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蘭康沃爾郡法爾茅斯的海事博物館里,最近有一個關(guān)于皇家海軍中將威廉·布萊(William Bligh)的展覽,今年是其逝世200周年(1754-1817)。 相信這位對康沃爾人很重要很著名的老鄉(xiāng),對于包括我在內(nèi)的絕大多數(shù)外人都是陌生的??烧f到“邦蒂號叛變事件”以及被眾多大牌影帝們一遍遍演繹的《叛艦喋血記》,可能就有相當一部分人知道了。很不幸的是,威廉·布萊是被船員叛變并驅(qū)趕到小舟上漂泊太平洋的那個倒霉船長,并且在一眾紀實文學和改編影視作品中,被描繪成慘無人道的殘酷暴君——這樣才讓叛亂者有了忍無可忍的起義因素。 根據(jù)邦蒂號事件改編的三部著名的《叛艦喋血記》 1789年4月28日。滿載了面包果的皇家海軍邦蒂艦,在從大溪地駛往牙買加航程中,大部分船員推舉大副弗萊切·克里斯蒂安(Fletcher Christian)一同起義反抗船長威廉·布萊。他們成功控制軍火,罷免船長,并將威廉以及忠于他的船員驅(qū)逐到一艘小舟上。 或許是叛亂者們后來的故事更具傳奇性,絕大部分由此事件改編的電影也將主角光環(huán)賦予起義領(lǐng)袖弗萊切,飾演過他的明星就包括埃羅爾·弗林、克拉克·蓋博、馬龍·白蘭度和梅爾·吉布森,四人里就有三位奧斯卡影帝。 克拉克·蓋博和馬龍·白蘭度都演過弗萊切 而船長威廉·布萊率領(lǐng)滿負荷小舟,在太平洋上艱辛漂流了41天6701公里,彈盡糧絕卻以僅損一員的代價抵達帝汶島并最終獲救的故事,就只在1984年版的《叛艦喋血記》中著重表現(xiàn)。那部電影里與梅爾·吉布森共享雙主角光環(huán)的,是扮演暴君船長威廉的安東尼·霍普金斯。 1984年版《叛艦喋血記》 確實,雖然“威廉·布萊的奇跡漂流”也足夠精彩和傳奇,但依然不如弗萊切這邊叛亂成功后的逃亡和安居故事具有某種“諾亞方舟”式的啟示意義。 威廉·布萊船長被驅(qū)逐后漂泊帝汶島的小舟(復(fù)制品) 在大溪地收割面包樹種子期間,身體不可能淡定的年輕船員們,簡直是闖進了一座完美的伊甸園。不著上衣也不懂西方那套文明禮儀的漂亮土著女子,與英國水手們翻滾廝守,將他們的心牢牢抓住。反正叛亂分子身份已注定,回大英帝國領(lǐng)土必然遭至死刑,不如回伊甸園找回他們的女人。土著國王倒也慷慨大方,反正喬治國王肯定會派皇家海軍來追捕逃兵并找他麻煩,不如讓水手的女人們跟隨邦蒂號遠走他鄉(xiāng),這其中就包括他自己的女兒。 相當一部分并不支持叛亂或是戀家的水手留在了大溪地,剩下的9人帶著大溪地的12名女子、6名男子和一個嬰兒,繼續(xù)駕馭著邦蒂號,開始了一場地老天荒的逃亡之旅。在太平洋上航行9個月后,他們選中了離任何一個大陸或有人居住島嶼都遙不可及的皮特凱恩荒島(Pitcairn Islands),扎根了下來,并破釜沉舟地將邦蒂號付之一炬。 像《圣經(jīng)》故事里的諾亞方舟那樣,延續(xù)人類的香火甚至文明,靠這15個男人、11個女人和1個嬰兒就足夠了嗎? 這并非一道可以通過生物學和數(shù)學常識去純粹列公式計算的題目。它還將涉及到其他多個影響因子,比如群體內(nèi)部發(fā)展的健康狀況,再比如是否會有外力介入并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封閉群體。 事實上,登陸荒島的15個成年男性,在互相的猜疑和殘殺過后,僅幸存下兩人,其中一人患上哮喘沒隔幾年也死了,剩下的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理所當然的成了島主。即便生存斗爭殘酷如此,竟沒妨礙小島人口的增長,登島建立定居點18年后的1808年,美國捕鯨船Topaz號重新發(fā)現(xiàn)這座島嶼時,最初的27人變成了35人,絕大部分都是船員和大溪地女子留下的孩子。