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上之下顯慶五年(庚申,公元六六零年) 春,正月,定方獻俘于乾陽殿。法司請誅都曼,定方請曰:“臣許以不死,故都曼出降,愿丐其馀生?!鄙显唬骸半耷ㄒ匀渲??!蹦嗣庵?。 甲子,上發(fā)東都;二月,辛巳,至并州。三月,丙午,皇后宴親戚故舊鄰里于朝堂,婦人于內(nèi)殿,班賜有差。詔:“并州婦人年八十以上,綿版授郡君?!?/p> 百濟恃高麗之援,數(shù)侵新羅;新羅王春秋上表求救。辛亥,以左武衛(wèi)大將軍蘇定方為神丘道行軍大總管,帥左驍衛(wèi)將軍劉伯英等水陸十萬以伐百濟。以春秋為嵎夷道行軍總管,將新羅之眾,與之合勢。 夏,四月,戊寅,上發(fā)并州;癸巳,至東都。五月,作合璧宮。壬戌,上幸合璧宮。 戊辰,以定襄都督阿史德樞賓、左武候?qū)④娧油犹菡妗⒕友又荻级嚼詈现椴槔溽┑佬熊娍偣?,各將所部兵以討叛奚,仍命尚書右丞崔馀慶充使總護三部兵,奚尋遣使降。更以樞賓等為沙磚道行軍總管,以討契丹,擒契丹松漠都督阿卜固送東都。 六月,庚午朔,日有食之。 早午,車駕還洛陽宮。 房州刺史梁王忠,年浸長,頗不自安,或私衣婦人服以備刺客;又?jǐn)?shù)自占吉兇。或告其事,秋,七月,乙巳,廢忠為庶人,徙黔州,囚于承乾故宅。 丁卯,度支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盧承慶坐科調(diào)失所免官。 八月,吐蕃祿東贊遣其子起政將兵擊吐谷渾,以吐谷渾內(nèi)附故也。 蘇定方引軍自成山濟海,百濟據(jù)熊津江口以拒之。定方進擊破之,百濟死者數(shù)千人,馀皆潰走。定方水陸齊進,直趣其都城。未至二十馀里,百濟傾國來戰(zhàn),大破之,殺萬馀人,追奔,入其郭。百濟王義慈及太子隆逃于北境,定方進圍其城;義慈次子泰自立為王,帥眾固守。隆子文思曰:“王與太子皆在,而叔遽擁兵自王,借使能卻唐兵,我父子必不全矣?!彼鞄熥笥矣獬莵斫?,百姓皆從之,泰不能止。定方命軍士登城立幟,泰窘迫,開門請命。于是義慈、隆及諸城主皆降。百濟故有五部,分統(tǒng)三十七郡、二百城、七十六萬戶,詔以其地置熊津等五都督府,以其酋長為都督、刺史。 壬午,左武衛(wèi)大將軍鄭仁泰將兵討思結(jié)、拔也固、仆骨、同羅四部,三戰(zhàn)皆捷,追奔百馀里,斬其酋長而還。 冬,十月,上初苦鳳眩頭重,目不能視,百司奏事,上或使皇后決之。后性明敏,涉獵文史,處事皆稱旨。由是始委以政事,權(quán)與人主侔矣。 十一月,戊戌朔,上御則天門樓,受百濟俘,自其王義慈以下皆釋之。蘇定方前后滅三國,皆生擒其主。赦天下。 甲寅,上幸許州。十二月,辛未,畋于長社。己卯,還東都。 壬午,以左驍衛(wèi)大將軍契苾何力為浿江道行軍大總管,左武衛(wèi)大將軍蘇定方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左驍衛(wèi)將軍劉伯英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蒲州刺史程名振為鏤方道總管,將兵分道擊高麗。青州刺史劉仁軌坐督海運覆船,以白衣從軍自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