994年 芭莎:宋代山水大師在技法、皴筆上都有所側重,比如董源的“披麻皴”、郭熙的“卷云皴法”等,你最欣賞哪一位? 李華弌:經(jīng)典的我都比較喜歡,比如李成、郭熙、范寬。如果我的工作室只掛一張圖,那一定是《早春圖》。歷史上有很多好的藝術品都丟失了,留下來的不一定好,但是看過《早春圖》以后就真的覺得這是神來之筆。 郭熙《早春圖》,絹本設色,158.3×108.1cm,1072年,臺北故宮博物院 芭莎:你覺得取法高古的意境和技法哪一個更重要? 李華弌:意境是絕對重要的,技法是不值錢的。為什么在美國技法書最便宜,就是這個道理。技法是服務于意境的,你想用米開朗基羅的筆法畫出塞尚的畫是不可能的,所以用什么技巧都是根據(jù)自己想表達什么樣的形式。 李華弌《無題》,水墨設色紙本,86×204cm,2015年 芭莎:有人質(zhì)疑“如果要看傳統(tǒng)山水為什么不直接看北宋大家的畫,而要看一個當代畫家的畫?”對此你怎么看?在當代藝術語境下回歸傳統(tǒng)的意義是什么?最終要達到什么樣的結果? 李華弌:我們要注意到一個問題,有人說21世紀才過了17個年頭,但在這17個年頭里,餓死的人比飲食過量致病而死的人少了很多。這個對應藝術界的現(xiàn)象,就是我們發(fā)現(xiàn)的庸才比我們埋沒掉的天才多了不知道多少,而留下的經(jīng)典藝術會更少。但是大家都要參與進來,然后才能大浪淘沙,做得不好的就自然會被淘汰。 李華弌《臥雪》,重屏裝置、水墨設色紙本,190×580cm,2008年 我們辦這個展覽就是希望大家直接來看,我是在用我自己的態(tài)度闡述水墨這種形式。這個展覽是我一步一步走過來的過程,我把它呈現(xiàn)給觀眾,至于結果如何,每個藝術家都應該留給后人評價。 正在展出 展覽:“紙·醉·金·迷-李華弌個人作品展”藝術家:李華弌 展覽地點:中國蘇州博物館 精彩回顧: 《富春山居圖》為他重現(xiàn),武林畫派創(chuàng)始人用實力證明:天才也必須付出努力! [編輯、采訪、文/劉秋笛][圖片來源/季豐軒畫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