出于某種在荒蕪之地延續(xù)人類火種的突出貢獻,皇家海軍赦免了約翰·亞當斯的叛變罪行,讓其得以在皮特凱恩島善終,以至于今天群島首府都以他的名字命名作亞當斯敦。 18年間,這個極小封閉社群的內(nèi)部發(fā)展顯然是非常紊亂的,充斥著殖民者與大洋土著的猜疑殘殺,以及在幾乎滅族之后姍姍來遲的自律約束。按外界標準,18年足以讓新生兒變?yōu)槌赡耆耍珖揽岬沫h(huán)境之下,皮特凱恩的孩子必然更加早熟,據(jù)說島嶼被美國漁船重新發(fā)現(xiàn)時,已去世叛亂頭子弗萊切的其中一個兒子星期五十月·克里斯蒂安(Thursday October Christian I),就在14歲時與另一名叛亂船員留下的31歲寡婦結(jié)婚,并生下了兩個孩子。 Thursday October Christian I 也就是說,當1808年Topaz號抵達皮特凱恩時,小島上已經(jīng)有了第三代人口。而我們也無法猜測,如若沒有美國漁船抵達這一外來干擾因素,這爺孫三代的35個人,能否從此男耕女織的和平相處?還是將廝殺到族群滅絕? 要知道,皮特凱恩“隔壁”2075千米外的復(fù)活節(jié)島,才是全世界距任何一個大陸都最偏遠的島嶼。在其文明繁榮到頂峰達到近2萬人口時,卻因為部族間伐木運輸石像的惡性競爭,導(dǎo)致島上生態(tài)走向萬劫不復(fù)的深淵。加上西方殖民者到來后抓走或逃亡的本島拉帕努伊人,到19世紀時,復(fù)活節(jié)島僅剩20人口。 相比164平方公里的復(fù)活節(jié)島,面積只有其四分之一的皮特凱恩,實在難以支撐太多人類活動。當1856年島民人口達到193名時,在維多利亞女王準許并派船重新安置下,全數(shù)移居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外的諾??藣u,皮特凱恩人口驟降至0。不過3年后,又有16人回流。 馬克·吐溫曾在1879年寫過一個短篇小說《皮特凱恩島大革命》,算是一則“一本正經(jīng)的胡說八道”。作家在真實的地理趣聞百科介紹過后,煞有介事地設(shè)定出一個來自美國的陰謀家巴特沃斯·斯特夫利,通過更嚴苛的宗教信仰建設(shè)和偷走最老版本的法典,在90位島民中散播獨立于英聯(lián)邦的民族主義思想,并在分割出禮拜者、婦女和孩童“三個黨派”后,自己成為國王,將島民全數(shù)任命為獨立王國各軍事和外交部門領(lǐng)導(dǎo)。最后的結(jié)局,當然是這位美國國王,被生產(chǎn)停滯生活難以為續(xù)的島民推翻了。 真實歷史中,新的生育加上進一步的回流,皮特凱恩島人口竟在1936年達到迄今的峰值250人,隨后又開始了往新西蘭甚至美國的大規(guī)模遷徙。小島離外界實在太遙遠,即便如今,乘新西蘭來往的不定期貨船,都得在海上航行七天。 21世紀后,這些叛亂船員的后代人口停留在50人上下,人口也幾乎停止了增長,2007年,弗萊切的直系后代亞德里安娜·翠西·克里斯蒂安的出生,是島上21年間迎來的第二個新生兒。 偏遠的地理位置和岌岌可危的人口,讓島上發(fā)展出一套與文明社會格格不入的生存邏輯。由于皮特凱恩總督由英國駐新西蘭最高專員擔任,2002年,新西蘭警方開始了一次“跨洋執(zhí)法”,起訴島上的7名男性居民和已經(jīng)離開群島的另外6人,罪名包括21起強奸、41起性騷擾和2起不正當性接觸,被傷害對象全是14歲以下女童。 但或許是由于根深蒂固的封閉傳統(tǒng),又或許是被告及其家庭的威逼利誘,島民們都傾向于一個說辭,“在人口如此稀少的偏遠之處,兩性之間不可避免地會發(fā)生正常社會中無法接受的非正當關(guān)系?!?/p> 作為英國在太平洋剩下的最后一塊海外領(lǐng)地,皮特凱恩的奇特存在,雖然在外界或強或弱的干預(yù)之下,依然延續(xù)了人類,但很難說他們的生存方式算得上人類文明,或至少是普世價值觀下的真正文明。 法爾茅斯海事博物館里播映著由當?shù)貎和宰约赫J知和視角拍攝的“邦蒂號叛亂事件”紀錄片
|
|
來自: 昵稱46605876 > 《待分類》