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湯湯,千古一夢,回首往昔,歷史躍遷,中華文化發(fā)揚傳承數(shù)千余載,而今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的唯一延續(xù),何以能在起落散合的歷史跌宕中一次又一次地崛起,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從歷史文化的思維角度審視,這種頑強的再生能力,是華夏文明的本質(zhì)表現(xiàn)。而這一切都離不開中華道德之祖——舜帝。 距今日之時,也就是四千一百年前后的上古時代。舜的思想和政治作為,使東方人類社會從野蠻時代過渡到文明時代,是一位承前啟后的偉大歷史人物。以舜為主體形成的舜文化,是中華民族道德文化的源頭,對華夏文明的形成與發(fā)展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舜文化是道德文化之源,舜帝是道德文化的鼻祖?!妒酚洝匪d:'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尚書》也有'德自舜明'的記載。這些都明白無誤地告訴人們,舜就是中華民族道德文明的始祖。所謂道德,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guī)范。道德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產(chǎn)物,是人類自身不斷進步與發(fā)展的標志。 舜的道德文化包含著極其豐富的內(nèi)涵,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持家在德。舜尊重家庭,孝順友悌,身體力行,德行于世。 舜將家庭道德加以規(guī)范,從而使得家庭成為構(gòu)筑文明社會的基本單元,這是人類社會一個了不起的進步。從家庭這個最基礎(chǔ)的社會單元大而化之,整個社會生活、法律政治,同樣要求有類似的規(guī)范和準則,這樣才能達到“內(nèi)平外成”的理想社會。舜以后的無論是奴隸制還是封建制的國家社會,其實質(zhì)都是一種“家天下”模式的拓展。“朕為天子”,家即是國,國就是家,“三納五常”,等等。這些都可以從舜的家庭道德中溯本求源。 (二)為人在德。舜修身為本,待人誠實,樂于助人,踏實做人。 舜代堯為帝以后,仍然堅持以德為人的標準。他敞開四面城門以暢通四方見聞言路,命令十二個州牧的首長“論帝德,行厚德,遠佞人”(《史記·五帝本紀》),將德行作為評論帝王的標準,施厚德于民,不接近讒佞的人;交代臣子們“女無面諛,退而謗予”(《史記·夏本紀》),要求上下左右不要當面恭維說好話,私下里講壞話,應當誠懇相待,不做兩面人。舜一直堅持以德來完善自身的人格,樹立為人行事的榜樣。 (三)治政在德。舜實施善舉,推行五教,擢賢任能,用人惟績,心懷天下。 舜為天子后,舉用賢達之人,賞罰分明。經(jīng)過四岳的推薦,選拔任用禹為司空,主要負責治河道,“平水土”。禹“興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于是九州攸同,四奧既居,九山刊旅,九川滌原,九澤既陂,四海會同”(《史記·夏本紀》)。通過治理山川,變水患為水利,社會終于獲得了穩(wěn)定的農(nóng)耕生產(chǎn)條件。最后,“舜勤民事而野死”(《國語·魯語上》),他就連死都死在考察巡視工作的路途上,葬于“蒼梧之野”的永州九嶷山。舜為政的仁愛之心和奉獻精神,實乃中華民族的光輝楷模。 在今天弘揚“和諧社會”、“和諧世界”這些主旋律時,我們都會面臨一個問題,人類究竟如何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以什么為原則標準,才能達到“和諧共生”的理想境界?現(xiàn)在我們通過舜帝文化的挖掘,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舜文化是以“天下為公”的尚德文化,人心懷德,天下共榮。唐代詩人張謂在《九疑作》詩中寫道:“嘗聞虞舜苦憂人,只為蒼生不為身”。舜帝的德政,是屹立在中國人民心中一塊不朽的豐碑。他孕涵了豐富的中華精神文明,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在提倡精神文明、愛國主義的今天,更具有深遠的意義。 舜持家、為人、治政均以道德為大本,為東方人類社會走出童年時代提供了全新的社會規(guī)范,為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其故事被后人廣泛傳頌,被譽為“中華道德之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